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6年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教学电影里的情形总让他觉得不够真实。自从残疾在学龄前被确诊之后,杜晓林就不得不终日自学,并通过网络考试检验成绩,因此他很想看看真实的学校是什么样子。

  李可鲁踏进校门,杜晓林的眼前豁然一亮。五彩缤纷,花的海洋,一张张笑脸扑面而来。随着铃声一响,大家带着“嗡嗡”声涌向各自的教室。但就在这时,杜晓林听到了另外一声铃响——那是来自外界的真实铃声!他腾出一只眼睛去查看,发现是考试中心的来信。他只瞟了一眼,就一下愣在了那里。

  来信告知杜晓林处理结果,而且通知他明天上午不必再参加考试。

  “我得把视听捕捉器关了,教室里有检测装置。”李可鲁不合时宜地插进话来。

  “关吧。”

  杜晓林尽量平静地说出这句话,然后趁着眼前黑下来之前,一把把屏幕弄成了血红,那些还没来得及走进教室的孩子全被染成了红色!杜晓林恨不得把屏幕都给砸了,只可惜在这个时代没得可砸,因为所谓“屏幕”只不过是空间中的一具三维投影。




无险不冒 第一卷(7)




  在通往“家”门的道路交叉口,杜晓林寻找着合适的黑帮人选。整整一个下午,他已经让“学校”的设计初具规模,人员也各自安排妥当。对于李可鲁来说,采集图像信息只是短短的一瞬,但电脑分析的时候,却可以慢条斯理地把它们一一摊开来予以清晰描绘。

  于是,在杜晓林的世界里,就出现了一所逼真的“学校”。

  但是,他马上就会把这里变成一个屠场!

  是你们逼我的!是你们逼我的!即便旁边没人,杜晓林也不肯把这话吐出口,而是在心底咬牙切齿地诅咒。

  杜晓林不想让那些追随他的黑帮分子知道这是哪里,所以他利用他的技术和手段,采取了类似绑架的方式,把他们一个个带进他的世界。那些刚刚被杜晓林纠集起来、还在松散队列里开着粗俗玩笑的家伙们,只觉得眼前白光一闪,接着就进到一个崭新的世界里,心中多少有些惊惧和恐慌。

  在他们面前,是一个脸上纵贯了一条刀疤的人。所有的人都坚信,这一定是一名出狱不久的职业罪犯。

  而他,马上就要带领他们大开杀戒了。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刘思桐总觉得心里有什么事情放不下。他稍微想了想,才想起是杜晓林的事。

  说实话,取消杜晓林的资格,让刘思桐的心里有些忐忑。当他发现这位杜晓林就是那名肢体残疾的少年时,他的心就更不安了。

  “也许我们应该教育和帮助他……”刘思桐不知道怎么说才好,结果话就有些生硬。

  “可这个应该由他所在社区的警察管。”方东新不以为然,“学生应该由学校来管,非学生应该由警察来管,现代社会是有良好分工的。”

  刘思桐苦笑一下。

  “怎么?不同意?”方东新问道。

  “不是,我想起我小时候了。”刘思桐解释道,“我初中毕业那年,正赶上人口高峰的末班车,高中招生十分紧张。教育部门努力了半天,还是有两万人没学上。当时全市如临大敌,市长办公会就在中招现场召开,市公安局长逼迫教育局长再想办法招个一万人左右,否则——‘你把两万未成年人都放到街上我受不了!’”

  “呵呵,那就有可能是两万候补小流氓啊。”方东新也想起当年中考时的情景,“但现在毕竟不同了。”

  玩笑开罢,刘思桐还是觉得不妥。他心想:学生由学校管,非学生由警察管,那要是中间出现空档怎么办?

  刘思桐本想亲自到警察局走一趟,查查杜晓林的情况——这些情况是保密的,教育部门无权从网络上查到,但想想还是算了,毕竟与自己无关,管得太多反而会让人奇怪和反感。

  其实刘思桐错了,假如这时他去了警察局,也许以后的历史就会得以改变,也就不会发生那些令人震惊的事件了。

  在警察局里,局长正面带愁容地召见一名部下。

  “我们刚收到一封信,但无法查出对方的真实身份,是从不使用实名制的地下网吧发来的。”局长对卢正明说,“这封信说了一个重要问题——你先看看信。”

  局长让电脑屏幕转了一个角度,卢正明开始看信,没想到越看越惊讶。里面有很多网游术语,他早年也是网游出身,所以大体能明白。现在卢正明才明白局长为什么要找他。局长小时候也玩网游,但从那以后网游又有了不小的变化。

