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磐中的阿拉法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凰涅磐中的阿拉法特-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1月7日,中国政府再次发表声明,揭穿美国纵容英法以侵略和控制埃及的阴谋。为了声援和支持埃及人民的正义斗争,中国政府决定向埃及无偿赠送2000万瑞士法郎和大批物资,天安门广场举行百万人大集会。与此同时,中国还成立了中国人民支援埃及反抗侵略委员会。    
    谴责英法以侵略、声援埃及人民正义斗争的浪潮遍及全球,也波及到英法等欧美国家。1956年11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做出决议,要求有关各方立即停火,又于11月4日派出紧急部队监督停火。迫于国内外强大压力,英法于11月6日下午5时宣布在当日午夜停火。12月22日,英法军队撤出埃及。1957年3月,以军也撤出埃及领土。埃及人民取得了胜利, 纳赛尔威名大震。    
    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后,阿拉法特回到开罗。埃及军方有关负责人对他说,他是一名处理炸弹的专家,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如果愿意留在埃及军队工作,可以得到提升,从事教官训练工作。阿拉法特拒绝了这项工作,他说:“我告诉他们,我已另有工作。我知道,假如我留在部队,我就必须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我就不能自由地开展组织工作。”于是,他毅然离开埃及,到科威特创建巴解组织。    
    


第三章 四次中东战争的洗礼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打游击 

    1967年,阿拉法特参加了第三次中东战争。    
    第三次中东战争是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主动发动袭击的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因战争于6月5日打响,所以又称“六·五战争”。    
    这场战争有深刻的国际背景和地区背景,究其原因是美苏在中东争夺,阿以矛盾不断深化和激化。战前的种种迹象表明,以色列已做好充分准备,蓄意要发动这场战争。    
    1967年伊始,以色列在叙利亚边境加紧军事活动,两国不断发生军事冲突,陆军多次交火,军事磨擦不断升级。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艾希科尔声称,以色列要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以自己选择的方式对叙利亚发动进攻,必要时以色列将占领大马士革”。4月,以色列出动海市蜃楼式飞机侵入叙利亚领空,叙利亚匆忙派战机迎战,六架米格…21型飞机被击落。这次空袭是“六·五战争”的序幕。    
    接着,以色列采取兵不厌诈的策略,进一步为发动进攻做准备。同年5月,以色列发出一则假情报称,它要在5月17日向叙利亚发动进攻。以色列故意称这是一则“绝密情报”,并故意让苏联情报部门截获这则情报。于是,苏联即刻将这则“情报”转告埃及和叙利亚。埃及、叙利亚先后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与此同时,埃及外交部通知各国驻埃及大使馆,如果以色列进攻叙利亚,埃及将进攻以色列。出人意料的是,以色列并未在5月向叙利亚发动进攻。但这并未驱散中东上空的战争阴影,阿以双方都在积极备战,战争犹如箭在弦上。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苏联驻埃及大使于6月4日深夜紧急约见纳赛尔总统,要他不要对以色列发动进攻。与此同时,美国建议埃及派代表商议解决这场危机。    
    1967年5月底,以军制定好了向埃及、约旦、叙利亚发动闪电战的具体作战方案。根据这一方案,以色列在埃及边境部署65000人,坦克650辆;在叙利亚边境部署25000兵力,坦克100辆;在约旦边境部署50000兵力,坦克350辆。    
    6月5日清晨,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出大批战机进行空袭,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的首选袭击目标是埃及空军。从早晨7时45分到10时35分,以色列出动近200架飞机,分17批空袭,主要目标是开罗、苏伊士运河附近、西奈半岛的10多个要害军用机场及萨姆…2型导弹基地。埃及空军接到命令,准备出动340架飞机迎战,但在起飞前 夕有300架飞机被炸毁。接着,以色列空军又对叙利亚、约旦、伊拉克和黎巴嫩的空军发动袭击,共击毁416架阿拉伯飞机,其中393架是在地面上被摧毁的。以色列军队取得制空权后,迅速发动地面进攻。以军采取各个击破的军事策略,首先兵分三路扑向埃及的西奈半岛,突破埃军防线,长驱直入。为了攻克拉法—阿里什战略要地,以军派出250—300辆坦克组成的装甲兵团,与埃及守军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经过一番激战,以军继续向前推进,进抵苏伊士运河,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和由埃及军队控制的巴勒斯坦加沙地区。    
