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枭风- 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教坊使强颜笑了笑,她是真不想听从陆七的吩咐,不过因为刑太监没有在皇宫,而陆七的事情教坊使都听说过,所以在心里很是惮忌陆七的强势,她怕将陆七得罪狠了,ri后会有大麻烦。

陆七换了一身皂吏武服,与三个同样的皂吏,随了教坊使离开了教坊,陆七听青雯说过,刑太监在皇宫里非常的有势力,在内侍省仅次于夏太监,而夏太监主要是服侍李国主干政,所以内侍省的事情,大半都是刑太监做主。

一直走到了掖庭宫外,一路上的遇上的太监和守卫,根本不阻问,太监更是闪避一旁恭立,恍如教坊使是一位尊贵的妃主娘娘。

进入了掖庭宫,有女官迎来恭敬应对,教坊使说来这里挑几个罪女去教坊,女官恭敬的答应着,请教坊使里行。

一路行去,深入了二三百米,抵达了一个洗衣的所在,数百的女人在寒冷的院中洗衣,陆七默然扫看了一眼,没有发现有认识的,走过了洗衣女,到了一个偏僻的旧屋前,教坊使和陆七走了进去,女官和别的皂吏留在了屋外。

一进屋,不怎么怕冷的陆七,感觉到了一股yin寒,他的眼睛也看见了三个女人,一个女人在最里的床上,身上裹着被子,还有两个女人在屋中,正在洗衣。

教坊使和陆七的进入,惊动的两个洗衣女惶恐起身恭立,教坊使轻语道:“里面的就是,你快些。”

陆七默然走前到了最里的床前,他和颜俯视,床上的女人艰难仰视,神情很是木然呆滞,陆七却是看的很清楚,女人的容颜有些清瘦,不过轮廓明显丽质美好。

“我是天风,我来晚了。”陆七温柔轻语,双手伸出抚摸了女人的脸颊,触手冰寒。

“天风?”女人呆滞的眼睛有了一丝活力,细声吐说。

第120章 胁迫

陆七微笑点头,身一转坐在床上,伸臂轻柔的抱过女人入了腿怀,伸颈用脸贴了女人的脸颊,手臂轻柔拥抱着被中的女人,陆七感觉,被子很软,明显是一种保暖很好的用品。

陆七很快感觉到了泪水的出现,被子里的荣庆儿哭了,陆七默然拥抱着,他能够感觉到荣庆儿的怀孕,他的心怜惜的同时,也感慨现实的残酷,以及对李国主的鄙视,如果李国主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那这么的对荣庆儿不为过,可是荣庆儿如今的境遇,只能说李国主禽兽不如。

“你怎么来了?”良久,荣庆儿细声问道。

“我在外征战回来探亲,是听郡主说了你的境况,所以我来了。”陆七温柔回答。

“谢谢你。”荣庆儿咽声轻语。

“是我应该来的。”陆七温柔道。

默然了一会儿,荣庆儿轻语:“你是为了孩子来的。”

“一半是为了孩子,一半是为了缘分,还记得那一ri吗?我事后要走了陪我的女人,因为我重缘分,不想她事后被灭口,所以付出代价的接走了她。”陆七轻语回答道。

“哦。”荣庆儿轻应。

静黙了一会儿,教坊使忽轻声道:“大人,不宜久留的,走吧。”

陆七立刻感觉了怀中的人儿一颤,他扭头看了教坊使,平和道:“我愿欠你一个恩情,帮我送了她离开皇宫。”

“什么?那不成的,我做不到的。”教坊使立刻变颜摇头。

“你可以说荣妃死了,我知道你能够做到,我也知道刑大人去了那里,如果你想刑大人平安的回来,就得接受了我所承诺的恩情,ri后我陆天风会还你。”陆七冷言恐吓道,他怀疑刑大人是去了常州。

教坊使脸sè一变,惶恐的不知如何是好,刑大人确实是受命秘去了常州,而教坊使也知道陆七是常州真正的拥有者,如果刑大人出了事情,那她也会失去了一切。

“好了,荣妃之封已然不存,你做了之后不会有麻烦,也许宫里的那位皇后,是希望了荣妃死亡的。”陆七淡然说道,说完起身轻放了荣庆儿在床。

荣庆儿仰靥,泪眼朦胧的看着陆七,陆七俯身为她弄好被子,柔声道:“我在外面等你。”

荣庆儿微点头,陆七一笑,忽听荣庆儿细声道:“被子是萧妃送的,也常送了吃食让奴养身,没有萧妃的照顾,奴的孩子保不住的。”

陆七一怔,点点头,荣庆儿又细声道:“紫儿和玉婵,与奴一起来的江宁,求能够一起离开。”

陆七点头,浅笑轻语:“我走了。”

荣庆儿点头,看着陆七离开了,教坊使回头看了一眼,神情有些古怪的皱眉出去了,两个洗衣女惊喜的奔到了床前。

*

陆七离开了皇宫,却是庆幸刑太监没有在皇宫,否则他根本救不得荣庆儿,他想救了荣庆儿,是内心的一种责任使然,没有任何的功利之心,他不想心里有了一个憾事,能够尽力,就应该尽力,救不得是另一回事。

