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空法师讲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空法师讲述-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人问今发愿只可说当生,为什么说今生?此‘今’字指世尊当年说法时,‘当发愿’指以后者,如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即在当发愿中。一生修学这个法门,临终定生净土,故说今生。第二义是指刹那之间,一念相应一念生。发愿人必须具足三资粮,信要真信,愿要恳切,看破世间一切,心里彻底放下,非事上放下,事不足虑,心中要无牵挂,例如善财五十三参都是心地清净毫无挂碍之人,事上表现,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均无妨碍,一念中须具足信愿行,且与戒定慧、觉正净相应。如此一念,身虽未去,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即生出一朵莲花,并标明行者之名,此乃自己感应变现出来,非佛所造。念念相应则宝莲愈来愈大,光色愈来愈好,妙因妙果,不离一心。临终即托生于莲花之中。因果同时,不可思议。其他法门,先因后果。莲花因果同时,何必等待业报之身命尽,方能生于七宝池之金台。只要现在信愿持名,西方莲花即光彩茂盛,就不是娑婆世界的人。在圆瑛法师著作中引用二人,一为宋朝可久法师,常念法华经,求生净土。在无量寿经三辈往生第四段文中说,凡修学一切大乘法,回向求生净土,阿弥陀佛一样接引。可见此法门包容非常广大。可久法师坐著往生,死了三天,又复活,对其同修说,已到西方极乐世界,所见的情况与经中所述完全相同。他又说凡在世修净土者,西方七宝池中莲花皆标其名,上品往生者,有辰州广教院的老和尚,当时老和尚未往生,另外还有明州孙十二郎以及其本人,皆为金台。次一等的是银台。银台者有徐道姑。可久法师将所见情形向大家说出之后就往生了。以后孙十二郎临终时天乐鸣空,徐道姑临终时异香满室不散。另外一人是怀玉法师,临终时,看见阿弥陀佛持银台来接,他心想平日工夫很得力,为何只得银台,似有不甘,念头一动,阿弥陀佛不见了。他再拼命念佛七天七夜不断,阿弥陀佛复现,持金台接引。世间修净土法门,真心念佛求生,其莲花即光彩夺目,如其懈怠懒惰,花即枯萎,变心改修其他法门,花则枯死。西方一切事物均非生灭,唯独七宝池莲花有生有灭。此枯荣生灭,乃行人所感,与阿弥陀佛无干。

 

念佛时,能念的心性不可思议,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念佛用真心,处世待人接物也用真心,念念求生净土,在世时一切顺其自然,不必强求,一句佛号圆满具足了三学三慧三资粮,也圆满具足无量行门,一心执持,即能圆超顿超。圆教大经有华严、法华,但是说不上是‘极’,极圆极顿唯有这一个法门。禅是顿,而与本经比,不能七天成就。密宗讲即身成佛,印光大师说的好,密宗的即身成佛,不过了生死出三界而已,此种工夫阿罗汉辟支佛就够资格,只是藏教佛,未及别圆。一切宗教法门在你面前,你不动摇,信心才能坚固。世间聪明是世智辩聪,真智慧是对如来第一法门一点都不疑惑。古人常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也。殊不知下愚就是上智。信心不足,可以培养。对此法门能生欢喜心,证明此人过去生中对佛法确实有缘。多读大乘经典,可增强信心,多读净土圣贤录、往生传记,可激发求生之愿。

 

3、劝行流通

 

《经》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此段经文是劝行流通,前面所说诸佛即指阿弥陀佛,‘彼诸佛等’指阿弥陀佛以及十方无量无边诸佛都赞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释迦佛出世时,此娑婆世界人类平均寿命为一百岁,正在减劫,每过一百年减一岁,由佛出世到现在已三千年,现在人类平均年龄应为七十岁,正进入五浊恶世,能在此时修行证果成佛,用什么方法成佛呢?蕅益大师说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这句话即出在此段经文。释迦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佛。示现一生成佛,然后又将一生成佛的法门传授予我们,这就是‘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解》诸佛功德智慧。虽皆平等。而施化则有难易。净土成菩提易。浊世难。为净土众生说法易。为浊世众生难。为浊世众生说渐法犹易。读顿法难。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净土横超顿法尤难。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顿修顿证妙观。已自不易。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故十方诸佛。无不推我释迦。偏为勇猛也。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同一心愿就是普度众生,圆成佛道。诸佛功德智慧能力皆平等,而设施教化则有难易。难易是以教化对象而说,根性利的容易教化,根性钝而业障又重的就难。障重之人若不多设方便,予以开导,他们成佛就没有希望了。阿弥陀佛在西方世界化现净土就是为了这些人所作的设施。有些人误会认为西方极乐世界是专为度那些无知识的人,焉能比得上大乘法门。其实他们看错了。殊不知弥陀设这个法门,超越了大乘一乘,乃是直接成佛的法门,而根性极钝的人,罪业深重的人,他一接受,马上就成佛。他为什么能信、能愿、能行?念了无量寿经就知道,原来这些人是多生多劫来所累积的善根福德成熟,并非偶然。

