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战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战图- 第2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铉点点头笑道:“多谢公孙将军提醒,看来我还得再派人去具体探查确认一下,防止被地图所误。”

这时,亲兵给他们上了茶,张铉端起茶碗喝了口茶,缓缓问道:“将军能不能给我仔细说一说盐城之败,我想了解一下杜伏威的用兵。”

公孙上哲叹了口气,“盐城之败是我的奇耻大辱,但又让我至今心有余悸,其实不是杜伏威,而是苗海潮,此人实在是奸猾无比,步步设伏,最终令我上了当。”

“我愿闻其详!”

“苗海潮抢掠了官粮后,大将军立刻令我找回官粮,并疏通通济渠交通,当时我率五千军北上,行至高邮县时,意外发现一艘民船正是失踪的运粮船,我便追问民船来源,那名船夫说他盐城县的亲戚花三十贯钱在盐城榆桥一带买到,我便怀疑粮草就藏在盐城,立刻率五千军杀向盐城。”

“公孙将军应该在盐城找到了船队!”张铉笑道。

“将军说得没错,我连续发现线索,最终在盐城一片滩涂芦苇荡中内找到了失踪了粮船,十万石粮食都在粮船上,但很快发现,粮包内根本不是粮食,而是沙子,就在我意识到上当之时,芦苇荡起了大火,将我的士兵全部包围了。。。。。。。”

泪水从公孙上哲眼中流出,他狠狠用拳头一锤桌子,哽咽着声音道 :“当我拼死逃出火海返回盐城县时,发现那些给我指路的酒肆、茶棚都被火烧毁,后来才知道那些店已经荒废多年,就在我来之前才修葺一新,我甚至连苗海潮是什么样都没有见到,五千弟兄就全军覆灭!”

张铉默默无语,他能理解公孙上哲的痛苦,也暗暗感到心惊,如果连杜伏威的手下也是这样狡猾的敌人,那么杜伏威岂不是更加可怕?

“不知杜伏威的老巢在哪里?”张铉暂时不问苗海潮,他更关心杜伏威。

“杜伏威的巢穴很多,至少有二三十处地方,他具体老巢在哪里?没有人知道,我知道化明县是一处,苗海潮就驻兵那里。”

张铉忽然想起一事,低声问道:“将军能否对我直言,江淮六郡还效忠朝廷吗?”

公孙上哲苦笑一声说:“张将军也是从青州过来,当初青州一带是什么情形,江淮就是什么样子,完全一样。”

张铉缓缓点头,果然被自己猜中了。

418。第418章 何处破局

张铉和公孙上哲谈了半个时辰,这才送他离去,并一口答应替他向朝廷美言。

张铉回到军议堂,却见房玄龄站在堂前,房玄龄刚从江都留守府衙回来,他走上前笑道:“将军今天应该收获不错吧!”

“和知情人谈一谈,心里多少有了底,军师那边情况如何?”

房玄龄今天是去办理粮食交割手续,兵部承诺给他们十万石粮食,天子杨广也批准了,从江都粮库中支付。

房玄龄跟随张铉走进大堂,两人坐下说道:“韦铮答应分两批把十万石粮食交割给我们,先五万石,然后每月给一万石。”

“他为什么不一次性给我们,还要分批交割?”张铉不解地问道。

“他们也难办,本来库存五十万余石,结果十万石被杜伏威劫走,他们还得再送十万石进京,这就只剩下三十万石了,然后给我们十万石,兵部给大将军陈棱那边也批了十万石,最后粮食库里只剩下八万石左右,韦铮告诉我,他怕再出什么事,压力就太大了。”

张铉负手来回走了几步,回头对房玄龄道:“如果韦铮要运粮北上,还是要面临被劫粮的威胁,本来我打算先招募三千水鬼训练,现在看来时间上不允许了,我们必须尽快行动,打通通济渠的运输线,也只有先给朝廷一个交代,我们也才有理由招募水兵。”

房玄龄完全能理解张铉略有些急切的心理,只有成功迈出第一步,他们才能在江淮站稳,这也是极其重要的第一步。

房玄龄沉思片刻道:“将军打算对哪里下手呢?”

张铉缓缓道:“公孙上哲给了我一个重要线索,我打算从化明县着手。”

。。。。。。。

两天后,抵达江都的隋军终于出兵,张铉留裴行俨五千军协防江都,他自己亲率一万五千大军和八十艘战船,水陆并进,沿着邗沟浩浩荡荡向北进发。

此时杜伏威的势力早已渗透进了江都郡,在邗沟两岸甚至江都城内布满了探子,隋军刚刚出发,立刻有探子用飞鸽传信紧急通知杜伏威。

杜伏威是个十分多疑的人,在江淮一带有二十几个老巢,他自己也居无定所,每隔半年就要换一处地方。

此时杜伏威正在位于历阳郡的莲湖老巢内,莲湖水面足有数百顷,背靠罗柱山,水宽山高,水中有一座岛屿,叫做莲花岛,约百亩大小,外形像一朵莲花,湖也因此得名。

杜伏威的老巢就位于莲湖东岸,依山傍水,是一座占地五百亩的板墙式军营,有驻军约五千人,四周良田千顷,由贼军家眷负责耕种,一旦官兵前往围剿,他们会立刻退到罗柱山上防御,或者直接退入长江。

