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明贤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明贤王-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十三章 余波激荡(一)


毛贵、王青离了灯市,神情恍惚地徒步走向紫禁城。他们无权出入东华门,只能绕道玄武门入宫。

二人今晚倒了血霉,满车物什悉数作废不说,还被东城兵马司吴指挥使率众截住盘问了一番,好不容易亮明身份脱了身,又被车夫和几个受损市楼的楼主堵住索赔,二人不敢把事闹开损及太后声誉,只得扔下剩余的二百两现银,落荒而逃。

眼看玄武门就要到了,王青骂道:“一帮唯利是图的奸商,见了银子比见了爹娘还亲,可恶!”

毛贵嗤了一声,“你给我二百两银子,我管你叫爹,行不行?别顾嘴不顾脚,一不小心摔个大跟头,让旁人瞧见了还以为你在梦游捡银子呢。”

毛贵话音刚落,只听“哎哟”一声,王青果真摔在了地上。

“你个乌鸦嘴······”王青只骂了一句便噎住了。

福安宫的小乐子正俯身看向王青,脸上满是幸灾乐祸的笑。

要命的是,小乐子还掌着一盏宫灯,在王青头上晃来晃去。

“嘻嘻,王兄捡到银子了?”

王青爬起身来,尴尬地拍拍屁股。

小乐子眼珠转个不停,“是啊,一千两银子打了水漂,眼自然要花,见了石块也会认作银子。”

毛贵、王青对了对眼,心中不是滋味。

谁特么将霉头传入这猴精耳中的!

小乐子敛起笑容,若有所思道““还好,皇太后不在乎这些银子,想来不会重罚你们。不过,搅乱人流,致伤数十人,那可是轰动京城的大事呀!”

毛贵、王青心头一凉,身子顿时矮了半截。

连小乐子都知道了此事,太后又怎能不知?看来,瞒是瞒不住了。

“二位兄弟福大命大,挨顿杖责不算什么,只要不与刺客搅在一起,皇太后还是会手下留情的。”

毛贵缓过神来,急道:“什么刺客不刺客的,你小子把话说清楚!”

小乐子微微一笑,挥挥衣袖,轻轻地走了。

眼见小乐子进了紫禁城,二人失魂落魄地来到玄武门外。

禁卫验了文牒,放他们入了宫。

王青腿灌了铅似的,磨磨叽叽走了几步,最后索性停了下来。

离咸熙宫愈近,他愈是肝颤。

毛贵回头骂道:“我看你是肥油吃多了,蒙了心!站在这里迎来送往呀?生怕别人不知道咱们出过宫似的。”

“咦,方才宫墙边有个人影,谁特么憋不住了跑到这里洗墙!”

毛贵没好气道:“你这一惊一乍的老毛病又犯了,咱们自顾不暇,亏你还有这份闲心!”

王青起身追上毛贵,兀自忿然道:“老子若挨了杖责,非把这随地出恭的小子给供出来不可,让他的屁股也挨上几十大棍!”这句话一骂出口,他的紧张情绪顿时缓解了许多。

来到岔路口,在是否速回咸熙宫复命这件事上,二人犯了难。贸然回咸熙宫复命那是需要极大勇气的,最稳妥的办法是先找个地方躲起来合计合计。

二人踌躇一番,掉头拐进御花园西北角的长廊内,隐在阴暗处。

冷风吹来,寒意彻骨,二人冻得牙关咯咯响个不停。

“诶,方才······宫墙边那人像极了······喜宁。”王青冻得话也说不利索了。

毛贵压低声音道:“你有完没完?自从喜公公娶了秋娘,你见谁贼头贼脑便说他是喜公公,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仇人眼里出盗跖!喜公公何等身份,会这么下作吗?省省吧你!还是好好想想怎么把灯市的事圆过去。”

“算了,懒得跟你废话!什么圆过去呀?干脆认了呗!”

