《醒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醒狮-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境地区的被动地位。由于战役战术部署得当,将士用命,越战越猛,真可以用“横扫千军如卷席”来形容。我军狂猛的攻势也震惊了世界,特别是周边国家,让他们意识到中国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国家了。多年来国际上不少国家认为中国为了发展经济,为了搞好与美国的关系,对侵犯中国领海、岛屿和领土,对残杀我渔民的周边国家,也只能发表声明或“严正抗议”。这次的反击战让他们领悟到,中国的高层是在等待时机,时机一到,其反击力度是超乎想象的。
    我军的攻势也引起了印度舆论的混乱,如果说中国“入侵”了印度,那么原来攻占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难道就不算“入侵”了吗?经过一阵混乱后,总算由政府发言人在“强烈抗议”的照会中,将此事定性为“深入侵略”印度的领土。话语中充满了无奈,他们绝对不能对中国越过“传统习惯线”作什么明确的谴责,因为印度的国策连“麦克马洪线”都不认为是印中的边界线,尽管因此他们侵占了我国的九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深入侵略”云云,这简直是废话,侵略难道还能分为“深入”和“浅入”吗?关键是他们不能认可我国的“传统习惯线”的提法,一旦认可后果不堪设想,那么那些部署在“阿鲁纳恰尔邦”的印军岂不是侵略军了吗?印度的议会又怎么能把别国的领土命名为印度的邦呢?印度扩张主义者在外交上陷入了被动。西方国家的政府当然不能有什么强烈的表示啦,难道主人不急要旁观者瞎着急吗。英法美日等国政府也只能发表声明要求冲突双方克制,尽快结束冲突,之类无关痛痒的闲话而已。
    印度领导集团已经认识到不但是他们要与中国一决高下,而且中国的新一代领导层已经抛弃了被动应对的战略。印中两国将迎头相撞,“中国军队还会主动后撤”的设想简直是妄想。他们开始对同时战胜巴、中两个强敌的目标产生了动摇。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我国政府发言人指出,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呼吁印度领导人通过谈判来确定中印边界线,可是印度政府顽固地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五十多年来侵占着我国的九万多平方公里的神圣领土,而且还声称要侵占更多的中国领土。我军被迫发起的自卫反击战消灭和驱逐了入侵印军,为确定一条永久和平的中印边界奠定了基础。
    在接下来的记者提问中,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问道:“中国军队越过了贵国自己认可的‘传统习惯线’,对这种明显的侵略行径,发言人有什么解释呢?”
    发言人义正词严地回答道:“在这位日本记者的眼中‘传统习惯线’成了一条魔线。印度军队越过此线已有五十多年――半个多世纪啊!我并未看到你们发布一条新闻报道印度入侵了中国,而中国一越过此线就成了侵略。这倒使人想起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理论,他们称入侵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惨杀无辜民众是‘进入’。请你们从今天的事例中记住,在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面前,对中国的侵略和占领一定会付出代价的。中印两国的正式边界将在彻底清算了印度扩张主义者的侵略罪行后,由中印双方通过谈判来解决。任何企图为中印两国划定边界线的势力,都必须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为两个拥有五千年历史,加起来有将近24亿人口的两个大国划定一条边界线。”
    发言人掷地有声的话语震撼了全世界,那些仍然侵占着中国岛屿和领海的国家,他们的领导集团要化些时间了理解这一声明中包含的信息。
    华盛顿6月13日
