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国色-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历史之上,李纲在担任李唐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后,将王珪举荐给太子李建成,为咨议参军,二人一并成为太子党的成员。王珪出仕李唐。
  当日晋阳宫之宴,李重九,苏素与太原郡士族们相谈甚欢。晋阳宫夜宴之后,温彦博,姬川二人一并前来,恭贺李重九收得王珪。
  席间李重九与他们谈及王珪之言。
  温彦博言道:“魏公攻打洛阳,胜负未知,若胜者魏公可进取天下,若败者,我军立即弃之,恐为别人说我们见难而逃,不过此事不急可暂且搁下,不过王珪之言,有劝进之意,不知上谷公意下如何?”
  李重九皱眉言道:“我方才自称幽州刺史,此事太快了吧。”
  姬川言道:“上谷公,卑职赞同温长史之言,正所谓名副其实。如当年王须拔,高开道之流,所据之地不过一郡,手下呼啸十几万流民,也敢称王称帝,那乃是自不量力,但现在我幽州已取并州,正如王珪所言,太原乃是王基之地,非天命之主不能守之。若是仍自称幽州刺史,恐怕太原士族以为上谷公,志向不过牧守一方,而并非有志于天下。”
  李重九皱眉,看来此事也不容易办,当初自己与窦建德一并上表,劝李密称王,但李密以东都未定之由,没有答允。而眼下自己若是称王,不是跃居李密之上了。
  不过此事也有先例。如窦建德一面与李重九一般,向李密称臣,一面却自号为长乐王。难怪当初李密召见窦建德,窦建德以北方李重九尚在的理由推脱,不敢轻易南下会面。
  温彦博笑了笑,言道:“上谷公,若不急于称王,但眼下有事。却是有趣?”
  “何事?”
  温彦博言道:“我军上一次征讨上党郡,路过石艾时,不是有人自称乃是山谷公族叔,前来认亲吗?”
  李重九听了陡然记起来,笑道:“却有此事,我倒差点忘了。”
  温彦博言道:“属下已查实过了,此人确实出自中山李氏。要知道中山李氏之祖李齐,赵郡李氏之祖李牧,乃是亲兄弟,当年秦灭赵,赵主中反间计,杀良将李牧。自毁长城,赵人窃恨之。”
  “若是上谷公肯自承中山李氏之后,就可李牧之名义,复兴赵国,毕竟现今的太原。娄烦二郡,正是乃是当年中山。赵国之地,某试言之,还请上谷公斟酌。”
  听温彦博说完这一番,长篇大论,李重九忍不住要给他竖一个大拇指,这样错杂的关系,居然也被他牵出一条线来。
  温彦博也很委婉只说是建议,毕竟是否要认宗,还是要看李重九的意思。而李重九却考虑是,毕竟自己一脉出身山贼,真正出身早就不知道了,此事也需问问李虎的意思。
  不过这个时代,流行人人往自己脸上贴金,泗水亭长刘邦,乃是魏国大夫刘清之后,杨坚追溯,乃是东汉太尉杨震之后,李渊自称为西凉皇帝李暠之后,事实上,三人祖上是否真是如此,都还有待商榷。
  李重九决定将此事暂时搁下。
  姬川当下又向李重九禀告言道:“此番我军攻下晋阳,城池陷后,不少李唐臣子大将的家眷,都陷在城中,这些人应该如何处置,还请批示。”
  晋阳城破后,李重九俘虏了齐王府护军李思行,齐王府户曹武士逸二人,除了他们之外。李渊从晋阳起兵时,不少功勋之臣的家眷都留在晋阳,这些人要如何处置,倒是一个难题。
  姬川言道:“上谷公,我们可扣押这些人为质,写信往长安,逼迫他们的亲眷反唐,不知意下如何?”