  这封信的作者是一名十四岁的学生,他每天晚上都要登录那款名为“世界”的网游。他毕竟还在上学,因此耗时不多,也就没建立什么自己的世界。但他经常去挑别人的世界,不管成功与否,反正多些经历。

  昨晚他刚往混混市场上一站,就被人征召前往一个世界挑局。他答应的话音未落,更没来得及多问什么,就觉得眼前亮光一闪。再睁眼时他不禁在心中连声叫苦:眼前的场景如同他每天都去的学校。

  玩网游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摆脱现实,卢正明很理解这位少年的心理。据说没有一个警察爱看警匪片。




无险不冒 第一卷(8)




  这一段描写十分细致,在卢正明眼前甚至浮现出一段相当细腻的场景:

  主人公把他绑来不是让他读书,而是让他杀人。那位面带伤疤的老大一声令下,所有玩家就不由自主地挥刀扑向手无寸铁的学生!

  他也如同被牵引着的木偶一般向前冲去。他咬紧牙关闭紧双眼勉强砍倒了两个男生之后,再睁眼时,眼前是一张如花似玉的女生的脸。

  他实在下不去手。那是他的同班同学。就算不是他的同学,他也同样下不去手。这时他身后的刀疤脸走上前来,一脚把他踢到一边,然后手起刀落……

  据这孩子说,在最后的关头,他实在不想看见那把刀落下的情形,因此他做出了一个最不需要负责的选择——他在网游里“昏”了过去。

  卢正明叹了一口气。但是信还没有完,他继续往下看。

  事后他越想越怕。不只是因为那个老大异常残忍,还因为屠杀场所和对象的诡异。那些场景和人物决不是偶然拍摄的,似乎都是刻意寻找并精心制作的。那么这个人与这所学校和这些同学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他开始怀疑那个人是他的某个同学。就算他不是为了发泄仇怨,只是图方便才让学校做屠场同学做鱼肉,也同样相当危险。这至少说明他的心理有些异常——一个人居然能如此残忍地实施犯罪,而且这个人还就在他的身边。

  他害怕了。这就是他写这封信来的理由。

  “他没写自己是哪个学校的。”卢正明向局长诉苦,“这可增加我们的难度了。”

  “我给他回了信,请他告知身份——至少告知学校。但信被退回来了。”局长的表情有些无奈,“我相信他本来是打算告诉我们学校的,但一慌给忘了。我还在等他,也在让人尽量追踪来源。不过咱们也得想想别的办法,双管齐下。”

  卢正明知道“别的办法”指的是什么。这种事他以前常干:化装登录网游。

  “我们必须找到那个心态异常的孩子——或者是大人!”局长正色道,“这是我们的责任。”

  在局长与卢正明刚开始交谈的时候,杜晓林还在酣睡。上午他曾试着登录考试中心的网站,但被礼貌地拒绝了。他愤怒地关上电脑,蒙头重睡。时近正午,他才再次从床上爬起来。

  下午的工作依旧,学校的风景和学生的面目越来越完善了。直至黄昏时分,他才恋恋不舍地放掉李可鲁。

  新一轮屠杀马上就要开始了!




无险不冒 第二卷(1)




  4 高进民

  高进民站在讲台前,扫视着眼前明亮整洁的小巧教室,对一个老师只教这么几名学生仍有些不习惯。但无论他怎样回忆,都想不起二十年前那间低矮破旧的农家教室的模样了。

  他只隐约记得,在他上小学的时候,使用的就是那种简陋的教室。一间教室里要塞进很多不同年级的学生,高年级听课时低年级就自习;冬天的早晨要提前来生火,而雨季来临时则要用铁桶去接屋顶上滴下的脏水……那是在遥远的世纪初,尚在西部教育大投入之前。既使是在高进民升入初中之后,教学条件虽有所改善,但硬件设施和教职人员依旧匮乏,使得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带很多学生。

  但是在梦里,那些场景却异常清晰:由于宿舍紧张,大部分人不得不顶着狂风暴雨走读,而住宿的学生晚上只能睡在教室;一日三餐都是就着辣椒吃糙米饭,这些糙米饭由同学从家带来,每个人都把它精心地锁进箱子……

  走出乡村小学已经很多年了,可高进民总是会不断地在梦中回到那个地方。有时候他想,假如家乡几乎没有变化,而他却离开这里到了其他城市,也许回忆起来还容易些,因为老屋依旧,风景不改。但现在的情况却是:他一天都没有离开,而环境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无从忆起——没有任何可供追想的参照物了。

