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枭风- 第3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曹彬的上书,大臣们却是反对者居多,户部尚书认为正是农忙时期,若是征了过多的男丁,会造成了农收锐减。

已然是中书侍郎的沈轶伦也反对,认为急于进取汉中和巴蜀不智,他说汉中和巴蜀因为战乱,以及汉国君臣的奢华盘剥,已然非常穷困,晋国进占了也是成为巨大负担,他认为周国应该据守凤翔,等来年春天进取为宜。

而支持者认为,周国对汉中农事已然投入了很多,今年肯定会有收获,不能拱手让给了晋军,另外巴蜀汉国的一些将官,因为晋国杀戮了汉国君臣,怀恨的遣使京兆府,表示愿意为内应的对付了晋军。

薛居正没有说话,态度持中,赵普却是反对进取汉中,他认为西部采取守御为宜,也认为晋国进取了巴蜀和汉中,事实上会牵制了巨量的军力和国力耗损,可以抽调地方节度使军增援京兆府,逼迫晋国也增军汉中,在对峙中巨耗晋国的国力,待明年春天动进攻。

周皇帝采纳了防御为宜,继续抽调地方节度使军增援京兆府,散朝后,赵普留下陪了周皇帝散步说话。

走入了后苑,赵普道:“陛下的身体,大好了很多。”

周皇帝点头,道:“是好了很多。”

赵普点头,走了几步,周皇帝又道:“卿能够体会朕的用心,朕甚慰。”

“臣为陛下尽心,是臣的本责。”赵普恭敬回应。

“汉中之失,是朕纵容的,想你也是明白的。”周皇帝温和道。

赵普一惊,迟疑一下,道:“臣没有明白,只是觉得,以陛下的英明,不该出现了疏忽。”

“晋王知道收缩军力,避强取弱,朕为了大周的稳定,也不得不收缩军力诱敌稳内,如今西部建制了关陇大都督府,假以时日,会形成新的禁军体系。”周皇帝语气微冷的说道。

赵普脸色凝重,道:“陛下难道,想了废长立幼。”

“朕不想废长立幼,但太子却是仿佛了阿斗,让朕忧心,朕想过了,以后他们兄弟能够相安最好,不能相安,那只能是优胜劣汰。”周皇帝说出了残酷的话语。

赵普默然,他身为臣属根本不能了乱言,只能保持沉默,走到了暖亭前,周皇帝平和道:“赵卿,朕要西巡,你可愿意随去。”

赵普吃了一惊,意外道:“陛下要离开京城出巡?”

周皇帝点头,道:“朕想去河西看看。”

赵普脸色一变,他以为皇帝是要去京兆府,迟疑一下,谏言道:“陛下若是出巡河西,臣认为不宜。”

“为什么?担心6天风挟天子吗?”周皇帝平和道。

“是的,6尚书明显不臣,而且河西路遥,陛下去了,身体不易适应,另外臣之所以反对重夺汉中,也是担忧6天风渔利。”赵普回答道。

周皇帝默然,迈步进了暖亭,转身望向亭外,平和道:“赵卿,朕去出巡河西,原因很多,有两个主因,一是朕想在有生之年去看看河西北庭,二是朕去见6天风,是想稳住了他。”

“陛下,京兆府集结了大军,6天风是不敢了妄为的。”赵普说道。

“若是6天风归降了晋国呢?”周皇帝道。

赵普皱眉默然,周皇帝又道:“6天风是晋国吴王的事情,卿知道吗?”

赵普一惊愕然,道:“陛下之言,臣没有听说过的。”

周皇帝看着远方,道:“朕使往江南的班直前几日回来,告诉了朕很多江南的事情,其中就有6天风的信息,信息显示,6天风在常州和苏州,可能有很大的势力。”

赵普一怔,置疑道:“不能吧,据臣所知,常州是江阴张氏盘踞之地,后来6天风是在常州拥有过势力,不过被清河郡公破坏了。”

周皇帝摇头,道:“朕特意让班直查探过,又唤了江南来的赵卿细问了一番,朕才知道了很多真相,原来以前6天风在常州拥有势力时,不久江阴张氏就进夺了苏州,当时张氏竟然提出了一个苏州是吴城公主封地的借口,而提出借口的不是江阴张氏家主,而是江阴侯的一个庶出孙子张洪波。”

赵普脸色惊变,道:“那是不合常理,张氏若是进取了苏州,那应该是张氏家主才有资格对外说话,那能轮到了庶孙出头,难道?是6天风与那个张洪波进取的苏州。”

周皇帝点头,道:“朕依据了所知,也推出是那种情形,另外以6天风之善战,再加上张氏的部分军力配合,确实有可能夺取了苏州,还有后来大周的进兵失利,也必然是与6天风作战的结果,而那段时期,6天风正在茅山养伤,而6天风却是说过,他在常州根本没有受伤,所以他那时应该是暗度陈仓的人在苏州。”

赵普脸色凝重,周皇帝又道:“6天风据有苏州和常州,拥兵应该有三十万,所以他被晋国之主封为了吴王,朕也是眼拙,竟然被他蒙混了这么久。”