虽然杜伏威军营的退路已经安排好,但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有遭遇过官兵围剿,二十里外便是历阳县,它们也相安无事,任何明眼人都看得出,如果历阳官府和贼军没有关系,那才是见鬼了。

事实上,杜伏威之所以能纵横江淮,也和他颇有手段有关,他们靠水吃水,打劫长江和通济渠的外地商船,也时常去抢掠中原各郡,

但他对江淮本地人却秋毫不犯,因此江淮人颇为敬服杜伏威,另一方面,杜伏威对地方官府也是恩威相济,如果暗中投降他,他礼仪有加,更不会去骚扰,但敢和他作对的官员,他却心狠手毒,连妻儿也不放过。

这样一来,江淮各郡官员无不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同时,杜伏威也不为难地方官,他的老巢大都不设在城内,不是在高山,就是在水泊,水陆通吃,被称为江淮狼。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苗海潮就占据了化明县,那也是杜伏威军队唯一占据的县城。

罗柱山脚的军营内,杜伏威打开了刚刚送来的鸽信,信中内容让他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张铉率隋军主力水陆并进北上,意图不明。

“速去把左军师请来!”杜伏威连声喊道。

不多时,一名中年文士快步来到杜伏威大帐,此人叫左才相,原本是淮北一带匪首,投靠了杜伏威后,因足智多谋而被封为军师,他走进大帐笑道:“将军,可是隋军那边有动静了?”

“军师如何得知?”杜伏威不解地问道。

“很简单,张铉被隋王朝紧急派到江淮,他如果再不打通通济渠,隋朝皇帝要急得跳脚了。”

“军师觉得他是去淮河?”

左相才点点头,“肯定是去淮河,若我没有料错的话,他的目标就是化明县,江淮人人都知道那里是我们在淮河的根基,张铉不去那里又会去哪里?”

杜伏威心中一阵烦躁,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这几年他在江淮渐渐发展壮大,朝廷也没有把他怎么样,但自从他出兵劫掠了江都十万粮食后,他便被推上了风头浪尖。

他本来想取代瓦岗军,成为天下义军的旗帜,但似乎天下义军并不承认他,反而引来了隋军的围剿,这让他有点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的感觉。

左相才感觉到杜伏威的沮丧,便劝他道:“事已至此,将军退让也没有用,好在我们地盘广阔,不用和隋军硬拼,隋军来,我们就走,若隋军孤军深入,我们就围而歼之,若隋军四面出击,我们就各个击破,反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张铉也不过两万人,不足为惧。”

军师的方略让杜伏威心中稍稍有了谱,他叹口气道:“很多人都要求我集中兵力和隋军决战,甚至辅公祏也写信劝我考虑诸将的意见,我却觉得不是时候,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对张铉一无所知,却鲁莽地击中兵力和他决战,实在不智也!”

“将军所见高明,反张铉他在江淮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等充分了解后再和他决战也不迟,不过我觉得将军心中略有点惧怕他,我说得没错吧!”

杜伏威半天才轻轻点了点头,“军师说得没错,因为我是齐郡人,我很清楚齐郡和周围郡县的情况,他居然能横扫青州,还以弱胜强,全歼张金称的八万大军,打得王薄屁滚尿流,这是一个不亚于张须陀的劲敌,我是有点惧怕他,但正因为惧怕,所以才谨慎,否则怎么死都不知道。”

“既然将军也觉得应该谨慎,那就请将军传令,让苗海潮火速撤离化明县,先保存实力,等张铉大军撤退后,我们再重新返回淮河不迟。”

“就依军师之言!”

杜伏威当即令道:“传我的命令,传令苗海潮火速撤离化明县,不准迎战隋军,违令者斩!”

。。。。。。。。。

张铉大军在行军四天后抵达了盱眙县,但张铉并没有再继续西进,而是在盱眙县扎下大营,与此同时,张铉得到最新情报,化明县的一万多名贼兵已经撤离,化明县现在几乎就是一座空城。

中军大帐内格外热闹,四名赴江都上任的参军正好在半路遇到张铉大军,直接编进了军队之中。

四名参军正是卢元庆、裴弘、李清明和崔元翰四人,他们各自肩负着家族的期望,参加了这支目前大隋最活跃的军队,尽管他们都是书生,却都具有军队中少有的才学,能帮助房玄龄从繁重的杂务中解脱出来,他们的到来受到了张铉的欢迎。

此时,四名参军也参与了军务议事,他们坐在侧面,静静聆听着张铉给众人讲解目前的局势。

“根据斥候最新情报,苗海潮的军队在昨天晚上连夜撤离了化明县,是乘坐数百艘船只离去,目前去向不明,而且仓库也被他们搬空,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杀去化明县将一无所获,所以我在考虑苗海潮究竟去了哪里?直觉告诉我,他们去了这里!”

