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震动- 第6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河海省的区划分布和地域文化来看,华沂区域既不是文化发源繁盛的区域,也就是圣人教化之地,也不是尚武传统鼎盛之所,出现过历史上强盛的霸主之国,更不是沿海经济活跃地区,最早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这块区域是默默无闻的,甚至因为闭塞和贫穷,长期是被主流社会所忽视和遗忘的,可就是这样的地区,涌动着的却是无尽的热情,焕发着旺盛的精神感召力,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以关注和研究。齐天翔感慨地与同学们交流着,由衷地说:就是这块付出了巨大牺牲和精神财富的地区,却是依旧被我们所遗忘,或者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像刚才田冬平同学自我介绍的哪样,老的贫困状态尚没有根本上改变,新的矛盾和问题又应运而生,而且更严峻更迫切,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不但有负先辈的希望,也辜负了那份沉甸甸的信任。
    齐天翔清晰地报出田冬平的名字,立即引起教室里一片喧哗,很多的目光都羡慕地望向田冬平所在的位置,但更多的注意力还是钦佩地望向齐天翔。能够被省长记住名字,并准确地说出,本身就是一件令人羡慕和妒忌的事情,可更多的学生还是对齐天翔的平易近人,以及没有官架的亲和,都让这些学生们耳目一新,也顿感亲切和钦佩。
    老区经济基础薄弱,交通和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老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限制的老区群众生活的改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很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义务教育和师资力量方面,欠缺更是很多,特别是在合乡并校的指导方针下,农村孩子受教育更加困难,得到优质教育的机会更少,可以说是在贫富差距扩大的同时,接受教育的程度也在分化。齐天翔神色变的严峻,凝重的神情望着同学们说: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自然条件的因素之外,是不是还有着其他方面的偏差相对于现在的困苦,若干年前老区民众的困难程度更严重,却能爆发出旺盛和无私的热情,却能甘愿牺牲地奉献,这种对比之下能够看出什么不同来,我想请同学们思考和比较。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农村空心化,农村教育空白化的问题和矛盾
    随着话题的沉重,很多学生都感觉到了齐天翔情绪的变化,而齐天翔提出的问题又非常的尖锐,根本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很多学生也清楚,这些问题虽然平时也有议论,可形成系统性的见解,并回答省长的问题,还是有些仓促。教室里一时陷入了冷寂之中,没有人回答齐天翔的提问,甚至连窃窃私语也停止了,都在静静地等待着齐天翔的解说。
    齐天翔感觉到了教室里气氛的沉重,知道自己的问题提的过于严肃了,可却并不想轻描淡写地忽视过去,就缓和了一下口气,目光投向了田冬平所做的位置,温和地说:看得出来,这个问题超出了很多同学的思考范围,或者还没有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这好办,还是请田冬平同学来解答这个问题吧他来自农村,又关注过农村的生存现状,应该有些发言权了。
    迎合着齐天翔的提议,教室里响起了一阵躁动,并伴随着一阵掌声响起,使得原本就有些紧张局促的田冬平,更是有些手足无措了。站起身来不安地看向齐天翔,随即又环视着周围的同学们,白净的脸上像是蒙上了一层红布,不住地扶着脸上的眼镜,好像是眼镜使他不舒服一样。这更引起了周边同学们善意的哄笑,也带来了他更加的慌乱,过了好久才渐渐恢复了平静,轻轻地咬着嘴唇,思考着该如何回答齐天翔的问题。
    我来自华沂老区农村,从小就在大山深处长大,对农村贫困的生活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可也时时感受着邻里乡亲互帮互助的融融乡情,小时候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也就是乡亲们的帮助才使我顺利地成长。田冬平渐渐平静了下来,认真而充满感触地说着:在我身上就充分体现出农村空心化的现实,我父母是最早一批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现在还在北京苦苦打拼着,我和弟弟从小就被放在了农村,是爷爷奶奶和乡亲们照顾下长大的。
    说到自己熟知的事情,田冬平显得自然了许多,坦诚地看着齐天翔,随后又看着身边的同学们,坚定地说:这些事情以前我很少说,除了同寝室和班级比较要好的同学,大学四年我很少说起自己家里的事情,不是没有说的机会,而是我自卑,不愿提起自己的过去。可以说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我很少见到父母,更别说在一起生活了。
