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枭风- 第3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陆七送战马的公文上就写着:‘支援北方战事’,理由非常的实在,没有什么请功之言,但陆七呈送枢密院的请置上书,却是引起很大的震动,什么请置,根本就是已然建制了,所有官员都罗列在公文里,只是告诉了周国朝廷一声。

垂拱殿,周国的君臣为了陆天风,又聚在了一起,群臣被陆天风的万马来朝,弄的不知该说什么好,若说唐国降臣押来开封府是一种荣事,那陆天风的万马来朝,却是彰显了一种霸气。

那是一种让群臣不能诟病的霸气,若是指责陆天风居心叵测,必然会引来质疑,陆天风若是居心叵测,何必送了万匹战马?完全可以留在河西壮大军力,所以陆天风的万马来朝,含了一种为国的大义,暗喻了陆天风是忠臣,没有造反的野心。

但事实上陆天风在河西的军政自治,已然是一种逆臣行为,可是陆天风的逆臣行为,偏偏披上了为国开疆拓土的合理外衣,毕竟,认为陆天风有不良用心的人群,是权力相关的周国朝廷大臣,庙堂之外的万民和将士,只会看到陆天风光辉的一面。

“众卿,如何看陆天风送来的战马。”周皇帝平和问道。

“陛下,臣认为陆天风是在彰功,是在迫朝廷承认了他的请置。”薛居正立刻肃容回答道。

“陛下,臣也认为,陆天风是想用万匹战马,换得了朝廷正统认可。”兵部侍郎起礼附和。

“陛下,臣认为,陆天风的战功是事实,既然他愿意为国分忧的送来万匹战马,朝廷不宜否定了陆天风的请置。”赵普起礼说道。

“赵大人,功勋和请置是两回事。”薛居正反驳道。

“宰相大人,功勋和请置是两回事,但河西与北庭是番地,而且地广人稀,陆天风的上次请置,事实上就是效仿了唐朝时期的张议潮,他的上书里没有自任了河西都护,隐义就是想让朝廷封他为大都护,朝廷若是论功,也只能给他升官。”赵普平和回答。

“当年的张议潮,也不是什么大都护。”兵部侍郎接了一句。

“吾是认为,给予陆天风什么官职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陆天风献给了朝廷万匹战马,在明面上看,那是一种效忠朝廷的诚意,朝廷对于那种诚意,可以论功赏之,如果陆天风真的是有诚意效仿了张议潮,那他就应该回来开封府,接受朝廷的嘉许。”赵普解释了自己的用意。

“若是陆天风不肯来了开封府,那该如何?”兵部侍郎又追问道。

“那就简单了,朝廷不必了回应请置,万匹战马算是陆天风交给朝廷的河西税赋。”赵普淡然回答。

兵部侍郎点头,万马来朝,让兵部首当其冲,他身为主官,必须得主动说话议政,不然在周皇帝眼中,会有失职之嫌。

“众卿还有异议吗?”周皇帝平和问道。

众臣默然,周皇帝平和道:“散朝。”

第108章 教诲

众臣走后,赵普被留下,陪了周皇帝散步,一直走入了后苑,周皇帝才问道:“卿觉得,陆天风会回来吗?”

“臣觉得,八成会的。”赵普回答道。

“为什么?他应该有了在河西自立的本钱。”周皇帝说道。

“对陆天风而言,应该不想与大周为敌,河西若是离开了大周,就会陷入了困顿境况,河西需要大周开放了商路,那样河西才能什么也不缺的,重现了丝绸之路的富裕,陆天风进取河西之后,就非常在意的想要兴商,曾经让人买了大批的瓷器和茶叶去了河西,他进取北庭三州,也多是为了开辟商路而兴兵,北庭三州,绝对是地广人稀。”赵普回答道。

“他不想与大周为敌,可是他却是在经营了河西与北庭,如果他真的有归附大周之心,就不应该一再的扩张势力。”周皇帝淡然道。

“臣不敢乱言。”赵普起礼恭敬道。

周皇帝默然,过了一会儿,才道:“朕也知道,陆天风可能是担忧了功高震主,而如今,他确实是让朕惮忌了,如果朕给了他兴旺河西和北庭的机会,朕会不会作茧自缚。”

“陛下,臣觉得,丝绸之路若是能够再现,对大周的利益会更大,大周能够获得了很大的商税进项,另外河西与北庭是养马之地,大周若是能够自河西获得了战马,就能够对燕国和吐蕃的战事,获得了主动。”赵普说道。

周皇帝微显苦笑,轻语道:“陆天风,却是让朕被动了,万马来朝,举国轰动,朕若是难为他,只怕就成了刘邦之流。”

“陛下言重了,臣觉得,不必对陆天风过于的嘉许,给他加恩了兵部尚书就可以了,当年张议潮也是吏部尚书的地位,观察使的职权掌管了河西军政。”赵普建议道。

“以陆天风之功,当得国公之封。”周皇帝平和道。

“陛下,陆天风是战功卓著,但他毕竟年轻,若是封了国公,只怕会引起了老臣的不服。”赵普忙回驳道。

“你说,赵匡胤在江南的建功,朕该怎么赐赏?”周皇帝忽的转了人物问道。

赵普一怔,回答道:“陛下,江南战事只是初见功勋,还用不上赐赏的。”

“朕若是不赐赏,只怕军心会生了怨艾,赐赏了,能够激励军心。”周皇帝道。

赵普听了默然,过了一会儿,听周皇帝道:“朕赐封匡胤为郡王,卿认为可以吗?”

