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行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行者-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慎静静地看着自己的父亲,他因为悲痛,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双眼无神,但是刚才对方掐住他脖子的那一刻,他以为就要命丧黄泉,与袁渊在九泉之下相聚。

但是突然出现的那个男人救了他一命,杨慎的头脑便多了一分清醒,他猛然发觉自己不能够轻易死去,因为他还要以一己之力,替袁渊报仇。

更重要的是,他要将他们的诗文整理出来,结集成书,以供后世传阅,也不负袁渊的旷世才华。

在这样的气氛下,杨廷和看着唐北行,突然淡淡一笑,道:“既然唐大人已经说清楚了,老夫自然不能毫不知趣,再强人所难。”

他的话滴水不漏,听在唐北行耳中,却让他浑身一颤,这个老奸巨猾的首辅似乎已经洞悉了一切,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样的话,面对这样一个人,他真的没有把握能够谈判成功。

先前还以为能够凭借杨慎牵制杨廷和,从杨慎入手,对他好言相劝,或许能够达到目的,但是眼下,之前的计划已经成了泡影。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唐北行开口说道:“首辅大人,我们此番多有得罪,实在是迫不得已,望你大人大量,不跟我们计较。”

杨廷和摆了摆手,淡淡的说道:“无妨无妨,此等小事,老夫不知经历了多少,若是每一件事都放在心中,早就抑郁而死了。”

杨慎听着父亲的言辞,默默地记在心中,他在内心深处敬佩父亲,父亲不愧为帝国首辅,执掌天下的人,三言两语就能够消除敌人的戒心。

要说不计较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杨廷和以实际行动让杨慎学到了一门高深的学问。

缓兵之计,用在这个时候,对付这些人,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唐北行听到杨廷和的话,虽然心中惴惴不安,可是正如杨慎猜想的那样,稍微放松了警戒。

“杨大人,下官想烦请大人更改诏书,另立储君,当然,这件事做成了,杨大人功不可没,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唐北行认真的说道,但是心中却没有底气,要说权力的话,内首辅执掌天下权柄,虽然品阶不高,却是除了皇帝之外,帝国第二的实权人物。而财产的话,杨廷和这些年没有少收贿赂,一般的宝物他不会放在眼中,因为他还想留下一个清廉的美名。

想来想去,唐北行实在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代价打动这个首辅,兴许是看出了他的为难,杨廷和开口说道:“不知是什么回报,老夫感兴趣的很。”

听闻此言,唐北行觉得有戏,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丝微笑。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三百七十一章 自掘坟墓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唐北行心情很好,因为在他的提议下,杨廷和竟然真的改变了自己原先的想法,另外起草诏书,打算将冯牧皇子的身份公布于众。

唐北行知道杨廷和不会轻易就范,这样的做法,也只是形势所迫,为避免夜长梦多,他亲自看着杨廷和起草诏书,然后悄悄示意手下的几名长老,给杨廷和父子两人服下毒药。

杨廷和坦然服下毒药,而杨慎却没有好脸色,他倒不是怕死,而是痛恨眼前那几个害死袁渊的人。

但是他明白,袁渊的仇早晚能够报,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他相信父亲的选择,皇位的继承问题,可不是小孩过家家,想改就改的事情。

这可是关系到国家之本的大问题,周边的国家,北有蒙古,东有倭奴,南边更是土著造反,而西域更是令人头痛。

所以,一旦皇位的继承者确定下来,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要不然,那些虎视眈眈,觊觎着大明江山的敌人,就会伺机而动。

试问,还有比朝堂内乱更好的时机吗?

所以,为了避免战事又起,避免生灵涂炭,就算他杨家被人满门屠杀,皇位也不可能易主。

心中明白这一点的杨慎,没有明确的说出来,他相信这样的问题很明显,只要是朝廷的高官,都能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但是,作为兵部侍郎的唐北行却视而不见,这本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但是他被权力和地位蒙蔽了双眼,便看不清这些事情的真相。

杨廷和写好了诏书之后,便命人去传内其余几人前来讨论。看在唐北行的眼中,几乎让他手舞足蹈。

内另外四人,收到了礼物,自然是站在他们这一边。就算四人没有收到礼物,只要是辅的提议,他们也很难反对。

唐北行为了万无一失才做出了这样的打算,他以为事情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但是事情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折。不由得让他又惊又喜。