  温彦博正色言道:“此乃是暴戾之举,现在我军刚攻下太原,人心未附,若是行此举,必遭到太原上下百姓一致声讨。”
  姬川言道:“成事者不拘小节,我看可以。”
  李重九言道:“据我所知,李渊自攻下长安后,已将不少重臣亲眷都迁往长安了吧。”
  温彦博言道:“正是,长安繁华,故而人人向往之,况且留重臣亲眷于长安,更可以使其不生变端。”
  李重九言道:“既是重臣亲眷都不在此,我们能够威胁的,不过只是一些无关紧要之人,与其破坏我军的名声,倒不如尽数放之。亲情人伦乃人最贵重之事,我们怎可凭此来要挟达成目的,反正这些人留在晋阳,也是对我不利,倒不如让他们返回长安,也好示我军宽仁之名。”
  温彦博闻言拱手言道:“上谷公真仁慈之人。”
  商定之后,温彦博当下在晋阳张榜,除了在押的俘虏外,其余李唐家眷皆可放任自有,愿意居住在太原的,就居住于此,从后绝不追究,愿意前往长安寻其亲眷的,就尽管前去。
  消息一出,太原士族百姓皆是松了一口气,无不拍手称快。
  比之刚入主幽州时,受到幽州士族上下的一致冷遇,这里太原士族这,无论士族百姓都将李重九视作自己人,何况还有一层乡里的关系。
  当然仍有不少士族视李重九如草根崛起的暴发户,但比初占据幽州之时,李重九现在羽翼初丰,持这样看法的士族并不多。
  毕竟现在太原士族,经过汉王杨谅谋反之事后,一直被朝廷打压了,而李渊至晋阳经营亦不过三年。
  历史上刘武周攻打晋阳时,正是由于城内士族献城,才导致晋阳城破的,由此可见李家在大本营晋阳上的经营也不如何。
  现在有王珪投效后,王珪又向李重九举荐了数名太原王氏子弟。
  对于王珪而言,这乃是提携同族的机会,在李重九看来,这可大力拉拢太原王氏。
  故而李重九对于王珪的推举,一并答允,一并入幽州刺史府或者是太原郡为官。
  而李重九将王珪拔为记室参军,与薛万述同职。
  拉拢的太原士族后,对于李重九在太原郡势力的巩固大有好处,不过正如王珪所说,太原乃是四战之地,北有刘武周,突厥,南有李唐。
  万一将来李重九与窦建德在幽州发生冲突,那么太原郡必须能在幽州大军无法支援下,自守半年。
  由苏素之前牧守上谷郡,经过战乱的当地,百姓恢复生产,阡陌又复有鸡犬相闻之声。
  现在来太原郡执政一番,肯可以胜任,何况他与李重九一般都是太原郡本地人,在当地颇有人脉。李重九仍让苏素身兼上谷,太原二郡郡守,原先的上谷郡郡丞赵万三,为雁门郡郡守,分担苏素之职。
  有苏素镇守太原郡李重九足可放心。
  只是镇守太原的大将,李重九却在有所考量。
  如李重九麾下大将,王马汉,昙宗,额托,英贺弗,颜也列,乌古乃都可称为勇将,但却都不能独当一面,至于薛万彻,薛万均虽年轻骁勇,但毕竟资历不够,所以若要镇守一方,唯有尉迟恭方能当之。
  但幽州也离开尉迟恭,但两下相较,李重九只能从权,让尉迟恭率五千武卫军驻扎太原。薛万彻率三千万胜军,暂驻汾阳呼应雁门,太原二郡。
  同时李重九让尉迟恭在太原郡募兵一万,择精锐三千府兵,而其余尽数充为乡兵。
  而李重九则将薛万均,拔为武卫军虎贲郎将,于幽州,上谷两地,从乡兵,地方之中再募五千府兵。而各军之前战损的府兵,乡兵,各自补足,这又是一番开支。
  尽管这一次攻打山西,劫掠甚丰,但这乃是未经刺史府,郡守府合议的扩军计划。
  李重九已决定返回幽州后,就在刺史府内闭门不出,否则为魏征,陈孝意所知,李重九就要看二人的猪肝脸了。
  太原大事处置已毕,李重九又在晋阳数日,番军汉军众将倒是一并起了归心,一并催促,幽州不可无人坐镇。
  李重九决定不再等李芷婉的消息,率领大军从太原郡回师幽州,而额托,英贺弗,颜也列,突地稽他们带着丰厚的战果,也是满意的各回各家。
  幽州与李唐的第一次河东之战,告下段落。
  两方各损失不小,李重九六万大军这一番征战,阵亡,负伤,冻伤,失踪的人马,达到近万之众,对于李重九眼下并不丰厚的实力而言,此一战伤了元气。不过所幸占据了太原郡,太原郡的人力物力更胜于涿郡,不需多时就可李重九即可恢复实力,并更上一层。
  而李唐伤亡远在李重九之上,李唐不仅丢失太原郡,河东数州被洗劫,连太原道行军总管殷开山都战死,不过李世民却将河东吕崇茂,尧君素两个隐患消除。况且河间郡王李孝恭,在川蜀连下三十余郡,远远可抵消太原郡的损失。
  不过这代表将来天下格局走向,河北势力挑战关中势力的一战,却被天下大数人忽略了。
  现在天下人的目光,都放在中原李密与宇文化及争夺洛阳之战上,而西梁子弟萧铣荆襄于起兵,于江陵称帝,自称梁王,席卷数十州,天下六分已居其一。
  
  第三百六十六章落难公主
  
  黄河白马津渡口,扰攘一片。
  这十二月的天气,黄河结了冻,底都冻实了,故而要北渡讨食的黄河百姓,推着大车小车,携家带口从黄河渡口乘着坚冰过河。
  他们背井离乡,渡河往北,是为了前黎阳仓就食。
  宇文化及与李密的童山之战,将整个黄河两岸几乎打成一片白地,宇文化及因为大军乏粮,四处劫掠,将大小城乡洗劫一空。
  今年黄河泛滥,千里黄河颗粒无收,宇文化及如此之下,河南百姓更没有活路。
  宇文化及为李密所败后,逃往魏县,而李密得胜之后,瓦岗军劲卒良马死伤良多。于是李密在黎阳仓开仓放粮,以粮募兵。
  故而百姓皆渡过黄河,向黎阳而去。
  黄河河畔,寒风阵阵,一辆破旧的小车沿着大路满满而行。
  昔日的大隋齐王杨暕,现正穿着一身破袄,推着小车缓缓而行,一旁侍女拂衣亦是一旁帮着杨暕推车,而车上长乐公主杨娥皇盖着一层厚被,却双目紧闭,昏迷不醒。
  拂衣看着杨娥皇,几乎垂泪言道:“小姐,小姐,求你醒醒,醒醒,我们已渡了黄河,快到黎阳了,到了黎阳就有米汤喝了。”
  听着拂衣的呼唤,杨娥皇呓语了几声,见杨娥皇说话,拂衣不由大喜,摇了摇杨娥皇。
  杨娥皇缓缓睁开眼睛,问道:“拂衣,我们这是倒哪了?”
