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磐中的阿拉法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凰涅磐中的阿拉法特-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黄昏时刻,巴黎上空浓云密布,似乎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街头上行人匆匆,从远处走来母女二人。母亲是个中年妇女,身材窈窕而丰满,一头金发被风吹得有些零乱,脸上满是忧虑。她叫苏哈,是阿拉法特的夫人。年仅八岁的小女名叫扎海娲,她是阿拉法特与苏哈惟一的孩子。她们已有两年多没有见到阿拉法特了,非常思念他。    
    此时的阿拉法特正被软禁在位于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的官邸中。这座官邸多次遭以色列空袭、炮击和坦克破坏,到处是断垣残壁和碎石瓦砾。阿拉法特的活动空间很小,除了办公和会客外,他还住在这里。    
    两年多来,阿拉法特已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生活规律。这位74岁的老人每天清晨四时起床,先诵读《古兰经》,再看阿拉伯文和英文报纸。他稍稍休息一下,开始锻炼身体。他的锻炼方式因受条件所限,显得非常简单,在狭小的室内空间活动活动手脚,骑一会儿自行车。在以色列围困稍有放松的情况下,他在贴身警卫保护下走出办公楼,坐在废墟中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早六点半左右,他开始用早餐。阿拉法特的生活本来就俭朴,被软禁后的生活就更加俭朴。吃点芝麻面包加奶酪和鸡蛋,喝点果汁和蜂蜜的红茶,就是他惯常的早点。然后他开始工作,直到下午两点半才用午餐。他一般不单独用午餐,通常都与到访的客人和共事的助手共进午餐。下午睡一会觉,他又继续工作,晚上十时之后用餐,晚餐多为清淡的食品和水果蔬菜。他睡眠很少,每天最多睡五小时,其余时间几乎都是工作。这对于古来稀的老人来说,实属罕见。    
    长期以来,阿拉法特在自己的祖国没有安身立足之地,为了巴勒斯坦事业只好四处 奔波。他是世界上空中飞行最多的领袖人物,被称为“空中总统”。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他曾这样说:“我这一辈子在飞机上的时间比在地面上的还多。因此,飞机既是我的祖国,又是我的坟墓。”    
    阿拉法特由空中总统变为“笼中鸟”,失去了行动自由,过着软禁生活,其中的缘由要从世纪之交那场巴以冲突说起。    
    


第一章 从空中总统成笼中鸟犹太魁首亵渎伊斯兰胜迹

    2000年9月28日清晨,耶路撒冷城的绝大多数居民还在深睡中,1000名全副武装的以色列警察火速开往城中的圣殿山。这些警察头戴钢盔,手持警棍和盾牌,迅速抢占了圣殿山上和周围的制高点。接着,一架以色列警方的直升机开始在圣殿山上空盘旋。这时,一些巴勒斯坦人感到情况异常,便纷纷议论,他们猜测以色列有关方面将要采取大规模的行动。果然不出所料,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在大批特工人员和警官的簇拥下强行进入阿克萨清真寺。他在寺中漫步参观,听取以色列考古学家讲述圣殿山的历史演变。    
    在世界各地穆斯林的心目中,阿克萨清真寺是排列于麦加禁寺和麦地那先知清真寺之后的第三大清真寺。巴勒斯坦人认为,穆斯林的敌人沙龙强行闯入伊斯兰圣地,亵渎了巴勒斯坦人民及广大伊斯兰国家人民的感情,激起了他们的愤怒。顿时,数百名巴勒斯坦人涌到阿克萨清真寺门口,他们高呼:“真主至高无上!”、“我们的精神和鲜血与真主同在!”他们试图冲进清真寺与沙龙辩论,但被以色列警察挡住。清真寺内的沙龙不以为然地说:“作为一名以色列犹太人,我有权参观圣殿山,圣殿山仍然在我们手中!”    
    在阿克萨清真寺外面,以色列警察与巴勒斯坦人开始对打起来。消息迅速传开,巴勒斯坦人抗议示威和巴以冲突先从耶路撒冷老城蔓延到东耶路撒冷,又迅速蔓延到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一场名为“阿克萨起义”的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席卷了整个巴勒斯坦大地。    
    一位犹太人领导人到伊斯兰清真寺参观为什么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这有深厚的历史、民族、宗教渊源,尤其与耶路撒冷和圣殿山的宗教地位有关。    
    


