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看邓 小 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外名人看邓 小 平-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谈得相当长。我说:“在和阁下讨论以及在这小范围内保密的情况下,我还可以说,总统本人准备在实际可行的情况下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无意人为地延迟解决……因此,总统准备在国内承担解决两国之间突出问题的政治责任。

    他承认这是我们的责任,而不是你们的问题。

    在两国关系中,我们将继续遵循上海公报,遵循只有一个中国,解决台湾问题是你们自己的事这条原则。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还有某些国内问题和某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必须加以克服的问题。这些问题复杂、困难,在某些方面相当带有感情色彩。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面找到能够让我们表达我们的希望和期待的某种方式的原因,尽管我们承认这是你们的国内事务,我们是按照上海公报的精神这样做的。

    “总之,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让人们知道美国是可以信任的,尽管我们正在继续并加紧自台湾作军事撤退,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存在将以不致造成我们共同的敌手可能加以利用的不稳定状态这种方式继续下去。在解决正常化问题以及在规

                              

    99

    定我们与台湾人民在此历史转折时期的全面关系时,都必须将这一情况牢记在心。“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试图将交换意见变为朋友间的真诚对话。我即席发言,将全球性、战略性和双边问题交织在一起,逐渐接近正常化问题,以便探索中国的灵活性,然后,再回到不致引起重大争论的全球问题上来。

    在这样做的时候,我向邓讲清楚,在这个“历史转折时代”

    (我有意使用这个含义模糊的字眼来描述台湾在以某种方式最终重新统一之前所处的分隔状态)

    ,即使在正常化以后,我们对台湾的安全义务还要继续下去。

    在进一步交换若干意见之后,我继续说:“我受命向你证实:美国接受中国的三个基本点,并再次重申上届美国政府向你们作出的五点(承诺)

    ,我愿意再次重复自我来到北京已说过好几次的话,即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决心已下。“

    我接着提议下个月双方就正常化问题开始高度机密性磋商。邓立即代表中国接受这个建议。尽管他忍不住最后挖苦了一下:“我想,关于这个问题,就谈这些。我盼望着卡特总统下决心的那一天。让我们换一个话题吧”。

    随后,我们的话题又回到国际形势上来,邓粗线条地重申前一天他的外长的意见。他强调中国对得到更多美国技术怀有兴趣,尽管他对美国不像会给予合作表示关注。……

    我们继续讨论战略关系问题,邓小平坚持说限制战略核武器会谈对美国没有好处。

    我指出,会谈旨在实现战略稳定,它是与重振防务的努力并用的。邓没有被说服。他说,“坦白地对你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们去跟苏联缔结条约,总

                              

    001

    是美国方面作出让步,总是讨好苏联的产物。“我觉得,这该是我们稍微讽刺一下对方的时候了,因此我说:”在对付苏联方面我们并不天真无知。

    过去30年来,反对苏联霸权图谋的一直是美国,其时间大致相当于你们的两倍,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些经验的。“

    要是从上面这番概述便得出结论,认为我们交换意见时言语尖刻或互相攻击,那就错了。

    交换意见过程中确有争吵,但整个趋势是积极的。邓关于正常化的评论也不像外长那么僵硬,他并没有作实质性让步,但伍德科克和我都感到可能有某些灵活性。

    邓没有驳斥我关于美国和台湾的某些说法,自那以后,我们更有这种感觉。

    我们的讨论一直持续到晚上,尽管我们的谈话更多有个人性质。

    我们在谈到各自的家庭时,邓不住地往我的盘子里放引人开胃的美味佳肴,我们频频举杯祝酒,邓对他有兴趣访美作了一些含蓄的暗示。他还作了一项神秘莫测的评论,大意是说他自己作为高级领导人只有3年的时间了,他这样说时,似乎在强调美中关系的进展有某种迫切性。我告诉他,我希望能在华盛顿我的家中回请他一次,以答谢这次宴请,邓微笑着接受了。

                              

    101

    〔俄〕巴拉赫塔、库兹涅佐夫:

    风风雨雨六十五载——邓小平革命生涯述评

    巴拉赫塔与库兹涅佐夫是前苏联知名的学者。他们合写的《风风雨雨六十五载——邓小平革命生涯》一文,比较客观地介绍了邓小平几十年来的革命历史,对邓小平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特别是对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出的开创性的贡献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十月革命策源地的前苏联,曾经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提供了榜样,中国的先进分子正是通过十月革命的影响才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多少年来,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向前苏联模式看齐。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大胆开辟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子,使中国在短短的时期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使邓小平的名字为全世界所注目。前苏联的许多有识之士反过来开始向中国学习成功的经验,希望能从邓小平的理论和实践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巴拉赫塔和库兹涅佐夫的文章是这些前苏联有识之士的代表作。文章成于1989年邓小平—

                              

    201

    戈尔巴乔夫最高级会晤之后、前苏联解体之前。文章的作者希望中国的经验能为苏联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然而,文章发表后不久,前苏联就解体了,这是文章的作者始料未及的。

    本文是从1989年莫斯科出版的《人们在议论他们(国外活动家的政治肖像)

    》一书中摘译的。

    邓小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是周恩来的战友,是中国改革的倡导者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目的就是消除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不良后果,使中国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前进。

    中国的大规模改革令全世界瞩目。在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社会经验实验已经进行10年多了,不同寻常的探索仍在继续,并且正在克服在把中国变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上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邓小平说,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也不会有成效,因为会遇到人为的障碍。他认为,党政机关的关系问题和在维护党的领导的情况下划分两种机关的职能问题,应当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

