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空法师讲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空法师讲述-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标准,只有念佛法门信愿持名是正中之正,至于其他大乘法门皆属正中之偏。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信心坚固有力,自然就能破诸烦恼,烦恼破尽,可生到方便有余土。

 

《解》精进根增长。破种种身心懈怠。成办出世大事。名精进力。

 

在大乘佛法中,大乘菩萨善根唯一‘精进’,世间善根有三种即‘无贪、无嗔、无痴’,世间六道所有一切善法皆由此三善根生出,一般人无论作什么事,容易懈怠退转。出世间法修的人多,而成就者少,其原因就是懈怠退转。出世间大事都能精进不退,世间小事更不必说。自己常常怪自己工夫不得力,以念佛来说,有人念了三、五年,一点效验没有。印光大师说,念佛时有妄念夹杂其间,乃正常现象,不必顾虑。随它起来,不要理会,只注意佛号,从妄念亦可以测验自己的工夫,一般人大约在一支香(一小时半)的时间有三、五个妄念已是很好的工夫,这样工夫需要三年,若不认真三十年也不行。若真把事实搞清,一定把求生净土作为这一生第一件大事。必然精进,没有饭吃不要紧,没有衣服穿不妨事,没有工作不重要。不念佛就不得了。以此种精神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社会苦难太多,忧虑不能解决,一切妄想执著计较都解决不了问题。尤其生在这个时代,让我们尝到人世艰苦,不求出离,只有继续受罪吧。

 

《解》念根增长。破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

 

前面所说错误的想法与见解皆为邪念,乃至于佛法亦会有同样弊病,对修学有很大的阻力,念根得力,一切错误都没有了。净宗法门在修持方面比较简单,愈简单愈容易成就,一心专持弥陀名号,一心专求往生净土,即是念有力量。其他妄念自然不生。一心有力,二心就分散了。智慧未现前,定慧未成就,其他正邪均与我无干,暂时放在一边。‘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就是‘信愿持名’,也是大势至菩萨所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样念根才能有成就。

 

《解》定根增长。能破乱想。发诸事理禅定。名定力。

 

‘定’能破烦恼。‘乱想’指的是‘贪嗔痴慢疑’。五大类错误的思想,定能破之。事与理包括一切世出世法,理明白了,即理得心安。事与理均甚复杂,有一理必有一事,有一事必有一理。不可能有理外之事或事外之理。‘禅定’是外不著相,内不起分别。一切事皆通达,是照见,不是研究,研究是用意识,而佛法用参究,离心意识参,识是第六识分别,意是第七识执著,心是第八识,含藏种子,离开心意识即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

 

《解》慧根增长。能遮通别诸惑。发真无漏,名慧力。

 

‘遮’是‘止息’义,‘惑’是‘迷惑’,简言之,所有一切迷惑均不出此见思、尘沙、无明三大类。此三大类变现出无量的错误思想见解行为以至于不同苦乐的果报。唯有真实智慧才能止息这三大类烦恼。从小乘初果到大乘等觉菩萨都不能离开这五根五力修学的原理原则。

 

《解》七菩提分。亦名七觉分。智慧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诸虚伪法。名择法觉分。

 

