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枭风- 第3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去,一只大手伸入了胸衣,抚摸了丰盈玉兔,云娥细声轻嗯,绣臂一伸勾搂了陆七后颈,身子挺起,主动的送上了香唇。



第211章 战吐蕃

陆七在虞王府,只享受了五ri的家宅温馨,五ri后他离开长安城,与杜勇的巴陵军开拔奔了河湟,他得去解决了吐蕃进犯的边患,身为事实上的皇帝,他应该抓住御驾亲征的机会,以获得普遍的军心崇敬。

一路行军,陆七沿途也会见地方官,了解民生,对有做为的官员给予嘉许,关内地域也存在一些匪患,很多都是当初陆七血腥接管关内时,脱逃的赵匡义势力,那些逃入山中成匪的乱军很难剿灭,也不肯接受招安。

陆七了解后,命令在长安城的三万禁军,也就是在河湟驻扎过的军力,进行大规模的在关内剿匪建功,陆七有意让那三万军力离开长安城,毕竟是自开封府调驻京兆府的禁军,留在‘心脏’不妥,难免会发生意外的兵变或者刺杀,陆七却是不想亲人遭受了危机。

陆七的担忧并非是犯了疑心病,而是他对那三万军的影响力,主要是高级将帅,中下层的将官与他接触不多,就是高级将帅,也会受到旧ri关系的影响而与陆七为敌,例如周皇帝的命令,有六成能够号令了那三万军力。

巴陵军抵达了河州,河州刺史萧知礼在临夏城外迎接陆七,原本的河州刺史被陆七调去延州,萧知礼如今不仅是河州刺史,还是西宁都督府的转运使,执掌西宁都督府的财权。

一入临夏县城,陆七就看见了大兴土木的景象,城中分成了南北十字大街,宽达四十米的大街两旁正兴建商铺,萧知礼介绍说,他想在任期内,将这座临夏城改造成宜居宜商的好所在,他想在乱石垒就的城墙外包层青砖。

陆七明白萧知礼的心意,萧知礼是想一方留名,他顺势说临夏县城相比青唐城小很多,建造的也远不如青唐城美观,而临夏县城的城池建成了斜口形,他建议萧知礼拆掉两面城墙进行扩建,让临夏县城变的方正广大,改造后的城池可以改名大夏城。

当然陆七的支持也非全为了成全萧知礼的愿望,大半是为了河州的繁荣和防御,城池扩大和建造的雄伟,就能够容纳了更多人口,若是宜居,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迁居河州,人口是一地繁荣的根本,河湟广大缺人。

陆七在河州驻留了一ri,次ri去往了湟州,抵达青唐城时,杨鲲和西宁都督率众相迎,陆七已然封杨鲲为秦王,在秦州立府,加恩在青阳县置别府。

进入青唐城,陆七在湟州与营将及以上的将帅聚会,聚会后,留下高级将帅商议军事。

杨鲲言,吐蕃在青海一带有三十万军力,进攻河西与河湟失利后,吐蕃遣来使者,提出了罢兵的条件,条件是要粮食和牛羊,若是不给就继续起战,杨鲲用请示托词暂时让吐蕃息兵。

杨鲲言吐蕃军很是悍勇,骑兵约有十万,河西与河湟的军力虽然守御住了疆域,但折损很大,已然死伤了五万多的将士,眼看入冬,对吐蕃军却是更见有利。

陆七表态不会向吐蕃妥协,此次三十万巴陵军西征,有三万神弩军可用,还有神弩车,可以在寒冷来临之前给予吐蕃重创,战略是回绝吐蕃的索求,采取守势诱敌,等候吐蕃军主动进攻。

五ri后,吐蕃大军进犯湟州,三十万大军铺天盖地的发动攻势,吐蕃赞普恼怒之极,进攻河湟与河西的失利,让他蒙受了威望与军力的双重损失,引起了很多部落的不满,因为自从青唐城恢复茶马互市,让很多部落获得了很大利益,这一起战,却是只有了损失。

