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战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战图- 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片凄厉的惨叫声,裴仁基大吃一惊,蓦地回头望去,只见数千余名正在忙碌士兵纷纷摔倒。

裴仁基暗叫一声不妙,调转马头便向远处扎排处疾奔而去。

正在搭建浮桥的百余士兵都站直身体,回头向岸上望去,但就在此时,十几艘小船从他们身边数十步外的河中驶来,船在暗处,士兵们在明处,浮桥上灯火通明,看得格外清晰、

只听有人低喝一声,“放箭!”

十几艘小船顿时箭如雨发,密集的箭矢射向浮桥,浮桥上的士兵措不及防,纷纷被射中,顿时响起一片惨叫,士兵纷纷落水,侥幸没有被射中的士兵也跌跌撞撞向岸上逃去。

小船上跳上十几名士兵,迅速将干草、硫磺等引火之物堆在浮桥上,泼上火油,用火把点燃了干草,浮桥上立刻燃起了火苗……

木筏场上已乱成一团,数千士兵都在明处,而放箭人在暗处,谁也不知道箭矢是从哪里射来,有多少敌军,但士兵们毕竟都有经验,在最初的混乱后,很多人纷纷趴在地上,躲在木筏背后,只听见箭矢破空声从他们头顶‘嗖!嗖!’射过。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闷雷般的蹄声,天空尘土滚滚,几名士兵大喊大叫起来,“快跑啊!青州军骑兵杀来了。”

“快逃!再不逃就要被杀死了。”

蹄声如雷,又有士兵拼命鼓动,开始有人逃跑,人都有从众心理,只有有人先带头逃跑,更快就有更多人奔逃。

在极短的时间内,逃跑的士兵越多,心慌意乱的士兵们纷纷从地上爬起,丢盔卸甲,没命地奔逃,很快便形成逃亡大潮。

裴仁基带来几十名亲兵冲回来时,正好遇到了青州军‘骑兵’杀来,裴仁基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所谓的‘骑兵’竟然是数百头怒火冲天的牛。

640。第640章 兵不厌诈

只见每头牛的眼睛血红,屁股上插着刀,血流如注,尾巴上拴着树枝,激起滚滚尘土,两只犄角上也绑着尖刀,它们没有目标,本能地向火光明亮处奔来。

这时数十头牛发现了裴仁基,一起向裴仁基和他的亲兵冲来,吓得裴仁基掉头便逃,他的亲兵慢了一步,十几名亲兵被尖刀刺穿身体,惨叫倒地。

其余亲兵拼命奔逃,虽然追逐他们的牛群并不是骑兵,但它们一样令士兵们恐惧万分。

当数千败军逃过一片树林时,树林内忽然火光四起,魏文通率千余士兵从树林内杀了出来。

………。

天渐渐亮了,一群群战俘被押解着从另一座用小船搭成的浮桥上向对岸走去,在不远处,用木筏搭成的浮桥已经被大火烧毁,只剩下一片漆黑的残骸,横七竖八地漂浮在水面上。

虽然成为战俘,但大部分唐军士兵并不沮丧,很多人眼中还充满喜悦和希望。

裴仁基士兵大部分都是青州人,他们成为战俘,就意味着自己很快就能回家了。

魏文通却很得意,这一战他仅阵亡十三人,伤二十人,便彻底击败了裴仁基五千先锋军,俘虏两千余人,缴获大量兵甲武器,这也是他从军以来打得最痛快的一战。

魏文通当然知道,这场胜利并非因战,而在于谋,正是杜如晦的牛阵奇袭才使他们能以少胜多,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胜利。

这时,魏文通看见了穿着一身青色儒袍的杜如晦,他连忙催马迎了上去,拱手诚恳地说道:“多亏先生奇谋,魏文通才能立此大功,请先生受我一礼。”

说完,他深深向杜如晦行了一礼,杜如晦笑道:“我也是有要紧事来找将军,说不定还有一场功劳。”

魏文通一怔。“先生有什么要紧事?”

杜如晦回头一挥手,“带上来!”

只见几名士兵将一名渔民模样的男子推了上来,这名男子脸色惨白,跪在地上低头不语。

杜如晦笑道:“昨天晚上,小河中巡哨斥候发现居然还有人在河中打鱼,便上前盘问,他将一只皮袋扔进河中,被士兵们捞起来,里面竟然有军符、军令和一支令箭,原来此人是李建成派去给运粮船送信的使者。”

说完,杜如晦将军符、令箭和军令一起交给魏文通,魏文通打开军令看了看,原来是去提醒送粮船队避开武陟县,小心武陟县的军队,不过此人居然装扮为渔民,也该他出事。

魏文通笑道:“先生打算怎么办?”

杜如晦有些得意洋洋道:“我从小就善于模仿别人的笔迹,算是一个本事,但自从被长辈斥责为旁门左道后,我再也没敢用过,或许今天我可以施展一番这个本事。”

魏文通眼睛一亮,“先生是想让运粮队停泊在武陟县吗?”

