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震动- 第6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荡,这不是制度要求,而应该是一种自觉。 ”
    齐天翔觉得这样的场合,说这样的话,不但苍白无力,也显得滑稽,就打住了话头,严肃地看着冯俊才,口气严厉地说道:“我记得全省小城镇现场会,我交给你的是两件任务,是我记错了吗”
    “您博闻强记,记忆力群,哪能是您记错了呢”冯俊才知道齐天翔这是在转移话题,就呵呵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些纸来,从沙里欠起身来,双手捧着递给齐天翔,嬉皮笑脸地说着:“这不是上午过来就是开会研究工作,还没来得及向您详细汇报呢么。检查结果都在这里了,请您过目。我这身体自己清楚,不敢说跟牛一样,可像牛一样再耕耘几年,也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齐天翔对冯俊才机敏的反应感到满意,也很欣赏他的表现,伸手接过他递来的纸张,大致翻看了一下,不过是些化验单,声波检查报告等等一些东西,也看不出什么异常来,就随手递给了井镇林,可依然还是望着冯俊才严肃地说:“有没有问题不是你说的,要由科学的检查报告作依据,井院长是专家,还是听听他的高见吧”
    井镇林也是欠起身来,双手接过齐天翔手中的东西,放到了面前的茶几上,然后动作缓慢地从衣袋里拿出眼镜盒,取出老花镜戴上,之后才是重新拿起那些纸张,一张张翻看着。相比于齐天翔的大致翻看,井镇林显然要认真仔细很多,而且还是反复再看,都看完之后才慢慢放下,取下老花镜放到茶几上,然后才是望着齐天翔说:“单纯从检查报告上,看不出什么异常,除了几个血常规数据有些变化外,血小板略微偏低,基本还算正常。”
    “看看,还是人家专家说的到位,基本正常,也就是说各部位零件还可以继续使用,不需要返厂大修,更不需要更换零部件,有一些零件老化也属情理之中,毕竟运行了五十多年了,磨损在所难免。”冯俊才自然知道检查报告的内容,就轻描淡写地对齐天翔说:“至于井院长说到的血小板低的问题,那就更好解释了,动机工作时间长了,油路自然会有些堵塞,供应不足自然就会损耗大一些,调解一些设置就没有事情了。”
    “人体构造可比汽车复杂的多,也还是不能大意,有些指标出现异常,可不仅仅只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还是要随时注意复检,最好是定期复查一下。”
    井镇林被冯俊才不是很恰当的比喻逗笑了,就善意地提醒着他,检查报告里面出现的问题,远比刚才自己所说的严重一些,可齐天翔没有看出什么问题,自己当然不能说得太过严重,这不是专家不专家的问题,齐天翔的威信也还是要时刻维护的。好在近一个时期他与冯俊才还会有接触,到时候再提醒他也不迟。想到这里,井镇林淡淡地对冯俊才笑着说:“西医治已病,中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总是不错的,而西医的各项检查,就是防患的必要手段,就像正衣镜一样,有它不多,没有可不行。”
    “井院长不愧是专家,讲起话来句句有理有据,而且说服力很强,值得我们这些做基层工作的同志好好学习。”冯俊才由衷地夸赞着井镇林,可转过脸来就对齐天翔说:“我不反对体检身体,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也有利于更好的工作。可对于定期体检,我却是不敢恭维,面对那么多的仪器,那么先进的检查设备,想要不被检查出些什么毛病来,还真是不容易的事情。”
    冯俊才意识到了这些言论,有对井镇林不敬的嫌疑,可还是讨好地笑着对井镇林表示了友善,接着对齐天翔说:“人吃五谷杂粮,不生病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对待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带病坚持工作是可贵,可如果不知道有病是不是就少了很多心理负担,总想着自己身体有病,工作起来心理和身体都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坦然对待生死和疾病的,不然杯弓蛇影又怎么解释,吓死人又怎么说”
    “谬论,纯粹是胡扯。”齐天翔看着冯俊才洋洋得意讲话的样子,不由瞪了他一眼,转过脸对井镇林安抚着说:“不要听他胡说八道,按照他的说法,脸总是要脏的,天天洗它干什么牙每天要刷,可刷了也还是要有牙垢,哪还刷它有什么用还是你老伙计说的,正衣镜有它不多,没它可是不行。定期体检就是注意随时观察变化,还随时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现在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很多,不注意自身健康状况,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井镇林清楚齐天翔此话的用意,也知道这些问题无伤大雅,就笑着回应齐天翔道:“其实冯书记的意思我很清楚,个人心理素质不同,对待病症的承受力也是不一样的,我就见过很多入院检查时活蹦乱跳的人,一经检查出问题马上就崩溃了的。因此我也建议对待重点病患,应该减少不需要的检查项目和频率,这样能够有效减轻病患和家属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毕竟人的意志力是不相同的,需要区别对待。”