  拂衣见杨娥皇醒了。生知这时候万万不能让她再睡下,于是极力和她说话。言道:“河南米荒,千里之地,万金难求斗米,我们现在渡河往河北而去,李密在黎阳仓开仓放粮,听说任取多少,百姓背着米,手都拿不动了。丢在路上,从仓城到郭门,米积地都有数寸厚。现在黎阳,洛口两仓,就食与家属有百万之多,因为没有瓦盆,百姓就用沿河荆筐。听说河水两岸看去,好似一片白沙。”
  杨娥皇闻言言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李密如此糟蹋米粮,一旦米尽则民散,终究是难成大业了。”
  这时齐王杨暕气呼呼言道:“李密有什么好可惜,散来散去的。收买人心,还不是用我杨家的米粮。”
  听齐王这么说,杨娥皇摇了摇头言道:“民若不存,要国何用,何况现在还有多少百姓记得杨家的好。”
  杨暕听杨娥皇这么说。还是怒意难平。
  杨娥皇与拂衣相视苦笑,摇了摇头。杨娥皇精神略好。勉强支起身子看了左右,当见漫漫黄土,随风扬起,沿途之上尽是饿殍。
  杨娥皇见了不由叹息,拂衣连忙掩住车帘,言道:“小姐,你病未好,别看这些肮脏东西。”
  杨娥皇摇了摇头,言道:“天下大乱,流民亡于野,说来说去,都是杨家之错。眼下我只求天下能早日太平。”
  “停下车,我们要这车子!”
  车子陡然一停,杨娥皇从半昏半醒中醒来,只见一群拿起大棒刀子的流民半道拦住车子。
  杨暕怒喝道:“光天化日下,还有没有王法了!”
  “王法?老子没米吃了,王法在哪?老子老婆孩子都饿死了,王法在哪?现在这刀子就是老子亲爹,滚!”
  不久拂衣搀扶着杨娥皇依在一颗被剥光树皮的树旁,而车子扬长而去,杨暕鼻青脸肿坐在树边。
  “是二兄我没用。”杨暕重重一跺脚。
  杨娥皇言道:“二兄,别这么说。”
  噔噔!
  道旁有车轮碾路的声音,杨娥皇抬起头待见道上两辆油布小车,正缓缓驶过。
  驮载小车是青骢马,毛色鲜亮,显是饱食草料,而马车之旁十数骑骑马的青壮男子护卫在旁。这些青壮男子皆背着弓弩,行色彪悍。
  一旁杨暕重重哼了一声,他已数日没米下肚,而这些人居还有马骑乘,顿时心生不平。杨暕却没有想到,往昔他在东都时,不也是如此鲜衣怒马。
  马车本是驶过直往大路的,但这时却陡然停下。
  杨娥皇不由抬起头,这时马车车帘一开,她看见一名貂皮大衣的女子从马车内走出。杨娥皇仔细看去但见对方明眸皓齿,竟是一位罕见的绝代佳人。
  在荒山野地之中,遇到如此佳人,真是有突兀之感。不知她为何在此经过,又是往何处去?
  杨娥皇感觉杨暕看到对方时身子扭了扭,而对方脚步一顿,当下走到杨暕身前停下,柔声言道:“贵人何故在此?”
  这时一旁杨暕双手连摇,言道:“你认错人了,你说的是什么贵人,某不知道,某是逃荒来的。”
  杨娥皇与拂衣对望一眼,心道这女子竟认出了二哥身份,当现在乱世之际,他们二人身份曝光,不知有多少人,要打二人的主意。
  不过杨娥皇察言观色,他见自己二哥更多则是愧疚之意。
  对方见杨暕矢口否认,微微欠身言道:“抱歉,可能是奴家认错人。芸娘。”
  身旁一名徐娘半老的美妇人走到这女子身边,对方与对方低言几句,对方拿出一个精致的荷包。
  这女子将荷包捧在手里,言道:“大家都是天涯沦落人,能帮就帮,这位兄台极像我昔年一位主顾,平日还多蒙他照顾,才能衣食饱暖,所以请勿万万推辞,也算了一点报恩之念吧。”
  杨娥皇听对方这么说,当下微微点了点头,心道这姑娘说话之际,却是照顾到自己兄长的颜面。
  自己兄长昔日走马章台,结识的尽是酒肉之徒,阿谀奉承之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