吐蕃赞普已然知道河湟来了三十万的援军,据探报几乎都是步军,所以吐蕃赞普不甘心撤军,对河湟的贪婪,让吐蕃赞普决定了继续战争,只要打败了河湟的周军,他会获得了粮食和大量的奴隶,甚至能够让吐蕃再次拥有了广阔的陇右。

陆七的军力也摆出了不甘示弱的阵势,大军在大通河东面十里外驻扎,吐蕃赞普听报敌军竟然没有据守大通河,而是在河东十里外摆出了迎战架势,不由大喜,下令渡河进击,他要的就是与周军正面大战。

十万吐蕃骑兵络绎不绝的涉水过大通河,开始还担心敌军会来个突然袭击,但过了三成吐蕃骑军,也没有见敌军来袭,于是过河的速度激增,吐蕃步军也搭好了十座临时木桥,大批的渡河。

陆七这面有军力六十万,排开了长达两里多的阵势,在得报吐蕃军大半过河的禀报后,陆七传令,此战不要俘虏,因为多数吐蕃人野蛮残暴,俘虏之后很难归治,往往成为不稳定的地方祸害。

随着吐蕃军的过河,陆七在军中已然能够看见接近的吐蕃骑军,他已然知道,吐蕃本族人口约三百万,附属的其它种族有四五百万,吐蕃在东方的战场,被党项人夺走了河湟,但在西方的战场却是耀武扬威,统治了包括吐火罗和一部分天竺的广阔领地。

吐火罗地域曾经是安西都护府的一部分,位于如今的黑汗回鹘南面,吐火罗之西就是大食国(阿拉伯人),吐火罗地域的大多数种族的祖先,是月氏人和楼兰人。

吐蕃在西方久据吐火罗地域,与西方的大食人时战时和,与北方的黑汗回鹘却是无休的战争,黑汗回鹘的疆域大半就是唐朝时期的安西四镇,而吐蕃在唐朝时期就与唐朝激烈的争夺过安西四镇地域,所以吐蕃总想着覆灭黑汗回鹘,而黑汗回鹘因为受到来自大食和吐蕃的威胁,所以对北庭无力去占据。

终于,吐蕃军过河摆好了出击的阵势,陆七知道吐蕃军也擅长火油攻击,但他有神臂弩为依仗,能够及远杀敌,只要挫败了吐蕃骑军,六十万的步军足以湮灭了吐蕃步军。

吐蕃骑军开始进攻了,万马奔腾的cháo涌扑来,巴陵军也动了,上千具轮车被推出了军列,每辆轮车都像是木箱安了轮子,车前的箱体面上,有三十个孔洞,每一个孔洞都伸出一个锋利的箭头。

“放!”掌旗官应令摆旗,一阵弹棉花的声音颤响,每一辆弩车发shè出了三十只劲弩,合在一起三万只弩箭,有如流星雨平飞贯去。

一波弩雨飞去,数千吐蕃骑兵落马踉跄,shè空的劲弩对后面的骑兵和步兵也造成了杀伤,接着弩车后移,三万神弩军出去,开始了波段shè杀,一批批弩箭shè去,悍勇怪叫的吐蕃骑兵成批的人仰马翻,前方骑兵的大量死亡,让后面的大批吐蕃骑兵惊恐勒马。

吐蕃军都是各个部落集结的,缺乏军纪军阵的素质,一看前面死了数万同伴,后面的立刻惊恐的不肯了冲锋,纷纷掉头回跑,陆七见了有些意外,下令大军推进,三万神弩军率先出击,追杀逃走的吐蕃军。

杀!数十万大军争先恐后的冲锋,片刻后超越了神弩军向吐蕃军杀去,神弩军的shè击是需要瞄准的,不会乱放弩箭,而且必须保持阵列,所以别的军力一冲上去,神弩军就落后的一步步推进。

