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安全警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城市安全警告-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法规研究,城市立法是一类大体系问题,按国外减灾立法惯例,以遵循(1)防灾基本法→(2)部门减灾法→(3)减灾行政法规及规章→(4)地方性减灾法规这四大层次。我们认为,城市防灾法应是(2)、(3)、(4)三个法规的组合,其中体现着较为完善的系统工程思路;其三,从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战略观去考虑,中国城市减灾立法建设应步入快车道即面对城市灾情的复杂化及多样化,应尽快落实组织强有力专家队伍,编制更趋完善、更有约束力的《城市防灾法》及其法规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城市化减灾发展需要。    
    以制定《北京城市防灾减灾条例》为例,我的建议及提法早在1998年北京市法制委员会主办的“法制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作过交流。我认为:要开创首都北京城市减灾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并为“新北京,新奥运”提供安全支持,必须从城市防灾立法开始。城市防灾立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北京城市防灾减灾条例》应依据《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消防法》、《防震减灾法》、《气象法》、《保险法》、《安全生产法》、《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国21世纪议程》等予以综合、全面地展开。其立法基本模式及主要内容至少包括:    
    总则:明确城市防灾应纳入北京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之中。城市减灾与城市环保是两个不同领域,各级人民政府应实行防灾工作责任制,防灾经费应纳入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组织:应规定减灾管理、减灾科研的机构及责任,应明确综合减灾与现有单灾种防灾的管理关系及独立关系;    
    社会减灾:在普及安全防灾意识的同时,规范城市各单一灾种的防灾自护标志,充分做好城市防灾的社会协调;    
    防灾规划:城市防灾规划设计应先行,《条例》应重点对城市防灾规划设计及应急预案做出全面评审,尤其要对2008年奥运场馆安全设计提出保护措施。    
    灾害预防:明确界定城市灾害的多样化类型,在建立综合防御自然及人为两类灾害的能力的同时,关注流行病及传染病、人防安全、反恐怖破坏等新灾害的趋势;    
    防灾示范:从城市综合减灾工程及非工程对策上建设城市防灾示范社区工程,并使之与现行正推广的绿色生态小区相配合,使综合减灾及安全度成为城市公众的新需求;    
    防灾法律:明确制定违反防灾条例的各项惩罚要则,明确规定城市各级人民政府对防灾减灾应承担的义务及权利;    
    减灾宣传:条例中要充分规定安全防灾文化教育的特殊重要性,并落实从公务员到市民、学生的防灾文化宣传的责任与义务。


城市减灾忠告城市公众安全文化教育应始于社区

    北京联合大学等单位新近的一份调查报告,给出了公众对北京城区发生突发灾害可能性要素分析的排序。人们普遍认为,在当今城市,人们最容易遭受的事故与灾害侵袭的种类是:火灾与爆炸、重大交通事故、大面积停水停电,而种种平时宣传较多的极端灾害风险如地震等,其发生概率较低,虽属应抗御的灾害,但绝不可对城市公共安全中其他灾情有任何轻视。研究表明,以“预防为主”的城市公众安全文化教育虽受到重视,但缺少载体,缺乏实践的平台,而借鉴国外安全社区建设的思路,或许为城市公众安全文化的纵深教育找到新途径。    
    安全社区的概念首次是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提出来的,会上通过了《安全社区宣言》。《宣言》指出:任何人都享有健康和安全之权利。从此,推广安全社区概念就成为WHO在推广健康和安全方面的一个重点工作,并委托WHO设在瑞典皇家医科大学的社区安全推广协进中心负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一概念。根据WHO关于安全社区的概念,一个安全社区首先是一个地方社区,这个地方社区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制定针对所有居民、环境和条件的积极的安全预防方案;二是拥有包括政府、卫生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网络中各个组织之间紧密联系,充分运用各自的资源为社区安全服务。根据这一概念,安全社区并非仅仅以社区的安全状况为评判指标,而是指一个社区是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程序和框架,使之有能力去完成安全目标。安全社区的推广对象涵盖社区内所有人士,不分年龄、性别和职业,目的是要凝聚社区内的各方力量,推动整个社区的安全与健康,让居民不论是在工作场所、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娱乐、运动场所及在医院、学校,都能保证安全和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伤害、日常生活中的伤害甚至暴力及自杀等各种意外。    