赵普立刻吃惊的看了周皇帝,周国建立以来,一直是没有封过异姓王,最高就是国公,其实国公与郡王都是从一品的爵位,但郡王毕竟是王爵,在人的心理上就比国公尊贵。

“陛下,郡王与国公都是从一品,若是武国公改封为郡王,没有什么不同的。”赵普回应道。

“在地位上是没有什么不同,但事实上,郡王是一种实权的象征,而国公是一种荣华象征。”周皇帝平和道。

“陛下,臣觉得不妥。”赵普不赞同道。

“就算是不妥,朕也得赐封,朕听说晋国之主,在荆州留守进取了部分巴蜀疆域之后,立刻给予了郡王的赐封,相比之下,朕若是对江南战事没有什么表示,只怕会寒了军心。”周皇帝说道。

赵普听了皱眉,他当然明白皇帝的用意,皇帝是想用封郡王,使得江南军心不会过于倾向了赵匡胤,用皇恩浩荡收买军心,但封郡王之举,他认为无异于饮鸩止渴,封异姓王,会有了很大后患。

“陛下,封异姓王,臣认为不宜。”赵普反对道。

“此事朕已决,赵匡胤,曹彬,潘美,张永德,都由国公赐为郡王。”周皇帝平和道。

赵普一怔,想了一下,道:“陛下,潘美也赐为郡王,会不会影响了北方的军心。”

“你是指杨业?”周皇帝道。

“是的,定国公在北方与燕国苦战,若是北方将士知道了陛下没有嘉许定国公,只怕军心会受了影响。”赵普说道。

“此次赐封郡王,是为开疆拓土的功勋,杨业暂不赐予,朕送万匹战马去了北方,足以激励了军心。”周皇帝说道。

赵普只能点头,听周皇帝又道:“北方防御事实上是张永德为最高统帅,赐封了张永德,也就有了朕重视北方军功的用意,另外杨业出身麟州,与折氏亲近,朕若是赐封了杨业,就得赐封了折氏的戎边功劳,朕不想赐封折氏为王。”

“臣明白了。”赵普回应道。

*

赵普走后,周皇帝转去了文德殿,到了文德殿前,却是见到了太子和曹王,两个皇子恭敬拜见了周皇帝,周皇帝点头后,让他们进了文德殿。

周皇帝在殿内龙案后坐了,看着两个儿子,温和问道:“你们兄弟,想问朕什么?”

“父皇,儿臣们是听说了陆天风的事情,觉得陆天风做为,不应该了姑息纵容。”太子起礼说道。

“你说不该了姑息纵容,那你认为,该如何回应了陆天风的所为?”周皇帝温和问道。

“儿臣认为,北庭那里,不该再由了陆天风把持,应该由朝廷接管。”太子回答道。

周皇帝听了摇头,道:“你想的简单了,若是朝廷去接管,朝廷能够出了三万军力去驻扎北庭吗?”

太子一怔,道:“父皇,据说进取北庭的,是会州的三万军力,难道不能了驻扎北庭?”

“去了北庭的军力,朝廷是号令不得的,如果朝廷使人接管北庭,陆天风就会调走北庭军力回了河西。”周皇帝温和道。

太子怔然点头,曹王忽道:“父皇,儿臣觉得,六弟不应该支持了陆天风进取北庭,不应该让会州军力去了河西。”

周皇帝看了曹王,平和道:“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朕之前的话你没有听到吗?会州的军力,那是只有陆天风才能够号令的军力,纪王不支持,陆天风一样会调走了会州军力,会州军力的大半,是夏国的党项降卒。”

曹王脸色一变,迟疑一下,道:“可是,之前进取河湟,会州军力,不是听令出击了吗?”

“那朕问你,如果你在江南的军中,你觉得江南的军力,是会听你的,还是会听赵匡胤的?”周皇帝平和问道。

曹王一怔,道:“父皇,赵叔叔是江南主帅,军力当然得听赵叔叔的。”

“哦,如果朕让你做了江南军力的主帅,赵匡胤为副帅,你觉得江南的军力会听了谁的军令?”周皇帝问道。

“应该会听儿臣的号令。”曹王回答道。

“好,那朕在问你,如果赵匡胤突然反叛了大周,你觉得,江南军力是会听你的,还是会听赵匡胤的?”周皇帝平和问道。

曹王脸色一变,道:“父皇,赵叔叔怎么可能会反叛大周。”

周皇帝脸一沉,挑眉道:“朕是在问你,赵匡胤若反,你能不能够号令了江南军力。”

曹王脸色难看了,迟疑一下,道:“父皇,儿臣没有统帅过江南将士,只怕是不如赵叔叔。”

周皇帝冷道:“朕曾经嘱咐过你,不要干涉江南的军事,好生的在军中观望磨砺,但你偏偏干涉江南的军事,还自以为有功的押了降臣回来,可是你知不知道,就算你押了降臣回来,开封府又有谁会认可那是你的功劳,相反,江南的军心却是会认为,你抢了赵匡胤的功勋,你为了虚荣之心,却是让了江南军心鄙视,你说你值得吗?”