第二天上午,一辆运尸车驶出了皇宫,在京城途中停了一下,立刻有七个平民自车里抬走了三个‘尸体’,送去了温暖的民宅,平民就是贵五叔的兄弟们,他们如今就是郡主府的黑道势力。

陆七却是不敢去见了荣庆儿,但他很知心尽责,买了一块jing致玉佩,又写了书信,除了暖心的安抚之语,也书了一份正式的赐封,如果是儿子,封为庆王,女儿封为阿亚郡主,封地都是衡州茶陵县。

另外陆七也嘱咐了,衡州茶陵县是富裕之地,他之所以赐封了那里,一是有个统治象征的存在,二是考虑荣庆儿的家乡在洪州,距离衡州相对不远,气候能够适应。

不过茶陵县毕竟与魏国的吉州毗邻,所以存在战事危机,陆七建议荣庆儿去福州待产,孩子出生后也不要离开福州,世事无常,如果晋国出现了崩国,那荣庆儿可以带了孩子去了海州避难,陆七明言,海州就是他一个退路。

陆七送了赐封和关护,小馥却是送了很多补品和衣物,两人的关心只能让人送去,送去人回报说,荣庆儿对小馥送的礼物,是跪拜接受的,而给陆七的回信,只有一行娟秀的字,‘保重,奴生死候你’。

荣庆儿逃离皇宫的第二ri,就被郡主府的暗势力送出了江宁,之后由萧氏的护卫接手西去。

为什么让萧氏护送,一是为了让萧氏知道,二是萧氏护送才能够了隐秘安全,另外还有一个yin谋的可能,就是萧氏未必愿意荣庆儿去了晋国,荣氏毕竟曾经是世家,荣庆儿去了晋国,就存在了让荣氏东山再起的可能。

荣庆儿远逃的次ri,皇宫里的掖庭宫女官,上报说荣庆儿主婢三人服毒自杀了,正巧李国主在烦心的与官员议事,是欠缺军饷和军需的事情,其实不只是龙旗军和虎旗军被欠缺了军需军饷,就是驻扎在金坛县的大军,也是多数欠缺着军需军饷,只有原本的京军拿着足额。

听了夏大人的细声转禀,李国主愣了一下,随即摆手置之,继续与杨鲲等人商量军饷军需的筹措,夏大人也知道主子心烦呢,就去告诉了随意收敛下葬,于是荣妃之死,连个追封都没有得到,就按普通人下葬了。

如今唐国朝臣官员,近三成被拿下,尤以高官换的多,兵部侍郎,刑部侍郎和户部侍郎都是新任的,而尚书基本是政事堂的成员,六部主管事实上就是侍郎。

今ri的军用议事已然拖了很久,实在是不能拖了,万斌的上书等于是一根稻草,迫的李国主不得不面对军饷的问题,万斌上书的意思,就是他快压不住了,建议要么朝廷发军饷,要么归属外军去边地解决了军用。

李国主当然不愿意让军力去自食其力,那后果会是失控,唐末时期的割据是怎么形成的,就是赋予边军财权造成的,节度使军政一身,就会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割据势力。

可是李国主真的是拿不出银子和粮食,他需要兑现给周国的供奉,本来能够指望常州解决了供奉给周国的粮食,但常州的兵变,让李国主失了指望,他也想进攻了常州,可又怕与常州的战事,会拖垮了唐国,一旦唐力又大损了,那周国只怕不要供奉了,直接的就来灭了唐国。

议事了一时,也没有达成结果,如今唐国只有了池州,宣州,歙州和江宁府所在的润州,四州之地的国域,可以说是比唐国之初小了太多,不过唐国原来就对西部控制不力,多年与越国的战事,使得西部不但不能为唐国提供财收,还得搭人搭财。

不过西部的战事,也造成了西部人口大量东迁,所以唐国虽然只有了四个州域,但人力资源反而丰裕,四个州域的人口加起来,却是过了三百万,所以唐国的jing华,在失去西部之后,并没有什么损失,真正损失的,是造成了心理上的弱势,没有西部国域,一下子让唐国变成了小国。

陆七的晋国,如今是拥有了比唐国多数倍的州域,但很多州域地广人稀,一个州域缺少人力资源,地方再大也是穷乡僻壤,有人开发才会有了富裕繁荣,所以唐国的四个州域,都是难得的人多之地。

第121章 廷议

议事无果,李国主无奈之下,将陆七所言拿出来讨论,但他没有说出陆七的恶人之法,听了是陆七的建言,杨鲲立刻不言语了,他需要避嫌,因为在之前,以前的兵部侍郎荣剑,弹劾他的东击常州,是与陆天风勾结了。

虽然李国主没有追究,荣氏也因为投敌而被拿下了,但杨鲲非常了解李国主,是个一旦猜忌了,就很难去忌的人物,他也知道李国主让他成为兵部侍郎,并非是倚重,而是变相的削夺了他的军权,他的内心,早已对李国主失望透顶。

