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国色- 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重九言道:“你能说出这些来,着实令我意外,我知道你叔父一直不喜我入主幽州。但你能如此说,足见我没有用错你。”
  卢承庆拱手言道:“叔父,确实有重门阀高低之见,但对于幽州,对于上谷公没有恶意,特别近来叔父看幽州在李使君住持之下,欣欣向荣,已改观许多。”
  李重九笑道:“卢公能这么想,着实令我欣慰。”
  卢承庆闻言,更进一步言道:“还不止如此,若是上谷公能娶长乐公主,我会说服叔父,将我卢家之嫡女嫁给齐王。”
  卢承庆此言一出,李重九外表平静,但内心不亦于掀起大浪。或作他人这个时候恐怕要跳起来了。
  李重九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一个赤裸裸的政治联姻。
  依照卢承庆方才的提议,若卢家嫡女嫁给齐王杨暕,李重九再与长乐公主杨娥皇成婚,那么如此李重九,隋宗室,范阳卢家三者即绑在一辆战车。
  李重九代表着急速窜起的新兴势力,杨家宗室代表这旧朝势力,而范阳卢家则代表着河北士族,如此三位一体,等于用婚姻的关系将三者牢牢拴在一起,如此融合成幽州的新势力,牢不可破。
  这是很高的一步棋啊,对于卢家而言,嫁女给齐王,比直接嫁女给自己,不仅不掉身份,况且也是可以正式融入李重九这横跨草原幽州的新势力之中。
  难怪卢承庆有把握说服他的叔父。
  卢承庆言道:“当然我卢家也不是没有条件,我知道齐王正妃去世已久,但仍有侧妃于江都,我卢家之女要嫁齐王必为齐王妃。”
  李重九心知杨暕原先的正妃,乃是民部尚书韦冲之女。
  韦冲出身关中望族京兆韦氏,乃是关陇士族中第一流的门阀,长安有民谚,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如李世民嫔妃之中,有一韦妃(李世民登基后称为韦贵妃),其位仅次于长孙皇后之下。而韦妃的曾祖,乃是北周第一名将韦孝宽。
  当年杨广为了儿子这段婚姻也是煞费苦心,拉上京兆韦家这么一颗大树,可是韦妃早早病死,等于让杨暕失去一臂,其自己还不争气,跑去韦妃的姐姐私通。
  杨暕倒台,但韦氏更盛,到了唐朝李武韦杨四姓并称,言得就是四姓相互联姻,真正把握了大权。有唐一代如山东高门的四姓虽出了几十名宰相,但因为不肯李唐皇室通婚,都是边缘人物。
  正如李世民修氏族志里的,李唐第一等乃是皇室,其次外戚,第三等才排到崔卢王郑。历史上李唐皇权不振时,其余三姓以外戚身份介入,掌握中枢。
  而李重九想到,莫非将来的幽州是李杨卢三姓的天下,卢家这步棋下得真妙啊。
  想到这里,李重九心道,果真到了这一步,家事即国事,还是牵扯在其中。虽与杨娥皇在一起时,就知道二人之事,并没有单纯男女好感,然后在一起这么简单,但这一刻到来之际,李重九仍觉得心底不快。
  眼下李重九不过是一介公侯,若将来称王,正妻就是王后,称帝之后,正妻就是皇后。而当初那位念念不忘,要迎娶过门的女子,现在却已远在长安,心隔天涯。
  “上谷公。”
  听卢承庆这一唤,李重九这才回过神来。
  见他一副诧异的样子,李重九心知自己方才失态,勉强将心底惆怅压下,笑了笑言道:“你之言我会考虑,放心,我就会尽快答复。”
  卢承庆言道:“是,那么卑职告退。”
  
  第四百零七章纳采
  
  幽州城,吉祥坊中一府院中。
  这府院是当年卢家卢思道接待好友薛道衡所修葺的,院内五进,假石水榭,亭台楼阁皆有。以卢家的财力,在幽州建一座如此的别院,可谓毫不费力。
  自从长乐公主抵达幽州后,卢家就让出了这个府邸,派人打扫后,作为公主入住之地。
  院中有一楼,临水照影,杨娥皇喜欢这里的景致,故而就选此入住。
  李重九照顾好杨娥皇在吉祥坊中居住,派人厨子花匠使唤下人,粗役婆子丫鬟等五十多人服侍,除了这五十多人,李重九还派了一百府兵,由自己的亲兵负责,将吉祥坊四面护住。
  哪知杨娥皇谢绝了李重九派来照顾的奴婢,除了贴身婢女拂衣之外,小楼之内只有二人居住。
  李重九对此有所不解,杨娥皇却言:“大隋因奢华而亡,此番落难之后,不可再如以往,我引以为慎,故而一切用度还是简单为好。而坊内不少有是百姓,兵马出入岂非扰民,又恐怕惊了邻里。”
  李重九听了当下依言,就将人马仆人撤了大半,并令他们取得杨娥皇同意,不得不随意靠近小楼,不许扰民。
  现在杨娥皇与拂衣二人住下小楼内,也是乐得清静。小楼内珍藏了不少名家真迹,北齐文林馆的书典,还有西域进贡的珍玩,这些都是卢家的家藏,杨娥皇倒是喜欢这些。
  而卢家三娘卢绮。四娘也不时来串门子。原先卢家四位千金两位,都已经出家。故而剩下两位卢家小姐都是常来吉祥坊的小楼之中与杨娥皇做伴。
  “公主,曲大家房内无人,连芸娘房内也是如此,只有一封信留在床头。”拂衣进来急匆匆地与曲嫣然言道。
  “曲姐姐与芸娘,都不在房内?只有一封信。”
  杨娥皇当下一惊,当下从拂衣手中接过信来,急忙拆信看去。
  只见信上一手工整的小楷,上面言道。妹妹,请原谅姐姐的不辞而别,眼见妹妹好事已近,终得所愿,姐姐心事已了,姐姐乃是飘零之人,四海为家。从不在一地久留。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聚聚散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我们姐妹二人,他日必有相会之日。勿念。
  杨娥皇看完信后,觉得心底失去了什么一般,问道:“拂衣,是否我哪里做得不好,为何曲姐姐要不辞而别呢?”
