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综传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桃夭(综传说)-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于这点,毓夙也知道,只是此时见比干神色黯然,毓夙就觉得他应该并不想结束现在在天庭的这种生活,那他为什么要答应以后都不回来,而要在轮回中消磨呢?
  比干见毓夙神情之中有些迷惑的样子,却以为他并不知道此事,也有些意外:“原来你还不知道……也是,你毕竟年纪太轻——唉,封神榜撕裂之后,我等这些被拘在榜上之人,便自动脱榜而出,我就不再是文曲星君,自然天庭还要拣选新人。”
  毓夙点点头,想必其他星君、天君的位置也是这样,只不过他们都不如文曲星君重要,以后都不会成为一个新生道统的圣座帝君,所以才没人提前安排这些星君、天君的人选。不过假以时日,这些空位总会被新人填满的。天庭总不能从此就不办公了。
  其他脱榜而出的神仙,可能有的还会修炼飞升,重新回来竞争自己原来的岗位,不过大多数人都是一副迫不及待要走的样子,估计回来的人占得比例不大。而比干呢,他却是被迫离开,原本属于自己的岗位也被别人占了,还真是苦逼,怪不得一直愁眉苦脸的。
  毓夙对比干的印象还算不错,而且再怎么说,比干也是老熟人,总比以后会出现的那个新人要亲切,所以对于比干要走的事,毓夙也有点遗憾。可惜比干有皇族血统,就这一条,他就没法做一派道统的代表。毕竟儒教是改朝换代都事国不事君的,立场要摆得很正才行。
  所以毓夙也只能说:“大人在下方也可以重新修行,有朝一日飞升成仙,即便不再是文曲星君,毕竟故旧友人都在,大人却也总能在天庭占据一席之地。”
  比干却只苦笑摇头:“我哪有修仙的根骨?当初殷商皇族供奉玄门,每隔数年,就有仙人到朝歌来,寻找资质上佳的孩童收为徒儿,纣王二子便是如此拜在了阐教门下。我也是皇室嫡系,幼年时便请仙长教授我仙法,然则我于此道实在是一窍不通,仙丹仙果吃了许多,却连一个障眼法都使不出来,最终也只好放弃。后来么……哪知道死了,却有了机缘。”
  如果比干说的是真的,那他就是不开窍吧。毓夙有点同情地看着比干,然后就庆幸,他自己的资质貌似还真不错。当初在荒郊野岭,没人指导没人教,也没什么仙丹仙果给他吃,毓夙还是照样靠晒晒太阳晒晒月亮就成仙了……毓夙忽然发现,自己的资质还真的很逆天。
  毓夙这边走神,比干那边还在感慨:“若我想要再回列仙班,就只有一个办法。”


第九十二章  借我件法宝
  比干这么一说;毓夙就条件反射地问了一句“什么办法”,比干正中下怀;立即又变作笑模样,说道:“自古修仙问道;到如今,却有三条路可走。一是苦修成仙,这于我是不成的;二是仙丹洗炼;脱去肉体凡胎;自然飞升,只是;这仙丹我也寻不来。”
  最后一条才是重点;比干看着毓夙,十分认真严肃地说:“最后一条则是;功德!”
  功德神马的,毓夙一听就皱眉。当初去地狱执行任务的时候,一路上被赵朗忽悠,结果就是在“挑选”新任的文曲星时过分注意功德,正好中了判官的圈套,让判官和赵朗这俩狼狈为奸的狗.男男合伙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搞得天衣无缝,真是被利用得透底。
  虽然后来毓夙怀疑,是不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有所获益,可不论获益了还是吃亏了,被人欺骗的感觉总是不好,仅次于被人威胁!连带着,毓夙也对“功德”二字敏感起来,总觉得这玩意儿的麻烦程度仅次于“因果”。
  现在比干的态度,很明显是想让毓夙帮他赚功德,以后他好依靠功德成仙。但是毓夙凭什么帮他?如果说是奎木狼这么要求,毓夙肯定答应,因为他欠奎木狼的。可毓夙不欠比干的,以前在他手底下干过,还能一辈子都对他言听计从?想得忒美了吧。
  于是毓夙就敷衍地回答:“那大人下凡之后,可就要多多行善,积德积福。”
  比干点头,又皱眉道:“只是,这功德却不是容易得的。凡人修桥铺路,舍米施粥,十年才能积一功德。且,有心为善虽善不赏,要想靠功德成仙,不知要耗到哪年哪月了。成了凡人,我也忘却前尘,到时候怕连记得此事也不记得……难啊!”
  毓夙也皱眉。虽然他也觉得成仙比做凡人,特别是古代的凡人,去历经轮回苦难要好,但神仙嘛,都要道骨仙风,要含蓄,这种话怎么能宣之于口?同理,想成仙的想法,也不好这么直白地说出来吧?而且比干不应该是风骨硬朗的人物,怎么也这么汲汲营营起来了?