第一章 从空中总统成笼中鸟圣殿山三大宗教圣地之争

    耶路撒冷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连接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昔日,它曾是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由于种种原因,耶路撒冷成为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它是古代世界宗教活动中心地之一,存有大量古迹。有人曾夸张地说,耶路撒冷城里的每块砖瓦、每块石头、每条街巷及其建筑物无一不是古迹。    
    耶路撒冷海拔800米左右,城区不断扩大,已达176平方公里,由旧城和新城两部分组成。它有几座历史悠久的城墙。据传,第一座城墙修筑于建城之初,由耶布斯人修建。第二座城墙是所罗门王在位时修建的。亚述人占领耶路撒冷时,修建了第三座城墙。希律王的孙子希律亚基帕负责修建了第四座城墙。16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统治耶路撒冷时,由土耳其苏丹王苏莱曼主持,令人在旧城墙的基础上重修大城墙。这座城墙保留到现在,耶路撒冷的城墙共有8座城门、24座平台。雅法门是新老城区间的主要通道。2000年5月,我与夫人到耶路撒冷参观游览,重点参观了东区老城。老城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灵光宝地,人们把它称为圣城。    
    老城区位于耶路撒冷东部,也被称为东城。老城仅为弹丸之地,有高12米、长约4公里的老城墙围绕,但却集中了三大宗教的主要圣迹。一条南北走向和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把老城划分为四个居民区,东北部为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居住区;西北部为基督教居民区;西南部为亚美尼亚教会区;东南部为犹太教居民区。在四个居民区中,以穆斯林居住区为最大,亚美尼亚教会区最小。老城区坐落在耶胡达高地上,建筑物因形就势,错落有致,街道和小巷纵横交错,狭窄而又拥挤。各式各样小店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身着各种服饰的行人如潮,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如织,再加上小商贩的吆喝叫卖声,别有一番风情,使人如置身于《天方夜谭》故事所描述的意境中。    
    我有两首诗,是专门写耶路撒冷圣城的。第一首诗题为《月夜望圣城》,诗文如下:    
    月夜登高望圣城,    
    光似烽燧恍如梦。    
    忽闻惊天战鼓擂,    
    又听动地厮杀声。    
    三教渊源荟萃处,    
    天上搏斗人间争。    
    何日干戈化玉帛,    
    白鸽衔枝献良朋。    
    第二首诗题为《寄语耶路撒冷》,诗文如下:    
    三教圣地聚一处,    
    烽火连天争寸土。    
    犹太教徒珍哭墙,    
    基督诸派惜圣墓。    
    伊斯兰教双寺耸,    
    亚美尼亚教会区。    
    但愿先知达共识,    
    赐民安乐共歌舞。    
    耶路撒冷老城东南角有一块既宽阔又平坦的场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圣殿山场地,也就是沙龙声称仍然控制在手的地方。众所周知,圣殿山场地有许多重要古迹,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圣殿山场地南北长490米,东西宽280米。犹太人把它视为自己的宗教圣地。他们认为,他们信奉的惟一真神雅赫维(又译作耶和华)造的第一个人亚当就是用圣殿山场地的土捏成的。他们还认为,圣殿山场地上的巨石与犹太人始祖的传说有关。这块巨石长约177米,宽约135米,高出地面约12米。犹太人中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他们的始祖亚伯拉罕为了向雅赫维表示忠诚,曾亲手把自己的儿子以撒捆绑好,放在这块巨石上,准备将以撒作为燔祭,献给雅赫维,犹太人便把这块巨石视为圣石。犹太教徒还认为,雅赫维开天辟地的第一道神光就是从圣殿山处射向全世界的。    
    位于圣殿山西侧的“哭墙”被犹太教徒奉为至圣的古迹。这堵“哭墙”与犹太教的 历史及宗教都有密切关系。早在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大卫王建立希伯莱王国后,就定都在耶路撒冷城,并着手在耶路撒冷城的锡安山岩顶建造一座犹太教圣殿。大卫王死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继承父业,继续完成这项工程。所罗门王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建成第一座犹太教圣殿。这座圣殿宏伟华丽,取名为所罗门圣殿。犹太教徒们络绎不绝地前来朝觐和献祭,它成为犹太人进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军队攻占耶路撒冷,将所罗门圣殿毁于一炬。后来,犹太人曾两次重修犹太教圣殿,但又两次被毁,一次在公元70年,另一次在公元135年,两次毁殿事件都发生在罗马人占领时期。此后,阿拉伯人在犹太教圣殿残垣断壁的遗址上修建起围墙,并修建了阿克萨清真寺,这座清真寺的西墙与“哭墙”相连接。犹太人把这座墙视为他们信仰和团结的象征。据传说,当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时,犹太人经常聚集在这里举行宗教仪式。他们每每追忆往事,回想起圣殿被毁的情景,不免嚎啕大哭一场。后来常有犹太人来到这里哭号 ,“哭墙”因而得名。如今,每到犹太教安息日,仍然有人到“哭墙”表示哀悼。    
    耶路撒冷城内有许多基督教的教堂和修道院,其中最著名的是圣墓教堂,又称复活教堂。公元33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一世根据母亲的旨意建造了这座教堂。据传,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此前曾到过耶路撒冷,她发现了基督耶稣遇难的十字架和耶稣的墓地。她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儿子,君士坦丁大帝便下令修建了这座圣墓教堂。由于耶稣在耶路撒冷遇难并葬于此地,耶路撒冷便成为基督教的圣地。    
    根据传说,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登天”接受天启的地方,因而它被列为伊斯兰教第三圣地,其地位仅次于伊斯兰教第一圣地麦加和第二圣地麦地那。据传,公元621年7月17日夜晚,51岁的穆罕默德在天使伽百利勒的带领下,乘天马从麦加火速赶到耶路撒冷圣殿山。他信步登上巨石升霄,遨游七重天、天园和地狱。穆罕默德见到了古代诸位先知,并带回安拉对穆斯林的启示。穆罕默德即从天上降下,于黎明前又乘天马返回麦加。穆罕默德遂告诉穆斯林,安拉指定耶路撒冷为穆斯林朝拜方向。直到公元623年,穆罕默德才把穆斯林的朝拜方向改为麦加。后来,伊斯兰教规定每年回历7月17日为“登霄节”。圣殿山的山上至今还留有穆罕默德登天时的脚印,穆斯林把这块巨石视为圣石,认为它与麦加禁寺天房中的玄石同等神圣。    
    耶路撒冷城内共有38座清真寺,其中最著名、在伊斯兰世界最有影响的清真寺有两座,一座是萨赫拉清真寺,另一座是阿克萨清真寺。    
    在伊斯兰世界中,阿克萨清真寺的知名度很大。伊斯兰教律规定:“去阿克萨清真寺朝觐,安拉会赦免他的罪过”,“死在圣城犹如死在天上”。穆斯林把阿克萨清真寺视同麦加禁寺和麦地那圣墓一样神圣。    
    在阿拉伯语中,“阿克萨”一词为“远”的意思,因此,人们也把阿克萨清真寺称之为“远寺”。据有关资料记载,阿克萨清真寺原由伊斯兰教前的古代先知苏莱曼所建造,后由倭马亚王朝哈里发阿卜杜拉·马尔旺于公元705—709年重建。阿克萨清真寺与萨赫拉清真寺相距仅300多米。阿克萨清真寺面积3733平方米,东西长约685米,南北宽约545米,全寺由280根石柱支撑,规模宏伟。清真寺内长方形大殿宽敞明亮,称为欧麦尔礼拜寺。据传说,伊斯兰历史上第二个哈里发欧麦尔率兵把耶路撒冷从拜占庭统治下解放出来后,首先在阿克萨清真寺大殿里诵经礼拜。于是,人们便把这个大殿命名为欧麦尔礼拜寺,以资纪念。十字军东征占领耶路撒冷时,阿克萨清真寺曾遭破坏。阿拉伯民族英雄、阿尤布王朝萨拉丁苏丹王收复耶路撒冷后,重新修建了阿克萨清真寺,并在寺中增设了用象牙装饰的木制讲坛。阿克萨清真寺坐落在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上,圣殿山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圣迹集中的地方,伊斯兰教圣迹阿克萨清真寺的西墙与犹太教圣迹“哭墙”相连接。两个教派为争夺这块地盘发生了无数次冲突。    
    