杜如晦摇了摇头,“停在武陟县当然好,但我估计时间上来不及了,只能用另一种办法。”

“此人会说实话吗?”

杜如晦看了一眼地上跪着的送信人,淡淡道:“我有办法让他该说尽说。”

………。

李建成担忧运粮船并非没有原因,他从河东郡出发时,运粮船队也同时从河东郡进入黄河,虽然船队没有他的行军速度快,但因为他们在长平郡遭遇了宋金刚的军队而耽误了整整五天,从时间上算,他的军队进入河内郡后,运粮船也应该差不多进入河内郡了。

黄河上,一支由两百余艘中型货船组成的船队正快速驶向数十里外的永济渠入口,船队运载了四万石粮食,将给李建成军队提供两个月的军粮供给,对李建成军队东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它是李建成军队东进的保证。

船队由两千军队押送,每艘货船上有十名士兵,主要是防止黄河上的水贼窥视,其实水贼倒不可怕,真正让船队担心的是,再向东走百里,就进入了瓦岗军的地盘,那时船队就危险了,所以船队无论如何要进入永济渠,才能避开瓦岗军水军巡哨队。

押运军队的主将叫做殷长志,是唐军大将殷开山之弟,官任雄武郎将,他为人十分谨慎,李建成正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才让他负责押运粮草。

此时正是上午,河面上有点雾气,使前方视野不太清晰,殷长志站在船头,正全神贯注地向北岸眺望,北岸是起伏的山峦,森林茂密,他曾走过几次永济渠,还有一点印象,在过了莫女峰后,再行十里就将抵达永济渠河口了。

莫女峰已经过了,船队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船队顺水而行,就在这时,一名士兵指着前方喊道:“将军,有一艘小船!”

殷长志也看见了,一艘小船在他们前方若隐若现,船上有人挥舞红旗,那是让他们停船的信号。

片刻,小船靠近了粮船,船上竟然是两名唐军士兵,其中一人大声问道:“可是殷将军的船队?”

“我是殷长志,你们是何人?”殷长志疑惑地看了他们一眼。

“我们是大公子的信使,特来给殷将军传令!”

殷长志打量两人一下,又问道:“可有口令?”

“有!口令是龙过太行。”

这是殷长志和李建成约定好的口令,只有李建成派来的人才可能知道,殷长志脸色和缓了很多,对左右令道:“让他们上船!”

片刻,两名军士上了船,取出军符、令箭和用石蜡封好军令,一起递给了殷长志。

殷长志为人十分谨慎,虽然口令正确,但他还是核对了军符和令箭,重要的调兵讲究符令合一,光有令箭还不行,还必须军符契合,也就是李建成的一半军符和殷长志的一半军符正和吻合,这样军令才能有效,像李建成甚至还特地设了口令。

当然,如果送信人被抓住,那么一切都没有意义了,所以尽管李建成考虑得再周密,也还是有漏洞存在,除非像后世一样有专线电话或者密码电报之类。

殷长志核对了军符和令箭,这才打开军令,军令是李建成亲笔,竟然是让他立刻退回河东郡等候命令。

殷长志愣住了,这是为什么,眼看要抵达永济渠入口了,却居然让自己返回,这一来一去,至少要二十天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他沉吟一下问道:“大公子现在在哪里?”

“回禀殷将军,大公子现在还在长平郡。”

殷长志顿时吃了一惊,连忙问道:“为什么现在还在长平郡?”

“我们在长平郡遭遇了宋金刚的三万军队,两军激战至今,虽然对方战力不强,但却很缠人,屡战不退,又不肯正面作战,所以大军一直无法南下太行。”

殷长志顿时明白了,他早就知道宋金刚的军队从河北转移到上党和长平一带,他还特地提醒大公子当心这支贼军,看来大公子低估了宋金刚,结果遇到了大麻烦,计划得改变了。

殷长志沉思片刻,既然大公子还没有到河内郡,那他们也不能进去送死,现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撤退回河东,要么在永济渠河口一带待命,可殷长志想到了瓦岗水军巡哨,他便打消了在河口待命的想法,还是应该遵守大公子的军令才是正确的决定。

他当即令道:“传令所有船只掉头,返回河东郡!”

