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你懂职场礼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别说你懂职场礼仪-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戴在中指上,就表示这个人已经订婚了。我有位女性朋友,各方面都挺优秀的,工作单位也不错,就是一直没有男朋友,有次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让我帮她留意一下有没有合适的。我当时就告诉她说:“别的情况我不了解,不过我要是一位比较尊重女性的男士,就不敢找你谈恋爱了,因为你一看就像是订过婚的人。”原来,她妈妈送了她一枚戒指,她把戒指戴在上了中指上。想想看,一个知书达懂的正人君子,又怎么会对一个订了婚的女性有“非份之想”呢?
戴在小指上,则表明这人离过婚,现在是自由身了。现在也有些青年男女喜欢在小指上戴戒指,表明自己是单身主义者。
戒指不同的戴法所代表的含义不同,这在不同的国家也会有不同的说法。像有些人只从感情的角度来看待戒指,就会认为,戴在食指代表单身,但是想谈恋爱了,戴在中指表示已经订婚或热恋中,戴在无名指表示结婚,戴在小指表示独身。总之,说法各异,佩戴之前最好都了解一下,否则就有可能闹笑话。至于五个手指都戴戒指的,不是没文化的暴发户,就是卖戒指的,不说也罢。
最后说一下戴戒指的位置。通常说来,戴在左手为宜。为什么?因为你的右手经常要拿笔、拿文件,还要跟人握手,若是把戒指戴在右手,给自己造成不便不说,还可能在握手时硌到对方。你若是注意到了这些细节,对方自然会觉得你是一个细心的人,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是个值得深交和合作的朋友。哪怕你是左利手(习惯用左手拿东西做事,俗称“左撇子”),也应该用右手跟人握手,不是吗?
本节要点:
在单位的打扮要“入乡随俗”,大家穿得正式,你也穿得正式,大家穿得随意,你也可以穿得休闲一点。
平时多买一些商务、休闲两用的衣服、鞋子,既省钱,又方便。
衣服、头发要注意整洁,可以尝试着化点淡妆,人看上去清爽了,运气也会跟着变好。
戒指戴在不同的手指上,代表不同的含义,从拇指往下,依次代表生、死、订、结、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名片的使用(1)
说到名片,很多人有个误解,觉得谈生意的才需要印制名片。我就见过好些单位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名片,可能是对外交往较少的缘故,他们跟人打交道时最多交换一下电话号码。要是去了校园,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了,很多学生收过名片后会觉得你很“职场”、很“商业”。
其实,这是个误解。名片的最大作用是提供便利。你去参加一个活动,想认识更多人,但谁也没有带名片,结果会怎样?现场一片埋头摁手机的样子,在干嘛?互存手机号码呗。刚跟这个说完手机号码和自己名字的拼写方式,那边又过来了一个人:“你好,能存一下你的手机号码吗?”这样不仅浪费时间,效果也不好,毕竟你能记下的信息不够全面。要是有了名片,大家就方便多了,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用来互相了解、洽谈业务。我就发现,现在很多大学老师也开始印发名片了,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名片你可以请人制作,也可以自己设计。设计时注意几点:
第一,不要把名片弄得太花。名片就跟西装一样,一般来说,名片上的颜色不要超过三个。当然,单位Logo的颜色本来就比较花的除外。但就一张名片而言,最为突出的应该是你的名字、你的单位,其次是联系方式。要是弄一些花花绿绿的图案上去,就会喧宾夺主了,给人的印象还特别小家子气,像是街头散发的小广告。
第二,头衔一个就好。很多人喜欢给自己弄多个头衔,想给别人一种“这人很厉害、很有能力”的印象,其实这是一种自卑,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等人才没名片”,想联系他?找他秘书或助理好了;二等人才只有电话,因为一提起他的名字,大家都知道他是谁,像易中天印名片,印个自己的联系方式就行了,都没必要强调自己是厦门大学的教授;三等人才只有一个头衔,像我这种人,现在只能算三等人才;四等人才呢,会有超过两个的头衔!