第一章 从空中总统成笼中鸟世纪之交爆发流血冲突

    “阿克萨起义”越演越烈。每天,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举行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一些巴勒斯坦青年向以色列军警投掷石块、砖头,焚烧以色列国旗,高呼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口号。    
    以色列军警先用橡皮子弹和警棍进行回击,继而动用坦克、装甲车、武装直升机等进行镇压,从而酿成大规模流血冲突。许多巴勒斯坦平民残遭杀害,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少年。在纳布卢斯地区库什拉村,一个名叫莎拉的两岁女孩身中十枪,惨死在以色列军警的枪口下。在加沙地带,12岁的杜拉被以色列军警击中,惨死在父亲的怀抱中。这一场景被一位法国记者真实地摄录下来,在世界各地新闻媒体曝光,成为轰动世界的特大新闻。    
    随着巴以冲突进一步升级,以色列逐渐把轰炸目标转向阿拉法特的总统府。2000年10月12日,以色列武装直升机对阿拉法特总统府附近的设施进行了整整40分钟的空袭。在这炮火纷飞的严峻时刻,阿拉法特镇定自若,始终坚守在官邸中,要求大家保持冷静,不要惊慌。他利用电话与外界进行联系,强烈谴责以色列的暴行,要求国际社会进行干预。这场巴以冲突很快蔓延到以色列与黎巴嫩边界地区,导致流血冲突,并波及到叙利亚。当时我任中国驻叙利亚大使,亲眼目睹了这一真实的场景。我清楚地记得,从2000年9月29日开始,叙利亚全国各地连续爆发反对以色列的示威游行,大马士革的示威游行规模最大。由于叙利亚与以色列处于敌对状态,以色列在大马士革没有大使馆及其他代表机构,又由于美国采取偏袒以色列的立场,示威游行的队伍便涌向美国驻叙利亚大使馆。示威者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