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战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战图- 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烈手中。

张公瑾又劝道:“大帅其实也不用太担心,首先大帅的妻儿并不在高烈手中,其次大帅据城而守,保住幽州,就算别处有不利影响,但这个大功足以抵消一切,天子褒奖大帅还来不及,绝不会惩罚大帅。”

“那是你不了解天子!”

罗艺长长叹了口气,“来护儿是我的推荐人,看看他的下场,那么大的功劳天子褒奖了吗?回洛阳就被下狱,还有杨义臣,活生生的教训,这就是天子的为人,你纵有一千个天大的功劳,但只要有一个不对,他就会记住,然后找机会干掉你,就算他褒奖我守住幽州,但迟早有一天,我还是会死在乱臣贼子的罪名上。”

“那大帅就拥兵自立,虽为隋臣,却绝不上朝,不离开幽州一步,军队也不交出去,牢牢掌握在手中,天子就拿大帅没有办法,反而会一直好言安抚,毕竟大帅是隋臣,他不敢翻脸,怕一翻脸大帅就把幽州交给渤海会。”

罗艺眼睛一亮,他还真没有这样想过,这确实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他连忙摆摆手,“先生不急,让我考虑一下,我或许可以接受这个方案。”

这个方案张公瑾想了很久,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说出来,但现在罗艺优柔寡断,丧失良机,张公瑾便再也忍不住了。

张公瑾知道罗艺需要时间考虑一下,便拱拱手,转身向城下走去。

但他刚走到城下,只见罗成疾奔而来,脸上颇为焦急,张公瑾便问道:“公子,出什么事了?”

罗成急道:“刚刚得到温将军的鹰信,高烈军队已经沿永济渠进入涿郡了,距离蓟县已不足百里。”

这个消息也让张公瑾大吃一惊,他转身又向城上快步走去,罗成也跟在他身后。

“大帅,形势危急!”张公瑾老远便喊道。

“怎么回事?”罗艺转身问道。

“公子刚刚接到温将军的鹰信,高烈率大军杀入涿郡,距离蓟县已不足百里。”

罗艺也吃了一惊,“怎么来得如此迅速?”

张公瑾心中苦笑,哪里是对方来得迅速,而是罗艺优柔寡断,在渔阳郡耽误了三天时间,白白丧失了良机。

但这话张公瑾却不能说,罗艺从不会把责任放在自己身上,不等张公瑾开口,罗成在一旁急道:“父亲,我们要立刻进兵蓟县,不能再犹豫了。”

罗艺狠狠瞪了他一眼,“都是你这孽障闯下大祸!”

他的潜台词就是,罗成若不杀死高元翼,高烈就不会进兵涿郡,而是会把涿郡交给他罗艺。

罗成心里明白父亲的意思,他眉毛一挑,“父亲,高烈分明是要占据涿郡建立王朝,绝不是因为什么杀子之仇,再说,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给我闭嘴!”

罗艺气得脸色铁青,拔剑指着罗成,“给我滚回北平郡去,这里不需要你多事,快滚!”

罗成气得一跺脚,转身便向城下跑去,他真不想呆下去了,回北平郡也好,眼不见心不烦。

望着儿子身影消失,罗艺重重哼了一声,“我把这个孽障宠坏了。”

“大帅,现在形势危急,公子之事暂时放一放吧!”张公瑾劝道。

罗艺收回战剑,叹口气道:“无终县距离蓟县两百里,而高烈军队只剩下百里,我们就算插翅也赶不上了,我手中只有一万军队,搞不好还会被高烈围城打援。”

张公瑾想了想,又道:“大帅可进军潞县,控制涿郡仓库,至少那些军资粮草不能落在高烈手中。”

一句话提醒了罗艺,隋朝三次征伐高句丽,涿郡便成了后勤重地,潞县修建了上百座巨大的仓库,由三千兵部派驻的骁果军镇守,里面堆积无数的粮食军械,因为是朝廷直属仓库,郭绚也不敢妄动,但现在形势危急,他占领这些仓库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想到这,罗艺立刻喝令道:“大军立刻出发,前往潞县!”

。。。。。。。。。

潞县也就是后世的北京通县,因紧靠潞水而得名,在潞水西岸修建了上百座巨大的仓库,四周有两丈高的围墙,占地面积远远超过了潞县县城,由三千兵部直属的骁果军看守,就在三万渤海军抵达蓟县的同时,罗艺的军队也抵达了潞县,迅速在潞水东岸建立了防御。

蓟县的形势依然十分危急,渤海军大营内一片忙碌,数百名工匠正在装配各种攻城武器,这也是渤海会行军稍慢的缘故,他们用船只装载了大量攻城武器部件,只要在蓟县城下简单装备便可使用。

有攻城云梯、投石机、攻城槌、巢车等等重型攻城武器,还有数百架攻城梯,高烈有绝对的把握夺取蓟县。

只是高烈想围城打援,将前来抢占蓟县的罗艺军队一举歼灭,所以时间已经过了中午最后期限,渤海军也还没有攻城。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黄昏时分,大部分攻城武器已经装配完毕。

高烈负手站在一座小山丘上,目光冷冷地望着蓟县县城,他已经得到情报,罗艺率军占领了潞县,高烈立刻明白过来,罗艺已经放弃蓟县,但他想夺走潞县仓库的粮草军械。

他不由冷笑一声,潞县前往北平郡路途遥远艰难,罗艺能运走多少粮食?