    6月6日上午,以色列军队开始对约旦发动地面进攻,与约旦部队在耶路撒冷东西区分界线交战。6月5日晨,以色列总理曾通过联合国代表发给侯赛因国王一份电报称,以色列不会采取反对约旦的行动。约旦最高司令部对此将信将疑,一直犹豫观望,坐失战机。约旦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以军占领了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4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6月7日,安理会通过停火决议。7日和8日,约旦、埃及、叙利亚先后接受这项决议。8日,以色列宣布接受停火,但9日却对叙利亚发动突然袭击。以军集中十个旅的兵力,分三路向叙利亚发动进攻,重点进攻战略要津戈兰高地。叙军官兵进行了顽强抵抗,他们用手榴弹、 机枪反击以军的进攻,许多战士跳出防御工事,与以军展开肉搏战。6月10日,以军占领了叙利亚库奈特拉省首府库奈特拉市,继而占领了整个戈兰高地,并控制了戈兰高地通往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几条主要公路。    
    在“六·五战争”过程中,阿拉法特领导“法塔赫”所属的“暴风部队”在以色列占领区作战,他自己也经历了许多风险。战争爆发后,阿拉法特在亚尔穆克难民营前线指挥部指挥战斗。6月7日,他与“法塔赫”代理军事司令乘车前往戈兰高地作战前线侦察敌情,指挥法 塔赫战士进入阵地,协同叙利亚军队进行战斗。法塔赫的战士们作战勇敢,在阵地上与以军展开激战。与此同时,他们还派出一些战斗小组,携带迫击炮等武器,到敌人后方作战。阿布·杰哈德说,以色列司令承认,以色列推迟了进攻时间,因为他们的部队遭到了来自背后的打 击。在以色列军队腹背进行作战的正是巴勒斯坦“法塔赫”这些年轻的战士。阿拉法特为有这 样的战士感到欣慰。    
    第三次中东战争共持续了六天,以色列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以及约旦所管辖的地区及加沙地带,共达6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大批巴勒斯坦难民被赶出家园。    
    在“六·五战争”过程中,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立即停火”和“限期停火”两个决议。    
    1967年6月10日,埃及接受停火协议。6月11日,叙利亚接受停火。1967年8月29—9月1日,第四届阿拉伯首脑会议在喀土穆召开,会议决议要求阿拉伯各国做出共同努力,消除侵略痕迹,确保以色列撤出6月5日后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决议还说,阿拉伯的基本义务和信念是,不承认以色列,不同他和解,不同他举行谈判,要维护巴勒斯坦人民返回家园的权利。1967年11月22日,安理会一致通过由英国提出的第242号决议,规定了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原则和基础,即:以色列撤出在“六·五战争”中占领的土地;结束一切好战言论和交战状态,尊重并承认该地区各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以及它们在不受到使用武力或以使用武力相威胁的、可靠和得到承认的边境内和平生活的权利;保证该地区的水道的通航自由;使难民问题得到公正解决。但安理会第242号决议并未得到切实执行,阿以争端继续,中东局势依然紧张。    
    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阿拉法特仍然留在巴勒斯坦,在以色列占领区生活战斗了四个多月。他经常生活在巴勒斯坦农民中间,效仿当地的农民戴方格头巾。他对这种头巾有专门的解释。他说,黑白方格代表巴勒斯坦农民;红白方格代表沙漠中的贝都因人;方格中的白色代表城市中的居民。自那时起,他一直戴这种头巾,借以显示他的独特风格,也表达他对巴勒斯坦人民的真挚感情。    
    阿拉法特的夫人苏哈在回忆“六·五战争”时写道:“我听见直升机在城市上空盘旋。在被放弃的街头,载满军人的吉普车和卡车占据了阵地。抵抗战士在拜特富和纳布卢斯向以军巡逻队投掷手榴弹攻击之后,以色列人施行传统的戒严部署。    
    “夜晚和白天一样,以色列人向那些虚幻的目标扫射。他们的目的是要恐吓我们, 表明要严惩我们。在纳布卢斯,从市场旁边的中央广场起,他们对全城进行了系统搜查,他们挨家挨 户闯进去搜。他们的情报机构通报,要追捕的重要人物,即策划抵抗行动者,大概叫××阿布·穆罕默德,即阿拉法特早年的化名之一。他的名字大众还不太了解,但以色列安全局‘辛贝特’怀疑他在约旦河西岸领导游击队行动。鉴于以色列人采取手段的严厉性,我们深信在该区活动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已变得人多势众了。”苏哈的这段回忆印证了阿拉法特在以色列占领区的活动情况。    
    