    WHO社区安全推广协进中心通过在全球发展“安全社区支援中心”,借助“中心”的力量在各地推广安全社区的概念。到2003年3月为止,已经在全球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0个“安全社区支援中心”,中国香港于2000年3月21日与WHO签署盟约成为全球第6个安全社区支援中心,这些支援中心通过提供技术咨询、培训等协助社区成为WHO认可的安全社区。目前,世界上已有70多个被WHO正式命名的安全社区,大多数分布于欧美地区,而亚洲第一个安全社区是韩国的水原市。2003年3月在香港举行的第12届安全社区年会上,香港屯门区和葵青区被WHO正式命名为安全社区,从而成为华人地区首次被确认的两个安全社区。    
    现代的安全的概念不再限于生产工作中,而且渗透于社区的各方面。人类正在获取越来越多的保护自身安全的技术措施和能力,用以保护他们的社区和场所。如美国安全委员会定于2003年6月为安全生产月。安全月的首日,由美国安全委员会的主席艾伦C·麦克米伦做关于“新安全文化”的演讲,其中多数计划与社区安全相关。美国安全委员会欢迎各界积极参与和关注“2003年安全月”的活动。在6月的30天内,他们把安全月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将向全国各界提供每一阶段活动的题目、活动内容和信息,以帮助他们做好安全月的准备工作。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唤起和促进人们搞好安全的意识,使人们清楚安全就在每个人的身边。我们不妨看看美国“2003年安全月”的主要活动内容:    
    第一,安全月口号    
    (1)认识:认识了解不安全因素,发现危险,迅速整改。    
    (2)行动:立即行动起来,做好应付任何紧急、突发事件的准备措施。    
    (3)奉献:人人做安全行为的榜样,使安全在人们的行为中具有优先权。(4)社会:约束你的雇员、家人和邻居,让人人都重视安全。    
    第二,安全月时间安排    
    (1)第一周6月1~7日,为道路交通安全周。主题是:驾驶员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保护乘客和其他司机的生命安全。提供一些有关“心烦意乱”驾车对驾驶员的危害和驾驶员安全驾驶的信息。    
    (2)第二周6月8~14日,为家庭和社区安全周。宣传预防和保护老年人在家中跌倒的措施方法,给你的家庭和朋友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社区环境。    
    (3)第三周6月15~21日,为预防发生恐怖事件的安全宣传准备周。给社区中的家庭和活动区域提供一些应急的准备措施。    
    (4)第四周6月22~30日,为生产工作场所安全生产周。督促企业的管理层重视安全生产的问题。    
    第三,安全月的目的    
    安全月的目的——珍惜生命,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提高人们的安全文化意识。在安全月6月1日开始的时候,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向社会组织发送安全提示丝绸带活动。安全提示丝绸带分为4种:第一种为道路交通安全周用的安全提示丝绸带;第二种为家庭和社区安全周用的安全提示丝绸带;第三种为预防发生恐怖事件用的安全提示丝绸带;第四种为生产工作场所安全周用的安全提示丝绸带。同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网上还开展安全月知识竞赛活动。宣传媒体配合刊登大量有关现代安全生产、生活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的宣传使人们了解到更多有关驾驶员安全、家庭社区安全、防恐突发事件安全和生产安全的知识。    
    应指出,随着“9·11”事件的发生,美国政府和公众认识到自身的脆弱性,从而更加珍视平安,也更加认识到每位居民都肩负着下至保家、上至卫国的责任。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于2002年9月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一篇长达100多页的文章,题目叫“你准备好了吗?——市民灾害准备指南”,该指南为家庭提供了如何针对各种灾害做准备的具体指导,颇具实践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对社区居民进行灾害教育的范本。如制定家庭灾害计划,内容包括:    
    首先通过地方紧急事务办公室了解周围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和家庭成员多谈一些应急反应的话题;    