  拂衣言道:“公主。切莫这么说,曲大家不是在信里也说了吗?”
  杨娥皇言道:“不。不应该如此,就算有何急事,也该等……等我的好事过了,她再走不成。”
  拂衣言道:“这也是,但曲大家并非孟浪之人,这么做必有她的原因吧。”
  杨娥皇坐下在榻上,将信反复看了数遍,拂衣见杨娥皇如此,问道:“公主,我怎么没听说你的好事,敢问上谷公向你求亲了吗?”
  “尚未?”杨娥皇抬起头来言道,“自到了幽州后,他即忙着主持科举之事,这十几日来,我也只见了他五六面,每次都是说不到一会花,入了夜就回府了。”
  杨娥皇说到这里,却是一脸欣慰,这几日她与李重九虽聚少离多,但他也知道李重九毕竟身为一州刺史,事务繁忙,他能在百忙之中来见自己,足见心意。
  拂衣听杨娥皇这么说,当下急言道:“公主殿下,虽说上谷公情重,但你想他为何回府呢?”
  杨娥皇点点头,言道:“拂衣,我知你的意思,他府里还有一位妾室在陪伴,故而他必须回去。这我在来幽州之前早已知晓,何况他也没有瞒我。”
  拂衣言道:“公主殿下,我听说这不是一个妾室,这么简单,她身后有室得奚部的背景,听说在草原上,室得奚部现在仅次于突厥,势力十分强大,更何况他还未上谷公生下了一子,幽州之前数度有传言,说上谷公要立她为正室。公主……”
  杨娥皇皱眉言道:“我知道。”
  拂衣言道:“公主毕竟乃是……”
  正说话,突听到小楼外,有人禀报言道:“齐王殿下驾到!”
  “二兄怎么来了,”杨娥皇言道,“拂衣我们一并开门去。”
  当下杨娥皇与拂衣一并下楼,开了门,但见齐王大步前来。
  杨娥皇问道:“二兄,你不是在恒山郡吗?为何前来?”
  杨暕深深看了杨娥皇一眼,笑着言道:“是,上谷公派人送信给我,要我来的。”
  “莫非二兄在恒山郡出了什么事?”
  看杨娥皇关切的神情,杨暕言道:“二兄已并非过去的二兄了,你放心,我恒山郡一切安好。”
  杨娥皇这才松了口气,拂衣问道:“敢问齐王殿下为何而来呢?”
  “一会你们就知道了。”杨暕微微一笑。
  杨娥皇,拂衣见杨暕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不由揣测。
  杨暕稍坐了一会,不久小楼之外,来了一帮人,在外布置起来。
  这时下面又有人言道:“齐王门外有人求见。”
  杨暕当下亲自开门,杨娥皇从垂帘后向外望去,但见来人是王君廓,还有郡司马陈孝意。
  陈孝意,王君廓当下拱手言道:“拜见齐王殿下。”
  杨暕笑了笑言道:“免礼,请坐。”
  杨娥皇当下明白了什么,脸上一红,当下转身回去上楼,拂衣先是愣了一会,亦是随即反应过来。
  楼下的声音远远传来。
  “上谷公眼下虽为幽州之主,但怎么说我也是他的二叔,他父亲下,数我最大,而齐王殿下也是公主的至亲,我们老家有句话,兄长如半父。此来有一关于上古公告与公主殿下之事,还与齐王分说。”
  “王将军客气了,但请直说。”
  “某是粗人,还是请陈司马说吧!”