第三章 四次中东战争的洗礼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搞穿插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处于“不战不和”的局面。对这种局面,阿以双方有不同的反应。    
    以色列总理果尔达·梅厄认为,这种僵局对以色列很安全,因为阿拉伯人没有军事选择 。1973年3月1日,梅厄夫人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我们的日子从来没有这么好过”。阿拉伯国家的反应却恰恰相反。阿拉伯群众有一种耻辱感,反对以色列的情绪日益高涨,强烈要求阿拉伯领导人采取果断措施,收复失地,以振民心。有些巴勒斯坦激进组织感到失望甚至绝望,采取极端措施或恐怖手段,在国际上制造暗杀、绑架、劫持飞机等事件。中东形势仍然错综复杂。    
    1970年约旦“黑九月”事件发生后,巴勒斯坦一些极端分子发誓报仇,便成立了一个称为“黑九月”的组织,制造各种恐怖事件。1972年5月初,“黑九月”四名成员劫持一架客机降落在以色列卢德机场。他们发出威胁,如果以色列不释放106名巴勒斯坦被捕者,他们将炸毁飞机,机上全体人员将同归西天。谈判持续了24小时,以色列突击队员乔装打扮,身着白色机械师服装发起强攻,在两分钟内完成突袭任务,六名乘客受伤,后来一人死亡,四名劫 机者中两人被击毙。1972年5月底,两个国际恐怖主义组织一起在卢德机场制造了悲剧。这一事件由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策划,由日本“赤军”组织三名成员执行。这三名日本人分别从巴黎和罗马乘法航到达卢德机场,顺利过关。他们取到托运的行李后立即开箱,取出冲锋枪和手榴弹,向机场上的人群开火,打死25人,打伤78人。肇事者中有两人被打死,另一人被抓。    
    同年9月,第二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联邦德国慕尼黑举行,“黑九月”蓄意制造事端。9月5日凌晨5时左右,“黑九月”七名敢死队员化装成运动员,进入以色列运动员宿舍区,开枪打死一名负责人和一名教练,扣留39名运动员,要求限时释放被关在以色列的230名阿拉伯人,并提供撤离的飞机,否则将杀死以色列所有人质。在长达16个小时的谈判过程中,联邦德国与以色列一直保持联系,并制定了详细应对方案。当晚10时左右,德国方面派两架直升飞机将肇事者和人质送往机场,并声称将他们送往以色列。德国警方企图解救人质时,双方发生枪战。经过一番激战,三名肇事者被击毙,三人被捕,一人自杀,九名人质被打死,一名德国警察丧命。    
    面对这样的局面,阿拉伯领导人在思考怎么办的问题。埃及总统萨达特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打破“不战不和”僵局,对以色列发动一次突然进攻,收回失地,或以军事上的优势获取政治上解决中东问题的有利条件。为此,阿拉伯国家加强了协调,并积极备战。1973年1月底,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军事首脑在开罗阿盟总部开会,商讨未来战争的共同战略。同年1月31日,埃及、叙利亚武装部队成立联合司令部,此后,两国频繁磋商。埃及、叙利亚还主动与约旦改善关系,9月10—12日,三国元首在开罗举行首脑会议,一致确定了收复失地的 共同战斗目标。9月18日,约旦释放了754名巴勒斯坦游击队员。与此同时,埃及还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加强了联系,从沙特等产油国得到13亿美元的援助。    
    阿拉伯国家制定了对以色列开战的作战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埃及、叙利亚承担主战场作战的任务,两军同时向以军发动进攻,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到敌后开展游击战,配合主力进攻,约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出兵参战,其他阿拉伯国家从人力、物力、财力和道义上大力支援阿拉伯前线国家的战斗。    
    以色列被以往的胜利冲昏了头脑,错误地估计形势,认为阿拉伯国家不敢也不会主动开战,强调“阿拉伯首脑们并没有准备好战争”。连美国情报机构也没有做出正确判断,而仅对埃及的军队调动提出疑问。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爆发日为犹太教赎罪日,战争期间又值伊斯兰    
    的斋月,故又称“赎罪日战争”或“斋月战争”。    
    埃及采取了先派飞机轰炸的作战策略。当时,穆巴拉克担任埃及国防部副部长兼空军司令,并担任埃及、叙利亚、约旦三条战线空军司令。战前,他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其核心是充分准备,兵不厌诈。    
    为了迷惑敌人,穆巴拉克制定了一个代号为“利比亚使命”的行动计划。10月5日下午4时,他发出通知说,他要带五名高级军官前往利比亚执行一项紧急任务,飞机预定于当日下午6时起飞,次日早晨返回,但他有意识地将起飞时间一再推迟,第一次通知推迟两个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