也好,自己先占领蓟县,回头再收拾他。

“传我的命令,准备夜间攻城!”

这是渤海军专门训练的一个特色,也是优势,擅长于夜战,在夜晚攻城,他们将一战而夺城。

就在这时,一名随从飞奔而来,低声道:“会主,出大事了!”

“什么事?”

随从对他低语几句,高烈脸色大变,急忙上马向大营奔去。

进了大营,他几乎是冲进大帐,大帐内有一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正是穆隧新侄子穆宁,旁边穆隧新忧虑万分,他的妻儿都落入了张铉之手。

穆宁看见高烈,跪下大哭道:“会主,快救人吧!”

高烈已经没有了平时的城府和稳重,他气急败坏,一把揪住穆宁的衣襟大吼,“怎么回事?张铉怎么会到来!”

“我们不知道,他率骑兵突然杀来,所有人都被抓住了,一个都没有逃掉。”

高烈气得简直要疯狂,自己眼看要攻下蓟县,却出了这档子事,穆隧新连忙劝道:“会主,事已至此,也没有办法,先冷静下来,他们都没有死,张铉也愿意交还他们。”

高烈慢慢冷静下来,克制着满腔怒火问道:“他有什么条件?”

“他要求会主立刻撤离涿郡,不准渤海会染指涿郡,另外还有两个条件,估计和钱粮有关,现在还不知道。”

穆宁又连忙摸出两封信,“一封是张铉给会主的信,一封是覃大叔的信。”

高烈一把夺过信,他先不看高覃的信,里面不会有什么内容,他只关心张铉的信,他打开信看了一遍,和穆宁所说差不多,但多了一个条件,要求他立刻把渤海会势力撤出青州,另外还有一个条件没有明说,应该是要赎金。

赎金和撤离青州都没有问题,关键是要自己撤离涿郡,不准染指幽州,这不是让自己功亏一篑吗?

高烈半晌一句话说不出来,又问穆隧新道:“大帅说怎么办?”

穆隧新的妻儿都在张铉手中,他还能怎么说,更重要是渤海会的骨干都在张铉手上,就算夺取蓟县又能怎么样?他叹口气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会主,退兵吧!”

高烈终于无奈地接受了现实,他写了一封信,交给随从道:“你立刻去潞县,把信交给罗艺,并告诉他,我儿从小顽劣难教,这次他违抗我的命令,擅自上战场,他是咎由自取,我不会怪罪他的公子,幽州我就交给他了。”

随从行一礼,接过信转身出去。

高烈又走到帐前,凝视蓟县城池半晌,终于长叹一声道:“传我的命令,全军撤退!”

514。第514章 立场不同

正如郡丞孙简所预料,在隋军进驻高唐县后,高唐县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将散居清河郡各地民众迅速向高唐县聚集,清河郡已经动乱了五年,所有民众对安全都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渴望,王世充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安定,相反却是不亚于张金称的残暴,杨义臣虽然不错,但他在任时间太短,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豆子岗的贼首格谦作战,缺乏一种凝聚力。

但张铉却完全不同,不仅仅是他军队军纪严明,不掠民害民,且军队善战,能有效保护平民,更重要是张铉本身有很高的政治亲和力,能重用良吏,他重视生产,鼓励耕织,不仅能让人民活下去,而且能让人民活得好,北海郡就是最好的例子,北海郡的畜牧业发展迅猛,就算普通民众也偶然能吃上羊肉了。

人民眼睛是雪亮的,张铉的口碑在青州和清河郡迅速传播,也使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当他进驻高唐县后,清河郡的民众开始沸腾起来,从四面八方向高唐迁居。

当然,麦收在即,主要劳动力依然会留下收麦,只是老弱妇孺先走一步,就算是这样,当张铉押着渤海会的骨干和战俘从河间郡返回时,高唐县城外已变得格外热闹,到处是牛车和骡车,女人抱着孩子,老人颤巍巍的拄着拐杖,大车内装满了各种粗陋的日用品,孩子的奔跑欢笑,女人担心地叫喊声,使城门外格外热闹。

骑兵队缓缓从西门进入县城,张铉则在十几名亲兵簇拥下来到了民众最多的聚集地,这时,孙简也看见张铉,连忙上前躬身施礼,“参见大帅!”

张铉望着热闹的人群笑问道:“这就是从各地来投奔高唐县的民众吗?”