张铉指着地图上的涣水道:“这是和通济渠平行的河流,最近处只有二十里,中间有小河相连,他们退入涣水,依旧可以继续截断通济渠的运输。”

这时,房玄龄笑道:“如果将军觉得他们想继续截断通济渠,那么我倒有一计,可以试探出苗海潮的是否真的进了涣水。”

419。第419章 试探之策

涣水是中原地区一条重要河流,也是淮河的主要支流,从上到下纵穿梁郡、谯郡、彭城郡和下邳郡,流经千里,最后在化明县以西注入淮河。

涣水和通济渠完全平行,相距最远也不过百里,在陈留县甚至还和通济渠融为一体。

两条河流的大部分河段相距约二十里,由于张铉在盱眙县附近重创苗海潮的偷袭,一直在淮河上横行劫掠的苗海潮被迫西撤,使通济渠淮河段不再有水贼出没。

这些天,一些因闹匪患而积压在谯郡和彭城郡一带的商船又重新开始在通济渠上航行了。

这天下午,一支由五艘中型货船组成的小船队在通济渠上向北航行,货船内满载着布匹,岸上,十几名纤夫拉拽着船缓缓航行。

这支小船队一共有五艘货船组成,货船上插着‘鸿记’船行的三角旗,鸿记船行是江都郡五大船行之一,拥有大小货运船只两百余艘,以货物运输为业。

杜伏威军队截断通济渠,对这些船行的影响极大,几乎断了它们的生路,但它们的消息也是最敏锐,当通济渠刚刚恢复通行后,它们便立刻得到了消息,便开始急不可耐地运货北上了。

这支船队的管事姓蒋,是一个四十余岁的精壮汉子,跑船已有二十年,通济渠一开通,他便是第一批船队管事,对通济渠沿岸了如指掌,经验十分丰富,这次他率领二十名伙计押船北上,每个人都十分紧张。

“蒋管事,前面就是鹿儿沟了!”一名伙计大喊道。

蒋管事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鹿儿沟是谯郡永城县一带连接涣水和通济渠的一条小河,也是水贼最容易出没之地,因为焕水那边紧靠稽山,水贼一旦抢掠得手,就会躲到稽山上去。

“让纤夫加快船速,要快点驶过去!”

蒋管事看了看天色,已经是黄昏时分了,还有两里就到鹿儿沟,他们必须在天黑前驶过去。

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越是怕什么就越会来什么?

船队行了不到半里,前面忽然出现了一溜小船足有二十余条,蒋管事和伙计们惊得目瞪口呆,蒋管事狠狠一跺脚,他们还是遇到水贼了。

“停船,挂白旗!”

各行有各行的规矩,通济渠上的水贼也不例外,商船只要不反抗,任他们劫掠,一般都能保住性命,水贼也不想做得太绝,那会断了他们财路。

船只缓缓停下,十几名纤夫一哄而逃,五艘货船静静停靠在东岸,就像五艘待宰的羔羊,二十几艘水贼小船迅速向这里包围过来。

这时,最后一艘货船上,两名新来的伙计低声问道:“通济渠不是没有水贼了吗?这是从哪里钻出来的水贼。”

其他几名伙计吓得大惊失色,连忙喝斥道:“别胡说,你们没见小船上挂着狼头旗吗?这是杜伏威的船只,从涣水那边过来的。”

两名伙计对望一眼,慢慢退到船后,趁众人不注意,他们无声无息地潜入了水中。

片刻,二十几艘小船包围上来,水贼们纷纷上船,为首水贼认出了蒋管事,笑骂道:“我说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敢在通济渠上行船,原来是鸿记船行,你们活得不耐烦了吗?”

蒋管事吓得跪下哀求,“三爷,我们也是为了混口饭吃,不得已啊!求三爷高抬贵手。”

“什么高抬贵手,个个高抬贵手,我们喝西北风去?这次苗将军有令,连船一起带走,你们要么下船,要么跟我们一起去。”

蒋管事慌了神,“三爷,不是按规矩留三成货给我们吗?你们全拿走,我们没法回去交代啊!”

“少废话,规矩变了,说那么多屁话做什么,竟敢强闯通济渠,不杀你们已经是高抬贵手了,快滚!”

蒋管事万般无奈,只得拿上自己东西跳船游向岸边,贼兵们纷纷上了货船,谈笑风声地撑着五艘货船向不远处的鹿儿沟驶去。

但他们却没有注意到,在最后一艘货船的下面,紧贴着船底处却多了两根细细的芦管。

........

盱眙县隋军大营内,新任骑曹参军李清明匆匆走进了中军大帐,军中记室参军是张铉的秘书,目前暂时空缺,录事参军由房玄龄兼任,兵曹参军由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