 

以下再说环境的难易。西方世界成佛容易,娑婆难。西方世界每一往生之人,皆得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佛光普照,智慧增长,闻法易于开悟。古德说,两个世界的环境多有不同:(一)净土常常见佛,带业往生者纵然下品下生在莲花中十二劫才能花开见佛悟无生。而在花中亦能见到阿弥陀佛及诸佛的应化身及文殊普贤等诸上善人。花开见佛所见的是报身佛,花未开时所见的是应化身,同时也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度化有缘众生。(二)常闻法。三经皆说西方世界六尘说法,不会迷惑亦不会退转。娑婆世界闻法甚难。(三)净土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所接触者皆来成全而无障碍。娑婆世界障碍重重。(四)净土无魔事,此界群魔扰乱。(五)生净土者均无量寿,娑婆命短。(六)净土圆证三不退,娑婆进少退多,一转世所学再从头来。(七)净土决定一生成佛,娑婆成佛需三大阿僧祇劫。最后大师又说到:‘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净土横超顿法尤难。’何谓‘余顿法’?禅是余顿法,学禅的人多。为浊世众生说实相念佛与观想念佛已不容易,或者有人尚肯接受,而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的第一法门,更为难中之难。因为它是诸佛的境界,一般人焉能体会?我常常赞叹诸位同修,你们的善根福德因缘比我好。你们一学佛就相信这个法门。我学佛四十年才相信,我出家时才二十六岁,遇到朱镜宙老居士他已七十多岁,对我很好,处处照顾我,后来他介绍我到台中亲近李老师学佛。李老是印光大师弟子,专修净土。我目的在学讲经,他劝我修净土,我不能接受,甚至于逼得老师说出这一句话,他说:‘自古以来多少高僧大德与有学养的在家居士,他们都学净土,就算是上当,我们上一次当也无所谓。’民国六十年(一九七一)我在台北讲华严,不得不深入研究,讲了十七年,到最后看出文殊普贤是华藏世界的后补佛,他们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见西方有可取之处。给我一个很大的反省因缘。然后又密切注意善财修的是念佛法门。善财是文殊的得意门生,文殊发愿求生净土,传法于善财,必也是念佛法门。后来善财出去参学,第一个老师教他念佛法门,到最后一位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使善财一生圆满成佛。我因此才回过头来,再深入研究净土三经。若非华严,我无法深入净土。后来又读到隋唐大德所说华严、法华不过是无量寿经之引导而已。我读了这句评论比一般人感受特深。真是难中之难。学教的能够归到净土,历代相传为数不多,所以十方诸佛无不推崇释迦佛为勇猛。

 

《解》劫浊者。浊法聚会之时。劫浊中。非带业横出之行。必不能度。

 

关于五浊一词,在前面玄义中已略予提及,兹再依大师解文逐条述明。

 

第一是劫浊。‘劫’是时代,‘浊’是污染。我们深深感觉到生态以及地球的污染。科学家已提出警告说,此种污染如不能改善,五十年后,此世界即不适宜人类之居住。今天大家都研究环保问题,效果不会很大。佛说: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是生活环境,环境之污染由正报而来,‘正报’是人心,心净则土净。现在社会,人心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如不在净化人心上下手,恐无济于事。印光大师晚年曾在上海主持一次‘护国息灾法会’,共七天,最后一天传授三归五戒,当时有弟子将其演讲辞记录编成小册。他提倡戒杀、吃素、念佛,不但可以息灾,也可以护国。我们今天若提倡此说,谁相信呢?但是这三项确实有效,念佛净化人心,戒杀吃素,减轻暴戾,效果马上就见到,可惜大家不相信,以为是迷信。这是共业,难以挽救。

