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调教大宋- 第4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了端午,他就要去海州,在那里带上海州船厂的新船到涯州,然后开始新的征程。
。。。。。。
“那就。。。。”章惇等人举起酒碗。“那就一路顺风!!”
“一路顺风!”
。。。。。。
————————
唐奕是过了一会儿才到的。
朝中大员要人的后门儿已经走到他这儿来了,大过节的也不得消停,就在刚刚才把唐介打发了。
唐大炮当然也不是别的事儿,要人。谏院需要人直嘴臭的家伙来填充火力。
进到厅中,见满堂为之一肃,众人不由得都站了起来。
唐奕哈哈一乐,“怎地?几年不见,都成小媳妇了呢?还学会客气了?”
众人闻声,先是一滞,随后哈哈大笑。
虽然唐疯子已经是辅国重臣,但是还是那个唐疯子,一点没变。
“我就说吧?”章惇舔着大脸,嚷嚷着。“跟小唐教喻还有咱客气的?”
当初他写那封要官儿的信,就一点没客气,曾巩还因此数落了他好久,说他不识大体来着。
。。。。。。
可是,他不出声儿还好,这倒让唐奕想起那封要“围殴”他的要官的信来了。
瞪了章惇一眼,“回头再跟你算账!”
行至主位,与范师父、孙师父见了礼,唐奕这才来到留给他的位子,端进酒碗,举天环视。
“来晚了,自罚一碗!”
说罢,一仰而尽,甚是豪迈。
众人看着唐奕如此,不由得想起在观澜求学之时的点点滴滴,皆是心头一热,举酒齐喝:“与师共饮!”
绝大多数人都心里清楚,要是没有眼前这个疯子,哪有他们的今天?
山呼海啸,字字由心。
。。。。。。
唐奕放下酒碗,看着大伙儿。
“正值多事之秋,虽是佳期难遇,然,奕尚有要务在身,就不客套了。”
嘿嘿一笑。
“怎么样?都等着老子来呢吧?”
“都等着对号入座,看看得个什么差事呢吧?”
“哈哈哈。。。。”众人大笑,却是没人否认。
只闻唐奕道:“六年不归,是我唐奕对不起大伙儿。”
“但是,如今回来了,却又要对不起大伙儿了!”
众人一肃,神情平静下来,却是等着唐奕的下文。
。。。。。。
“大伙儿也看见了,不算往届同窗,光嘉佑二年的就有一百多号。”
“奕,尽量做到人人满意,但是。。。。”
没等唐奕说完,曾巩先开了口,“子浩毋须多言,为官者,兼济下天,不论何职何务,皆是报效。”
“我等,并不怨言!”
曾巩的话让大伙儿暗暗点头,其实这不用唐奕说,大家心里也是早有准备。
朝堂之事本就难测,何况百多人同时回京,怎么可能面面俱到?
。。。。。。
唐奕缓缓抱拳,“奕,在此。。。多谢了!”
单是这份理解,就属难得。
“那我也不废话了,大多数人已经安排好了。”
“今日借着这个机会,有几人的去向尚需斟酌,要问你们自己才行。”
“唐正平、章惇。”
“在呢!”这是唐正平。
“啊。。。。啊?”这是章惇。
章子厚没想到,第一个就点他的名儿。
。。。。。。
“你们两个去外务省,可有疑虑?”
“别啊!”章惇立马摆出一副苦瓜脸,都快哭了,特么唐疯子这不是报复吧?
他已经和贾相爷说好了,直接进政事堂。有他族亲章得象那层关系,老贾怎么也不会亏待于他。
有东府政事堂不进,跑到刚建起来没多久的北府去和文扒皮混,他不是脑子有包?
陪笑着道:“北府事儿也不多,我还是去个操劳的地方吧!”