“臣不觉得陛下眼拙,而是6天风太过的大胆,另外也太难让人置信了,如果真的拥有了常州和苏州,怎么还会愿意冒危的来了大周。”赵普说道。

“6天风的事情,赵匡胤应该有所耳闻和推想,他却是没有向朝廷回报一句。”周皇帝淡然道。

赵普迟疑一下,道:“陛下,臣说句公道话,6天风已然是大周驸马和功勋之臣,江宁郡王若是凭了所闻而回禀朝廷,那却是有陷害之嫌,江宁郡王需要顾惜了名声。”

周皇帝默然伫望,良久才平和道:“卿回去准备吧,三日后西巡。”

“是,臣告退。”赵普恭敬辞礼,内心复杂的离开了皇宫,6天风可能据有苏州和常州的信息,让他大为意外。

第173章 西巡

三日后,大周皇帝不顾朝臣和后宫的谏言劝阻,离开了十年未离的开封府,随护的有三万禁军,数百班直,五位大臣,十五个太监,四位太医。

大周皇帝谕旨太子监国,薛居正为首辅大臣,张永德为次辅大臣,一文一武辅佐太子治国,也就是赋予了太子部分的皇帝权力,凡不与大周皇帝谕旨抵触之军政,太子可以决策。

宽阔平坦的官道,盔明甲亮的长龙大军,护行着一串的车队,车队最前的是一辆宽大如阁的精致车辆,车辆四方全都是身穿明光甲的班直,明显就是皇帝的车驾。

周皇帝是坐在车里,他的手中拿观着一只淡青色的玉瓶,神情淡然中流露着迷茫,这只玉瓶就是去江南返回的班直交上的,说是在茅山朝阳观,逼迫道士交出的‘九转大还丹’。

因为陆天风身体无伤的缘故,周皇帝对茅山的丹药有了渴望,他使出了最为信任的两个班直,跑去了茅山寻求疗伤丹药,但是丹药寻回来了,周皇帝却又有了疑心,瓶中的丹药只有一颗,他根本无法让别人试药,也不敢让太医剥皮验药。

所以,他西巡主因之一,就是向陆天风求证,周皇帝无法指望了陆天风回开封府,故此没有下旨招归,因为一旦陆天风拒奉了圣旨,周国朝廷将无法面对后果。

周皇帝在以前,就怀疑过陆天风在常州隐藏了势力,听了江南回归的班直禀报后,周皇帝又找了赵员外郎仔细了解一番,才推断出陆天风坐拥常州和苏州,不过周皇帝没有怀疑陆天风就是晋王,而是认为,陆天风和江阴张氏联合坐拥苏常二州,是在越国被灭之后,*归附了晋国。

陆天风坐拥苏常二州的事实,不但没有让周皇帝恼火,反而有了一种宽慰心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五十步笑百步的心态,大周内部有不臣的祸患存在,迅猛崛起的晋国一样有着强大的内部祸患,所以周皇帝的心情忽而好了很多,就仿佛心头压了很多石头,忽然被拿走了一块。

在阶州坐镇的陆七,忽接到了周皇帝的谕令,谕令内容让他吃惊加意外,大周皇帝西巡至京兆府,令他五日后,率领一万骑军去凤翔接护圣驾,大周皇帝要巡视陇右。

“周皇帝竟然会离开了开封府,他这是要做什么?”陆七接了谕令惊疑猜度,西巡陇右,这难道是要乘机进攻了陇右?

陆七思索很多,最后决定去见周皇帝,主要是周皇帝让他在凤翔接驾,也就是出了秦州即可,不会陷入了凤州大军的重围,看来周皇帝是有所考虑的。

到了日子,陆七一早就率领一万骑军东出秦州,在接近凤翔驻军的五里外等候,等候中,陆七与一众将帅聚一起谈笑,以加深对军心的影响力。

事实上,河西军力是存在不稳的,二十万军力,不可能都对陆七死心塌地的崇敬,所谓现官不如现管,能够与陆七接近的将士不可能很多,所以各军实权将帅若是有异心,却是能够架空了陆七,所以河西一开始就实行军府轮驻制,以求削弱将帅对将士的影响力。

河西军力最不稳的,就是当年陷落河西的周军战俘,所谓思乡心切,很多战俘都想回去了故乡,所以很容易为了能够归乡而背叛陆七,而陆七却是需要那些战俘平衡河西统治,回鹘和党项人毕竟不是与陆七同族,就算对陆七崇敬,但陆七若是久不在河西,一些有野心的党项人和回鹘,就可能叛乱造反,信佛只是辅助的统治手段,主要的统治手段还是牢握军政权柄。

陆七能够放开了对江南晋国的统治,那是因为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的统治,爱侣,战友,姻亲,老部下,恩义,等等关系建立了一个向心的统治集团。