  之所以昨晚又会梦见童年,与这两天很投入地备课有关。今天要进入“乡土教育”一讲,他认真地重查了资料。其实按道理说他根本不用备课,他生于斯长于斯,对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木都无比熟悉。那名睁着两只大眼睛痴痴望人的农家少年仿佛昨天才刚消失,而今天的高进民已被唤作“老师”,开始讲述更大范围的历史。放心吧,那些梦境中的内容他是不会讲的,虽说它们更为具体,但显然不够全面。

  课堂上的情况远非高进民小时候那么严肃,现如今机器演示要多于教师讲述,软件的视觉效果盖过了专业人士的个人魅力。而高进民本来希望自己能强压住内心的激动,用尽量平实客观的理由阐述那些史实。

  “我们这个地区在21世纪初还只是乡级区划,四周一片荒凉。现在的宇云市,在当时也只是一个宇航基地,而且是半秘密的。”

  高进民还记得,当年——甚至更早,20世纪末——许多博士、硕士和学士陆续来到这里,从零开始建起了那座先进的宇航基地。

  “后来在莫铁地区——就是现在的莫铁市,当时还没有一个正式名称——发现了大型铁矿和铜矿,旋即发展起了一座新型城市。”

  莫铁市的建立也是经过了一番权衡的。因为当年在建造宇航基地的时候,就没把它当做一个长期项目,只是一座用于短期实验的基地,真正的发射任务很少。莫铁矿藏的发现,在客观上提前终止了宇航基地的命运,因为无论从安全方面还是其他方面而言,基本建设都会与高精尖技术有所冲突。但大规模的宇航设施还有其利用价值,大批人员也需要安置,而这些科技精英们也不含糊,居然就从头建起了一座居住型城市,而把原来的宇航基地开发成了旅游项目——这就是宇云市的由来。

  “这两座姊妹城市距离太近了,所以我们总是要一起来讲述她们。”

  高进民只部分地如愿了,其实他还有很多很多话要说,但在这样的开场白之后就必须演示了。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教师们,现在的初中孩子,注意力集中也就能持续几分钟。

  这一地区的三维地图被投放出来:

  开始是一片荒漠,只有稀稀落落三两间房屋——当然,图例没那么清楚,实际建筑的数目肯定不止个位。时间显示是2000年。不过可以注意到,在图的右上角,有一片代表宇航基地的区域,那里的建筑相对密集一些。

  演示以每分钟一年的速度进行下去,无论村落还是基地,每年都有些许变化,在宇航基地西边甚至开始兴建生活区。




无险不冒 第二卷(2)




  自2009年开始,图的左下方突然开始了大规模基本建设,真可谓一日千里。那是莫铁在动工,随之而来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

  与此同时,宇云市也开始建设,不过速度似乎没那么快。但高进民提醒同学们注意图形界面中的虚线,那表示地下建筑的建设。宇云市从一开始规划就很注意节约空间,充分利用地下设施。

  接着,莫铁市的建筑开始更新换代,不断发展就意味着不断重建。城市面积在继续扩大,同时原有建筑也在不断翻新。眼看着新一茬大厦取代旧一拨楼房,高进民感觉就像自己小时候玩过的经营类电脑游戏《模拟城市》。

  时间在一点点接近20年代,眼下的图形示意已经与挂在墙上的卫星摄影照片相当近似了——这就是现在的宇云和莫铁。

  “老师你看,它还在建呢!”一位名叫梁西锋的同学注意到左上方不起眼的时间线越过20年代,继续爬行,直朝30年代拱进。图形化的建筑也在自动更迭。

  “这是前瞻性外推。”高进民笑着说道,“这款软件有这个功能。”

  “能到什么时候?”梁西锋问。

  “应该是2049年。”其实高进民和孩子们一样具有好奇心,在家的时候就自己试过,让演示一直走到时间的有限终点。

  “要是把时间设置继续往后延长会怎么样?”梁西锋继续问,“为什么不多设定一些时间?”

  “那得继续编软件。”高进民告诉梁西锋,“别以为这种外推很简单,它需要了解和设置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再说社会发展又不是线性的,你不能简单地按照一个城市目前的收支情况和发展速度来外推以后。能推30年已经很不简单了,再往后恐怕会有困难。”

  李可鲁本来有些心不在焉,因为他早就在网上玩过这个软件了。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夏菲菲——那个下午曾被“特写”过的漂亮女孩——身上,对梁西锋与高老师讨论的问题充而不闻。

  “别光看女生,向他提一个问题……”

  李可鲁的耳机里突然传出声音,吓了他一大跳。他这才意识到杜晓林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