这么说,可能有些人会不高兴,或者心存疑惑:我现在同时在做三份工作,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在朋友开的一家公司里做点兼职,业余还自己搞了点业务。之所以“三栖作业”,就是想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你让我只印一个头衔,岂不是浪费了这种“优势”?名片上如果不说清楚,就有可能错失商机啊!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你可以印两三套名片,遇到不同圈子里的朋友,就发放不同的名片,自我介绍时提一下其他方面的情况就行了。
名片的背后要不要印个英文版的?跟这个一样,要因地制宜。如果你在外企工作,或者工作中经常要跑外国人打交道,那你就印。当然,印的话也不限于英文,毕竟有些人跟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人打交道会多一些。
印有名片的朋友,平时要养成随身带名片的习惯,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天、哪一刻会碰上潜在的客户或伙伴。名片最好放在专用的名片夹里,如果嫌麻烦,也可以放在钱包里,或是左胸口的口袋里。切忌把名片放在其他兜里,那样容易弄脏或弄皱了。
还有就是,名片万一印错了,或者信息有变化,那你就重印一套,千万不要为了省钱而在上面涂改。有些人换了手机号,但是以前的名片还有不少没用完的,便没舍得扔掉。于是,他为了省下四五十块印制费,自己花了两个小时把所有名片的错误号码涂掉,写上新号码。且不说形象的问题,这是一笔多不划算的账啊:你的两个小时,难道还值不了几十块钱?书包 网 。  。。  想看书来
名片的使用(2)
一般来说,跟别人握过手之后,就可以交换名片了。这时候,你就可以掌握主动权了。交换时,应该先递上自己的,再向别人讨要名片:“你好,这是我的名片,请多指教!”或者说:“你好,我是XX单位的,叫XXX,现在在做XXX,能跟您交换一下名片吗?”你主动示好,对方一般都不会拒绝。
递名片时要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兜住名片的两边,把字的正面朝向对方,这样对方拿过去之后就能马上阅读,而不用翻转一次。递的时候,手不要遮挡住自己的名字。接别人的名片时也要用双手,如果是双方同时递名片,你就把姿势放低一点,以示尊重。这跟敬酒要把酒杯放低一点,是一个道理。
收到别人名片后,一般的做法是读一下名片上的内容,比如他的名字、他的单位或头衔,跟对方确认一下基本信息,比如说他的名字如果是多音字,应该念发个音。另外,这会让对方感觉到你很重视他,说不起会激起他不少谈兴。
有些新人发名片跟发传单似的,有时候桌子太宽了,站起来后还够不着,也舍不得走两步,就用一只手与人交换名片。其实,这不仅是一个交换物品的过程,跟人换名片的时候可以跟人简单地聊几句,联络联络感情,为后面的良好合作打下基础。
若是坐着交流,你就可以把对方的名片放在桌子的左前方,不时看一下,提醒自己有哪些信息可以利用,十分钟后再收起来。放的时候,切忌两点,一是不能拿东西(如茶杯)压它,更不能弄脏、弄皱了,二是记得后面要收起来放好。有些人因为对自己的名片不上心,结果处理别人的名片时也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往桌上一搁,就再也没想过要收起来,甚至把汤、茶水洒到名片上。这是极不尊重人的。
(插入图片:名片01、名片02、名片03、名片05、)
若是对方的名片刚好发完了,怎么办?
这就有个小技巧:带空白名片。这时候,你要是掏出手机来,想存对方手机号,麻烦不说,对方还不见得会给,因为有些人觉得跟你还不熟,第一次联系就在网上进行好了。所以你平时可以印制一批空白名片,像填空题一样空出姓名、手机号、MSN、Email、QQ等位置,并且随身带笔。碰上对方从未印名片或名片刚好发完的情况,你就可以掏出笔来,请他在空白名片上填写。比起把它写在一张纸上或笔记本上,这更有利于你后期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收藏。有时候自己的名片发完了,也可以填写这种空白名片。所以自己印制名片时,若无必要,就不要加膜,把背面空出来,放几道“填空题”。作为职场新人,尤其是从事销售、宣传工作的,不妨借鉴一下这个做法。
本节要点:
印制名片时不要花得太花,头衔数量不要超过两个,万一印错了最好重印。
要养成随身带名片的习惯,最好再带一根笔和一些空白名片,应对有人名片刚好发完的情况。
收到名片后,记得先读一下名片上的内容,确认一下对方单位、姓名,从中寻找可以深入交流的话题。
 。。  。。 
如何介绍他人
有时候,我们去见客户或朋友,并不只是自己一个人,这就需要给双方互相做个介绍。先介绍谁?跟握手一样,尊者为上,他优先享有知情权。
