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空法师讲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空法师讲述-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守著一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是表法,代表社会各行各业男女老少,接触面非常广,对他们都能理解,而自己修行则一门深入,从不动摇,善财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他的第一位老师德云比丘是出家人,五十三位善知识只有五位出家人。德云比丘教他念佛,先入为主,后来遇到其他善知识,修持方法各有不同,善财听后均表恭敬感谢,即便告辞,表示不愿意学其法门。一直到第五十三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送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善财即是根熟的众生,一生成佛。各宗各派皆明了,与自己修学法门绝无障碍,善财作一榜样,值得我们效法,如无此独立的精神,即不必浪费时间,学亦无益,古来祖师大德如发现可以造就的人才,用种种方法折磨他,到其受不了时走了,即不能成就;百般折磨他仍然不动心才是法器。菩萨修学纲领,第一是布施,第二是忍辱。叫你放下,把世出世间统统放下,专修这个法门。所以阿(音同触ㄔㄨˋ)鞞为东方之第一尊佛,译为‘无动’,含以上诸义。另外三尊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均用‘须弥’作名号是比喻,此世界最高山为须弥山,不在地球上,黄老居士说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银河系之中心天文家称之为‘黑洞’,黑洞就是须弥山,所有星球均围著它转,它是世界的中心,在佛法中叫‘妙高山’。经上常常以法身比喻本体,以上所举三尊佛即代表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三身一体,第一须弥相佛,‘相’是相好光明,九法界众生都仰慕佛的相好,此是报身。第二大须弥佛,‘大’为称赞词,赞叹心性法身理体不可思议,哲学家称之为宇宙万有的本体,佛法称之为法身。一切万法均由它变现出来的。第三须弥光佛,‘光’是光明遍照,普遍利益一切众生,此指应身而言。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度之,随类化身,即光明遍照义。学佛的目标即是要成就三身。最后是妙音佛,把修学方法说出来,净土宗念佛求生净土,信愿持名是直接成佛的法门,‘妙音’即是‘南无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九法界的众生都是用这一个方法,往生净土,不退成佛。

 

《解》东方虚空不可尽。世界亦不可尽。世界不可尽。住世诸佛亦不可尽。略举恒河沙耳。此等诸佛。各出广长舌。劝信此经。而众生犹不生信。顽冥极矣。常人三世不妄语。舌能至鼻。藏果头佛。三大僧祇劫不妄语。舌薄广长可覆面。今证大乘净土妙门。所以遍覆三千。表理诚称真。事实非谬也。标出经题。流通之本。什师顺此方好略。译今题。巧合持名妙行。奘师译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文有详略。义无增减。

 

东方虚空不可尽,世界以及住世诸佛均不可尽,以恒沙作比,恒沙有尽而世界无尽。十方一切诸佛都劝人相信此经,众生犹不相信,真正顽冥之极,读了无量寿经才恍然大悟,原来善根福德不够。在经中阿阇王子与五百长者,听佛讲无量寿经,听了非常欢喜,以金花供佛表示谢意,心中起了个念头,希望将来作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他才动一念,佛已知悉。佛说他们这些人在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善根福德还不够,他们仅动个念头生欢喜心,并未发心求愿往生。如有人真正发愿求生净土,乃是他过去生中供养无量无边诸佛,不止四百亿佛。‘广长舌’是三十二相之一,如能伸出舔到鼻尖,乃三世不妄语之象征,经中讲世尊生生世世不妄语,他的舌头伸出来可以覆面。藏教佛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语,舌薄广长可覆面。释迦佛即如此。一切诸佛如来为我们证明这是大乘净土最妙的法门,‘妙’是能契合一切众生在一生中圆满成佛,究竟圆满佛果。本经经题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此经系罗什大师所译,知华人喜简,无论言语文字均求扼要详明,所以用佛说阿弥陀经,以名号作经题。玄奘大师亦有译本,并不太流利,都喜欢罗什译本。文辞畅达,纵然玄奘弟子亦不例外,玄奘大师虽将唯识学传来中国而未建立宗派,迨传至其徒窥基法师遂创立法相宗,故窥基为法相宗第一代祖师。窥基也为阿弥陀经写了一个注解叫通赞疏,乃是用罗什译本,因其久已流通于世,遂未采用其老师译本,可知玄奘师徒对罗什译本均甚尊重。

 