杨廷和父子已经服下了唐门的特制毒药,没有他们配置的解药,全天下无人能解,所以唐北行就算不信任杨廷和的决定,但是他相信天底下没有不怕死的人,所以才有恃无恐。

杨廷和同样很欣慰,因为这人比他想象中要蠢,他以为这个一直隐藏在兵部,就连他都没有看出来的人一定城府深沉,没想到对方在胜利即将到来之前。却如此盲目。

内其余四人来到杨府之后,杨廷和当着唐北行的面,提出了自己做出更改皇位继承人的决定。

梁储是四人中最具有决断能力的人,他看了看辅淡定的脸色,心中已经明白了七八分,当先站出来说道:“对于辅的决定,我没有异议。”

梁储说完这句话之后,撇了撇那个兵部侍郎,心中有些吃惊,不过他没有表现在脸上。

他之所以收下那样的厚礼。倒不是真的吃了熊心豹子胆,而是有把握送他这厚礼的人,很快就要人头落地,烟消云散。所以,这样的厚礼不收白不收,要是错过了,自己可是要抱憾终身的。

有了梁储在前表态,毛纪、蒋冕和费宏等人也纷纷表示自己支持杨廷和的决定。这些人都不是泛泛之辈,心机深沉到令人胆寒的地步。唐北行这些年呆在兵部安心做事,并未参与朝廷的斗争,自然不明白其中的暗潮汹涌。

“我们这就进宫面见太后,将此事禀告于她,让她颁布懿旨,这件事便坐实了。”

杨廷和提议道,内四人有片刻的错愕,随即点头附和,跟随在杨廷和身后,一同向皇宫中走去。

既然是作戏,当然是要做足了才能博得喝彩,四人明白了杨廷和的心思之后,也不再议论,而是默默地跟在他的后面,拭目以待这个辅要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出来。

唐北行自然是高兴得不知所措,他看着杨廷和一行人不出书房,又看了看一脸不悦的杨慎,终于欣慰的开口说道:“看来这件事比我想象中要容易很多,我们也是时候去告诉我们的贵客,让他做一下准备登基了。”

这个已经暴露了的兵部侍郎,这番说着,便当先走出了杨府,他的身后是毕恭毕敬跟随的四名长老。

四人做错了事情,生怕唐北行责罚,然而,唐北行快步走出房门,没有一句责备的言语,而他的样子,也不像是将怨恨藏在心中,秋后算账的打算。

“副宗主,我等鲁莽,险些坏了大事,还请副宗主责罚。”

其中一名长老开口说道,他知道,自己主动承担责任,比起事后副宗主追究要轻松许多,另外三人也附和他的话,他们久经江湖,连这点人情世故都不懂的话,就真的白活一世了。

谁知唐北行只是淡淡的摆了摆手,道:“此事暂且记下,你们若是后面表现好,此事便一笔勾销,若是依然不开窍,两罪并罚,你们是知道后果的。”

这句话恩威并施,唐北行觉得自己实在很能够驾驭人心,四名长老听了之后,脸上的担忧之色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加深了几分。

唐北行只是一介文人,自以为读了许多书,懂得许多道理,却不知道纸上谈兵只会招致失败。

人心最是难测,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方式来驾驭,恩威并施是自古以来那些枭雄人物驾驭手下的必备手段,唐北行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但是他终究还是错了。

他没有想到,四名长老听了他的话之后,非但没有感恩戴德的心思,反而加深了内心的恐惧。

因为唐门的处罚与其他宗派不同,两罪并罚,罪责重了数倍不止,原本只是要断手断脚的罪过,两罪并罚之后,很有可能就是灭门之祸。

四人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妻儿老小因此被屠杀殆尽,所以存了叛变的心思,只是他们表面上隐藏得很好,而唐北行丝毫没有瞧出来。

这个唐门的副宗主,虽然地位很高,却有个致命的错误,便是他没有在唐门生活过,不清楚唐门具体的规矩,他以为跟兵部的事务差不多。

就是对规矩的不了解,让他给自己掘了一个坟墓,唐北行聪明一世,到了这个时候,却是一步错,步步错,半只脚已经踩进了棺材之中。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三百七十二章 更改遗诏

太后还记挂着冯牧,突然听到太监来报,说辅带领着内其余四人求见。

内这样反常的举动,让太后心中有些疑惑,她不由得开口问道:“在这个关键时候,他们前来做什么?”

这句话问出来,旁边的太监却难以回答出来,太后看了看那个太监,微微摇了摇头,然后说道:“传召他们。”

太监领命而去,太后的脸上却露出了思索的神情,喃喃道:“莫非出了什么大事?”

太后这般猜测,然后内五人便快步走了进来,太后看着杨廷和走在最前面,开口问道:“杨爱卿,事情可有什么变动么?”