    计划好一旦与家人失散,应如何取得联系;    
    绘制房间平面图,标出两条避难路线;    
    让每位家庭成员都知道什么时候切断水电、煤气主阀门和怎样切断。    
    在固定电话上贴上应急电话号码;    
    参加急救医疗的培训课程;    
    想方设法减少身体损伤和财产损失;    
    安置好你的宠物;    
    如果你是残疾人或有特殊需求,就得另外采取措施以保护自己和家人。另外,你的朋友和邻居如有类似情况,也要帮助他们做好防范。    
    由此,我们的城市所强调“安全减灾进社区”的核心思想是:科学、长效的事故灾害预防工作机制应建立。世界上一些灾害社会学家发现,家庭、邻里、社区中经过长期建立的人际关系,在灾害到来时会发生诸多令人难以想像的作用,可大大减少幸存者心理创伤,对恢复家园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因此,社区安全减灾建设应关注的安全文化教育模式体现在五大方面:    
    其一,要积极构建家庭防灾减灾支持系统的单元;    
    其二,要积极完善邻里救援的社区支持框架体系;    
    其三,完善并大力发展非政府的民间社会组织以支撑个体防灾系统;    
    其四,构建社区安全文化的宣教模式及演练计划,有系统地开展自护、互救的应急事件救援演习;    
    其五,考虑系统而合理的社区安全文化建设的步骤及规划。    
    具体讲全国各大中城市宜从2004年起,到2008年奥运会召开之前,完成如下规范化措施,以北京为例:    
    (1) 2004年立项完成《北京市公民奥运安全文化建设纲要》中的“社区安全文化”建设计划编制。    
    (2) 2004年选择中关村科技园区及西城区某社区开展以综合减灾为中心的忧患意识教育,除了观念外还重点演练防震、消防、防流行病、防恐怖事件等事项,摸索经验并加以归纳;。    
    (3)在示范区基础上组织编制“安全社区”评价验收标准,并逐步推进。要通过社区安全文化的宣传与实践,使市民树立必备的安全自护素质,树立应对危急事件有反应的能力,从而在2008年之前,使北京80%以上公众普遍接受一次安全文化教育,使每个社区在安全硬件与安全软件方面达到安全减灾目标值的基本要求。    
    


城市减灾忠告校园消防文化教育任重道远(1)

    消防进校是一种文化运动,它是我国消防实践的理论结晶。消防进校,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的深刻内涵在于先进文化的继承、传播、创新与发展。消防进校不是权宜之计,它是有目标、有组织群众文化运动。在2001年出版的《中国消防通史》中,就对北京的消防进校做过记载和评述:    
    1996年,由国家教委和公安部联合发出通知,确定了每年3月29日即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1999年“3·29”的主题词为:消防安全教育。这一天,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在房山区良乡二小召开中小学生消防教育现场会,推广房山区消防教育的成功经验。该区自1991年以来在中小学设立防火课,自编防火教材,并开展生动有趣的消防教育活动。几年来持续不断的消防教育,提高了全区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北京大学抓消防教育,其历史由来已久。该校把消防知识和灭火技术列入教学内容,几乎每年都要举办消防安全培训班,传授消防知识,增强消防意识。近20年来,该校编印出版了消防科技知识论著10余种,发行数十万册。该校化学学院是消防安全教育的一个典型。该学院从1989年开始,就把消防安全知识列为各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正式纳入了教学计划之中,成绩合格者,累计给予一个学分。近10年来,已有1000多名学生完成了这门学科。1996年举行了一次有269名硕士、博士生参加的消防知识竞赛,参赛率高达98%,产生了极佳的效果……”    
    “清华大学是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这里是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技的重要基地。该校注重消防安全教育,注重人文关怀。该校坚持‘抓好两头’。一头是新生报到,另一头是老生毕业。该校利用授课、消防演习,知识竞赛、119活动、图片展览等,向广大师生传播消防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人才的全面素质。该校多年来被北京市授予消防安全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公安部消防局向该校颁发了荣誉锦旗……”    
    “北京理工大学等,还专门开设了消防专业学科,为社会培养消防科技人才……”    
    《中国消防通史》中的这些文字表述,无疑是北京消防进校的一个缩影。但是,从理论层面去审视,消防进校还仅处于一种初生阶段,还很不成熟,且全国及北京各校发展不平衡,亟待我们去总结、探讨、推动和发展。这里旨在通过校园火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