‘菩提’梵语,‘觉’义。其作用是防止行者在修学过程中发生障碍。智慧由根力中产生,前面五根五力最后一个皆为智慧。如果无根无力即无法区分一切法之真妄。谈到真妄,包括很多,如是非、邪正、善恶、偏圆,均在其中,必须有真实智慧才能简别所要学的法门。对于自己的根性也要用智慧观察,不能感情用事。因为法未必能契合自己的根性。诸法包括世出世法,三十七道品中前面三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易懂易学。此处难懂,难学,因为我们没有真实智慧,一切诸法真妄邪正不易辨别,往往选错了法门,精力时间都浪费了。能早日回头还好,如执迷不悟,一生难有成就。若无智慧而真有善根福德者,亦能成就。有善根之人能信,有福德之人肯修,老实忠厚人容易成就。净宗自古至今念佛往生者,一大半以上均凭善根福德而能成就,心地真诚恭敬,听此法门相信圣言量,佛菩萨祖师大德不会骗人,‘老实’就是成功的密诀。说到知识份子就麻烦了。一定要把事情搞清楚否则他不能完全相信认真修学。佛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专为这些人建立信心,破迷开悟。由智慧观察世间,了解世法的真相,就不会浪费时间作些不相干的事情,无论造善业或造恶业都是造六道轮回之业。佛教我们断恶修善,此善非善恶之善。善恶是相对的,两边都离掉谓之真善。在日常生活之中有好事也有坏事。起念造作必落一边,纵然作一切善事,心中不要落印象,世间利益众生之事尽量去作,心中保持清净,作到三轮体空。学佛一切法门皆善,佛所说一切大小乘经典都能使人圆成佛道,理上说如此,而在事上个人根性不同。佛当年教化众生,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没有教科书,也无经本,在大会中随问随答。当机者听了就获益,根基厚薄与其得益深浅成正比例,如有幸值佛,亲聆法音,可能闻后开悟而证果。后世众生与佛的缘即差一等。佛灭后弟子们结集佛所说法成为经律论三藏,后世人读之,冷静思惟,自己的根性与佛所说的法门契合否?如自己没有选择法门的能力,佛特别慈悲教我们修念佛法门。佛在大集经中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等于给众生授记。佛在无量寿经中说,末法到最后一切经典灭尽,还保留无量寿经住世一百年,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是同一部经,无量寿经称为‘大本’,阿弥陀经称为‘小本’。非常适合于法灭尽时,只要肯修,一生即能成就。故称为‘当生成就’的佛法。古来祖师大德根据经文,由佛灭后分为五个时期,每个时期五百年。第一个五百年戒律坚固,第二禅定坚固,第三多闻坚固,正值我国隋唐时期乃佛法的黄金时代。大家均在理论上研究,著述甚多。第四塔庙坚固,真修行者少,只是盖庙。第五斗争坚固,在此时期多有斗争,所以蕅益大师叫我们‘随顺诸佛真实教诲’,‘诸佛’就是‘阿弥陀佛’,‘教诲’就是‘信愿持名’。不但阿弥陀佛,乃至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异口同音护持赞叹,普劝后世众生求生净土。

 

我们要知道世法的真妄皆不可取,如不修善,与诸佛度生的本愿就有违背,我们断恶修善,认真努力去作,而一无所求,在佛法中专修念佛法门,可谓善于择法。

 

《解》精进修诸道法时。善能觉了。不谬行于无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进觉分。

 

‘精’是纯而不杂,‘进’是不退,精进一定要在佛法净念上求觉了。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真精进。六根门头,内外交通的管道,主要是意识,五根的作用是了别,无分别。第六意识起作用,分别善恶好丑,眼能见但不分别,心是定的。对外面六尘相当清楚是慧。不起心不动念是定。永远住在定慧中是真精进。定慧是一不是二,定慧平等,定是慧之体,慧是定之用。也可以说慧是定之体,定是慧之用。明白此事实而很难作到。我们如要分别执著就用念佛的方法,分别执著阿弥陀佛。功夫用的纯熟,再把阿弥陀佛去掉,以这句阿弥陀佛名号作手段,能达到理一心不乱,达到此种境界,仍然在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佛只作个榜样是他受用,无念是自受用。念、不落空,无念、不落有,称之为‘中道’。这句佛号实在不可思议,佛说华严,最后是念佛。佛说法华最后也是念佛,乃至于性相各宗到最后仍是念佛,在中国最盛行的禅宗,禅门日诵,到晚上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这是祖师们彻底的觉悟。凡是学佛不愿意求生净土的,祖师说,他的佛法没有搞通。‘善能觉了’是由修学工夫体验出来的,读经每读一遍都有一遍的悟处,而且愈悟愈深,此之谓善能觉了。不要修无益的苦行,例如不过中食,小乘人对此非常重视,午后可以饮糖水、牛奶等流质,其有沉淀者皆不可食。大乘法赞叹吃素,目的在培养慈悲,间接不杀生,况且现在的肉食带给我们许多疾病,在美国青菜还可以吃,农药少,台湾青菜看起来漂亮,但不是味道,可能喷的农药太多。大陆的青菜味道确是不同。

 

《解》若心得法喜。善能觉了此喜。不依颠倒之法而喜。住真法喜。名喜觉分。

 

‘法喜’在世间法中亦有,如论语第一句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说’字即法喜,法喜是由内心发出来的。以真诚恭敬心读经,觉有悟处,意味无穷,即是法喜。从前小学生入私塾,七、八岁读四书,到了七、八十岁仍然念的津津有味,因其确有领悟,即觉快乐,读书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大师说:‘不依颠倒之法而喜。’儒家的经典,与世俗书籍比是正,若与佛法比,佛法是正,儒家修学的目标不外修齐治平,不能出三界,小乘法与大乘法比,大乘法是正,大乘佛法与持名念佛比,持名念佛是纯正,超越一切大乘法门。如再修学其他法门就把精力时间浪费掉了。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会,今天遇到了,认真修学,愈学领悟愈深,愈学对往生西方世界信心愈真切。