杨廷和点了点头,心想太后不愧是经历了无数阴谋斗争的人,只要有点风吹草动,就能够察觉出来其中的隐情。

“回禀太后,恐怕我们如今需要另立新君,遗诏在此,望太后颁布懿旨。

听闻杨廷和这般说,太后眉头微微皱起,虽然她的心中很希望这个结果,但是却怒道:“杨卿家这是要祸乱朝堂吗,另立新君是国家大事,哪能够如此轻率,你做了几十年的官,难不成老糊涂了么?”

面对太后的愤怒指责,杨廷和却置之一笑,不卑不亢的说道:“为臣自然是清楚这件事非同小可,但是目前的形势,想要抱住储君,乃至那个殿下的性命,我们唯有出此下策。”

这句话让太后整个人都颤抖了一下,她忍不住开口问道:“究竟生了何事,为何那孩子会有性命危险?”

太后十分关心冯牧的安危,在她看来,只要他能够平安度过一生,就算不能够成为皇帝,但是在她和内的努力下,他享尽荣华富贵,一生衣食无忧还是轻而易举的。

杨廷和恭敬地说道:“回太后的话,为臣不查。才让那些乱臣贼子有机可趁。”

太后脱口而出,问道:“对方究竟是什么来历,竟然能够在京城为非作歹,天子脚下。难道连大内高手都没有办法?”

杨廷和点了点头,轻轻咳嗽一声,他因为服下了毒药,身体有些不适,但是这毒药明显不会立即作。杨廷和强忍着心口隐隐的疼痛。说道:“回太后的话,那些江湖人擅长用毒,猜得不错的话,应该就是蜀中唐门,因为他们除了用毒之外,暗器也是一绝。”

杨廷和接到密探的报告,心中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是以他毫不忌讳的将自己的猜测告诉了太后。

太后听到蜀中唐门,原本还算平静的脸上,竟然出现了一丝恐惧之色。她不由得想着:“当年我就怀疑宋小七跟唐门有关,看来如今唐门的所作所为,验证了我的猜测。

唐门狼子野心,竟然将算盘打到了皇家,太后心中冷哼一声,对杨廷和说道:“唐门不自量力,妄图左右朝廷皇位的继承问题,传令下去,派出三千营,让张永亲自统领。将唐门从江湖中抹去。”

动用朝廷军队的力量,想要灭去一个江湖门派,算不得什么难事,但是大明立国以来。就和江湖门派相安无事,谁也不去触碰这个钉子。

听到太后的这个命令,杨廷和不由得苦笑,拱手道:“太后息怒,此事千万不能动用朝廷的武力,而应该顺水推舟。兵不血刃,让他们遭受致命的打击。”

杨廷和之所以这样说,一来是因为他服下了毒药,而那种毒药,正如唐门长老说的那样,只有他们有独门解药,杨廷和虽然不怕死,但是处于他这样一个至高的地位,还是希望能够多活几年。

二来,杨廷和在唐北行说出心中的想法之时,便已经谋划好了接下来的一切,就如同一盘棋局,与他博弈的对手,根本就是臭棋篓子,杨廷和知道对方最多猜到后两步,可是他却能够通观全局。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唐北行必将失败,而他失败的代价,便要让整个唐门为之陪葬。

太后看着一脸成竹在胸的杨廷和,之前的怒意反而消失于无踪,只见她雍容的脸庞上浮现出一抹玩味的笑容,道:“敢问杨爱卿打算作何处理?”

这句话问出来之后,杨廷和身后的几人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们对于这个国家大事,可丝毫不感大意,若是杨廷和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太后震怒之下,他们这些臣,可是要遭受灭顶之灾的。

天气并不算炎热,但是蒋冕四人的额头却已经出来了汗珠,他们不好去擦,只能任由它从脸上滑落下去。

杨廷和丝毫不怯,开口说道:“请太后相信老臣,你只需布懿旨,传召殿下入宫,然后将小王爷安置在文华殿待命便可。”

太后不由得皱起了眉头,那个叫做朱厚熜的孩子,少年老成,比杨廷和等人预料的那样要心思剔透数倍,又岂是他们轻易能够左右的?

先前就因为让他居住文华殿的事情,让那个孩子心中产生了芥蒂,如今再要重蹈覆辙,简直有些莫名其妙。

“恐怕此事不可吧,那孩子之前可是态度坚决,如今再要他这样做,无疑会让他暴怒。”

太后平淡的说道,杨廷和却认真的说道:“太后此言差矣,小王爷先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他还没有获得安全感,如今太后已经下旨,他已经是皇位的布不二人选,心中有了底气,为了得到皇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