  这人该不会是别人假扮的,不是真正的比干吧?还是说天庭这种类似于凡间官场的氛围,连比干那种人也能消磨成俗人?毓夙有点幻想破灭的感觉,不是很愉快。
  比干瞥了毓夙一眼,也没解释什么,又说:“与其转世之后再谋划,我倒想事先将此事安排妥当。如今我已经想到了一个法子,谋划日后,甚是妥当,只是……”
  又看了毓夙一眼,比干忽然站起来,朝毓夙行礼:“只是,还需星君帮个忙。”
  毓夙连忙跟着站起来,托着比干的手肘不让他下拜,心里想着,绝不能让他这么一个礼就把自己卡这儿了,嘴里却说:“您这是怎么?我一介小人物,哪里敢使大人您拜下?”
  比干也不坚持,又坐回去,一副准备促膝长谈的样子,说:“此时于旁人是不容易,于你却是举手之劳——我想求一本《神农本草经》,带入下界,悬壶以求功德。”
  他这法子倒是正道,只是《神农本草经》,毓夙也没有。那本书名字听起来平常,后世凡人们也有托名写的本草书流传,但原本却是神农呕心沥血,耗费无数精神才写成的,不仅仅是药书,还是法宝。至于副本,那玩意儿根本没有。哪听说过法宝也有复制品的?
  可能比干也不知道《神农本草经》其实是一件法宝,毓夙不好生硬回绝,就放软了语气解释说:“那书其实是一样法宝,家父也极是珍惜,连看都不容我看一眼呢,实在是不敢朝他提‘借’字。若是别的医书,不知可否?我那里也有几本好药书,可尽数赠与大人。”
  比干有些失望,摇了摇头,拒绝了借其他医书的提议,又劝毓夙说:“火云洞中与此处宫室相仿佛,人间过去半年,火云洞才过了一天。我去往下界,一生一世,也不过六十年而已,四月间便回还,定将那宝书原璧奉还,还请星君帮忙与地皇讨个人情吧。”
  此话一出,毓夙顿时推翻了原先的推论。看来比干是很清楚《神农本草经》是件法宝,那他还这么大喇喇地开口要借?要知道,在神仙们之间,“借”其实就等于“要”,神仙们的寿命太长了,不规定借的期限,被借走的法宝基本上是没有归还的时候的。
  当初赵朗开口要借神农的一件什么鼎,还是用“不追究毓夙害死了奎木狼”这件事作为交换条件,神农才勉强答应。后来赵朗又提出结道侣的要求,神农干脆连鼎也不借了,赵朗是空着手从火云洞走的。以赵朗和神农的关系,他们合作了不少年,赵朗又承诺连命案都可以算了,才能借到鼎,比干和神农有什么交情,就能开口借法宝?未免太高看自己了。
  毓夙心里更加失望,脸上不显,只摇了摇头说:“不是我不愿意替大人跑这一趟,只是家父与我,关系也并不亲近。我自幼独自生长在外,近年才与家父相认,识得他的年头还不及识得大人你的岁月长,除了父子名分之外,全然陌生人而已,我怎么敢贸然开口?”
  说完,毓夙又摆了摆手,说:“若是我熟识之人,这个忙我定然帮了。只是家父那里,我是真的说不上话。大人,这可算是我的家丑了,这么坦诚相告,大人也勿疑我是敷衍你。实则我来天庭这么些时日,在天庭之上的岁数少,反倒与地府相熟,可谋划一二。”
  从地府方面谋划,那自然就是改命数了。判官肯定能做到,之前毓夙还亲眼看见过他改了别人的命数,把人家的人生搞得一团乱。只是毓夙也肯定不会替比干去跟判官讨人情,求他给比干改命数。而比干也肯定不敢从元辰宫改命,一旦被发现,那可不止是魂飞魄散。
  果然,听了这话,比干脸色一变,沉默了片刻,似乎有些遗憾似的,最终却拒绝了,叹道:“逆天改命,不是我等应为之事……即便今日改了,日后总有报应的时候……”
  他话里有未尽之意,似乎在感慨什么。毓夙自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只故作遗憾地说:“若真的日后报应,那我也不敢了。先前我见那些命书,还以为改起来十分容易。”
  比干回过神,笑了笑道:“哪里可能十分容易?毕竟是命书,就算是执掌判官笔之人,想要改动分毫,也是难如登天。不仅要耗费大法力,还要折损道行。这道行可不是修炼几日就能修回来的,必得心境有所进展,随后才有道行增益——寻常谁敢折损道行?”
  毓夙听着,心里倒是惊讶了。照比干的说法,就算有那支元辰宫的判官笔,命书也不能随便改,而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那判官是怎么随随便便改了那么多次命书?