六部大臣们互相看看,此次议事,左相和右相都没有参与,右相是真的病重了,左相却是得了心病,因为不久前,晋国来了国使,说进袭荆州,俘获收编了很多楚军,近来才发现有唐国归降了楚国的将帅,而那些将帅愿意继续做晋国将官,所以晋王就没有遣返了唐国。

另外在南昌府被宇文氏俘虏的旗军将帅,也投降了宇文氏,所以对唐国而言,京城使去西部的将帅,都已然叛变归属了异国,左相因此病了,而那个去砸醉云酒楼的营将,却是以为表兄死了,才迁怒的去砸了醉云酒楼。

陆七事先遣使告知,当然是为了搅和一下,求的就是淡化了对他不利的传闻,左相的孙子如今还在海州当农夫,被迫书了家信,言身在晋国职任了都尉,无颜回去了唐国,请求家人能够去晋国团聚,而晋国使臣还真的提出了交涉,让了李国主憋气之极,好在左相大义灭亲,厉言反驳了晋国使臣的交涉。

对于李国主说的议题,大臣们都不敢表议,因为这已然与李国主之前的底线,有了逾越,若是赞成,ri后很可能有后患,不赞成,李国主既然说了,那就是有心实行,只是想让臣属有个支持,说不好听的,就是想找一个替罪羊,ri后的不良后果之罪,得有人替国主受了。

“杨卿,你怎么看?”李国主看了杨鲲问道。

被点了名,杨鲲不能装哑巴了,他迟疑一下,起礼道:“陛下,以臣之见,歙州已然是边疆,而陆天风所辖的五万军又是降卒,是需要屯田拢心。”

“歙州实行屯田,应该由朝廷去任屯田使,税赋也应该由户部直辖。”户部侍郎接言道。

“税赋可以由朝廷监管,屯田使,使任了也没有用,以陆天风的以往行事,他为了安抚军心,只怕会当了朝廷的屯田使不存,那反而会折损了朝廷的威望。”杨鲲说道。

“朝廷也不能过于放任了陆天风妄为。”户部侍郎反驳。

杨鲲苦笑了,道:“郑大人,驻扎在歙州的五万军,事实上只听从陆天风的号令,朝廷若是能够接管了那五万降卒,那又何必接受了陆天风的屯田建议,而且就在昨ri,池州那里来了急报,本来是林仁肇大人统帅的五万军力,在林仁肇大人离任后,有近三万降卒兵变的逃走了,降卒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军力,只有擅于统军的悍将才能够压制。”

户部侍郎立刻愣了,他不知道李国主调任林仁肇的事情,当然也不知道池州来的兵变秘报,但他很快看见李国主的脸sèyin沉了,他立刻知趣的闭嘴,心里却是非常不悦,暗怨国主怎么还乱折腾,好端端的去调走林仁肇,唐国上下,那个不知林仁肇是善战名将。

大臣们这回都明白了,陆天风的建议屯田,已然是势在必行,歙州的五万军既然只有陆天风能够号令,那根本就成了不能妄动的兵霸,否则五万军若是失控的倒戈造反,只怕池州和宣州都会沦入了战争,那对唐国可是致命了。

“杨卿说的在理,歙州那里,就由陆天风实行屯田,税赋由朝廷监管。”李国主控制了一下表情,淡然定论。

定了歙州事,杨鲲又起礼道:“陛下,南大营的军饷之事不能再拖,若是继续的不公对待,只怕会引起了哗变,臣建议南大营的龙旗军和虎旗军,能够去了边界戎守,如今宁防线只有了两万军,虽说晋国友好,但也不能不防,两军驻扎去宁国防线后,可以归属朱令贇大人节制,一旦池州有战事,即可调援。”

李国主想了一下,点头道:“就依卿所奏,虎旗军可以驻扎在歙州绩溪县域边界,龙旗军驻扎在宣州旌德县域边界。”

杨鲲起礼道:“陛下,恕臣直言,两军还是调换一下为好,陆天风毕竟与龙旗军有旧,驻扎在了歙州的绩溪县,不易生了冲突。”

李国主一皱眉,杨鲲又道:“陛下,三千军对陆天风的大军而言,起不到牵制的,就是将龙旗军驻扎在了宣州的旌德县,也难阻隔了陆天风与龙旗军的亲近。”

李国主看了杨鲲,淡然道:“龙旗军若是驻扎在了旌德县不合适,那不如去了京口。”

杨鲲摇头,道:“陛下,臣的建议,事实上就是为了限制陆天风的影响,陆天风本就与龙旗军的很多将官亲近,而且不是一般的亲近,所以龙旗军留在京城,或是归属京口军,都会造成了一种军心渗透,若是陆天风真的有不臣之心,那龙旗军去了京口军,很可能会策反了更多的将士,而龙旗军去与陆天风毗邻,就是有不臣之举,也不过是让陆天风多了三千军而已。”

李国主一怔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点头,道:“就依卿所言吧。”

大臣们走后,李国主疲倦的摆手,夏大人忙递上茶杯,李国主接过喝了一口,才长吁了口气。

“大班,陆天风终究是大患,如今竟然明目张胆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