骑军的被屠杀逃回,让后面的吐蕃步军和吐蕃赞普惊魂皆冒,一见敌军cháo涌般杀来,不等吐蕃赞普下令,吐蕃步军纷纷掉头逃跑,结果大通河成了要命的阻碍,一批批的过河能够平安,一窝蜂的过,很快木桥塌陷,涉水也因为人多而造成河水阻塞变的汹涌,大批的吐蕃军被冲倒,而且互相的抓扶,结果却是求生不成,反而互相扯拉的淹死在了河里。

两时后,吐蕃赞普带着五万多的马步混合军逃离,二十多万的吐蕃军死于大通河战役,因为陆七的军令,乞降的吐蕃军也被屠刀夺命,战后杨鲲率领军力进据了整个青海湖的周边地域。

第212章 移驾

大通河的战报,6七没有官文往开封府报捷,但却是往了福州报捷,由福州朝廷广而告之,以加强他的威望,震慑不安定的野心之辈。

战后他回去了长安城,大通河战役俘获了四万多战马,西宁都督府能够有了五六万骑军,基本就不惧了吐蕃的反扑,边界守御也能够远达过了青海湖。

与巴陵军回到长安城,6七就让巴陵军继续驻扎在长安城东南方数州,三十万军力的人数太多,战后和平时期,应该让将士们过上正常的生活,暂时成为了6七能够调的常备军。

大通河战役半月后,开封府的周皇帝终于有了反应,宣布迁都长安城,开封府成为陪都,开封府上下一片哗然,大半为开封府失去了京城地位而彷徨,京城的意义是繁华尊贵的根本,一旦成了陪都,很可能会走向萧条。

虽然彷徨不愿接受,但皇帝宣布后,却是没有引起大臣和勋贵的反对,郑王成为了开封府留守,韩通为副留守,薛居正坚持要留在开封府辅佐郑王,被留下了主持政事。

周皇帝车驾离开了开封府,开封府在宋灭之后也进行了散军还乡,所以只有了军力十万,留下五万镇守,五万随护周皇帝和大批的文武百官,以及数百的勋贵代表。

车驾抵达洛阳城时,曹彬出城接驾,潘美也自襄州赶来见驾,潘美已然知道周国大势已去,就凭了他的十几万军力,根本就成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但周皇帝和6天风都没有来了军令,所以只能等候,不过襄州那里的地方军政,已然被程德玄接管,襄樊之间的汉水,也修好了通桥,汉水两岸的军民也正常的走动和通商,根本就不存在了敌对。

次日,周皇帝起驾,曹彬和潘美也随行,算是解脱了囹圄一般的‘割据’,重又成为了周皇帝的重臣,大军浩浩荡荡的去往了长安城。

十一月,寒风刺骨,6七与纪王率众和两万军力,出长安城十里迎驾,迎得周皇帝车驾,恭敬的双膝跪地叩迎,之后同返了长安城。

抵达长安城,护行的五万禁军接到皇帝谕令驻扎在了城外,只有近卫班直和云锦东的五千虎翼左军进入了长安城,有长安城的官员为大臣和勋贵安排居处休息。

6七和纪王,以及一些重臣,则是伴随着周皇帝车驾去往大明宫,长安城有三座主要的宫殿群,分别是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大明宫是最大最好的宫殿群,位于城北的龙塬上,而太极宫是唐朝初期的权力中心,位于城北的中心,唐太宗李世民动的玄武门之变就是太极宫,李世民做了皇帝后,给李渊修建了大明宫,而唐高宗继位后,就由太极宫搬去了壮丽广大的大明宫,使得大明宫成为了唐朝的权力象征。

车驾抵达了大明宫的丹凤门,6七观望着这座比开封府皇宫大上太多的宫城,这座大明宫比开封府的皇宫大上十倍还多,6七虽然没有进过,却是听别人说过,听说这座广大的宫城,因为战乱破坏和年久失修,已然很是破败。