唐奕抱歉的一摊手,老贾要章惇他是知道的,章惇也确实是个好苗子,但是。。。。
“文宽夫那里草创之初,诸多事物还未理顺,急需。。。。。”
“我去!”却是唐正平突兀出声。
嘿嘿一笑,“和蛮子打交道,正和吾意!”
其实,唐正平没说,他老子唐介是想让他入台谏接他的班的。
可是,唐奕是他兄弟,他知道,不是万不得已,唐奕是不会这么安排的。
。。。。。。
唐正平一表态,唐奕暗暗感激,却是章惇恨不得弄死这孙子。
这小子就是特么的蔫坏,这不是架着他下不来吗?
看了眼唐奕,心里也知道,唐疯子这次可能是遇到难处了。
“行!”狠一咬牙。“去就去!!”
。。。。。。
唐奕大喜,无声抱拳,算是谢谢这两个兄弟。
转头又看向苏轼,嘿嘿一乐,“子瞻好似,兴致不高啊?”
苏大才子瞪了唐奕一眼,“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要把我塞哪儿去?”
苏子瞻当然不高兴,他这个嘉佑二年的状元郎回到京城,和兄弟们一聚才发现,特么属他最平庸。
人家都是政绩一大摞,他倒好,拿下的花魁一大摞。
这些年,人家忙着攒政绩,他尽忙着泡妞儿了,连他那个弟弟苏辙都比不了,状元成榜尾了。
虽然也过得去,可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回来才知道,这六年。。。他算是虚度了。
能高兴吗?今天坐下来之后,苏子瞻就没出过声儿。
现在唐奕点名儿了,苏大才子也认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爱去哪去哪儿。
“呵呵。。。。”唐奕笑了。
一看苏轼那熊样儿就知道,苏大才子抑郁了。
本来嘛,原本历史上的苏轼也不是当官儿的料,更何况正是青春年少,荷尔蒙飞扬的年纪?
“你,还有张载,再加一个章衡,回观澜阁任教,可好?”
“噗!!!”
喷了,不是苏轼喷了,而是章惇喷了。
没天理了啊!特么为啥老子只能去外务省?苏子瞻这风流种就能进观澜阁啊?
。。。。。。
要说大宋现在哪里最炙手可热,当然不是东西两府,而是天下瞩目观澜阁啊!
这特么可是给当官的教学的地方,是昭文馆的延伸,那是什么成色?
嘉佑二年这些土匪,虽然人人都想进观澜阁,但却是没有一个人认为他们进得来的。
无它,资历不够。
没想到,苏子瞻这货撞了大运了,他怎么就进来了?
而苏轼也是楞了半天,这才反应过来,“观,观澜???”
“我回。。。。。。回观澜!?”
“对!”唐奕点着头。“你回观澜,做教谕!”
苏轼当官儿不怎么样,但是水平绝对是超一流的,正好当教谕,又轻松,不耽误他流连风月。
唐奕是想让苏大才子把精力都放在才情之上,说不定这个时空的苏仙能超越原本呢?
。。。。。。
回观澜任教那是殊荣,苏轼、张载、章衡自然没有意见。
唐奕又把目光看向苏辙,玩味一笑,“子由想去哪儿?”
苏辙心里咯噔一声,“我。。。。”
“我。。。”
“我”半天,没“我”出个一二三来。
心说,你不会要把我和章惇一样,发到鸟不拉屎的衙门口儿吧?
却闻唐奕没头没脑的提起了范纯仁,“纯仁二哥的任命已经下来了,破格提拔,昭文馆学士、给事中编修。”
“怎么样?羡慕吗?”
“啊!?”苏辙更是愕然。
给事中编修没什么,其实就是个抄圣旨的。但是,加上一个昭文馆的馆职,那就不一样了。
昭文馆,也就是俗称的翰林院,是宰相的预备馆阁。
这是要把范二哥当宰相培养啊!