《经》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前面介绍过东方,东方是代表佛法修学的根本。东方共五尊佛,第一尊佛是代表修学佛法的基本态度,无论修学那一个宗派法门,成败的关键即在专一不动。有许多同修不能说不用功,而实在谈不上成就,即因我们的心是浮动的,完全定不下来,确如古德所说心为境转,如此绝不能修道。所以第一尊佛是不动佛,教我们无论顺逆境先要学不动心。当中三尊佛是把修行的目标提出来,证得圆满法、报、应化三身。第五尊是提供本宗修行的基本方法—持名念佛。南方属火,表光明现象,许多人对净土宗误会,认为净土宗求一心不乱,有定而无慧,殊不知一句‘阿弥陀佛’不但包括戒定慧,而且是无上智慧。南方第一尊佛叫日月灯佛,即‘光明遍照’义,表自性本具的究竟圆满智慧,宇宙人生过现未无不知晓。第二尊名闻光佛,‘名闻’以现代话说即‘知名度’,修行人真正用功,修到相当程度,实至名归。名利均能害人,若无智慧,往往就迷了,迷必堕落。‘光’是智慧,对于名闻利养的祸害照得清清楚楚,自己必须远离名利,才能不受其害。第三尊大焰肩佛,‘焰’是火焰,智慧光明,表示突破了名利一关,所学工夫必然向上提升。此时粗具二智,根本智、后得智。此二智表左右两肩,二智现前助佛教化。根本智是实智,智慧之体;后得智是权智,智慧之用。在般若经上说,根本智是般若无知,后得智是无所不知。我们只有妄想分别,根本没有智慧,智慧是由定中来。若求智慧,无论何宗何派,真正善知识教人先求无知,如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有知见一定是邪知邪见。正知是本性中之般若智慧,故称为自然智无师智。现代人学佛恰与古德教学相反。先求博学多闻,样样要学,结果所知有限。自性智慧不是由思考博览群书而来,是由定而来,佛家说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念佛法门是要念到一心不乱,果然得一心,根本智就得到了。后得智是根本智的作用。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一切明了即后得智;实智是自受用,无知;权智是他受用,无所不知。二智均得到了,故称大焰肩佛。自己受用的是无知,亦是无说,无说而说。无所不知是他受用,是教化众生的,有知有说,说而无说。自己永远在清净寂默境界之中,帮助众生,和光同尘,活活泼泼,方能教化一切众生。佛门常说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无此二种智慧作不到,光是慈悲心不管用。第四尊须弥灯佛。‘须弥灯’是比喻,表修慧转识成智,须弥山为四宝所成,表示转八识成四智。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对外面境界的接触,是领受。第六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著。第八识为落印象,贮存于阿赖耶识仓库中作为种子。古德说,好在这些种子没有体积,否则尽虚空都容纳不下。种子天天在增加,死后种子性强者先受报,平日起心动念关系至大,影响在何道投生,六道中舍身受身均依此规律而行。佛说十法界都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佛法界最重要的因素是平等性,心中起了一个念头就不平等。作菩萨的条件是行六度。缘觉是十二因缘。声闻是四谛。此为三界以外之四圣法界。天界是十善,单修十善只能在欲界天,色界天以上还要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人道是五戒,中国儒家讲五常,仁义礼智信,与五戒类同,作的圆满,来生不失人身。修善很强、又有很大习气。贡高我慢,生阿修罗道。悭贪饿鬼道,愚痴畜生道,嗔恚地狱道。我们将来要到那一道去,自己回家冷静的想一想就有数了,不必问旁人。以念佛法门说,就是转识成智。身礼敬阿弥陀佛,口称念阿弥陀佛,心想阿弥陀佛,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从此以后不再胡思乱想,知道一切法都是空的,如梦幻泡影。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一切法不执著,心地平等。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无所不知。

 

符按:上言转识成智主要是六、七两识,六、七两识转,则第八识亦随之而转为大圆镜智,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亦随转为成所作智。此四智名词依成唯识论解释(一)如来为欲利乐诸众生故,普于十方世界,示现种种神通变化,引诸众生,令入圣道,成本愿力所应作事是名成所作智。(二)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图融次第,复知众生根性乐欲,以无碍辩才说诸妙法,令其开悟,获大安乐是名妙观察智。(三)如来观一切法与诸众生皆悉平等,以大慈悲心,随其根机示现开导,令其证入是名平等性智。(四)如来真智本性清净离诸尘染,洞彻内外,无幽不烛,如大圆镜,洞照万物,无不明了是名大圆镜智。

 

