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炮击金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八·二三炮击金门-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次,三年中,除去因病住院的个把月外,从来没有缺过课。他的博士论文题目定为《宋太祖雄略之面面观与今昔观》 ,大纲业已拟好,预定写5万字,不料甫经着手,突发心肌梗塞辞世。
    胡琏一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史实为战争史,因此,“史中自有练兵治军之道”他是军人,读史当更着眼于“悟战胜之玄机,教士卒知荣耻。”
    ※      ※      ※      ※      ※
    郑仪兄说:客观而论,胡琏是能够运用中国儒家学说辖制部队训教官兵方面的大将。如若抛开政治立场和歧偏之见,胡琏向部队所灌输的中华、民族意识,所宣示的国家、正统观念,所倡导的忠、勇、信、仁传统武德,所褒奖的砥志、崇德、殉道、死节精神,无甚不好,也无甚不对。胡琏明白一支军队不能没有抱负和信仰,他懂得搬运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精粹作维系军心昂扬士气的基石。在金门从军,我学到很多。
    ※      ※      ※      ※      ※
    下午,胡琏来到某阵地视察。
    与几位营级军官交谈片刻,步出地堡坑道口,发现侧后二百米处,有一小庙宇,有三三两两士兵进出。他信步走过去。
    庙为关帝庙。正面一尊关公塑像,丹凤虎视,美髯添威,身旁竖一柄木制青龙偃月刀,幽光肃然。左方两侧较小之武将泥塑为关平周仓。香炉内插满供香,烟缕袅袅。胡琏仰视良久,问:士兵们常来进香?
    一营级军官答:是的。打仗拜祭关帝是闽南一带风俗,士兵们祈求武圣庇佑。
    你们军官也来吗?胡琏又问。
    营级军官们面面相觑,闪烁支吾,形同默认。
    有人给胡琏递来一束点燃的香。胡琏不接,说:历史上堪称军人楷模典范的人物很多,对部队,要注意多宣扬岳飞、文天祥、史可法。
    言毕,转身出门。
    ※      ※      ※      ※      ※
    胡琏读史,注重“以史为鉴,匡正谬弊,归本人心。”他对关羽和岳飞的评说是典型的例子。台湾民间把关公奉为神圣,血食不衰。胡琏认为民风大悖,历史上的关羽,甚至连“将”都不够格,其获得中国“武圣”之称谓,“使中国历史上之伟大军人,备受委屈”而真正够得上大将军之智、信、仁、勇、严五德者,唯有岳飞。岳武穆精忠报国、文韬武略、冠绝百代,尊为武圣,谁曰不宜?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清人在其统治过程中,唯恐‘岳飞型’之军人,起而仇清,故以关羽右之,非荣关羽乃仇岳飞也。”晚年,他更大声呼吁:政府检讨,乃其时矣,民间亦应毅然更正,未可再以讹传讹。胡琏一番宏论的现实意义明确强烈:台湾处于“继绝世、兴灭国”之非常时期,通俗话本中关公的“义”充其量仅能维系民间人际,过分褒扬有害无益;唯有在政府的宣扬倡导之下,全社会都来尊崇岳飞的“精忠报国”方能实现“安邦复国。”
    ※      ※      ※      ※      ※
    郑仪兄说:让全社会都树立起牢固的“精忠报国”意识,这主张绝对没有错。
    但胡琏大概不会想到,有一个青年人,正因为接受了他太多的正统教育而烦恼而痛苦呢。
    金门对台湾而言,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蕴含了五千年辉煌历史蕴藏着伟大力量的中国大陆。我常常坐在海滩,凝望彼岸那长无际涯的海岸线,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矛盾怪圈——我从小以至到金门接受的教育都告诉我,作入的第一要义是要报效自己的祖国和民族,而我面对的现实是,必须去反对和抵抗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我愈是努力地去“精忠报国”就愈是要走向愿望的反面,落下与祖国为敌的罪名。
    实际上,困惑台湾几十年最大的难题就是国家认同的理念问题。“精忠报国”
    谁都会说,但要具体问:你是忠于主权涵盖整个中国的“中国”呢?还是忠于仅仅管辖台澎金马的“中华民国”你是忠于版图合为一体实现了统一的中国呢?还是忠于与祖国母体彻底绝裂的“台湾共和国”若问我,多年来包括胡琏所给予的正统教育只能令我回答:我不可能无条件地忠于偏安一隅的小朝廷,我必须永恒地忠于民族血脉殷殷传承的大中国。
    ※      ※      ※      ※      ※