“软骨头!”毛贵没有骂出口,生生把这三个字咽了回去。“行,你先去请罪,我设法替你开脱。”

“那可不行!咱们一起请罪,不妨使劲磕头,皇太后心一软,或许会饶了咱们。”

“本来就是你答应看住马车的嘛。”

“你不拿匕首瞎比划,怎么会闹出乱子?”

“算了算了,一起请罪就一起请罪。快回咸熙宫吧,再呆在这里非冻死不可。”

王青打了个哆嗦,摇头道:“不·····不行,还是先睡个囫囵觉的好。”

“也是,皇太后多半已歇息了,咱们怎能贸然打扰!”

······

次日一早,毛贵、王青来到咸熙宫,见太后阴沉着脸,一旁的红蓼也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二人当即耷拉下脑袋,不敢正眼瞧太后。

王青“噗通”一声跪到地上,磕头如捣蒜,“皇太后,小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辜负了皇太后的重托,小奴甘愿领罪!”

太后哼了一声,扭过头去,懒得正眼瞧二人。

王青侧目看向毛贵,暗骂道:你特么怎么还不认罪!

毛贵跪伏于地,顿首道:“都怪小奴大意,王青说他能看住马车,小奴竟然信了,小奴甘愿领罪!”

王青惊得目瞪口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毛贵虽苦着脸,但还是冲王青眨眨眼,仿佛戏谑道:当心,你眼珠、下巴快掉地上了!

太后扭过头来,瞪着王青怒道:“掌嘴!”

咸熙宫内很快响起了噼噼啪啪的掌嘴声。

王青脸上痛着,心也痛着。他数次咬咬牙,想将毛贵挥动匕首的事和盘托出,但每每在最后一刻放弃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心存侥幸,他在赌太后不知灯市致伤数十人的事。

太后气愤难抑地手指二人,咬牙切齿道:“即便你们不说,哀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一千两银子打了水漂,哀家并不心疼,可你们在闹市驱赶行人做什么?惹下如此大的乱子,叫哀家如何收场!”

原来太后已知此事!王青肠子都要悔青了。

毛贵哽咽道:“小奴千错万错,错不该闯祸时让福安宫的小乐子瞧了个正着。”

太后惊道:“什么!让福安宫的人瞧见了?”言毕陷入沉思。

王青一边掌嘴一边惊讶地看着毛贵眼中滚出了泪珠。

这都什么人啦?做戏做得如此情真意切。

真应了那句话: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太后喝道:“罢了,哀家不想见到你们,快滚出去!”

毛贵、王青如获大赦,谢恩后,飞快地起身退了出去。

既然福安宫的人知道了此事,太后便不想弄出动静被吴太妃抓住把柄,否则,她断然不会轻饶毛贵、王青二人。

默然良久,太后怒意稍平,吩咐红蓼道:“你速赴灯市勘察······不行!,此事不可记在哀家名下,你去传讯,还是托哀家的兄长善后吧。”

红蓼方走,梅子便入内禀道:“皇太后,太皇太后派人前来传召。”

太后站起身来,突然手扶椅背惊道:“哀家眼皮跳得厉害,莫非不吉?”




第二十四章 余波激荡(二)


梅子赶紧扶住太后,笑道:“太皇太后肯定是找您商议大事,请皇太后放宽心。”

太后带上梅子,乘轿辇匆匆赶往清宁宫。

前脚方迈进清宁宫,她便抬眼看向太皇太后,见太皇太后神色如常,她心内稍安。

行礼后,太皇太后照例赐了座。

太皇太后漫不经心地瞟一眼太后,面色从容而又安详。“昨晚宫中的动静没吵着你吧?”语气如和风细雨一般。这道语气胜过灵丹妙药,十多年来,许多妃嫔都曾受过它的抚慰。

太后如沐春风,心中仅存的一丝不安随风飘去,“臣妾不能为太皇太后分忧,日日偷闲,何曾受过纷扰?太皇太后如此相问,倒让臣妾羞愧难当。”

一阵短暂的沉默之后,太皇太后眉头微皱,脸上渐渐泛起寒霜。“昨夜竟有人雇凶行刺祁铭,真令人寒心!”