李建成绝不愿意看到的一幕终于发生了,即将抵达永济渠河口的运粮船队开始掉头返回数百里外的河东城,此时他们距离李建成大军只剩下不足二十里的路程,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往往就在最后一刻改变了轨迹,和成功擦肩而过。

641。第641章 武陟城下

李建成大军在次日上午按时抵达了两江口镇,裴仁基狼狈不堪地跪在李建成战马前请罪。

最晚的袭击使裴仁基丧失了四千余人,虽然被杀被俘者并不是很多,但很多士兵却趁此机会逃亡回家,跟着裴仁基地位低、待遇差,将士们早已不满,原本想借此一战提高待遇,却没有想到还是遭遇了惨败,大家对裴仁基都失去了信心,所以尽管裴仁基收拢败兵,却没有多少人愿意继续跟随他,纷纷各自回乡。

没有了军队的裴仁基,就像一只被拔光了羽毛的公鸡,又是尴尬,又是狼狈,秦琼则率领最后五百人,远远望着主将向李建成请罪,他心中也同样百感交集,当初不如他的罗士信已经升为将军,统军数万,甚至就连被裴仁基排挤的尤俊达,因为投降了瓦岗,跟随李建成,现在也成了李建成的嫡系大将,军职虽然和自己一样,但地位却比自己高得多,前途也更加光明。

这次战败,没有了军队为根基,裴仁基降职已是必然,那自己也将会跟着降职了,秦琼心中一阵悲哀,归根到底,是自己跟错了人。

李建成望着低头请罪的裴仁基,冷冷道:“虽然胜败是兵家常事,我也不会因为一次兵败就严惩大将,但兵败却不知对方是谁,这就让人难以容忍了,看在你已是老将的份上,我不会羞辱责打,但军规森严,当赏罚分明,免去你将军之职,降为雄武郎将,且罚俸一年,手下诸将无辜,可以不用降职。”

裴仁基心中充满了苦涩,如果自己降职,秦琼却不降职,那他就和秦琼同职了,秦琼也就不再是他裴仁基的部将,尽管裴仁基心中不满,但他又无可奈何,李建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宽容他了,他只得磕头谢道:“多谢都督不责之恩!”

李建成马鞭一指,对王君廓和尤俊达令道:“你们两人率五千军搭建浮桥,两个时辰内,大军必须渡河!”

“遵令!”

两人抱拳遵令,立刻带领士兵去树林伐木了,裴仁基也戴罪立功,跟随他们一起去伐木。

这时,长史魏征慢慢走上前,笑道:“虽然兵败,但未必是坏事。”

李建成知道魏征是指什么,父亲早就想效仿张铉废除部曲制,不准各个大将拥有自己的军队,但如果操之过急,会引来严重后果,所以他们一直在寻找机会一步步废除,在所有拥兵大将中,罗艺是最大的障碍,其实就是裴仁基,这次裴仁基的部曲被打散,使李建成可以率先在自己军中废除部曲制,为全军废除部曲制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

所以裴仁基兵败,李建成一点也不恼怒,甚至心中暗喜,他不降秦琼之职,裴仁基手下便再无部曲,只剩下数百亲兵,他军中最大的隐患便消除了。

李建成淡淡一笑,没有接魏征的话题,他又对魏征道:“我想让长史去巡视河内各县,了解一下各县的仓禀情况,长史可愿替我辛苦一趟?”

魏征躬身道:“都督有令,卑职自当从令。”

李建成又吩咐左右亲兵,“去把秦将军找来!”

两名亲兵飞奔而去,不多时把秦琼带了过来,秦琼听说自己不会被降职,心中暗暗高兴,他连忙上前抱拳施礼,“末将参见都督!”

李建成温和地对他笑道:“魏长史要替我去巡视河内郡各县,我有点不放心他的安全,我给秦将军一千士兵,替我护卫魏长史,秦将军没有什么问题吧!”

“卑职当然没有问题,请容卑职先去给裴将军说一下。”

李建成摇了摇头,“不用了,以后秦将军直接向我汇报。”

秦琼心中一震,连忙道:“卑职明白了。”

李建成取出一支千人令箭给秦琼,“去领兵吧!魏长史马上就出发了。”

秦琼向魏征行了一礼,两人催马离去,李建成又去查看浮桥情况,这时,魏征望着昨晚被烧成残骸的浮桥,他心中忽然有一种明悟,李建成派裴仁基为先锋,恐怕早有预谋。

。。。。。。。。

王君廓和尤俊达仅仅用了一个半时辰便搭好了浮桥,午后,李建成率两万大军兵临武陟县城下。

李建成并没有攻打武陟县的计划,他很了解河内郡,知道武陟县是开皇十六年建成的新城,大业三年准备取代黎阳仓而加固加高,城池高大坚固,护城河深而宽阔,易守难攻,加之李建成这次东征的攻城器械还没有从河东运来,李建成只是想威压这支军队,最好使他们不战而降,如果他们不降,也要将他们逼在城内,让他们无法拦截运粮船队。

不过李建成对这支隋军的来历更感兴趣,他们显然不是青州军,那他们到底是哪里来的军队?

当李建成兵临城下后,他心中的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他的外围巡哨士兵抓住了一名城内的斥候,士兵被按跪在地上道:“我家将军是洛口仓守将魏将军,因韦尚书兵败而撤退过黄河,暂驻武陟县。”

李建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虎牢关主将魏文通,难怪如此高明,虽然他也没有听说韦津兵败之事,但此时他更关心魏文通,既然城内军队不是青州军就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