    傍晚,胡琏巡视到某前沿团部。看到一对门联:
    生为国民党党员死为国民党党魂
    横批:
    忠以尽节
    连连颔首。心中高兴,吩咐取笔墨纸砚来,“我也送你们一对门联”
    不但坐而言更要起而行
    横批:
    贵在实践
    投笔,对左右道:纵览人生,往往言易行难,言敏行拙。现强敌当面,进犯在即,我们的信仰、主义、理想、目标早已明确,战胜退敌之关键唯在行动,诚望诸位信守誓言,自觉实践,经受考验。人生若此,金门可以无虞。
    ※      ※      ※      ※      ※
    胡琏尝对部下说起:回顾往昔,作事虽难免误谬,聊可以自慰者,唯信守誓言,实践初衷,问心无愧。并举三例:
    民国三十七年,12兵团被困双堆集,形势危殆。胡某毅然机降阵地,誓与兵团共存亡,此可谓“忠不避险”
    翌年1月, 胡某疗伤上海,接华中剿总最高长官白祟禧函,请出任他之兵团司令。盖黄埔子弟,岂能投靠桂系!胡某不理不复。此可谓“忠不事二”
    撤退前夕,接某降共将领来电,力劝胡某向共军投降。当下复电“苍髯老贼,皓首匹夫,降匪媚仇,廉耻何在?”此可谓“忠不易节”
    他说:军人“忠”的三个境界他已达到,而最高境界为“忠以死鉴”自从投考黄埔,追随蒋公,胡某便时刻准备以死来鉴证志之坚贞心之忠诚了。
    1977年6月22日, 胡琏病逝于台北寓所。根据其生前所立“予尸化灰,海葬大小金门间, 魂依莒光楼” 的遗言,骨灰由台北空运金门。一年后,一座纪念他的“伯玉亭”倚岸兀起,金门又多了一处“革命圣迹”
    金门人说:胡琏生前的最后一个行动就是要实现“忠以死鉴”的最高境界,让自己在金门永不磨灭。因为只要来到伯玉亭,便可真切感受到那海中孤魂仍在冥冥中对金门施以谆谆的教化呢。
    ※      ※      ※      ※      ※
    胡琏海葬两周年。郑仪兄义无反顾向着大海游去。
    虽有下弦月,海面上依然矗立着厚重的黑幕,看不到彼岸。身子下面潮汐在急急涌流,最怕迷失了方向稀里糊涂掉转头游回去。游回去便只有被枪毙。幸好金门对大陆的广播一直在喊,声音在身后,便说明方向正确。不知游了多久,触摸到大陆的第一块礁岩,站起来。那一刻好高兴,不是因为消除了失败和死亡的恐惧,而是由于冲破了阳间与阴间的同一个胡琏所设置的道德桎梏。
    现为北京某高等学府资深教授的郑仪兄说:至今,我对我当年的行为没有任何内疚和愧悔。我是中国人,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不是“背叛”如果要讲“忠”我想我不能仅仅忠于某个人,而是应该真正地忠于自己的祖国。为了国家的统一大业,我“不但坐而言,更要起而行”“贵在实践”了一回。胡琏将军在天之灵有知,不应苛责我。
    郑仪兄还披露:他绝称不上什么从金门游返大陆的“第一人”不过是给一个已经存在的三位数,增添了微不足道的1而已。
    5
    八月初,驻扎小金门的前瞻步兵第九师一名士兵发生暴行案,身为师长的黄熠轩将军难辞其咎,被阵前解职。接替他的。是军炮兵指挥官郝柏村。
    二十余年过去,当郝将军在众多国军将领中脱颖而出,官拜“参谋总长”成为台湾近代最具权威的“军事强人”继而,又成为步陈诚之后的第二位军人出身的“行政院长”他蓦然回首,不能不感谢那个炮声隆隆的八月,一个偶然的军中事件赐与他历史性的机遇,他人难以相匹的战功为他铺就了一条直达权力之颠的青云路。
    郝将军的小金门以仅相当八分之一个大金门的面积承受了大陆方向发射炮弹总数的近一半, 以阵亡578员官兵的代价,实现了胡琏所要求的“金瓯无缺”郝将军本人也有若干次从死神魔掌滑脱的经历,其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次是,他在视察途中如厕小解毕刚刚离开,一发炮弹便击中厕所之左角,震耳欲聋砖石崩坍,生死存亡,仅约半分钟之差。
    郝将军辖下之大、二担岛,面积不过一平方公里,弹丸之所,却整整屯兵千余,因饱受轰炸,形势危殆,境况可怜,成为台湾关注担忧的焦点。郝将军指挥若定,妥为运筹,终至有惊无险化险为夷,令大、二担苦撑苦熬到了最后,确保了金门侧翼的安全。据认为,这也是日后两位蒋“总统”对郝将军欣赏信任重用提携的主因之一。
    ※      ※      ※      ※      ※
    我亦关注大、二担,把镜头向着已逝的历史对焦。结果,我看到了关于那里所发生故事的两种版本。
    台湾版说:大担岛的北山高地上,飘扬着一面国民党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