    “可这只是针对已有病症的患者而言,健康体检却是必须定期进行的。这就像刚才冯书记以汽车的举例来说,车辆不一定非要到返厂大修的时候,才需要注意车辆状况,平时的保养和检查是一定要做的,所谓五千公里或半年检修一次的规定,就是对车辆最好的使用。即使只是换换三芯,更换一下轮胎位置,也是必要的,不能等到车辆出现问题,或者进厂大修时再重视,哪样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会更大。”井镇林平静地看着齐天翔说着,随即转过脸去望着冯俊才,认真地说:“原本我的想法,初期与河阳县人民医院的合作,就是要先建立一个相对高规格的体检中心,利用县医院接近广大群众,方便筛查的优势,建立疾病诊疗和筛查的第一道屏障,把医疗救助和健康保障同步起来。”
    井镇林平和有序地说着,似乎感到自己的话语有些突兀,就转而向齐天翔解释道:“现在的诊疗技术,特别是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远程诊断和会诊,甚至手术指导都不是什么难题,专家和有经验的大夫,并不一定需要坐诊和亲自参与手术,就可以解决一下棘手的或疑难杂症的诊疗,关键是病例的筛查和确定,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过去条件不允许,所有的病患都要到大医院去,接受检查和治疗,这不但无形中增加了医院诊治和病房的压力,也浪费了病患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还增加了治疗成本,也难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说到了自己的专业,井镇林的话语流利了很多,也自信了很多,几乎没有喘气的机会,就继续对齐天翔说道:“现在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传输和存储技术已经完全能够达到远程控制的程度,河阳县人民医院的一个肿瘤病人,完全可以在本地医院进行初检,现有的检查设备也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包括活检取样,然后通过数据库与我们医院进行联网,我们既可以看到病历,也可以看到病理报告。在此基础上,病患的治疗方案就完全可以远期约定,可以转运到省立医院进行手术,也可以由专家过来手术,包括放化疗都可以在河阳县人民医院来做。这样病患可以不用来回折腾,基层医院的医生和医疗设备,也能有效地挥起来,不但各方受益,也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井镇林说着话,眼睛却是不停地观察着齐天翔的反应,看到齐天翔尽管脸色平静,可眼睛亮,就知道自己的想法说到了他的心坎上了,就缓了一口气接着说:“我这说的还是大病救治,存在着确诊困难,医治复杂的情况。如果只是一些简单的感冒烧之类季节性常见病,就更容易在基层诊疗了,至因为大家都要蜂拥到大医院,除了担心自己的病情,主要还是迷信大医院的医疗条件,特别是专家的经验和能力。其实在初期筛查阶段都是一样的,本身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能在县医院也能得到与省立医院一样的治疗措施和手段,相信大家也都不会舍近求远,更不会冒着耽误治疗的风险去预约几个月之后的专家号。这样的作法也与国家推行的分诊治疗的要求一致,是未来医疗展的方向。”

第五百七十四章 款待井院长(3)
    “看到了,井院长的眼光和谋划,不像你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想着井院长和省立医院给你支援一批专家,给你一些设备,让你那县医院拥有与省立医院相近似的水平和条件。   网”齐天翔难以掩饰心中的欣喜,可却是有意望着冯俊才严肃地说:“听听人家专家的布局,感觉到压力和差距了吧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没有想好自己的目的,就敢于提出建议“
    冯俊才也为井镇林的提议击节叫好,可也是不敢轻易表露出来,看到齐天翔的话语,也明白齐天翔这是一种掩饰,就强词夺理的笑着说:“要么说我只是建议呢,而且主动提出先行试点,不就是咱们不懂吗这不听井院长一番讲话,才有了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了嘛只要能缓解基层医院的困境,缓解老百姓就医难、看病贵的矛盾,任何好的建议我们都愿意尝试,也愿意全力配合,这就是我们河阳县的态度,绝没有二话。”