    华盛顿邮报刊登的美国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托马斯教授的评论文章相当程度地代表了美国高层的观点。文章指出,任何国家的边界线的最终确定都是以实力作后盾的。第一次中印边境战争,并未能确定双方的边界线。当时中国领导人明确地表示,中印边界线以“传统习惯线”为基础,可以考虑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其含义很清楚,是表示愿意让步,战后他们甚至撤到了麦克马洪线以北20公里处。但是印度还是不愿意就此确定边界。在过去的46年中,两国的国力和军力都有了惊人的增长,再次爆发的这场战争只能有二种结果。如果中国战败,那么是否能保住半个西藏,是大有疑问的。如果印度战败,那么中国决不会停留在“传统习惯线”。中国政府发言人“清算印度侵略后,再确定边界线”的说法,表示中国高层立场的毅然转变。一旦被确定为“侵略者”必将遭受重大损失。
    印度几十年来在争议地区的投资,按最保守的估计也在500亿美元以上,这还不包括这块土地上资源的价值。印度必将竭尽全力地保卫这片土地。雨季即将来临,中国军队将经受最严峻的考验。不过,如果印度继续与巴基斯坦作战的话,那么雨季带来的好处将被彻底抵销。从这半个月来的战况看,印度显然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他们不可能同时战胜中巴两国。甚至美国人的“同时打赢二场局部战争”的能力也是没有经受过实际考验的。
    东京首相官邸6月13日
    日本自然是极为关心这场攻势中展示出来的中国军力。宫本首相召集了他的核心内阁和幕僚紧急会商对策。首先是防卫厅情报本部报告战争情况,本部长山野不二汇报道:
    “中印双方都严密封锁战区的消息,我们只能从侦察卫星,与盟国交流以及从印度的网络上截获来收集情报,中国的网络还无法攻入。中国军方的打击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和美国的预计。原来我们估计中国能维持一周的高强度攻势已经是超出极限了,可是他们居然维持至今已有半个月了,依然强度不减。投入的兵力计有,5个集团军,1个空降军,中央突击师,1个海军陆战师,4个边疆独立师,总兵力近30万,可以说是尽出精锐。其后勤支持能力让人吃惊。
    “对这一‘不可能事件’,中央情报局的分析是,中国军方利用突然袭击的优势夺取了制空权,还以优势的直升机战力控制了低空,并不遗余力地保持了制空权。他们反复突击印军的一、二线的空军基地、防空导弹阵地、预警雷达站等目标。有确切情报显示,开战初期印度空军在反击中也多次成功地打击了中国的前沿基地、公路系统和边境城镇,中国遭受了不少损失。但是中国空军不为所动,还是反复打击上述目标,并以空战消耗印度空军,7天后就让印空军失去了还击能力。在此条件下,地面部队一举夺取了印军苦心经营多年、耗资巨大的‘整编山地师’基地,缴获了堆积如山的战争物资。由于印中两国都采用俄制或仿俄制的装备,中国缴获的不少物资都能得到利用。而且印度人苦心经营多年的农牧场均为中方接收。可以说一进入山南地区,中国军队完全可以就地得到食品补给。甚至拉萨的居民以及指挥和后勤系统的部队都受惠非浅。”
    “这帮印度人,他们难道不懂焦土政策吗?”通产大臣忍不住说道。
    “田川君,说来你也许不相信,印度的那个‘阿鲁纳恰尔邦’的各级行政官员都认真地向中国的军管当局搞移交手续呢。他们还期待中国人再次‘撤军归还武器’呢。”
    大厅里一片叹息声。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中国在后勤方面确实倾注了极大的力量,战区的公路上方都架设了角反射器,加之在那里活动的军车都是电动车辆,基本没有红外特征,我们和美国的卫星都难以掌握公路上的车流,更不用说印度的卫星了。中国人并不是单纯依靠拓宽和改善路面来增加运输能力,他们在公路沿线设置了大批的无线电话基站,搞了电脑辅助调度系统,大大提高了公路的通行能力。印度情报机关强调中国的战术空运能力也有了实质性的增长,并且充分利用了夺占的原印军修筑的前线机场。这一切为中国持续高强度的打击奠定了基础。
    “对那些坚固设防的整编山地师基地如此轻易的被攻陷,我们也十分不解。中央情报局截获的印军前线指挥官的一份报告也许能提供大部分的答案。这份报告称,中国已拥有超轻型远程火炮,‘黑鹰’或卡-60就能吊运155毫米榴弹炮。他们利用制空权切断各基地的联系,集中打击一个基地时,把大批火炮吊运到该基地四周的高地上。他们肯定掌握了定时空炸引信,迫击炮和榴弹炮的高爆弹都在低空中爆炸,杀伤力极大。基地的炮兵阵地、防空阵地根本无从对抗,转瞬间即被摧毁,防御部队又被炮火封锁在各自的阵地,很难大幅度机动。然后突击部队在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支持下反复突击各块阵地。一个基地难道能连续经受14个小时地狱烈火般的磨难吗?”