    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家打工了,先是在建筑工地,父亲干建筑工,母亲给大家伙做饭,后来又在工地旁边开了一家小餐馆,算是有了自己的生意,再不用风餐露宿地到处跑了。可也因为开了餐馆,以往每年春节都可以回家过年的父母,就很少回来了。田冬平脸色尽可能的平静,仿佛是在说别人家的事情,可眼神中却难掩心中的失望和痛苦,接着说:爷爷奶奶与我和弟弟相依为命,尽管父母常年在外边忙活,可我们却很难得到他们经济上的资助,即使拿回来的钱,也是为了盖新房准备的。我们家是全村最早盖起两层楼的家庭,可我们的生活却是全村最为困难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家里的事情很多都是村里的婶子大娘们帮衬着做的。我从小就会做饭,干农活,我上初中离开村子之后,家务和农活就是我弟弟在干。这样一直持续到我高中毕业,弟弟也上了高中,哪一年我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了,家也只剩下了哪栋曾经气派的两层楼。
    说起了爷爷奶奶的离去,田冬平的眼睛里有了些许晶莹的东西,可很快就被他掩饰了过去,望着齐天翔歉意地强笑着说:对不起耽误大家的时间了,我这一说起家里的事情,就没完没了了。
    齐天翔感觉到了同学们的不耐烦,可还是迎着田冬平歉意的目光,温和地笑着说:没关系,我们很有兴趣听你讲述自己的过往,就像刚才你自己说到的,因为自卑你很少谈起自己的过去,现在有勇气面对曾经的艰辛和苦难,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超越,我们应该为这种进步鼓掌。
    说着话齐天翔率先鼓起掌来,带动了教室里大家一致的掌声,也给了田冬平极大的鼓励,不由深深地向着齐天翔和大家鞠了一躬,感激地说:自从我上了高中,我就没有要过家里的一分钱,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我干零工挣得钱。我在餐馆洗盘子,在工地打小工,尽可能节省每一分花销。即使是大学我选择的也是不用缴纳学费的师范类专业,平时我担任着几个孩子的家教,寒暑假支教,也是在响应号召的同时,为的还是哪每月一千元的补助,就这样我读完了大学。
    田冬平说着,深感歉疚地补充说:想想自己支教的动机,真的有些羞愧,别的同学都是无私的奉献才智,我却是为了钱。

第六百一十二章 百年大计(14)
    田冬平同学很坦诚,也很有自我剖析的勇气,这如同他自揭过去一样,都很是可贵。 齐天翔微微笑着望着田冬平,鼓励地表达着赞赏,随即才是由衷地感慨道:在大我面前,自私自利的小我就显得无处藏身,尤其是在内心的阳光之下。动机不重要,结果才真正考量目的,白居易不是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吗大奸大恶往往不是表面现象就可以轻易判断出来的,田冬平同学不说出自己的想法,谁能知道他义务支教的真正用意依我看,即使是为了领取补助也无可非议,教育主管部门既然发放了支教补助,就是为了给支教工作一些实实在在的的帮助,也根本就没有用领与不领来判断支教动机的本意,只要是坚持不懈地完成了支教任务,就是为我省的基层教育工作作出了贡献,就应该肯定和赞扬。
    齐天翔说着话,轻轻地鼓起掌来,再次带动了教室里一阵热烈的掌声。等到掌声渐渐平息下来之后,齐天翔才饶有兴致地建议道:让我们用掌声欢迎田冬平同学,把他义务支教的感受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大家说好不好
    看到齐天翔明显对田冬平有着好感,而且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学生们当然愿意附和齐天翔的提议了,掌声再次响起,而且比刚才更加的热烈和热忱。
    田冬平再次向齐天翔和大家鞠了一躬,干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也掩饰着内心的激动。这样的场面是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的,仅仅是自己所提的一个纸条,就引起了齐天翔这么浓厚的兴趣,并使自己成为了整个阶梯教室的中心,这在他是没有任何准备的,也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只好认真地应付下去。
    我的支教工作是从大一寒假开始的,当时是回到村里时,乡小需要临时教师,我就被村里推荐到乡小担任了临时教师,结束之后也没有太在意,可学校和乡里却很认真地给河大写了鉴定报告,并寄到了教工部,得到了学校和教工部的肯定及表彰。这之后每年寒暑假都是学校安排的支教任务,也得到了县教育局的支持和帮助。田冬平显然加快了说话的节奏,剪短截说地粗略说道:我想乡小,以及乡中都担任过任课老师,特别是最后这两年,我自己申请到了全县最穷的乡镇担任了全科老师,在这个只有三名老师,一百多位学生的乡完小,我呆了将近一年,毕业实习都是在这所学校度过的。