淡然苦笑,“说不羡慕却是假了,然。。。”
“唐师有命,辙不能不从,哪里都一样。”
唐奕闻罢,笑了。
听听苏辙这回答,比苏大才子不知道强多少倍。
要不怎么说,他弟弟能当宰相,苏大才子却被贬来贬去呢?
不再逗弄苏辙,“放心,你一点不比二哥差。”
“起居注编修,好好干!!”
“呸!!!”
章惇听完,直接淬了一口老痰,心中大骂,你特么是不是看上二苏的妹妹了?对他们怎么这么好?
苏轼回观澜任教也就算了,毕竟苏大才子的水平还是有的。
但是,小苏。。。。。。起居注???
你特疯了吧?那也是预备相公的职位,而且比入昭文馆还特么靠谱。
皇帝身边的人啊!而且还是个十一岁的小皇帝,那将来的感情处出来还了得?
况且,苏辙才多大?才二十四岁吧?
这。。。。。。
这也太明目张胆、肆无忌惮、丧心病狂了吧?
在章惇看来,特么唐奕一定是看上了苏小妹,要么就是苏老泉那厮走后门了。
。。。。。。
其实,还真不是。
正因为赵曙年幼,唐奕,还有曹太后,包括范仲淹、贾昌朝,都认为,赵曙身边的近臣最好是配一个年轻一点的。
一来,好相处。
二来,唐奕有涯州之繁,又有欧洲之务,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又离京了,不可能时时在赵曙身边教导。
找一个与赵曙年纪差不太多,好相处的,唐奕不在之时还能教导一下新皇。
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又是观澜出身,且思维新潮的人选只有三个:
一个是宴几道,另两个就是大苏和小苏。
而三人之中,最合适的,就是小苏。
宴几道虽然比小苏还小,不过这熊孩子和苏大才子一样儿,学问一流,心不在政。
最后,这个馅饼儿自然就落在了小苏头上。
而且唐奕知道,苏辙将来也是宰相之才,现在到皇帝身边,算是提前培养了吧!
不过。。。。
“子由也别太过高兴,你毕竟年纪尚轻,早入核心并非什么好事。”
“今日一问,也是征求你的意见,若不想去,我不强求。”
“。。。。。。”
苏辙一阵沉吟,唐奕说的句句实言。现在他才二十四,也是心性未定,这么早就到皇帝身边,还真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这样的机会,有谁会忍心错过?
“我想试试。”
“嗯。”唐奕点头,苏辙这么说,他也就放心了。
“。。。。。。”
最最后,唐奕把目光看向王韶,眼神里。。。。。。有点于心不忍。
“子纯。。。。”
“啊。。。啊?”
王韶一怔,还有他的事儿呢啊?
大伙儿也都竖起了耳朵,王子纯现在可是块热得发烫的宝贝,皆是好奇唐奕要把这块宝放到哪儿去。
“算了。。。。”
当着这么多人,唐奕都不好意思说。
“回头咱俩单聊。”
“别!”王韶听着都觉得幕拧
“现在就说,我可等不起!”
。。。。。。


第929章 一言为定
“什么?你让我去当监军!?”
唐家小楼之中,王韶一声惊呼差点没把院子里玩耍的唐吟、唐风四个小疯子吓着,而屋内的唐奕却是一脸的便秘。
“这个。。。。。。和以往的监军。。。。。。还不大一样。”
“怎么不一样?”
王韶瞪着眼睛,感觉越来越不好。和唐奕在一起混了那么多年,谁不知道谁啊?他越这么吞吞吐吐,越说明后面儿的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你倒是说说,怎么个不一样儿法。”
“就是。。。。”唐奕陪笑一声。“就是大小军务还是由武将把持,你这个‘监军’只管生活杂项、战时动员。”
得,王韶一翻白眼,和着还是一个说了不算的监军。
“不是。。。。”王韶都气乐了。“咱俩有仇是吧?”
