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国色- 第4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罗士信听了连连点头道:“原来如此。大哥受教了。”
  罗士信仔细观察起这绛州城来,但见绛州城池只有二门,分别开在南北,东西城墙各有一座角塔。城中还立着一座宝塔,在南门外,则是一道汾河浮桥。从地形上来看,这样的城池并不好攻打。
  罗士信道:“若是强攻此城,我看是不容易啊,若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就好了。否则就算攻下了也是死伤不少人马。”
  苏定方道:“兄弟说得是,我也是这般认为的。可是唐军是不会随便放我们进去的。看来这先锋头功,不好拿。”
  二人正说话之间。突然城头上,战鼓擂动。但见绛州城南城,城门开启。
  一杆段字大旗挑了出来,城门里面先冲出一大队骑兵,后面则是步卒一路随着骑兵小跑。人马踏过汾河浮桥,来到南岸。随即城中唐军在赵军面前布阵,骑兵莫约有三百之数,步卒也有近千人,布成了一个左骑右步的阵势。
  随即段字旗杆下。一名手持马槊的男子喝道:“赵军将领是谁,可敢与我一战?”
  罗士信哑然失笑手指着城门道:“这守将是怎么回事?在我二十万大军面前,他小小绛州城也要出门搦战?”
  苏定方道:“城将自是不敢与我二十万大军来挑战的,但是陛下主力也是未至,你看我军兵马一南一北分隔老远,这城将自是打了各个击破的主意了。兵法守城切记闷守,守将要不时主动出战,否则士卒疲惫,士气反而下降。这城将也算是很有想法的人了。”
  罗士信道:“我看这城将是看不起我们二人才是,同样南北两路人马,不敢去北边惹尉迟敬德,却来这找我们挑战。”
  苏定方道:“这是当然了。尉迟大将军勇武之名,天下皆知,这城将当然是要是柿子找软得捏了。”
  对方大将见自己搦战老久。而前面两人赵军小将犹自搭话,竟不将他放在眼底。当即怒道:“吾乃绛州守将段志玄,你们哪个不怕死的与我一战?”
  苏定方吃惊道:“竟是绛州守将。本来还以为他不会亲自出城,看来此战倒是不易。”
  罗士信对苏定方道:“大哥放心,这厮既是如此嚣张,你就将这头功让给我了,看我拿下此人,好一鼓作气,攻破绛州城!”
  苏定方点点头道:“好,我在一旁用为你掠阵!”
  说完苏定方提弓上前。
  但听罗士信朗声一笑,拍马举起铁枪直取段志玄而来。
  段志玄见这赵军将领,也不答话,就挺枪厮杀,冷笑一声,当下挺着马槊上前迎战。
  这段志玄乃是李世民麾下骁将,凭借军功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后又凭着玄武门之变立下的功劳,被李世民倚为心腹,委以绛州总管的重任。
  得知赵军主力出动的消息后,他是一连几日都是睡不好,河东军被李世民调走大半,又都是精锐,剩下的要么是没有经验的新兵,就是体力衰弱的老卒,凭着他们要想在赵国大军面前守住绛州城很难。
  所以要想防守必须出奇。
  他看见赵军一南一北而来,北面兵力众多,其领军大将是尉迟恭,故而不敢轻易冒犯。而见南城赵军兵马又少,又是两名无名之将,当下就动了心思。因为城下有汾河阻隔,尉迟恭要救援没有那么容易。
  而自己可以先声夺人,击败了这股赵军,挫了赵军锐气。绛州守城就容易许多。
  眼下见罗士信杀来,段志玄亦是挺着马槊迎前。
  两马错镫,两人都是在马上斗了起来。段志玄久经沙场,自是不怕这年轻小将,当年他随李世民攻王世充时。段志玄在作战时马倒被擒,敌军两将抓着他的发髻,要将他带走。在渡洛水时,段志玄纵身跳起,将二人拉坠马下,夺得马匹驰归。数百人在后面追赶,但是都不敢逼近。
  故而段志玄在天策府中,也是以勇武之名而著称的。
  但是段志玄和罗士信交手了二十余合,他不由背后冷汗叠起,杀得几枪下来,他的双手虎口发麻,暗道,这小将着实有万夫不当之勇啊,是自己大意了。
  当下段志玄心底抵不过罗士信,于是虚晃一枪,拖起马槊拔马就走。罗士信哪里肯放,挺枪追上。两骑一人走一人追,渐渐靠近唐军阵前。
  苏定方见了不由失色道:“罗兄弟小心,这是他们的诱敌之计!”
  苏定方的话刚刚说完,这时候段志玄手下三名偏将见段志玄不利,一并拨马来助战。这三名偏将都是唐军军中勇士,堪称是百人敌一般的勇将。一人使双锤,一人使长枪,一人使大刀。
  见三人包抄而来。
  赵军士卒一并见此高呼了起来:“将军小心!”