    随着话语的深入,田冬平似乎激动了起来,感慨地望着齐天翔说道:相对于我当初求学时候的困难,这个乡完小的孩子们真是太苦了,由于处在深山区,居住的比较分散,并校之后孩子们上学更加的困难。一百多个学生中,除了乡里居住的十几个孩子,离校最近的也要翻越几座大山,远一点的即使走路也要将近半天的时间。孩子们每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平时吃的和用的,都是家长翻山越岭送到学校来。孩子们就住在学校里,白天是教室,晚上就成了学生宿舍,几十个孩子挤在一个教室里,晚上冷啊可没有钱买煤生火,更没有多余的钱给孩子们改善伙食,即使是县乡教育补助全部用上,也只能保证孩子们不饿肚子,能吃上热饭热菜,就这样的条件下,没有一个孩子叫苦。
    通过我的观察和接触,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的苦孩子们都能克服忍受,最难忍受的其实还是亲情的缺失。田冬平认真地望着齐天翔,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大的不过十几岁,小的也就七八岁的孩子,长期忍受着没有亲人关爱的痛苦,忍受着亲人不在身边的无助和孤独。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承担照顾他们生活责任的往往是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亲情的缺失带给他们的情感伤害和心理阴影是不可忽视的,也是应该引起社会和家庭关注的。
    田冬平说着话,接着补充道:经过我有目的的走访调查,发现我所在的县,几乎每一个村子都存在的这样的问题,孩子住校,父亲在外打工,村子里除了老人,就是更为幼小的孩子。全县不敢说十村九空,也大致差不多,而且现在的打工还不同于初期的短工形式,农忙时节还要回来照料一下庄稼。现在是在外地租住有住房,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外地,可却并没有将孩子带到身边接受教育的想法。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带来的危害就是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农业生产重视不够,土地撂荒和粗放管理的情况很多,乡村两级又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
    看来田冬平同学的支教卓有成效,收获不菲啊既收获了必要的生活资助,又引申了自己的思考,同时也对身边出现的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得出了不很理想却很现实的问题,的确是了不起的收获啊齐天翔接过田冬平的话,呵呵笑着夸奖着,看着教室里的学生们不住地说:上大学干什么大学四年应该学些什么这是我讲课之初就设定和提出的问题,田冬平用实践给予了很好的回答。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根本,就是方,就是开启认识社会的窗口,使受教育者能够独立地思考,而且认识和思考的层次有所提高,这就是教育最好的境界,也就是释疑解惑最好的效果,学以致用和学为所用的目的性也就是这些。
    齐天翔饶有兴致地评点着田冬平的说法,温和地对他说:你看到了农村的现实,因为你接触了农村,也深入了进去,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农村发展进步的矛盾由来已久,解决生产力和提高现实生活水平,现在看来成为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是不知道你的答案是什么农村百姓的诉求你听到最多的是什么不妨说来听听,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你们自己的意见。知无不言,畅所欲言就好。
    田冬平面对齐天翔鼓励的目光,有些赫然地笑了笑,看了看周边的同学,有些犹豫地说:我也只是有了一些初步的观察和了解,真正能够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办法我还没有,或者说形不成系统的方案,只是一些点滴感触,或者说认识。
    不过就像您刚才启发我们思考的问题,给了我启示,曾经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无私地支持中国革命的老区,现今几十年过去却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对比之下的原因何在我觉得还是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弱化,或者也可以说是组织力量的弱化所致。面对教室里泛起的喧哗,田冬平略微提高了嗓音说:那个时期虽然困难,可有基层组织的工作,有对明天美好生活的期盼,也知道暂时牺牲的目的,大家伙也就甘愿奉献和付出了。现在却是一盘散沙,土地承包给个人之后,尤其是各种涉农税收取消之后,农民可以说是无偿取得了土地,承包的压力和成本也不复存在,种粮的积极性就与土地的产出成正比了,与本质属性没有了一点关系。每年土地的收入与进城打工所得,更是难以对比,自由了农民自然选择了离开,这不是生活所迫,而是诱惑和实际利益的考量。
    田冬平认真谨慎地说着,看着齐天翔温和的表情和平静的神色,继续说道:在调查和了解农村空心化,以及留守儿童就学难的现状之后,我也有目的地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