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家大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贾家大少-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忠敬王妃越哭越伤心,要是有别的选择,她能让女儿出家吗,他们就是把庵堂布置地再奢华,那也是庵堂啊。可是不行,女儿不出家就没有命,他们那里顾得上那么多,保命才是当务之急。
    司徒衍和司徒景跟女人打交道的经验都不丰富,立时就被忠敬王妃哭得傻眼了。而且他们也不怀疑她的话,跟贾家的婚事,司徒彻夫妇真的是很满意的,像贾瑚这样优质的女婿人选,整个京城也不多见,他们对他不知道有多满意,嫁妆也筹备地很精心,最后女儿嫁不成了,他们比谁都郁闷。
    哭了半日,司徒衍不耐烦了,让司徒彻带着老婆去见太上皇和沈太妃,贾家那边,他来安抚。
    临出门前,司徒彻突然说道:“皇兄,要不你让贾瑚再等等,臣弟还有两个小女儿,再过几年就能嫁了。”司徒景听了很无语,什么小女儿,三皇叔自从得了大妹妹,之后十年生的都是儿子,他家的二妹妹和三妹妹,今年分别是五岁和三岁,贾瑚与其等她们长大,还不如等自己的喜喜。
    打发走了司徒彻夫妇,司徒衍无奈地叹了口气,“景儿,看来朕真的没有说媒的天分!”他挑中的儿媳妇,过门不到一年就没了,他想嫁出去的侄女儿,还没嫁人就出家避祸去了。
    浔阳县主的情况太过特殊,太医院的太医也能证明,忠敬王爷所言非虚。司徒衍金口玉言,没有当众说两家的婚事作废,但也默许了忠敬王府上贾家退亲一事,还表示会对贾家有所弥补。
    事出有因,又是王爷夫妇亲自上门,贾赦和张氏再是觉得别扭,也只有点头。忠敬王府送回来的十万两聘礼分文不少,不仅如此,他们还留下了两千两金子,作为退婚的补偿。
    贾瑚身为当事人,是在事情尘埃落定以后才得到通知的,他的未婚妻没了,出家去了。贾瑚虽然意外,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张氏还在信里说,因为京里各种说法太多,她暂时就不给他说亲了,等他考试完了再说,到了那个时候,人家的议论声也该小点了。比起张氏的担忧,贾瑚是完全不担心,娶媳妇什么的,他主观上完全没有想法,有就收着,没有则更好。
    来年就是大比之年,贾瑚什么也不想,把心思全部用到了书本上,虽然苏怡连中六元的奇迹不可复制,可他也不想一路“二”下去,要是那样的话,只怕一辈子会被司徒景笑话的。
    时光不知不觉走到永和四年,给聪明可爱的小表妹林黛玉庆贺了周岁生辰,贾瑚就带着贾琏回了金陵。五月,贾琏参加院试,八月,他要参加乡试,两次考试都是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作者有话要说:
    再来晒晒小萌物:荒昼舞影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01 21:42:28

☆、第050章 中举

重返金陵;贾琏信心十足;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他开始读书以来最认真的一年;用头悬链、锥刺股来形容,也不会太过夸张。比起从小就会互相施加压力的贾瑚和贾珠;贾琏在家学的日子就要轻松得多。那时;贾珍早就考上了秀才另请名师;贾瑚和贾珠也进了宫当伴读,家学除了贾琏一个是西府出来的少爷;其他都是前来附学的族中子弟,他自然是遥遥领先毫无压力。
    毕竟,贾琏的启蒙是由张氏和贾瑚完成的,基础就很扎实,他生性又是极聪明的,就是不是很用功;也不是那些进了家学才开始启蒙的孩子能比的。许是贾瑚的早熟稳重给了贾赦和张氏误导;让他们觉得自家孩子就该是天生懂事的,对贾琏的功课一向不是逼得很紧,过得去就行了。倒是贾瑚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敲打过贾琏几回,可他得过且过习惯了,贾瑚说了也不管用。
    直到去年参加童生试,贾琏考前还在兴致勃勃地说,一定要超过哥哥当年的成绩。结果县试和府试都是位居中游,院试更是直接没过关,贾琏这才意识到,自己和贾瑚的差距好像有点大。
    于是,贾琏扔掉了过去的自以为是,以前所未有的刻苦程度钻研起功课来。贾瑚见弟弟头撞南墙之后不仅没有气馁,反而知耻而后勇,也是很欣慰,还不时提点他两招,使得贾琏进步神速。
    临出门前,贾琏信誓旦旦向贾瑚保证道:“哥,你放心吧,这次考试我肯定过,你等我好消息就是了。”贾瑚抬手拍拍贾琏的肩膀,轻笑道:“我当然放心了,你不是说我是你的福星吗?”