 

《解》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名除觉分。

 

此是七觉支的第四除觉分,与第五的舍觉分很接近,‘除’是对内的,‘舍’是对外的,如此区别,容易了解。‘诸见烦恼’即一般经论上所说的‘见思烦恼’,或称为见思惑。此为烦恼的总称,亦为三界六道之根源,见思烦恼若断掉,则六道轮回就没有了。永嘉大师证道歌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见思惑分见惑与思惑二种。见惑是(1)身见、(2)边见、(3)见取见、(4)戒禁取见、(5)邪见。思惑是(1)贪、(2)嗔、(3)痴、(4)慢、(5)疑。后面有详细解说、兹不赘述。

 

净宗修学依弥陀经及无量寿经,弥陀经经文不太容易懂,幸有莲池大师的疏钞与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二种不朽之作,对我们修学有莫大的帮助。只要念佛工夫纯熟,禅宗的境界与效果我们也能得到,他们用参究的方法,非一般人所能作到,我们用一心专念的方法,人人可以作到。当断除诸见烦恼之时,非常善巧,除诸虚伪,并不损真正善根,世间法三善根即无贪、无嗔、无痴,假如把烦恼除掉,坏事当然不作,好事也不作了,就损害了真正善根,路子又走偏了。世出世法的断恶修善,天天要作,没有恶,故意作一点恶,没有善,故意作一点善,启发自己的觉悟,生活中还在表演,这就是善巧方便,无作是自利,作是利他。出世法的善根只有一条,就是精进。勇猛精进,无有疲厌,不损害真正的善根。‘除诸虚伪’,个人的名闻利养以及享受皆为虚伪,世间人断恶修善有目的,并不是无条件的。无利益他就不作。诸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悲能拔苦,慈能予乐,慈悲上加一个‘大’字即是无条件,一切有条件的都是虚伪。

 

《解》若舍所见念著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名舍觉分。

 

舍是对外境说,亦即常说的身外之物,内放下见思烦恼,外放下五欲六尘,名闻利养。境是境界,眼所见者皆曰色,耳所闻者皆曰声,鼻所嗅者皆曰香,乃至于意,意即念头,念头所缘谓之法。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对外面六大类境界即‘色声香味触法’。此六大类的境界虚幻不实。所谓真实是永远存在不会改变的,如会改变即是虚伪。人的身体有生老病死,时时刻刻起变化,不是真实的,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天亲菩萨将一切法归纳成一百大类称之为百法,相宗有一本百法明门论,大乘入门的书,一百法中又分为有为法与无为法。有为法是有生有灭的,无为法是无生无灭。无为法有六种,有为法中包括心、心所、色、不相应行,有九十四种。无为法中有虚空无为,虚空似乎自古至今没有变化,变化就不是真的,不能执著,执著即生烦恼,乃是自找的,既然知其不是真的,也要知其所以然,然后才能真正放下。佛说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真心本性的相分,本性是能变,相分是所变。可知能变是真的,所变是假有。本性是真空,六祖说‘本来无一物’,而能变现一切法,所以本性是体,相是现象。华严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相有变化,因识在起作用。识是分别执著。例如本性现相,此相谓之‘一真法界’,心中有见思分别执著即变现出六道轮回,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一切诸佛菩萨也是自己心性变现之物,常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我们现在何尝不是唯心秽土,自性释迦呢?离开心性无有一法可得,此是‘善能觉了’。何况佛在经上开示,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什么就变什么。大多数人死了就堕三恶道,他想贪、堕饿鬼。想嗔、堕地狱。想痴,邪正善恶利害辨不清楚,糊里糊涂,堕畜生。念佛想佛必定成佛,念天想天,一定会生天。基督教天主教生天堂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念佛想佛,而心中又想贪嗔痴,则三恶道仍然有份,西方去不了。这个道理搞清楚,就要一切放下,死心蹋地念这句‘阿弥陀佛’,这一生真能超越三界,同时随缘随份帮助别人开悟,离苦得乐,这是自己的大慈悲心,没有任何条件,本分上应当要作的,因为一切众生与我同体,‘同体大悲’,这里面产生‘无缘大慈’,如父母之爱子女,没有条件。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既皆虚妄,把它舍了。舍了之后,永远没有追念,这叫‘舍觉分’。

 

《解》若发诸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爱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