    会场上静寂无声,似乎无人有异议。
    “关键之处在于,印度有50%以上的兵力陷在巴基斯坦。上层也更多地关注印巴战争。印度在中国发起攻击后,仍然坚持先拿下克什米尔,往那里集中了更多的兵力,这就给了中国以可乘之机。印度高层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能力同时打赢二场战争。”
    “中国军队这次跨越了自己定义的‘传统习惯线’,外务省有什么对策?”宫本首相想转换一下话题。
    外务大臣铃木英夫侃侃而言:“关键还是印度自身,印度根本不敢对此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因为他们把中印边界线定义在麦克马洪线还要以北的地方。如果我们谴责中国就此侵犯了印度,那么印度已经越此界半个多世纪了,我们为什么不谴责呢?我国也不便表态支持印度定义的边界线,那根本就是一条没有法理基础,又是随心所欲的线,没有人知道它的确切位置。我们最多呼吁双方回到开战前的位置,可是我们早就呼吁过了,根本没有作用。据美国方面通报,里达尔总统就此事已经与王刚主席通了热线电话,王刚坚持认为这场战争的性质未变,还是‘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国的战役行动仅是为了改善防御态势,保障边防战士的生命,不会扩大为中印的全面战争。”
    会上诸君群情激昂,大都认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分太多,印度高层的错误决策给王刚的扩张提供了机会。
    宫本首相出来引导了:“虽然我们官方不能采取更强烈的措施,也要发表声明对中国扩大战争范围表示遗憾。要充分发动民间的舆论,继续宣传‘中国威胁论’以策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加强军备,警惕中国的扩张。其实王刚也是有得有失,他专注于中印边境战争就必定要削减海军的经费。我们在近期内也不想与中国人在陆地上较量。台湾独立的事要加紧策划,务必要让郑岁卞那帮人再次上台,让吕屯奎那个老家伙再加把劲多抓点军权。对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要加强援助,让他们能多买些战机、舰艇,在南海从侧面牵制中国。只要王刚敢动台湾,那么他的那点海军就算完了。”
    会议很快就此事拟订了行动的方略。
    高哈蒂印东北战区司令部6月13日
    丢了60架AV-8C,又丢了一个重型装甲师的全部装备,现在还丢了瓦弄,让中国军队进入了印度。此时,印军东北战区司令部一片混乱,紧急请求中央调集预警机和空军来,与中国空军争夺战区制空权,以进行地面反击战。这一请求遭到了总参谋部的斥责,指令他们动员一切力量坚守,充分发挥印军数量上的优势,用“人海战术”淹死中国人。失去了战区制空权的东线印军如何对长达650公里的边界进行防御,在司令部里从来没有作过这样的作战计划,参谋部人员只好把攻击西藏,乃至“解放”西藏的作战计划先放在一边,忙着编制防御方案了。
    首先决定调集3个主力师和4个刚补充了大量新兵的步兵师,赶紧开赴东北角地区,以坚守那几座城市。好在铁路和公路系统都未遭破坏,调动尚算顺利。在隆丁建立了东部集群的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东部的部队实施攻势防御,由战区的参谋长考尔。李奎斯少将出任集群司令官。
    这个地区内的5座城市和镇上的居民以及从北部逃过来的非法移民可吓坏了,纷纷沿公路或乘火车离开,与军队的调动的方向相反,大多数是向东,也有不少是向南的。印度的运输系统的效率从来没有这么高过。连续几天都是热闹非凡。
    东线的战事急转直下。我前指集中了46集团军、48集团军、中央突击师和独立6师的强大攻击力。以二个重型坦克师和强大的陆航兵团为前锋横扫这一印度的东北角地区,5天内全歼了印军的2个重装甲师、3个主力师,重创了另外的4个步兵师,几乎完整地接收了萨地亚、当戈里、利多、迪格博伊、廷苏吉亚和迪布鲁希尔6个城市。这些城市原来都是作为进攻中国的二线基地,储存了大批的作战物资,并有几个空军基地、培训基地和演习场地。特别是迪格博伊油田,它是印度东北地区唯一的油田,印军并没有破坏这一宝贵的资源,当然是认为我军很快会撤离这一地区。这些对我军是极为宝贵的。同时奇迹般地基本保持了这一地区的铁路和公路系统,工兵们忙着修复破损处。大批的印度人狂潮般地涌出了这一地区,不少印军的败兵也夹杂在其中逃跑,为了不干扰撤离的人流,在路旁远处监视的我军不采取措施。
    令人惊异的是这些城市的不少行政人员,包括官员都待在市政府大楼。而攻入城中的我军战士,仅在外面设立岗哨警卫,并不进入大楼。直升机很快送来了前指任命的军事管制委员会,与印度的市政当局进行了和平的行政管理权的移交。每个城市的交接工作都要认真地进行3-4天。那些官员绝对是认为最多一个月就要再次进行移交的,自然不希望把城市搞乱。我们的军管会官员则要求他们尽量动员市民们暂时离开这片战乱之地,以避免无谓的牺牲。并让电台和电视台反复播送他们的讲话,甚至动用广播车四处播送他们的讲话录音,这一招大大加快了市民们的撤离速度。
    在东线,我军经过连续12天的攻势作战,到6月18日已经基本上构成了利多以南2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