  “齐王有礼了,上谷公年二十有五,目下身边有一妾,尚未立正室。民间有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公主殿下尚待字闺中,今日我们二人前来说媒,希望齐王殿下能够答允,将公主下嫁给上谷公为正室,杨李两家结为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
  “李刺史,乃是人中龙凤,何谈什么高攀,王将军客气了。”
  杨娥皇在楼上听了登时,心砰砰直跳,但听了杨暕如此说,心中一块大石落下。
  “齐王真乃是爽快人。”楼下传来王君廓爽朗的笑声。
  当下王君廓声音传来。
  “齐王有惠,赐妻李某。李某有先人之礼,使齐王请纳采。”
  “公主虽金枝玉叶,但也是普通女子,王公命之,不敢推辞。”
  “纳采!”
  话音传出。
  杨娥皇又来到垂帘边看去,但见王君廓从旁人手中,拿过的一只活雁来,双手向杨暕奉上。
  杨暕收之,接着外周之无数人忙碌,有玄纁,羊,清酒,粳米,稷米等物一箱又一箱的担入屋子中,这都是纳采之礼。
  之后王君廓又持一活雁,言道:“齐王既受命,将加之卜,敢请女为谁氏?”
  杨暕言道:“王公有命,且以礼而择,某不敢辞,曰娥皇。”
  当下陈孝意又郑重的问生辰八字,当下陈孝意,王君廓这便告辞。
  众人一并浩浩荡荡走了,只留下彩礼于屋中。
  人走之后,杨娥皇走垂帘,与杨暕四目交对,道了一声:“二兄。”
  杨暕笑着言道:“你该高兴才是,事实上,既来了幽州,我就想到会是如此,李刺史是出身布衣,但其毕竟乃是豪杰。当年宗室几位姑姑姐姐,还远嫁突厥了。李刺史再如何说也比那些几年不洗澡的番人要强吧!”
  杨娥皇摇了摇头,言道:“她们是为了我大隋,故而才作出的牺牲,在我心底对她们一直是心存敬佩的。”
  杨暕点点头,言道:“你能这么想就好了,和亲之事,实属无奈,但身为皇家子女,就需必须有所担当,为这社稷挑起重任来。我现在才知道,原来中兴杨家的希望,不是在我,而是在你身上。”
  “二兄,到现在……”
  杨暕言道:“你放心,我知道我在做什么,你以为要效仿祖父代周立隋之事吗?放心,二兄我有自知自明。大隋已是昨日黄日,眼下能有今时今日,还有什么奢求的。”
  “二兄,你能这么想就好了。”
  杨暕点点头。
  杨娥皇当下垂头,言道:“二兄,若是父皇知道了,他会欣慰吗?”
  杨暕笑着言道:“我想若是你高兴,父皇他也一定会欣慰的,还有母后,她知道了也一定会欣慰的。”
  
  第四百零八章义成公主
  
  五原郡,九原县城。
  突厥人的金狼大纛高高飘扬在城外。
  一队簇拥着车辇的人马,缓缓向城下而行。
  不久五马拉拽的车辇在城门前停下,五原郡郡守张长逊率着城内官员,在车辇之前跪下,大声言道:“五原郡郡守张长逊,叩见公主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车辇车门打开,在两名胡服女子的搀扶之下,一名脸上带着细珠穿成的幂罗,穿着右衽华服的女子,从车辇之上款款走下。
  “张郡守免礼吧,随我车辇旁入城。”对方声音冰冷,莫无感情。
  九原城开启,车队浩浩荡荡进入城内,那女子挑开车帘内,向外望去,中原战乱之后,十几万汉人,北附突厥。而五原郡的九原县城,更是繁荣。城内各种酒肆,店铺,说话间皆是胡人汉人的口音。
  这女子远离中原许久,虽身旁常有陪嫁到突厥的宫女,但眼下能与市井之间再听到家乡话,不由脸上冰冷之色,稍稍退了一下。
  车队在城内下榻,直接支起了一个可容纳百人的大帐,这是突厥人的传统,就算到了城池,也不习惯睡屋子,而是习惯睡帐篷。
  张长逊现在作为投靠突厥的汉臣,自是十分讨好公主,这才刚下账,各种酒食之物,就陆续送上。
  张长逊被传召入帐叙话。
  “张郡守治下倒是繁华。”对方说话声音这时有了几分暖意。
  张长逊言道:“托公主的福,此地百姓一切安好。”
  那女子言道:“中原离乱。百姓大不易,既是背井离乡之人。自是懂得背井离乡之人的苦楚,一切北附的汉人,张郡守都要好好招待,无论胡人汉人都要一视同仁懂吗。”
  张长逊言道:“此话小人记得,并时刻对属下耳提面令。”
  说到这里那女子点了点头,幽幽叹了口气,张长逊似感觉对方这一叹,满是忧伤。
  只听她言道:“我身在草原十几年了。本以为此生不履故土一步,但眼下能再见故人,真是想起了许多。”
  到这里,对方顿了顿问道:“我这趟去了西域许久,久不会草原,近来中原可有什么大事?”
  张长逊拱手言道:“李密瓦岗军覆灭之后,窦建德。宇文化及先后称帝……”
  “大逆不道!”这女子又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