    贾琏不好意思地笑笑,随即又道:“我就是这么一说,你怎么一直记着啊。”去年,贾琏参加县试和府试都是贾瑚陪着他的,两次都过了,院试是他自己去的,却落榜了,所以才有这么一说。
    贾瑚朗声笑道:“记着才好提醒你啊,千万要好好考,不能砸了我福星的名号。”其实,贾瑚就是跟贾琏说着玩的,他的功课他看过,进步很明显,今年只要发挥正常,院试就肯定能过。
    果然,到了放榜那日,贾琏的名字位列前茅,比他府试时候的名次都还要高点。
    贾琏中了秀才,金陵的族人都很高兴,热热闹闹为他摆了家宴庆祝。对他们这些依附宁荣二府生存的人来说,两府的少爷越有出息,他们以后的日子就越好过,背靠大树好乘凉嘛。
    此时距离乡试还有不到三个月,贾瑚不想来回折腾,打算留在老家温书,就问贾琏是要留在金陵玩一段时间,还是先回扬州去。贾琏想了想,虽然觉得扬州更好玩,还是很有义气地留了下来。
    院试结束后,贾瑚有写信回京城报喜,而在乡试开始之前,贾赦和张氏的回信到了。
    信里说了好几件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司徒衍前不久对六部的四品以下官员进行了分科考试。贾政身为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也在参考人员的范围之内,很不幸的是,他连考三回都没过关。
    自打三年前,司徒衍在工部下面设了个专利局,工部官员的工作量就翻了好几番。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胡木匠的待遇遭到了无数人的羡慕嫉妒恨,一时之间,涌向专利局的献宝者无数。
    虽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过时的、无用的老古董,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东西是创新的、有用的,那个工作量就很可怕了。短短三年时间,工部尚书给司徒衍打了四次申请,要求增添人手。
    司徒衍不假思索就同意了,反正吏部等着补官的进士、举人多得是,工部想要尽管拿去,多几个人的俸禄,户部还开得出来。却不曾想,吏部推荐过去的人选,每次都有大半被退回来,理由是什么都不懂,去了不仅帮不上忙,还要添乱。司徒衍看着情形不对,打发司徒景亲自去工部走了一趟,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究竟是工部尚书太挑剔了,还是补官的人水平太差了。
    司徒景老老实实在工部蹲点了半个月,回来跟司徒衍说了两件事,一是选拨官员的模式必须改革,很多人身在其位却是什么也不会,这种人必须让位,就是不让也得回炉改造;二是要给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提供机会,工部眼下缺的,就是这种人,他们可以读书不多,但是必须精通某样专长。最终,工部的人手紧缺问题是靠贴告示招工解决的,虽然还是不太够,但是勉强也能凑合。
    正是由于司徒景的建议,前年的殿试结束之后,新科进士们多了一轮分科考试,然后再根据各人擅长的方向决定他们的去向。从去年开始,考试的对象变成了六部的四品以下官员,司徒衍没有一刀到位,而是提前宣布了要考试的事,还公布了考试范围,让人可以提前复习,也允许跨部门参考。
    第一回考下来,近半数的官员没有过关,司徒衍也没对他们怎么样,让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补考。不是司徒衍厚道,而是这个人数太多了,这么多人不干活,朝廷就运转不下去了。
    好在这么多不及格的官员里面,不是每个人都是因为不懂才没考过的,有些只是单纯没有习惯这种考试模式,或者是复习的时候没有找对重点,晓得可以补考,只要考过了就既往不咎,就纷纷打起了精神,拿出了当初备考乡试和会试的架势去复习,因此第二回考下来,又有一半多的人过关了。
    对那些考了两次都没过的官员,司徒衍就没那么客气了,暂时停职,回家专心复习,考过了再回来上班,考不过就永远不要回来了。贾政就是考了两次都没过的,第一次是他没把考试当回事,几乎没有看书就去考了,结果考了个倒数的名次回家。第二次他倒是上了心,无奈基础太差,临时抱佛脚根本没用,考出来还是倒数,就被司徒衍打发回家了,等着最后一次补考。
    如果说第一次考试没过,贾政还能用大家都是这样的理由安慰自己,到了第二次,他就恨不得把自己埋进地缝了。贾赦一向最喜欢嘲笑贾政的,这次都被张氏拦住了,说是好歹给他留点面子。
    两次考试没过的不是只有贾政一个,有些人不死心,回家真的还在复习,第三次竟然就过了。贾政却是没了上进的心思,回家就跟请客说笑,要不就搂着小老婆睡觉,免职回家一点都不稀奇。