太后一阵窃喜,毕竟太皇太后没有过问毛贵、王青闯下的祸事。

“臣妾对此略有耳闻。”

又是一阵沉默,随后是一声叹息,“有些事过于神秘反而不好,以讹传讹多源于此。譬如,我曾密召青松道长入宫,想必你已知晓此事。十六字谶语不可妄解,否则,会铸成大错!”太皇太后浑浊的眼睛竟能射出直透人心的光芒,此刻那透心的光芒正投在太后脸上。

太后暗自一凛,思维却不敢有片刻停顿:谶语涉及帝位的稳固,说到有人曲解,自己的嫌疑自然最大。

一道酸楚感蓦然袭来,侵婬后宫十余年的太后虽全力保持镇静,但猝不及防之下,嘴角还是不听使唤地抽动了几下。“臣妾不知别人是否妄解,但臣妾自信不会曲解十六字谶语,若真能一语成谶,则祁铭于皇帝有益,于社稷有益,只是于己无益,直叫人喜也不是,悲也不是。”

太后的话音刚落,太皇太后脱口道:“两名内侍方搅乱人群,对面的刺客便动了手,如此巧合,匪夷所思!”

这消息是太后始料未及的,她脑子一下懵了。

毛贵、王青二人竟然是在刺客现身的彩楼对面闯下了祸,且双方动手的时间还如此吻合!

只见她款款起身,敛衽拜伏于地,“都怪臣妾管教无方,那两个蠢奴不知轻重,闯下大祸,臣妾愿受太皇太后责罚。只因去年先帝新丧,臣妾又换了身份,宫中陈设过于明艳终是不好,臣妾便命人造了清册,定于今年元夕赴灯市采办,这纯属两个蠢奴的无心之失啊,太皇太后!”

“放着御用监不去使唤,而去使唤两个毛头内侍,岂非咄咄怪事!”

“去年迁宫所费甚巨,再说,眼下内府库空虚,臣妾实不忍虚耗公帑。太皇太后若不信,有清册为证,清册上的陈年旧迹不会说谎。”太后微微抬起头,眼中分明闪着泪光,一向强势的她此刻竟然是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

太皇太后収起眼中寒芒,沉吟片刻,幽然道:“那两个蠢奴无端扰民,致伤数十人,着实可恶!”

“臣妾已派人传话,托臣妾的兄长妥为善后,至于那两个蠢奴……”

“暂且饶了他二人,此事不宜声张,你皇太后的声誉自己不看重,皇帝还是要看重的。哼,回去闭门思过!”

出了清宁宫,寒风吹来,太后打了个激灵,她驻足忍了许久,方不至于泪奔。

梅子紧紧扶住太后。方才她侯在门外,里面的谈话大多飘入了她的耳中,环视一番见四下无人,便附在太后耳边忿然道:“肯定是福安宫捣的鬼!宫中都传开了,吴太妃的兄长将毛贵、王青的事遍告刑部、锦衣卫、顺天府,今日一早,吴太妃曾见过太皇太后,分明有人煽风点火。”

挑事的不是那贱人还能是谁!

派内侍跟踪毛贵、王青二人,好阴毒!

太后眼中闪过两道凌厉的光芒,淤积于胸中的委屈感顷刻间化作熊熊怒焰,炙烤得她难以自控。

“去福安宫!”