“正是,最多是从清河县过来,今天已经是第三批了。”

张铉点点头,他又看了一圈,却发现青壮男子不多,大多是老人、孩子和女人,他又问道:“怎么青壮男子很少?”

“他们还要收割小麦,很多人把家人送来后,又匆匆赶回去了。”

孙简苦笑一声道:“我问过不少人,他们只是想把父母妻儿送到安全的地方来,但他们自己还要继续种地,毕竟舍不得放弃已经开垦的粮田。”

“这边没有土地给他们吗?”

“就算给他们土地,他们还会两头占土地,很多官员都提出反对意见。”

张铉摇摇头道:“所以我就说你们做事没有魄力,现在的清河郡成什么样子,不光清河郡,其他各郡也差不多,千里赤野,民生凋敝,种地的农民是多么宝贵,土地多得是,只要他们能种多少,我们就给多少,就算他们一时舍不得放弃清河县的土地,但只有贼军杀来,他们都是现成的壮丁,谁也跑不掉,你以为他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只要高唐县这边土地复垦起来,他们没有时间两头跑,一定会来妻儿身边,至于他们占了十顷地也好,百顷地也好,等将来天下安定后再重新分配土地,该给多少就给多少,这就叫此一时彼一时,明白吗?”

孙简默默点头,他算是明白了,张铉拍拍他肩膀笑道:“我只是想说明人口比土地重要,但实际上不能这样随意侵占,可以参照北海郡的办法,土地分为官田和私田,私田是定额,官田是租赁,量力而定,总之一句话,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不要这么小家子气。”

“卑职明白了。”

“立刻实施吧!小麦收割后,就让他们来高唐县复垦土地,如果人手不足,可以让军队协助。”

孙简答应,便转身离去了,张铉并没有进入人群中寒暄,而是远远地望着跟随士兵们进城的老弱妇孺,他在考虑如何安置这些人,他想象之前张须陀的齐郡方案,以历城县为中心,民众分布在四周,若有危险,民众立刻进城避难,这就是城堡方案,是千年来一直卓有成效的保存人口方案,能最大限度节省军队部署。

在很多时候,他和敌人的战争实际上就是争夺人口的战争,无论谁拥有了人口,谁就拥有了最大的战争资源。

“大帅!”身后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

张铉回头,只见李靖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后。

“药师有事吗?”

“大帅,我想和你谈一谈。”

“关于什么。。。。。。”

“渤海会!”

张铉点点头,让亲兵让出一匹马,“上马吧!”

李靖翻身上马,跟随张铉顺着官道向北而去,后面亲兵们远远跟随着他们。

两边是大片麦田,麦子已经黄了,微风吹过,麦浪翻滚,呈现出一望无际的金黄之色。

“今天收成不错!”张铉望着麦浪欣慰地笑道。

李靖却显得有些心事重重,张铉看了他一眼笑道:“莫非药师也是渤海会的人?”

“那倒不是,我和渤海会没有关系。”

“那担忧什么?”

李靖叹了口气,“我是怕大帅犯错,放过了这次剿灭渤海会的良机。”

张铉笑了起来,“愿闻其详!”

“大帅或许不太了解渤海会在河北渗透之深,我出身赵郡李氏,在我记忆中,从我的父辈开始,渤海会就开始和河北士族接触了,那时它们还叫做大齐遗族会,虽然河北世家还没有完全倒向渤海会,但经过数十年的接触、发展,我相信河北世家已经和渤海会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其实也知道!”

张铉笑道:“卢家也有人加入了渤海会,还是重要人物,甚至罗艺、窦建德也是渤海会的成员,他们还有外援,高句丽就一直支持渤海会,从北齐时代,两者就是盟友,这也是先帝最早发动对高句丽战役的重要原因。”

“大帅准备怎么处理渤海会?”

张铉笑道:“我还是决定放了他们。”

李靖愕然,半晌才道:“那大帅又怎么向朝廷交代?”

张铉缓缓道:“我其实很清楚渤海会在河北的渗透,我知道放了这些人是放虎归山,但凡事得权衡利弊,渤海会固然是我的敌人,但有他们在河北,对我是利大于弊,我还需要渤海会的存在,至少这一年内,我还需要这样一个敌人,一旦我不需要了,我再铲除他们也不迟,说老实话,我还真没有把渤海会放在心上,至于朝廷。。。。。“

张铉笑了笑,“我想有人会替我办好这件事。”

“大帅是指虞世基?”

张铉点了点头,“他既然表示愿意交我这个朋友,我就看看他的表现了。”

“如可如果他不守承诺呢?大帅怎么能把命运放在别人手中。”

张铉笑道:“不是还有一千多渤海军士兵吗?他们就是用来堵这个可能发生的漏洞。”

李靖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张铉心意已定,不是自己能劝说了,张铉明白他遗憾的心情,反过来劝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