末后第五尊无量精进佛教我们修行方法,菩萨善根唯一精进,成就大慧。修行最大障碍是懒散。看看高僧传、居士传,无一懈怠懒惰而能成就者,我们很想用功,但是精神提不起来,其原因就是业障,必须设法克服。在台北有一位开计程车的同修,许秋雄居士,有病,精神提不起来,一定要想克服,因为生活关系,每月有一、二次修精进念佛,每次念佛两天两夜不断,一句佛号念到底。愈念精神愈好,每次只需要休息两个小时即可恢复工作。不要看他工作卑微,将来一定往生。另外一位是丘显达居士,在佛陀教育基金会工作,现在住在福州庙里,负责赠送经书。他是俗人每天七、八点起床,庙里出家人早晨三时起床,四时作早课。他在庙中自觉非常惭愧,真心发露忏悔。现已随众作业,不辞辛劳,人皆称之。没有不能克服的障碍,自己要有坚强的志愿,才能振作,幸勿自甘堕落。世间有三善根,无贪、无嗔、无痴,一切善法从此生,菩萨善根只有一个精进。

 

《经》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解》无量寿佛。与弥陀同名。十方各方面。同名诸佛无量也。然即是导师亦可。为度众生。不妨转赞释迦如来所说。

 

西方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同名号的佛,不知道有多少?为了广度众生,佛佛互相赞叹,阿弥陀佛也赞叹释迦牟尼佛,也赞叹十方世界诸佛。南方表修慧,西方表修福,持名念佛福慧双修。第一尊无量寿佛,‘无量寿’代表福寿,福德中以寿为第一,‘阿弥陀’翻作‘无量’,不但寿命无量,其他光明、智慧、德能、神通都无量,诸无量中以寿命为最,假如无寿,一切均落空。第二尊无量相佛。‘相’表富贵,中外算命看相,均分富贵贫贱。相随心转,世间最好的相是佛相,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应知相是果报,有果必有因,例如三世不妄语,舌头可以舔到鼻尖,经上说,菩萨成佛之后还要一百劫修福,修相好庄严,摄受众生不但要有慧,还要有福。有人学问很好,而其讲经无人喜听,乃是无福。阿难看到佛的相好遂发愿出家,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乃是释迦佛劣应身示现的相。第三尊无量幢佛,古时有幢幡,幢是圆的,幡是扁的,如飞机场之风筒。在大陆及日本仍可看到。其作用是为了宣传或通告,佛教是教育,以师为尊,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佛门自古以来未闻有招生之说,亦不敢为人师之意。所以接引大众之责皆在学生。后来祖师大德,弘化一方,如庙中有讲经即悬幢于庙外旗杆,表示今天庙中有讲经,欲来听者可自由参加,如作法会即悬幡。

 

第四尊大光佛表根本智;第五尊大明佛,表后得智。两种智慧,‘大光’为自受用,‘大明’为他受用。佛对一切法样样明了,但无分别无执著,似乎完全无知,未起心未动念,万法平等,万法一如,此根本智之现象。如有人向佛请教,佛即把所问的这桩事原原本本的予以解答。即是后得智,无所不知。第六尊宝相佛,‘宝’有尊贵殊胜义,从无量寿至宝相佛,福德无量无边,以六尊佛的德号作一概略说明,无福不能度众生,佛尚且如此,何况菩萨以下。李老师一生讲经说法,在台中开了一个经学班,常常告诉我们要修福,与众生结法缘。方式很多,如李老师讲经时,照顾听众,与其结缘。我的法缘很好,以印经结缘,愈结愈广。最后第七尊净光佛,教我们修福的方法,要净要光明,净是三业清净,心地要正大光明。清净一定要十恶业统统断掉,虽修十善业,不著修善之相,三轮体空,谓之净业。在一切画的佛相上面有梵文写的三个字,‘嗡阿吽’,即三业清净义,‘嗡’是身、‘阿’是口、‘吽’是意。三业清净心地当然正大光明。无一丝毫恶念与我执。有我就有私,心地就不光明。我既没有,那有我所。破了我执才真正是正大光明。此种情况是四圣法界,阿罗汉辟支佛破了我执,六道凡夫皆有我执,有私心就不平等,有差别,生烦恼业障,要想修大福德,从三业清净,心地光明上下功夫,才能成就圆满称性的福德。末后一尊佛都是教修行的方法。西方世界诸佛亦各于其国,与释迦佛一样为一切众生,宣讲阿弥陀经赞叹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劝勉大家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所以此经乃一切诸佛皆说,契机契理,释迦佛在此世界说法四十九年,时间不长,所讲的经典有限,未讲者甚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