 

《解》见浊者。五利使邪见增盛。谓身见。边见。见取。戒取。及诸邪见。昏昧汨没。故名为浊。见浊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第二、‘见浊者,五利使邪见增盛’。五利使,‘使’即衙役,如今之刑警,‘利’是厉害,‘五利使’即见惑。见惑分五种,即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前已详细解释,兹不多述。这些错误的见解蒙蔽了真心智慧,故谓之‘浊’,若是不假第一方便必不能得度。

 

《解》烦恼浊者。五钝使烦惑增盛。谓贪。嗔。痴。慢。疑。烦动恼乱。故名为浊。烦恼浊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

 

‘见浊’是见解上的错误,看错了。‘烦恼浊’是思想上的错误,想错了。五钝使也有五大类,前面五利使来得猛烈,此五钝使虽不猛烈而很难断。古德比喻说藕断丝连。即使证得四果罗汉,见思二惑均已断了,而习气仍在。五钝使是贪、嗔、痴、慢、疑。贪是贪爱,嗔是嗔恚,痴是愚痴,对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分不清楚,往往颠倒错看。烦恼中之愚痴最严重,痴非慧不断,仅靠定还不行,所以阿罗汉有九次第定。慢是傲慢,疑是怀疑,此疑非普通疑,乃对圣言量怀疑,此生即难出三界,现在这个时代烦恼浊比过去任何时期都严重。大师说假如不是以‘即凡心是佛心’的方法就不能成就。在理上讲,凡心即佛心,事上讲大不同。除了念佛法门之外,大乘经讲同生性与异生性。三贤以下的菩萨以及六道众生皆异生性,难以成就,六道凡夫更不容易超越三界。人是轮回的,今生今世很短暂,来生来世怎么办?迷惑颠倒之人,只看眼前,后果往往不堪设想。在修行法门中,唯有念佛之心是真心本性,能念之心性不可思议,此心即佛心,所念之佛不可思议。佛号是性德,而且是真心本性圆满的德号,‘即凡心是佛心之行’指念佛往生法门,除此法门之外必不能得度。

 

《解》众生浊者。见烦恼。所感粗弊五阴和合。假名众生。色心并皆陋劣。故名为浊。众生浊中。非欣厌之行。必不能度。

 

‘众缘和合而生’谓之‘众生’。众生乃五阴‘色、受、想、行、识’所组成。‘色’代表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有感受、思想,刹那生灭相续,‘识’在唯识学中称之为‘阿赖耶识’,俗语称为‘灵魂’,佛法叫‘神识’。六道轮回即以神识去投胎。未开悟见性前,神识是主宰即是我。见性之后真心本性才是自己本人。真心本性迷的时候叫‘识’,悟了之后叫‘真如本性’,识与真如本性是一个东西,不过有两个不同名字而已。真性是宇宙一切万法的本体,在有情众生称之为佛性,在无情众生称之为法性。因为见解思想的错误,感召的色与心皆不清净,故称为浊。在此污染环境必须发心离开,对西方世界之清净佛土,必欣然愿往,有欣厌之行,方有得度之望。

 

《解》命浊者。因果并劣。寿命短促。乃至不满百岁。故名为浊。命浊中。非不费时劫。不劳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大家常讲健康长寿,乃众生所最希望之事,若由因上讲,第一须有清净心与大慈悲心。如因不好,心不清净不慈悲,则身必短命多病。佛说六根具足的人即无缺陷之人很难得。任何果报皆有其原因。从纲领上讲,布施是因,福报是果。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不修因而希望有好果报乃是幻想。现代人缺乏慈悲心与清净心,因此命浊。在此期间一定要选一个不费多少时间,不劳勤苦之修行方法才能得度。

 

《解》复次。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诸众生。别指五浊恶人。一切世间。通指四土器世间。九界有情世间也。

 

有真信切愿,一声阿弥陀佛即转劫浊为清净海会,现前立刻就转。转见浊为无量光,把错误的见解转变成智慧的观察。转烦恼浊为常寂光,把一切烦恼转成为大定。转众生浊为莲花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如何转法?只靠信愿持名,多么容易。难在人不肯相信。一切诸佛都感叹此为难信之法,谁能相信乃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