进入丹凤门,沿着御路前行,大明宫分为三大殿,分别是前朝的含元殿,中朝的宣政殿,内朝的紫宸殿,紫宸殿就是内宫区域了,内宫的太液池可泛舟游乐,环池有美丽的园林景观,不过6七听人禀报过,大明宫的内宫非常荒芜破败。

车驾抵达了含元殿,皇帝传谕6七和重臣们离开,候旨宣召,6七和重臣们知道周皇帝这是劳累了,遵谕的离开了,只留下了纪王陪伴周皇帝,云锦东和班直则镇守了宫城。

6七离开大明宫,直接就回去了虞王府,没有去见大臣们和勋贵,这时候不宜惹来猴急诟病,他也没想很快的成为了皇帝,如今的他拥有数百万军力,那才是皇帝的权力根本,军权失控的皇帝,只能是摆设。

周皇帝既然来了长安城,6七可以耐心的等候,依旧在虞王府处理各地送来的公文,原本归开封府处置的地方请示,6七没有令改变,也就是说河南道与淮南道的政务,依旧归属开封府权决,涉及军事的却要送来长安城。

一晃五天过去了,周皇帝在大明宫那个也没有召见,只是让纪王陪着,五天后周皇帝谕令6七去见,6七赶去了大明宫,不想周皇帝竟然是在丹凤门的城门楼上。

上了城门楼,6七见有三十几位周国重臣和勋贵,陪着周皇帝外望长安城景致,这也是大明宫的优势之一,可以一览长安城的风貌与繁华。

“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6七过去恭敬拜见。

“天风,过来吧。”周皇帝温和招呼,6七走了过去,边走边向重臣和勋贵点头,赵普和石守信也在,重臣和勋贵也纷纷微点头。

6七立身在周皇帝左侧,纪王在周皇帝右侧,周皇帝看着6七,温和道:“天风,你能够一直尊敬朕,朕心甚慰。”

6七浅笑,温和道:“臣曾经向陛下说过,是真心的敬重陛下,是陛下的体恤民生,以身作则的务实强国,才使得中原政通人和,万民安居,陛下唯一的失误,就是过于刚强,不肯对外妥协。”

周皇帝苦笑,继而转言道:“朕有一事不明白,以你之能建立晋国不算稀奇,但晋国初立,应该是隐患众多,为什么你不在晋国,也能够让了晋国的军臣不反,据朕所知,晋国的军力都是降卒,你是怎么压制不反的?”

“陛下,臣是没有在晋国主事,但臣有一位堪比萧何的夫人代臣主事,另外臣也有很多良臣挚友的支持,张洪波就是臣的一位挚友,臣曾经救过他,如今张洪波是海东郡王。现在镇守西宁的杨鲲,是臣的父辈世交兄长,镇守凤翔的关冲,是关羽的后人,绝对是位重义男儿,还有臣的几位生死战友,都执掌着晋权。”6七说道。

“听你之言,你的情形,与朕当年是相似的。”周皇帝道。

“是与陛下的当年境况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臣有一位擅长治国的夫人代臣掌舵,另外晋国建立之后,一直有机会休养生息,若是建国之后与外生了死伤惨重的战事,晋国必然崩乱,那也是臣愿意来了周国的主因,臣担心周国会动对晋国的大规模战事,所以需要了解周国的军情。”6七回答道。

周皇帝点头,道:“你身为晋国之主前来周国,是不智之举,但却是火中取栗的大勇之人,你若不来,结果或许会是当年曹魏与孙吴的争霸再现,最后败的会是你,因为你的晋国初立,确实经受不住残酷战争的对耗,尤其是降卒军心,极易出现崩军。”

6七点头,但又道:“陛下之言,臣只能认可一半,臣认为就是再现了南北争霸,臣却是未必会败,因为臣有海路进袭的优势。”

周皇帝摇头,道:“你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