  但是罗士信却仿佛没看见般,策马直奔,这时候三名偏将已是骑马兜了上来。三人见赵军勇将落入圈套,得意地大笑,并在马上纷纷大叫。
  “果然年轻,这么容易就中了诱敌之计!”
  “赵将如此狂妄,中了圈套吧!”
  “吃老子一锤!”
  四马交叠在一起,罗士信突然暴起,双腿跨鞍而起,先是一枪将那使锤的短兵器偏将,一枪掀翻马下。
  随即罗士信右手空出,从马鞍旁抓起一剑,当面飞掷,一名偏将正提枪冲撞,冷不防罗士信这一掷迎面而来,当下避开不及。此剑一下戳穿此人的头颅,剑刃从这偏将的头盔之后透出三尺。
  呼吸之间,罗士信连杀两人,赵军士卒喝彩声如雷,士气振奋。而唐军士卒见了都是不能动弹,有人低声问道,此人是谁。
  罗士信连杀两将,最后一名偏将见此早就是胆寒,一刀砍来也是软弱无力。但不知为何罗士信对这一刀却不避不闪。就在众人为罗士信担忧时,罗士信却大笑一声,闪过这一刀后,五指张开,直接伸手将对方从马上抓下,竟将对方活生生从马鞍上提起,最后往地上狠狠一贯。
  这名偏将被罗士信这一贯,比从马背上摔下还惨数倍,身子如同从万丈悬崖上摔下一般,重重砸在地上,失去行动能力,只在地上抽搐。
  段志玄连败三将,唐赵士卒皆惊,这时候已是无人喝彩,只是目瞪口呆地站在原地。段志玄更是心道,自己不知何时惹了这样的煞神,竟勇猛如此,这一番真是阴沟里翻船了。
  当下段志玄只是一意催马狂奔,想要逃回城中。
  但是就在这时候,只听弓弦一声崩动,段志玄下意识要俯下身去,但已是来不及,只觉得肩上剧痛,然后被这股巨力一拽摔下马鞍。
  罗士信当然知道,射出这一箭的是苏定方。就在段志玄落马的一刻,赵军一并发喊冲上去,而唐军士卒也是如梦方醒,冲上前来抢人。
  双方骑兵对冲而去,都是来寻段志玄。
  但是这时候罗士信一马当前,提枪杀入唐军士卒的阵中。唐军士卒见是罗士信,都不敢迎战,罗士信枪到即纷纷避走。
  罗士信一人将抢夺段志玄的唐军士卒杀散,赵军随后掩杀而来!
  绛州守将段志玄落入赵军手中。唐军见主将被俘,已是六神无主,而苏定方当即大喝一声道:“抢城!”
  赵军士卒听了苏定方号令朝城门冲去,并还一面大喊:“唐军大将段志玄,已被我军所擒,尔等还不速速投降!”赵军冲散了唐军外城的阵势,唐军士卒纷纷撒腿就跑,往城内跑去。但更多人则是被赵军骑兵冲下了运河。
  城门上唐军士卒也判断出赵军抢城的意图,左右用力想要合上城门,但是城门只是合上了半扇,就合不拢了。里面都是要冲城逃命的唐军败卒,城门处无人主持,一下子被赵军跟着冲进城门。
  被俘的段志玄看了这一幕,不由失望地合上眼睛,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绛州居然连一个时辰都没有坚持到,就失陷了。
  
  第八百四十二章蒲津关之役
  
  大雨滂沱,令西进长安的赵军主力受到了行军的困难。
  马车在山道上缓缓行进,而一旁就是陡峭的悬崖,士卒们都是不敢怠慢一步一步推着马车前进。
  外面大雨如注,而马车内李重九与张玄素,姬川,虞世南正商议军国之事。
  一盏油灯下,一张简易的羊皮地图摊开在车上,四人围坐在那。
  “段志玄被俘,绛州守军尽数投降,没有料到这么容易就攻下绛州了。”马车内李重九看着前方送来的捷报,在最初的惊喜之后,反而皱起眉头。
  张玄素道:“是啊,陛下,确实是大捷。”
  李重九问道:“段志玄被俘,唐军失胆,可以理解,但是唐军崩溃如此快,显然是他们也没有足够信心守住绛州城。这绛州城是李唐河东军大本营,那么攻下绛州是不是等于歼灭了整个河东军呢?”
  “是唐军不堪一击,还是我军太骁勇善战了。”
  张玄素回禀道:“陛下,经过投降唐军几名将领禀告,原来襄武王李琛为绛州大总管时,河东军有三万之数,而段志玄接任总管时,兵马被李世民抽调走了,眼下河东军兵力只余下万余,而且都不是当初精锐,装备不足,平日给养也是不够,士卒士气也不高。”
  李重九听到这里,点点头道:“朕明白了,留这么点人马看守绛州,看来李世民真是有放弃绛州,以及在河东与我决战的打算。那么可以肯定李世民现在的精锐主力,并不在河东了。张卿你看在哪里?”