依他王子纯这政绩,就算不进政事堂,老子去刑部,不出十年,也能被人尊一声相公了。
这可倒好,还特么不如章子厚呢,直接混到厮杀汉堆儿里去了。
倒是不是王韶瞧不起当兵的,实在是大宋行武的地位在那儿摆着。他丢不起这个人啊!
“为什么啊?”
王韶也纳闷儿了,心说,你不会真对苏小妹起了色心,把好地方都给了大小苏,剩下没人待见的破坑就扔给兄弟几个吧?
对此唐奕实话实说,“杨怀玉点名要的你。”
“嘿!!”王韶不干了。“杨老二,老子和你没完!”
转头一想,又不对,唐奕没说实话。
又问:“为什么非得给阎王营配这么个多余的‘监军’啊?”
“监军不管事儿,那要他还有什么用?”
“再说了,朝廷给狄青下旨,事急从权,先斩后奏。这已经是展现出以往不同的姿态,说明朝廷开始信任武人,敢于放权了。”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你还要给阎王营派监军?这不就是自相矛盾,纯属自己打自己脸吗?”
。。。。。。
对于王韶之问,唐奕这回倒是神情一缓。
不怕你问,就怕你不问直接怼回来。只要你问了,唐奕就能把你忽悠瘸。
“因为有必要!”
唐奕一脸凝重,“与狄青的旨意,与其说是放权,倒不如说是对狄汉臣本人的信任更多些。”
“当然,大宋像狄青一样的忠良很多,朝廷都可以放心。”
“但是。。。。”
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王韶,“一代王朝,光靠唯心之信终非正途。我们要做的,是在信任之上完善制度,避免意外!”
政治是理性的思维,单靠信任是不健康的。
即使赵祯近乎无限度的信任唐奕,但是在那块誓碑之上,还是加上了“财不盖国,权不过君”的字眼。
这并不是说赵祯不信任唐奕,更不是说预言有一天,唐奕会富可敌国,权冠朝野,而是一种理性的预防,无可厚非。
正如狄青一样,朝廷信任狄青,明旨可先斩后奏。但是,这种信任也只是“事急从权”。
以之为范本鉴行全军,那显然就是荒唐的。
在制度上完善信任,这才是身居庙堂的唐奕等人职责所在。
对此,王韶一阵无语,唐奕说的,自然有道理。
可是,监军之职,大宋历来有之,而且在他看来,纯属扯蛋。
让不会打仗的文人去看管武将,难免会有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主儿指手划脚。
说心理话,大宋百年这几次大败,还真不是武人不能打,就是特么监军误事。
杨业怎么死的?是监军不救!
雍熙北伐是怎么败的?是因为曹彬的监军就是太宗皇帝本人,瞎指挥一通,才把整个大好局势全部葬送。
还有,澶渊之盟是怎么签的?
要不是真宗亲自监军,明旨不打了,大宋能让辽军安安稳稳地撤回去?说不定那个时候燕云就归宋了。
所以说,监军真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王韶瞧不上眼。
在书院之时,虽然他也算醉心兵法,苦研战阵,可是,王韶自己清楚,和杨怀玉这些名将比起来,他就是个二半吊子。用兵法之术抓抓山贼土匪还行,让他监军,就纯属扯蛋。
况且。。。。
王韶都快哭了,这还是一个不管事儿的监军。
老子拼了六年才拼出今天的政绩,眼瞅着就要冒头儿了,你给我发配到辽河口去?合适吗?
“子纯,你听我说。”
唐奕“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开始忽悠。
“别小看这个‘不管正事’的监军,用好了,其用作绝不亚于一名百战将军!”
“哦?”王韶拧着眉头,一脸的不信。
“把兵喂饱了才能打是吧?那确实不输百战之将。”
“呵呵。”唐奕干笑两声。“你还别不信,这个位置,很重要!!”
掰着手指头给王韶算了起来。
“首先,抛去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