    贾琏凑在贾瑚身边看完了信,虽然贾赦的语气很是幸灾乐祸,可他却是不安地问道:“哥,二叔被免职了,我们府上是不是一个在朝的实职都没了?”比起东府,他们真是差得太多了。
    “是啊。”贾瑚轻轻点了点头,正色道:“所以我们必须要努力了,不能跟二叔一样,知道吗?”从今天起,贾政正式成了贾瑚口中的反面教材,不仅用来教养贾琏,还教育过贾宝玉。
    说实话,贾政是否被罢官,对贾瑚的生活没有实际影响,反正他在工部,也就是个吃闲饭的。最近几年,工部忙得热火朝天,是个人都升官了,只有贾政,反而被人撸地干干净净。
    但是外人不是这么看的,他们只会看到,同祖同宗出来的宁荣二府,宁安侯府是贾敬和贾珍父子两进士,荣庆侯府却是空有爵位的贾赦和被免了官职的贾政,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点。
    若是贾瑚这一科考中了,还能说句后继有人,否则的话,西府真的是要被比下去了。贾瑚面上看着无所谓,贾琏却很担心,要是他没有考中,他们回到京城会是什么样,肯定被人笑死了。
    贾琏的那些担忧,贾瑚不是没有看出来,可他什么也不说,优哉游哉准备着自己的考试。他是看出来了,从小考到大的,考试的心理素质都要比人好,贾琏在这方面,还得再锻炼锻炼。
    贾瑚考了九天,贾琏在家担心了九天,他甚至觉得,这比自己参加考试还要紧张。许是从小习武的关系,九天后贾瑚从考场出来,精神比周围哪个人都要好,看着就不像参加了考试的。
    贾琏见他这个模样,所有的担心都烟消云散,要是贾瑚都中不了,其他人肯定更中不了。贾琏的信心并非无中生有,等到乡试成绩出来,贾瑚排在了全省第七,顺利考中了举人。
    离家长达两年,贾瑚和贾琏都是归心似箭,他们谢绝了族人的盛情挽留,匆匆去了扬州。
    “大哥哥,二哥哥。”芳龄一岁半的林黛玉是贾瑚两辈子加起来见过的最聪明的女孩子,他们上次分别的时候,小姑娘只有一岁,时隔半年再见,居然就认出了他和贾琏,真是好记性。
    “玉儿还记得二哥哥啊,玉儿可真聪明。”贾琏抱着林黛玉,感叹万千,又从袖袋里掏出个小拨浪鼓,笑眯眯地递给她,温言道:“玉儿,来,这是二哥哥给你的,你快拿好。”
    林黛玉没有伸手,反而是回头看了贾敏一眼,见她微微点头,方接过拨浪鼓,微笑道:“谢谢二哥哥。”她边说话,拿着拨浪鼓的小手边摇晃,发出了叮叮咚咚的清脆响声。
    贾敏见女儿待在贾琏怀里不哭不闹,还跟他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就放心地跟贾瑚说话,“我原是要留你们多住些时日的,可想着你们离家日久,大哥哥和大嫂子肯定想得紧,这次就不留了。”
    贾瑚忙笑道:“姑母客气了,已经打扰了姑父姑母这么久,哪里还好意思再打扰下去。”
    “都是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贾敏嗔道:“再说我们家人少,有你们在也热闹些。”
    “人少也就是现在,再过几年,姑母说不定就要嫌家里孩子太多,吵得慌呢。”贾瑚从金陵考试回来,贾敏刚被查出怀上了二胎,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就要给林黛玉添弟弟妹妹了。
    贾敏被他逗得莞尔一笑,“真是这样的话,姑姑就要谢你吉言了。”随即又叹道:“林家四代单传,若是能给玉儿添个弟弟,他们姐弟两个有个扶持,你和你姑父就很满足了。”
    林黛玉正跟贾琏说着话,此时突然扭过头来,认真道:“弟弟,我要弟弟。”
    贾瑚不禁笑道:“都说小孩子的眼睛是最亮的,姑母可以放心了吧,你安心养好身子,才是当前最要紧的事情。”林家缺儿子,贾敏又有了身孕当然是好事,只是她年纪的不轻,两胎之间隔得颇近,显得很是吃力,就是贾瑚不懂医术看了,也觉得她脸色很差,比起当初怀林黛玉的时候更不如。
    贾敏轻轻摇了摇头,平静道:“瑚儿不必担心,我自己的身体,我心里有数。”然后就说起了让他们兄弟带回京城的东西。在扬州逗留数日,贾瑚和贾琏终于踏上了久违的回乡之路。
    九月下旬,贾瑚带着贾琏回到京城,西府早早接了信,派人在码头等着他们。贾瑚也是归家心切,一下船就把事情全部扔给了前来接他们的赖大,自己和贾琏快马加鞭家去了。
    贾赦和张氏不用说,早早就在荣禧堂等着,便是一向不待见贾瑚的史太君,也不停派人过来打探消息。史太君是个聪明人,她早就看出贾政不成器,只是心里不肯接受,但是这一次,贾政直接被罢了官,原因还是无能,她也就对二房死心了。贾政只得贾宝玉一个儿子,抓周那会子,他抓了胭脂花粉,消息被人传得众人皆知,以后能有什么造化,她心里根本没谱。
    倒是一直不被她看好的长房,贾赦虽然平庸,两个儿子却是养得极好,小小年纪就一个中了举人,一个中了秀才,她的宝玉和元春,亲爹靠不上,也就只能仰仗大伯和堂兄了。
    贾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