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空法师讲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空法师讲述-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信愿持名,多么容易。难在人不肯相信。一切诸佛都感叹此为难信之法,谁能相信乃真正有福,此中义理绝非凡夫所能理解,这是究竟圆满不可思议之大福报。大师又明白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因为释迦佛是于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成佛。假如佛不讲弥陀经,不教我们念佛往生法门,佛虽说千经万论也对不起我们,我们是业障深重的凡夫,如不讲这个一生圆成佛道的法门,如何对得起人?所以一切诸佛如来决定不辜负众生,尽虚空遍法界普遍宣扬这个法门,无论修学什么法门,禅宗、教下、密宗、戒律,修成之后最后均到华藏世界,华藏是共同的归宿,到华藏世界之后,见到文殊普贤,文殊普贤教大家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圆成佛道。我讲观经时,讲到三福把深信因果放在第三条,若放在第一条,我一点也不怀疑,它放在第三条,第三条是菩萨修的。我讲经也囫囵吞枣的讲下去,但仍然怀疑,难道菩萨还不信因果吗?多年后才知道‘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乃佛的境界,许多菩萨都不知道。九法界众生,如无佛本愿威神加持,都不会相信。众生善根未熟,佛也加持不上。所以大师说:‘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诸众生’别指五浊恶世造恶之人,善导大师在观经中指下三辈往生者,上三品是大心凡夫,中三品是世间修善凡夫,下三品是造恶凡夫。‘一切世间’通指九界有情世间。

 

《解》前劝信流通。是诸佛付嘱。此本师付嘱。嘱语略别从通。但云一切世间。犹前诸佛所云。汝等众生。当知文殊迦叶等。皆在所嘱也。

 

流通分中信愿行三节到此告一段落,下面是教主结叹。前面读到六方佛是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对我们的嘱咐,劝愿劝行是本师释迦佛对我们的嘱咐,嘱咐的言语即经文,经文颇简略,所说‘汝等众生’及‘一切世间’二词,包括九法界凡圣,文殊是菩萨上首,迦叶是阿罗汉的上首,皆在嘱咐之内。

 

《经》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前面大师说:‘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是说明根据这一小段经文。我们天天念,并未察觉。有人念阿弥陀经,念的烂熟,若问他,释迦牟尼佛是修什么法门成佛的?他茫然不知所对,大师若不提醒,我们依旧懵然罔觉。可见大师对我们的恩德太大了。

 

《解》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圆转五浊。唯信乃入。非思议所行境界。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见此。行此。说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然吾人处劫浊中。决定为时所《解》。为苦所逼。处见浊中。决定为邪智所缠。邪师所惑。处烦恼浊中。决定为贪欲所陷。恶业所螫。处众生浊中。决定安于臭秽。而不能洞觉。甘于劣弱。而不能奋飞。处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石火电光。措手不及。若不深知其甚难。将谓更有别法可出五浊。烽勃宅里。戏论纷然。唯深知其甚难。方肯死尽偷心。宝此一行。此本师所以极口。说其难甚。而深嘱我等当知也。初普劝竟。

 

‘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涉’是涉及,‘施为’即不假方便,不用其他法门帮助,不用禅亦不用咒,即此一句佛号即能圆转五浊。最近台湾天旱缺水,馆长发慈悲心拟通知台北道场求雨,问我求雨之法。在禅门日诵中有求雨仪规。莲池大师过去驻锡杭州,有一年干早,杭州太守知大师是一位有道高僧,请其设坛求雨,大师说,我只知念佛,不会求雨。但为民众祈福之事,亦应随喜,即率徒沿途念佛,大师所到之处,雨随之下,亦奇迹也。莲池大师传记中有此记载。无论求什么,就是一句佛号,还真管用。

 

本师释迦牟尼佛出现世间,以大智大悲,见到这个持名念佛成佛,躬亲行之,并为我们说出,我们才知道佛之恩德大矣。处此浊世,如囚犯系狱难逃,更不幸的法弱魔强,正法道场,类多冷落,邪师道场,反而人满。我们自愧道德定力不够,应先成就自己,莫为邪智邪师缠惑。应知今世无人不贪,贪是陷阱,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乃三恶道之陷阱,贪出世法,还是三恶道的陷阱,佛叫我们去除贪心不是叫我们换贪的对象。若有法门未学,俟到西方再学不迟,现前阶段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今天的社会,大多数人心不清净,争名夺利,皆在造恶,积非成是,若不随顺世俗,反而视同怪异,故吾人必须特立独行,方有摆脱之望。‘烽勃宅里,戏论纷然’,宅中烟火迷漫的样子,警觉的人赶快逃命要紧,迷惑的人还在宅中讨论研究。唯有深知甚难出离,方肯死尽投机取巧之心,把一句‘阿弥陀佛’看作非常宝贵的救命咒。

 

(二)、结劝

 

《经》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解》法门不可思议。难信难知。无一人能发问者。佛智鉴机。知众生成佛缘熟。无问自说。令得四益。如时雨化。故欢喜信受也。身心怡悦。名欢喜。毫无疑贰。名信。领纳不忘。名受。感大恩德。投身归命。名作礼。依教修持。一往不退。名而去。

 

世尊虽然叫著舍利弗,舍利弗从来没有答覆一句话,他对于这一桩事一无所知,这才显示出法门不可思议,难信难知。它是如来圆满果地上的境界,佛以圆满智慧照见众生,机缘成熟,无问自说,说出这部阿弥陀经。我们听了,如果欢喜信受,是得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如适时甘霖,身心怡悦,对佛所说一丝毫怀疑都没有,完全接受佛的教诲,感谢世尊无比的恩德,依教修持。法会散了,乃修行的开始。自己要庆幸,不要辜负自己无量劫的善根,不要辜负诸佛的加持,不要辜负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为我们说出这个法门,也不要辜负蕅益大师详细解释的弥陀要解,使我们能够上报四恩,下济三苦。今天讲到第四十八次,恰好圆满。谢谢各位。

 

 
 
 17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