而在河西,陆七却是没有多少可以信任之人可用,也无法完全都用了汉族将士为骨干,所以陆七暂时不能用晋臣入主河西,用一个杨鲲不会引起了回鹘和党项人的抵触。

等候近午,才有周皇帝的班直前来告知接驾,陆七下令骑军牵马排立道旁候驾,周皇帝既然来巡视,陆七只能依臣属给予尊崇。

足足候了半时,才见了东方出现了大队车马,陆七看清是数百将士护着一串车辆行来,周皇帝竟然没有让大军护随,陆七单独远离了骑军数十米,立在道中等候。

数百将士护着巨车接近了陆七,巨车前面只有四名并骑将士,接近陆七后左右一分让了开去,让陆七直接面对了拉车的骏马。

“臣陇右宣抚使接驾,吾皇万岁。”陆七对着巨车,单膝跪地军礼,大声礼告,声音传的很广。

“陛下口谕,陆尚书请起,引路至成纪县落足。”一个太监尖声回应。

“诺!陛下请行。”陆七恭敬回应,起身后再弯腰一礼,才转身走去,后面巨车开始随行,陆七走回骑军,有将士牵马过来,他上马继续西去,皇帝的队伍走入了骑军,在骑军排立的道路上通过。

周皇帝隔着车窗帘外望,神情平静的看着车外的骑军,他驾临京兆府之后,在长安城的大明宫休养了数日,他的身体确实不经折腾,很容易疲倦。

在大明宫休养中,纪王白日一直忙碌,巡军理政,到了晚上才陪伴了周皇帝,与周皇帝说着很多关于大都督府的军事,纪王能够随口说出很多指挥使将官的名字,也对各军的情形基本清楚。

周皇帝与儿子纪王夜聊后,更加坚定了扶植的念头,太子在即将出征前大病,让周皇帝苦心落空,感觉太子是心恐而致病,使得周皇帝有了深深失望。

看着道旁威武成片的骑军,周皇帝的心里很复杂,陆天风在西部的崛起,可以说是他一手造成的,陆天风能够为大周解决了西部边患,是周皇帝能够容忍的主因,次之是牵制军臣内患。

因为纪王与陆天风的关系很好,也是周皇帝想扶植纪王的原因之一,他希望陆天风能够为友情而压制了野心,虽然那是一厢情愿的虚妄,但周皇帝因为了解过陆天风的信息,所以知道陆天风极重信诺和情义,他隐然觉得,陆天风日后就是造反,也能够放过了纪王的性命。

周皇帝的神情忽而有了淡淡苦笑,扭头后仰的闭上了眼睛,心头却是有着无力的悲哀,一向强势的自己,为什么会有了懦弱的念头,为什么会一再担心儿子们会遭了不幸,纪王很有治军的天赋,应该是能够继承了大周基业的。

皇帝的车驾抵达了秦州成纪县,秦州刺史和所属官员恭迎了大周皇帝,而陆七却是主动伴护了皇帝车驾,入城抵达了一座富户府宅,皇帝下车时,陆七亲自过去扶了皇帝下车,弄的太监不敢抢前。

下了车,周皇帝看着陆七,微笑道:“天风,朕来陇右,你很意外吧。”

“陛下,臣是非常意外。”陆七微笑回应。

“你敢去了开封府,朕亦敢来了陇右,朕要告诉你,朕的胆气,不逊于你。”周皇帝温和道。

“陇右是大周疆域,臣是大周之臣,陛下出巡陇右,是天经地义之事,亦能载入史册,千秋万代的令后人景仰。”陆七语气敬意的说道。

周皇帝微怔,继而点点头,道:“天风,扶朕去休息。”

“是,陛下驾临了陇右,臣会一直随侍,不敢疏忽。”陆七恭敬道,说完伸手又扶了周皇帝左臂。

“你有心就好。”周皇帝温和回应,在陆七的扶持下一起走去。

赵普等大臣也是随来,看着陆天风扶着皇帝走去,不由得互相看看,彼此是眼神即古怪,也有着松愉,陆天风说一直随侍,那就表明了陆天风,不想大周皇帝在陇右出了事情。

第174章 问解

扶皇帝进入了一间雅致的阁厅,早有太监先一步在了阁厅迎候,其中就有王继恩,陆七扶周皇帝落座在一只雕花大椅上,周皇帝神情虚倦,点点头。

有太监奉上了水和丸药,周皇帝接过吃了丸药,陆七立在一旁,待周皇帝吃了药,才轻语道:“陛下一路劳顿,先歇息为好。”

周皇帝摇头,摆下手,所有太监都出去了,周皇帝看了陆七,轻语道:“朕有不解,不言难以静心。”

“请陛下示下。”陆七温和回应。

周皇帝伸手自怀中取出了玉瓶,道:“此瓶中是九转大还丹,你听说过吗?”

陆七微怔,摇头道:“臣没有听过。”

“这是朕让人自茅山求得的,你真的不知?”周皇帝看着陆七,语气加重道。

陆七明白了,道:“陛下,臣不会欺骗您的,茅山是有很多治病丹散,但臣与师兄交流过,绝没有听过什么九转大还丹。”

周皇帝眼神流露了失望,看着玉瓶问道:“那为什么你能够伤势自愈,朕知道,你曾经被人暗算了腰部。”

“陛下,臣的受伤能够自愈,不是什么丹药作用,臣那么说只是为了震慑人心,臣能够自愈的原因,是臣修炼了‘金刚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