……

福安宫内,吴太妃半躺在榻上,两日前,她偶染风寒,今早去了趟清宁宫,病情似乎加重了。此刻,一名宫女正给她喂汤药。

太后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一掌将宫女手中的汤碗打翻在地,目光如利刃般扫向众宫女。众宫女惶恐地退了出去。

臣妾身染寒疾,恕臣妾不能给皇太后行礼。”吴太妃眼中掠过一丝幽怨,脸上并无怯意。

太后双手抓住吴太妃两肩,将她掀翻在榻上。“贱婢!哀家当初便该让你滚出宫去!“”

吴太妃撑起身子,一双秀目隐含着坚毅。“臣妾闲来无事,偶读《战国策》,秦国大将甘茂对苏秦的弟弟苏代讲过一个小故事,让臣妾感同身受。江上有群女子,夜间聚在一起做女红,其中一女家贫无烛,众人都嫌弃她,被驱离时,她说:‘我家贫无烛,所以常常先到,扫屋铺席,你们何必爱惜空照四壁的余光?我借得于你们无用的余光而做于你们有用的事,有何不好?’皇太后,您当年宠冠后宫,臣妾自知出身卑微,对您殷勤侍奉,毕恭毕敬,如此借得余宠,于您的名位又有何碍?再说,即便无臣妾,也有其他女子分宠,您又何必容不下臣妾?”

太后凝目盯视吴太妃,只觉得眼前这个女人虽染寒疾,却容光焕发,看上去何止比自己小三岁?她分明比十年前更加美艳动人。

“贱婢!为何小题大做,构陷哀家?”“啪”的一声,吴太妃挨了一记耳光。

吴太妃凄然一笑,道:“小题大做?皇太后说得真好!臣妾的兄长身为人臣,自当以实情相告,岂能欺下瞒上?皇太后也不想想,臣妾虽知毛贵、王青闯下的祸事,但太皇太后若不问,臣妾怎会多嘴?谁知太皇太后是不是明知故问?您何必因此事而迁怒于臣妾!”

“为尊者讳乃人伦至理,岂容你巧言狡辩!”

“皇太后您是尊者,那二人不是。”

“贱婢!”太后盛怒,将吴太妃猛拽下榻。

吴太妃惊道:“请皇太后自重,臣妾虽出身卑微,却是先帝的妃嫔,当今皇帝的庶母!”

“哀家管束后宫,责无旁贷!”

“管束后宫?”胡吉祥突然闯了进来,沉声道:“而今有太皇太后主事,后宫无人不在偷闲。待天子成年后,自有皇后打理六宫事务,皇太后还是与诸位太妃太嫔一道颐养天年吧。”来到吴太妃身前,一眼瞧见她脸上的指印,愤然道:“后宫不讲理,前朝自有讲理的地方!”

这一威胁立竿见影,只见太后脸色一震,久久说不出话来。

胡吉祥的性情于退位时大变,先帝殡天后再变,她本是一个温良恭俭让齐备的深宫妇人,但如今一见太后,就摆出一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样子。而吴氏也在变,不再是过去那个任人践踏,逆来顺受的得宠婢女。如今面对太后时,前者往往以硬碰硬,后者则是柔中带刚,二人抱团取暖,太后每每无计可施。

更令太后忌惮的是,二人在朝中的势力不消反长,同情她们的人越来越多。

太后有些后悔,自己一时随性,折辱吴氏,此事一旦闹到前朝,势必掀起狂澜。

只怕许多朝臣等这一刻等得太久了。

但太后不想示弱,她轻哼一声,满不在乎地扬长而去。


第二十五章 余波激荡(三)


午初时分,太皇太后沉着脸出了清宁宫,身后跟着一群女官。

忽然,她眉间一动,蓦然驻足,凝思片刻,撇下那群女官,独自返回清宁宫。

穿过一条翠柏掩映的甬道,耳听东阁内寂然无声。

她缓缓走入东阁,数名站着都快入梦的宫女略显慌乱地正欲见礼,却被挥退出去。

书案前,朱祁铭手捧《新唐书》正看得入神,神思已在物外。

太皇太后在书案前轻轻入座,静静望着对面的小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