曹王的神情惊变,忙移步跪下,惶恐道:“儿臣糊涂,儿臣知错了。”

“起来。”周皇帝平和道,曹王一拜后起身恭立。



第109章 教诲(二)

周皇帝看着两个成年儿子,平和道:“你们记住了,有些事情,是没有应该二字的,不要想着我们是皇族,所有臣民就应该为了我们效命,任何的国事决策,尽量要从利益的得失去权衡。”

“是,儿臣们谨记。”太子恭敬道。

周皇帝的脸sè流露了些许疲倦,他挑眉振作了一下,道:“有些话,朕不想对你们说,担心说了会有不良后果。”

“父皇请言,儿臣想听教诲。”太子恭敬道。

周皇帝看了曹王,道:“熙让,你总是以为,赵匡胤与父皇亲如兄弟,可是你不知道,父皇与你的赵叔叔,却是明争暗斗了很多年。”

曹王愕然看了周皇帝,周皇帝笑了笑,道:“朕需要你的赵叔叔,辅佐朕稳定了大周江山,可是重用你的赵叔叔,却也是在养虎成患,你的赵叔叔文武双全,是位非常难得的雄才人物,这么多年来,这大周的半壁江山,都被你的赵叔叔给掌控了,尤其是军中,别说你号令不得很多的禁军将士,就是朕的圣旨去了军中,也比不得你赵叔叔的军令。”

太子和曹王脸sè大变,眼神流露了难以置信,周皇帝看着曹王又道:“你信任你的赵叔叔,可是你的赵叔叔若是反周,他一定会杀了你们兄弟,或许,你会认为赵匡胤不会反周,但我们的先帝爷,也曾经是忠臣,只是手握了重兵,才篡位建立了大周,所谓的忠臣,多数都是势力难以成事,而不得不臣服。”

太子点头,道:“父皇让赵叔叔去了江南,也是含有深意的。”

周皇帝点头,道:“主要是为了对付晋国,次之是调虎离山。”

太子点头,周皇帝又道:“这么多年,朕最大的失误是过于重武轻文,以前的唐国是重文轻武,所以完全压制了武将造反的祸患,而大周,却是军雄林立,朕只能靠了牵制才能够维持了统治。”

“那不是父皇的失误,若是大周也是重文轻武,只怕会被了外患欺凌,中原自古就是四战之地。”太子辩解道。

周皇帝点头,道:“凡事都有轻重缓急,治国更是如此,陆天风是个雄才,但他就算占据了河西和北庭,也不过就是了第二个夏国,对大周而言,最危机的是内患,朕若是去了,你们兄弟就很难压制了军雄老臣,所以朕才一再的纵容陆天风,目的是形成新的牵制势力,任何想要造反的军雄,都会顾忌了为他人作嫁的后果,自古以来,第一个造反的逆臣,多数是别人的踏足石。”

太子和曹王点头,周皇帝看着曹王,道:“熙让,朕知道你想有所建树,但父皇劝你一句,你现在应该担心的,是ri后能不能够活着。”

曹王脸sè凝重了,起礼道:“父皇,儿臣明白了。”

周皇帝点头,道:“朕已然决定赐封赵匡胤为江宁郡王,你明ri就带着圣旨和其他功臣的封赏公文,去江南宣抚。”

曹王一怔,随即惊讶道:“父皇要封郡王?”

周皇帝点头,道:“是的,朕必须要与赵匡胤争夺军心的向背,朕皇恩有加,才能压制赵匡胤蛊惑和笼络军心。”

曹王点头,道:“儿臣明白了。”

“你去了江南,可以留在江宁,也可以回来去了张永德军中,朕随你抉择。”周皇帝说道。

曹王一怔,想了一下道:“儿臣愿去大姑父军中。”

周皇帝点头,温和道:“智者不立危墙之下,你ri后若是不想成为一个傀儡皇帝,那就离赵匡胤远些。”

曹王听了脸sè微变,继而默然点头,周皇帝又道:“你大姑父年事已高,雄心已然是淡薄了,ri后,朕会请他来坐镇开封府。”

太子和曹王一齐点头,周皇帝看了太子,温和道:“朕打算赐封陆天风西晋郡公,煕训,你可愿西巡一次。”

太子吃了一惊,看着周皇帝,迟疑一下才道:“父皇想让儿臣去河西见了陆天风?”

周皇帝温和道:“不是非让你去,是熙让去过了江南,如果你也想去外面走走,那可以去了西部看看,如果你不想出去,也可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