    大陆方面,对这面旗子恨之入骨,炮弹,常常集中在这面旗子上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军进攻菲律宾,上演过“打下那面星条旗”的活剧;后美军在琉磺岛浴血战,“打下那面太阳旗”也同样气吞山河。历史似乎在大担岛上重演着。北山上矗立的旗杆,起初是木制的,因为被一打再打,愈来愈短,索性从台湾运来一支铁管制的三段式旗杆。“国旗”也是被打下了再升起,被打烂了再换新,先后共换了十八面。
    大陆版说:大、二担被打得已经松包瘪蛋,大担北山上连小白旗都举出来了。
    先后总有十几位参战老人和我说起这事。每回,我都要问:谁见过?您见过吗?所有人都摇头。 只有梁文科老人点头,给了我一个肯定的说法:“9月底的一天,刚打过炮,我用望远镜观察大担,忽然看到北山上有一面白旗升起来了,来回摇晃,没多大一会儿就不见了。后来传说,为这事大担上一个副团长被查办,调回金门去了。”
    更换了十八面“国旗”已然成为大担的骄傲,台湾史书不无自豪地说:“制作国旗的一幅四方布,不值几个钱,敌人竟要以一发几千元的炮弹去打它。因为它不再是四方布,而是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挂白旗也是一种象征,在大陆方面看来,那是大担士气瓦解精神颓丧的明证。
    石一宸老人说:打了个把月后,我们派侦察员到大担岛上去侦察,他的前沿工事全被我们轰平了;连个哨兵都见不到。国民党官兵们躺在灌满了泥水的坑洞里,饿得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啦。此时发起登陆拿下大担甚至金门,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
    他伸出白旗来想投降,一点都不稀奇。
    同时同地的故事却派生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 我不能不为之困惑。 哪一个“真”的成分更多一些,我只能去请教郝将军,因为,他是当年大、二担岛的直接长官,为那里的事情绞尽了脑汁,耗费过心血。
    ※      ※      ※      ※      ※
    郝柏村在台从军主政,口碑俱佳。一般对他的评价是:作战勇敢,指挥有方;作风稳健,个性刚直;公正清廉,明智果断。他皆不以为然,谓:自己一生所遵循的信条不过“人格至上”耳,为人作事强调坦言、坦白,追求坦诚、坦荡。
    郝将军喜记日记。一日事毕,便及时伏案追记梳理,慎独反省,抒发胸臆,评价公务,褒贬人事,自觉获益良多而乐此不疲,即便戎马倥偬战事燃眉也坚持不辕。
    久而久之,已然累积了厚厚一本大部头著作,述载可以为史佐证,论议可以鉴映人格。
    郝将军的《八二三炮战日记》二十年后在台首次发表。因涉及太多军事秘密,仍列为“机密”书籍,仅印行三百本,除分发至各军种典藏外,其余均放置在“史政局”内,非经局长以上官员同意,不得对外公开。又过去十数年,该书方完全解秘大白天下。通读,发现关于大、二担的内容占去相当篇幅,备述守军防戍之艰辛困苦。郝将军本意,在歌颂第九师官兵“坚忍沉着”“奋战不懈之精神”“淬励革命志节”、“弘扬国民革命军的必胜之道”而在我看来,其珍贵处更在于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我对郝将军忆叙的真实性是毫无怀疑的,因为我从他的坦言中,似已看到了一般国民党将领鲜见的坦诚。他的日记,勿论政治立场,反映的确是作者本人对“真”的人格的追求。
    ※      ※      ※      ※      ※
    郝将军8月7日赴小金门就任新职,翌日即往大、二担巡视。战端尚未开启,所见一片阳光,心中也充盈着明媚和乐观。
    八月八日  星期五  晴  晨六时三十分由夏副师长陪同坐成功队快艇赴大担,首先见成功队员身体健壮,个个生龙活虎,内心至感快慰,快艇奔驰于静水海上,真所谓心旷神怕。越三十分抵大担,于听取简报后,即赴二担,见新建坑道工程,较前更为坚强。
    炮战打响,郝将军对大担的第一次不满是因为谎报战功。其实,报功“掺水”
    乃国民党从未医好的通病,劣根如此,不足为怪。心理学家指出,战场上对消灭敌人的数字故意加大,不仅仅是为了领赏和诱过,深层次还有自欺欺人的壮胆动因,以求对军心行虚假的激励。郝将军坚决反对此种卑劣行径。
    九月一日  星期一  阴  六○○群仍持续对浯屿行扰乱射击,该群坚欲大担观测员报告战果……观测员被迫乃向六○○群报出战果,谓击沉共军炮艇三艘及击伤共军炮艇五艘……甫晨张连络官由大担亲见共军炮艇返航厦门,六○○群获得此项虚伪战果后,即迳报金防部。余事先毫不知情,听说此战果已报国防部,并可能已发布新闻,余以为从革命军人之崇高人格上讲,长官可以欺骗,老百姓可以欺骗,而敌人终不能欺骗也。此种与事实出入太大,完全是谎报的战果,一经发布不仅为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