  张玄素想了想道:“这不好判断。可能在潼关,可能还在长安。更可能在河西。以微臣来看,李世民不是坐以待毙之辈。在长安可能不大,所以要么就是向西至河西与王君廓的西路军决战,提前击败我军主力一路。要么就是得知我洛阳空虚,所以大军从潼关东进,直取洛阳,扭转眼下不利的局面。”
  听张玄素这么分析,李重九深思道:“那么当初庙算时,可否有考虑到这一情况?”
  张玄素禀告道:“陛下,我们都考虑到了。无论是李世民率唐军主力西上,还是东进,长安都必然空虚,那么我军只要夺取长安就可以了。长安乃关中腹心,若是没有长安,关陇门阀也将不会支持李世民了。”
  “这倒是未必啊!”姬川出言反对道,“我听闻之前李唐朝堂内,因关中疲惫,曾经数度有迁都之议。我想若是李世民放弃长安,留下一座空城,故意引我们去攻打,而自己率主力夺取洛阳。或者是击败王君廓的西路军。”
  见李重九对自己建议不置可否,姬川还道:“我听说李世民还将皇后和太子都准备迁往川蜀,似有打算在川蜀割据为王的打算。”
  李重九听姬川这么说问:“张爱卿。虞爱卿,你们觉得姬侍郎的分析有道理吗?李世民会迁都以避开我军锋芒吗?”
  张玄素十分谨慎地道:“微臣认为确实有这个可能。不敢下论断。”
  虞世南道:“微臣认为不可能,李世民不可能会放弃长安。若是真的如此。李唐的根基就动摇了。”
  李重九道:“不错,朕也认为不可能,以朕的了解,若是李世民真的不战自退,迁都川蜀暂避,他就不是李世民了。不过唐军的动向如何,待我军攻到长安城下,就可以知道了。”
  说完之后,李重九打开车窗,外头大雨降下,一股腥湿的空气,卷起车内。
  “车驾到哪里了?”
  “回禀陛下,已是快至闻喜了。”
  李重九道:“传令下去,大军加速前进,另外令尉迟恭,苏定方,罗士信,攻打蒲津关,前锋必须在三日之后,渡过黄河,为大军架设浮桥。”
  “诺!”
  大雨降下,打在黄河滚滚东流的波涛上。
  在黄河上游,浪水浑浊。数百艘艨艟战舰,正在沿河而下。
  昔日李唐的齐王李元吉,庐江王李瑗这二人,正同坐战舰,顺着黄河而下。一万五千赵军坐着战舰,正沿河而下。
  从黄河上游造船伐唐是李元吉向李重九提出的建议,并取得了采纳。当初李元吉的计划就是在汾水入黄河之处,建造舰队水师,再沿着黄河顺流直下,直接借由渭水或者是广通渠直抵长安城下。
  这条水运路线,在春秋时,秦国曾经利用过。当时晋国灾荒缺粮向秦国借粮,后来的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答允了,派粮船从秦都雍城出发,运输万斛粮食,沿渭水至黄河,后再改汾河漕运,运至晋都绛城。运粮的白帆从秦都至晋都,水陆八百里,首尾相连,络绎不绝,史书称此为泛舟之役。
  所以李元吉这个建议十分有见地,对于一贯利用水路运兵运粮的赵军而言十分有用,若是以舟运粮,这一次伐唐就可以免除二十万民役奔走于路上为大军运粮的辛苦了。李重九开始听闻时,甚至不敢相信是李元吉拿出的方案。
  李重九将李元吉建议拿至中书省讨论,看看是否可行。但最后中书省却否决了李元吉的方案。
  因为现在渭河已是不比,当初渭河了,河道淤塞严重,根本不足让大船经过,后来隋文殿坚开通的广通渠,又太远了,必须从潼关绕路。所以派大军从黄河上游乘船,攻打长安被认为不可行。
  但是后来张玄素看了李元吉的计划,却大受启发,提出了一个替补方案,认为可以在黄河上游造船,改由水陆夹击蒲津关。攻下蒲津关后,利用战舰在黄河架设浮桥,以便让大军渡过黄河。
  这个方案被李重九欣赏,认为是可行的。所以去年尉迟恭在李重九授意下,攻下河东三郡,夺取了汾河入口。然后李元吉,李瑗即移师到这里,打造舰船。
  现在李元吉,李瑗率领一万由唐军降军改编而来的兵马,还有薛万均五千骁卫军一并,坐船而下,直逼蒲津关。而另一面尉迟恭,罗士信,苏定方三将挟攻下绛州之势,率三万兵马也是由陆路逼近蒲津关而来。
  当初张玄素水陆夹击的战略构想已是达成了。
  但对于唐军守将程咬金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第八百四十三章佯装分兵
  
  蒲津关,在战国时期,魏置关于此,防备河西之秦国,也曾叫作蒲阪津。秦国时,秦始皇作驰道,从咸阳北出栎阳道,即蒲津关道,此道可以从咸阳直抵晋阳。
  到了汉朝时,开始在蒲津设关官,以讥行旅。三国曹操西击马超,韩遂,而令大将徐晃、朱灵渡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