    “也不能说是我的主意好,更不能说我有先见之明,这不都是逼得吗说起来我还得由衷感谢冯书记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平台呢也要谢谢省政府给了我们医院先行先试的机会呢”井镇林从齐天翔和冯俊才的对话中,感觉到了他们很满意他的提法,也对他的想法深为赞赏,可还是尽力表示着谦虚,面对着齐天翔坦诚地说:“基层却有经验的专家和资深医生,我哪里想要出成果,等着专业职称晋升的医生挤成一团,无序的流动和流失我舍不得,他们也不愿意。现在能有机会让有条件晋升的医护人员到基层锻炼,增加实际操作经验,提升能力,同时也能将基层有潜质的医护人员引入我们医院学习深造,这本身就是皆大欢喜的好事,双向流动起来,我们的医生队伍素质就会大幅度得意提升,也培养了人才,何乐而不为呢”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齐天翔笑着望着井镇林,满脸笑意地夸奖他道:“原本很正常的双向流动,可因为市场化和利益壁垒,变得困难重重,山头主义,本位主义,这些过去遭到批判的思想意识,现在却是名正言顺地大行其道,而且还是美其名曰保护医院和卫生市场良好的秩序,说到底还是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冲击。”
    “改革开放之前,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时期,医院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医疗资源配置是根据区域和人口确立的,不管是赤脚医生,还是医疗队下乡,都有着满足社会医疗需求的目的,也有着很深的时代烙印,政治意义要高于实际需求的。”齐天翔欣喜的神情,瞬间就被严肃的话题所掩盖,由衷地说:“在当时全国经济严重困难的展时期,党和政府也还是倾尽全力保障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医疗卫生条件,因为这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是一种使命和必须。可随着我们社会的展,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意识,逐渐让位于经济利益,说是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社会的需求,其实却是在推卸责任,是淡薄了使命意识的漠视,根源还在于我们的政府主导思想的偏离,没有更好的理由可以解释。”
    齐天翔看了一眼井镇林和冯俊才,神色严峻地接着说:“这么些年,可以说我们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还过了教育和民生保障的投入,可这些巨大的投入惠及百姓了吗又有多少进了医药代表和设备供应商的腰包而又有多少进了医院的小金库还有多少成为了医生和专家的个人收入这还不包括民营医疗单位过多医疗攫取的利益这是医疗体制的原因还是我们奉之为救世良方的医疗卫生产业化”
    “您的眼光的确独到,敏锐地看到了医疗体系目前的问题和症结。”井镇林微笑着看着齐天翔,认真地回应说:“医疗卫生产业化,在普及和扩大医疗服务范围方面,特别是推进医疗技术展和先进诊疗设备应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副作用也不能回避。那就是使得以提供公共医疗服务的医疗单位,变成了一个个经济实体,而且是具有独特特质和垄断性的经营单位,医院所追求的目标已经不是为多少人提供了医疗救治服务,而是实现了多少利润,创造了什么样的利益。还有就是像您所说的,巨大的经济利益不但来自于政府财政投入,更是广大病患辛辛苦苦劳动获取的收入,这些钱并没有回归政府财税,而是进入了这条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腰包,成为了难以割舍的附庸。这自然是不正常的,可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确实如此啊在现今实体经济凋敝,商业利润大幅下降的形势下,到任何一个城市的街头走走,最容易看到的经营单位,除了银行,就是移动或联通营业网点,还有的可能就属药店了吧”冯俊才接过井镇林的话题,慢悠悠地地说道:“为什么这些行业能够把门店开到繁华闹市,不是市场产生的需求,而是利益的驱动,可以应付来那么高的房租和各项费用,如果不是利润丰厚,还真是没有更好的解释。一盒药进价多少钱多少利润合理老百姓不清楚,政府有关部门又不管,准入门槛的苛刻,这些都说明了这个行业存在的暴利,是应该进行必要的遏制了,不然老百姓的负担会更加的不堪重负。”
    齐天翔听着井镇林的话,特别是冯俊才的牢骚,没有任何迟疑,坚定地说:“这些乱象当然要治理,更要进行必要的遏制,而且必须从医疗卫生单位的根源抓起,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顺应市场化,政府管理退出行政序列,要么回归公共服务本身的职能,不能一根甘蔗两头吃,既享受着市场化丰厚的利益,又享受着公共服务的补贴和事业单位的待遇,这样的好事不可能长期存在。”
    “医疗卫生单位企业化运营,就必须面对市场化的竞争条件,韩飞不是一再要求引入民营医疗和投资机构,扩大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