  从最初他第一次改岑文本的命书,把他从一个普通人变成命定仙官,减少了他二十年寿命;后来判官又在猪八戒沙和尚上门找茬的时候,瞬间再次篡改了岑文本的寿数,把他的死也修改得天衣无缝;等岑文本两次投胎,判官又改了他一世命数。
  只毓夙知道的,就有三次。而且第二次的时候,判官刚刚改了岑文本命书,就接连诛杀沙和尚和猪八戒,还逼得猴子没法出手,毓夙记得他那时候可威风了,一点都不像消耗过大的样子。要说判官的本事,应该也就是和赵朗差不多吧,对上猴子能胜出一筹,却也不至于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那时候他能让猴子连一招都不能出,肯定是在全盛状态。
  所以,要么是比干并不清楚元辰宫判官笔改命的具体情况,只是听说,要么就是,判官实在是深不可测。毓夙觉得,实情应该比较偏向第一种。
  走了回神,毓夙再注意听比干说话的时候,比干已经说到了送客的客套话。毓夙本来想着话不投机半句多,走人也行,还没站起来,就想起来自己来文曲星宫的原因。
  他是躲赵朗来的。不知道这时候赵朗在哪里,那就最好还躲在文曲星宫里,不要回去。
  虽说可能人家赵大仙根本没有来找毓夙的意思,不过,自作多情也好过被堵个正着。毓夙本来已经欠了欠身,硬又坐下了,对端着茶的比干说:“打扰大人不少时间,我也不好意思久留,只是还有些话,想与屈原大人说。不知他现下在何处,可方便我拜访?”
  既然是找屈原的,比干自然不拦着,毓夙就到了后殿,拜见屈原。两人昨天还见过面,寒暄的话自然就省了,一时间有点冷场。不过毓夙瞧着,屈原似乎是有话要说。


第九十三章  他们的隐私
  屈原和比干一向关系亲近友好;并且屈原似乎对比干有一种崇拜心理,所以他在毓夙面前替比干说话;毓夙一点也不惊讶。毓夙只是觉得,屈原的消息未免太灵通了吧。
  他跟比干的谈话刚刚结束不久;这边屈原就知道了,就算是有耳报神也没有这么快的,难道说屈原事先就料到了;毓夙不会答应比干的要求?
  说起来屈原是毓夙的老上司;不过毓夙在他手底下也就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对于神仙们来说;也就是打个盹儿的功夫;培养不出来什么深厚的感情,屈原也很有自知之明;并没有拿以前的事儿在毓夙面前倚老卖老,毓夙听听也就罢了。
  不过屈原的脸色就不如毓夙刚进门的时候好了。这倒不是说他给毓夙脸色看,屈原的态度还是很不错的,只是神情之中总隐约透出来一些焦虑的情绪,他也尽力掩饰了,可总在说话的时候走神,真是让人想忽略都不行。
  对于这种情况,毓夙当然就选择视而不见了。一旦他接了话茬,就很有可能再被揪住,被逼着看一场苦情戏或者别的什么。毓夙是打定主意不会帮比干这个忙了,只是拒绝的次数多了,净给自己拉仇恨值。可别到了最后,让文曲星宫上上下下都觉得自己自私冷漠。
  以后大家同在儒教之中,那是需要时刻紧密联系,团结合作的同僚,所以比干借法宝这件事情,就让它维持在这几个知情者之中得了。
  神仙们相互拜访,那可不是早上来串门,中午吃顿饭,下午就告辞的紧凑的活动安排,大都要像做工作汇报似的,客人跟主人讲讲,主人也跟客人絮叨絮叨,说一下自己最近都做了什么,以后又有什么活动安排。这是因为,神仙们难得彼此拜访一回,就算是至交好友,也有可能千百年间才见一回,见了面,当然就要抓紧时间让对方更新关于自己的数据库。
  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个炫耀和攀比的过程。不管是不是在天庭工作的神仙,做了什么出名的、厉害的大事,总想让更多人知道,同样的,在学术上,哦不,是修行上,有了什么新的进展,自然也想让别人都来瞻仰崇拜一下。如果晋了阶,那更是得大打广告才行。
  于是这就逐渐衍生出了论道的习惯,也就是神仙们之间的学术交流。大家见了面,总都要说说我最近修炼的时候有什么心得,你最近打坐的时候有什么体会。
  这么多年来,毓夙也习惯了这样的方式,在五行山下的时候,他基本上天天都要听猴子和杜金——其实应该是神农——讲道,也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给别人讲道的时候,要怎么描述才好,所以毓夙对论道这件事一点也不陌生,甚至还讲得很不错。
  反而是屈原,虽然成仙的年头比毓夙长,在天庭待的时间比毓夙久,道行却比毓夙低,两人论道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毓夙说,他在听,并且他还有点听不懂,于是就心不在焉。
  听众不积极,也就打消了毓夙讲道的积极性。本来准备好好跟屈原说道说道,自己印证一下自己修炼的成果,也让屈原从中获益,可现在,毓夙也没那个心情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