    一个国务活动家的英明之处和现实主义态度恰恰表现在,他能在自身中找到勇于放弃自己过去那些不正确的并为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意见的力量。显然,在邓小平的身上,外交家和政治家的品质是融化在一起的。

    1988年苏联出版了他的选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贯主张中国要革新,他不怕承认失误,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奉行旨在巩固世界和平的方针。

                              

    301

    无论过去和现在,邓小平都不同意夸大他个人在中国大规模改革中的作用。几年前,这位中国领导人在与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谈话时说:“我算不了什么。

    当然我总是做了些事情,革命者还能不做事?“

    实际上,邓小平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人,是一位具有坎坷经历的人。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有过上升和下降,有过胜利和失败。

    他关于中国改革的构想并不是一下子产生出来的。

    看来,作为具有务实精神和现实主义态度的一位大政治家,这一构想是在合乎规律的过程中产生的。

    作出一项战略决策是很难的,特别是当这项决策同被神化了的领袖的指示背道而驰的时候,更是如此。作出这种决策已经很不简单,更何况随后在60年代初期,继而在70年代中期,最后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又要在中国贯彻它呢?

    更加困难的是,他提出的政策不仅与领袖的方针不一致,而且甚至与他自己不久前还深信不疑并且是在中国革命的旗帜下为之奋斗的东西不一致。

    由于这种“离经叛道”

    ,邓小平这颗巨星看起来似乎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天空中永远陨落了。然而,与这种估计相反,他又重返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岗位,并且一次又一次使中国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摆脱了“兵营式共产主义”思想和以“大跃进”来克服长期落后状况的唯意志论的计划。

    邓小平的现实主义的内政外交路线的基础是什么呢?要知道,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始终不渝地走自己选定的路,而中国所进行的改革在几年内就使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大国

                              

    401

    彻底改变了面貌,并且展示出完全可以实现的前景。是在什么时候他第一次看到并意识到:靠大跃进和行政命令的方法不能使中国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能使半饥半饱的10亿人有吃有穿?是在什么时候他突然意识到:绝不能指望步枪万能,而原子弹也绝不是“纸老虎”?

    应该对这位中国领导人作出公正的评价:他敢于抛弃僵化的教条,给予那些从左的或右的方面批评改革的人以坚决的令人信服的回答。

    他的这种不屈不挠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可能是在革命斗争中和“文化大革命”的苦难年代中磨炼出来的。

    1920年12月,法国的“波尔托斯号”

    轮船停靠马赛码头。

    在抵达马赛的旅客中,有一群中国青少年,其中16岁的邓小平以其个子矮和年龄小而显得十分突出。看来,他迈出这一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20年代初,中国正值动荡不安的时期,伟大十月革命的思想开始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传播。

    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已开始出现。这一时代及其脉搏不可能不在邓小平的心中引起反响。知识是需要的,于是,邓小平决定到西方去求学。

    在遥远的巴黎,这位青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从家中带来的钱和政府发给的助学金只够一个短时期的费用。

    所以,他不得不靠自己的汗水去挣钱糊口。邓小平在“雷诺”汽车厂打过工,双手挥舞过司炉的大铁锹,在小餐馆当过服务员。在那个时代,邓小平洞察了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之后,作出了一项决定他后来整个命运的选择。

    1922年,他在巴黎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于1924年加入了中

                              

    501

    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当时,他和周恩来住在一起,他们结下了牢固的友谊。这一友谊后来不止一次地使邓小平得以摆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到的挫折,成为他坚持自己观点的强大支柱。

    邓小平开始在旅法中国工人中间散发传单,由此获得了“油印博士”的绰号,并且不久就显示出他决不是一个“小小的”组织者和地下工作者。

    1926年1月20日,法国当局决定把邓小平驱逐出境。

    他被指控组织谋杀另一个旅法中国青年组织的领导人何鲁之。

    警察搜查了邓小平及2位同乡的住所。搜查记录表明,警察发现了油印机、报纸和一些书籍,其中有布哈林的著作。

    驱逐令还没有到达被驱逐者手中,邓小平就已取道柏林前往莫斯科了。

    邓小平开始了在莫斯科的学习生活。

    自1926年起,他是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的学生,后来转为中山大学的学生。

    他在争论时言辞激烈,加上个子不高,因而同学们都叫他“小钢炮”。他在莫斯科的时间并不长,1926年,邓小平回到了中国。

    回国后,邓小平开始了一个地下工作者——职业革命家的生涯。在那火热年代的斗争旋涡里,他走过了中国革命艰难曲折的道路,取得了政治、军事和外交工作的经验。在国内战争时期,邓小平参加红军的伟大长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和人民解放军的将领们一起指挥过许多胜利的战役。总之,邓小平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战斗历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邓小平担任

                              

    601

    重要的党政领导职务。邓小平尽量维护毛泽东在党内和国内的威信。

    1951年,他在为纪念中共成立30周年而写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体会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党与中国人民建立这样深厚的联系,是与毛泽东同志的名字分不开的。他们(人民群众——作者注)把毛主席当作他们的大救星。”

    后来出现了1958年的“大跃进”。从世世代代沉睡中醒来的人民迸发出的冲天的革命干劲,苏维埃国家兄弟般的援助,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所有这些,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他们幻想可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为了“赶上和超过英国”

    ,幻想在短期内使社会生产增长许多倍。

    “大跃进”及其产物“人民公社”

    ,意味着在组织居民劳动和生活方面广泛推行军事官僚主义的方法,意味着过早地抛弃传统的社会心理习惯。在人民公社中,按照劳动质量和数量而领取报酬的做法已经被取消,平均主义在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

    众所周知,“三年辛苦,万年幸福”这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