比如说,你带个新人熟悉一下单位,碰到领导时就要先向领导介绍一下新同事,再反过来,向新同事介绍一下对方。带自己的男女朋友去见家长时也是如此,先向你的爸妈介绍自己的恋人,再反过来介绍。介绍时捎带着介绍一下这个人的优异表现,在哪上的学,在哪工作过,取得哪些优越成绩,如此等等,这会给对方留下较好的印象,被介绍的那个人也会非常感激你。
有些人可能是见惯了大会主持人介绍的顺序,误以为多人在场时,一般都是优先介绍最重要的领导或嘉宾,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大会主持,基本上是单向介绍,介绍完领导或嘉宾之后,根本不会反过来介绍观众,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做的是双向介绍,这时还是奉行“谁尊贵,谁优先”的原则,优先知道对方的情况,而不是优先被介绍。
(插入图片:介绍01、介绍02、介绍03)
如果你是被介绍的那一方,应该等介绍人说完之后再开口,客气一下或做下补充,以加深对方的印象。
这时候,就要涉及怎么称呼对方的问题了。我的建议是,按照行业规范加上称谓就可以了,通常是加职位或头衔,如王主任、张经理、雷老师、李教授,如果没有职位或头衔,那就统一成“先生”、“女士”。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是个比较难办的问题,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除了“毁人不倦”,还喜欢“毁词”,像“同志”、“小姐”这些曾经比较正式、文雅的称呼在今天听来,都成了骂人的话。你要是在街上碰到一个二十来岁的女性,还真不知道叫她什么好。叫“阿姨”?不行,显老。叫“大姐”?也不行,太俗。叫“小姐”,那当然更不可以了。叫“姑娘”?你又是老大爷。叫“姐姐”,别说她未必比你大了,就是可能比你大,你这么叫也显得有些矫情……总之,在中国如何称呼陌生人,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我有个朋友在厦门、深圳两地待惯了,有次去东北出差,到了肯德基点餐时称服务员为“小姐”,结果对方气得直翻白眼。要不是看在我这朋友也是女性的份上,估计能跟她急了。其实在南方,称年轻女性为“小姐”,还是比较常见的,并不见得就是特殊行业的称谓。在工作中,你若是无法确定一个女的是否结婚,你可以笼统地称她为“某女士”。
最后,要提醒你的一点是,在介绍别人的时候,应该摊出手掌,而不是用手指头指着别人,应该说“这位是……”,而非“这个(人)是……”,询问对方人数时也最好以“位”为计量单位。
本节要点:
介绍他人时,先给较为尊贵的一方介绍另一方,因为他们优先享有知情权。
称呼对方时,在姓氏后面加职位或头衔即可,不确定的话就统一成“先生”、“女士”。
介绍别人的时候,应该摊出手掌,而不是用手指头指着别人,量词用“位”不用“个”。

如何做好开场白
烟也敬了,茶也喝了,这时候就该交谈了。
交谈的开场白有很多种,这可以根据你们彼此的熟悉程度来决定。一般说来,可以先从大家的共同点聊起,比如说都是做什么的,都是哪个省的,都在哪个城市或大学念过书,或者分别在哪当过兵,总之,先找共同点,套近乎。这时切忌套用他人模式,比如英国人喜欢聊天气,农村人喜欢问你吃了没有,但这些方式显然都不适用于职场。
聊的时候,要保持开放式的姿态。
什么叫开放性姿态呢?就是一开始便表现出乐意倾听、愿意认可的态度,不说否定的话,多说一些肯定的字眼以示鼓励,如“好的”、“有道理”,哪怕对方说的不大合理,也可以回答得委婉一些,如“你说的虽然跟我们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很有参考价值”、“你说的这个方法,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总之,以肯定为主,保持开放的姿态,鼓励对方与自己交流。
此外,要让对方感受到你在认真地听他讲话。
怎么做到呢?其实很简单,掌握几个小技巧就行了。
第一,坐在椅子的前2/3的部位,身体略向前倾,不要向后躺着或者坐在椅子的边缘。
第二,平视对方。盯着别人的眼睛看,会让你尴尬起来,看别人的地方又不合适,最好的位置是对方的人中。尤其是在跟领导和女性聊天的时候,如果你紧张,眼睛不知道看哪里好,就直接看他的人中,这样既能让对方感受到你在看着他,又不至于闹尴尬,显得不卑不亢。
第三,别人谈话的时候,你不时地回应一下对方,如果不知道回应,就重复他话中的一两个关键词。
很多男人结婚之后觉得妻子很烦,奇怪自己在婚前怎么没发现她这一点,而妻子觉得丈夫越来越不体贴,就知道做自己的事情,都不愿意听她说话。其实,这是种误解,男的重在解决问题,女的重在分享感受。男的听得心不在焉的,多是因为问题已经解决或者觉得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女的生气则是因为男的不愿意听她分享,结果双方很容易就吵起来了。为了什么而吵呢?为了内容本身吗?不是,基本上是为说话的形式而吵,如“我说话的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