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战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战图- 第3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士兵们士气高昂,进攻极有章法,前面千余人扛着长木板,用来铺设护城河,后面则跟五十架攻城梯,再后面是数千进攻的隋军士兵,每个士兵都头戴盾盔。

盾盔是一种专门为攻城士兵配备的防护头盔,就是将盾牌镶嵌在头盔上,这种装备十分粗笨,由于厚度不够,防护效果也不佳,不过用来攻城勉强可行,士兵一手攀梯,一手执矛,没有办法再举盾防护,所以将盾牌顶在头上,可以抵御头顶上射来的箭矢。

进攻士兵刚冲进百步内,城头上立刻乱箭齐发,铺天盖地的箭矢如雨点般地射向飞奔而来的幽州军士兵,不断有士兵被箭射中摔倒,但并没有阻拦住士兵奔跑的脚步,随着轰隆隆的战鼓声,一块块长木板搭在了护城河上,两端的长钉深深钉入泥土之中,使护城河上凭空出现了一座座桥梁。

这几乎是所有攻城军队都会采用的一种克制护城河的有效手段,作为应对措施,最好的办法是将护城河加宽到十丈以上,但这样一来,对方同样可以用搭建浮桥的办法来破解,有招就有破招。

一架架攻城梯竖起,前端大铁钩搭在城墙上,士兵们蜂拥攀爬而上,城头之上,大将段先达率领两千士兵将无数的滚木礌石如冰雹一般的砸下去,攻城的士兵不断被砸下梯子,惨叫着摔下城墙。

城头上还有士兵用铁叉将攻城梯顶起,长长的铁叉将梯子掀翻出去,梯子上的十几名士兵惨叫跟随梯子一起摔倒。

而一千青州弩手也在两头放箭,他们都经过一年多的强化训练,装弩速度快,箭法精准,不断有攻城梯上的士兵中箭惨叫滚落,他们从侧面给攻城梯上的幽州军士兵带来极大的威胁,很多士兵不得不将盾盔取下,举在手中抵御两边射来的强劲弩矢。

罗艺见城头反击犀利,立刻令道:“弓弩手压制住敌军,攻城槌准备攻城!”

五千弓弩手飞奔而上,在百步列出了强大的弩箭阵型,铺天盖地的弩矢射向城头,城头上开始出现了大量伤亡,数百名士兵纷纷被弩矢射中,倒在城头之上。

强大的弩矢迅速压制住了城头的隋军反击,城下士兵开始加速登城,就在当他们快登到城头时,城下的箭阵也失去了意义,射上来的箭矢也迅速减少,给了防御士兵反击之机,此时攻城梯上的士兵和守城士兵在城头展开了血腥的城头争夺战。

这时,五十名士兵抱着一根巨大的攻城木槌向城墙奔来,两边有百名士兵举盾护卫,城头上的赵亮看见了这支俨如百足蜈蚣一样的队伍,他立刻大喊道:“不准他们靠近城墙,用箭射,用礌石砸翻他们!”

五百名隋军弩手一起举弩向飞奔而来的士兵射去,密集的箭矢顿时将前面的十几人射得如刺猬一般,随着前面士兵纷纷栽倒,露出了一截长长槌头。

但这支攻城槌并没有停止奔跑,他们不断增加人手,填补被射倒的士兵,渐渐顶住箭矢冲到了城墙下,城墙上方乱石砸下,城下士兵被砸得头破血流,狂呼惨叫,纷纷掉头逃跑,在混乱中,两块搭在护城河上的木板被乱石砸断,百余名士兵连同攻城槌一起坠入护城河中,很快便被城头射下的乱箭杀死。

这时,攻城士兵伤亡已超过两千人,五十架攻城梯也损坏了大半,只剩下不到十架攻城梯,幽州军处境十分被动,攻破仓城渐渐变得不现实,万般无奈之下,罗艺只得下令停止攻城。

‘当!当!当!’收兵的钟声敲响,数千幽州军士兵如退潮一般奔了回去,丢下一千余具战死在城下的尸体,城头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罗艺之所以暂停进攻,倒不是因为一时攻城不利,而是他发现自己携带的百架攻城梯远远不够,第一次进攻便损失了一半,这样很快就会消耗殆尽,虽然最近的树林在十里之外,但补充攻城梯已经势在必行,罗艺当即派三千人去树林砍伐树木,制造简易攻城梯。

中午时分,罗艺站在小丘上注视着不远处的仓城,神情显得十分凝重,这时,他兄弟罗寿走上前低声道:“我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造重型投石机,可以直接击垮城墙,大哥觉得呢?”

罗艺回头看了他一眼,缓缓摇了摇头,罗寿一怔,“大哥觉得造不出吗?”

“不是能不能造出来的问题,只要造肯定能造出来,而是时间!”

“时间?”

罗寿有些不解地问道:“大哥是担心张铉北上吗?”

罗艺忧心忡忡道:“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河间郡隋军赶来支援有点不大对劲,我也说不清楚,但我有一种直觉,张铉大军很可能已经北上了,我们在这里攻打潞水仓,可蓟县城空虚啊!”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来报,“启禀王爷,晋将军派人来送信,说张铉大军抵达蓟县,形势危急!”

罗艺眼睛蓦地瞪大,他忽然大叫一声,一口鲜血喷出,仰天摔倒,当场晕厥过去。

655。第655章 两面夹击

“王爷!王爷!”周围亲兵慌忙将罗艺救起,半晌,罗艺醒来,他忍不住长叹一声,“是我贻误了战机啊!”

罗寿连忙扶起兄长,不安地问道:“青州军已兵临城下,我们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样,立刻撤军回蓟县救援,另外多派斥候沿途查探,防止被敌军伏击。”

“我这就去安排!”

罗寿飞奔而去,罗艺勉强被扶上战马,他确实没有选择,将士们的家眷都在蓟县,包括他自己的妻妾,如果他不管蓟县就没人会替他卖命了。

不多时,两万幽州军连营帐都不要了,开始迅速集结后撤,城头上李景十分惊疑地望着幽州军北撤,赵亮已经明白过来,兴奋道:“一定是大帅杀到蓟县了,罗艺不得不撤军。”

段先达也激动万分道:“大将军,我们杀出去吧!”

“不准动!”

李景老持稳重,他想到了幽州军佯撤的可能,厉声对左右道:“没有我的命令,谁不准出城!”

仓城内的军队按兵不动,但罗艺此时已经顾不上潞水仓,仓皇向北桥方向撤退。

赵亮见幽州军已经远去,便低声对李景道:“老将军,不如让我派两支军队出去,如果幽州军确实西撤,我们索性就拆毁南桥和北桥,截断他们东退之路。”

赵亮毕竟不是自己部下,李景虽然不太情愿让他们出城,但他也无权干涉太多,他眉头一皱,“赵将军觉得拆毁桥梁有用吗?”

李景言外之意就是说,如果对方用浮桥一样可以渡河。

赵亮微微一笑,“如果是败兵就无暇搭建浮桥了。”

李景听他说得有理,便点了点头,“好吧!赵将军自己决定。”

赵亮随即派两千人出城,分别前往南桥和北桥,只要幽州军渡河西去,就立刻拆毁木桥。

。。。。。。。

半个时辰后,罗艺率领大军赶到了北桥,他在这里留有五百士兵守桥,罗艺上前高声喝问道:“这里有什么情况?”

“回禀王爷,这里一切正常!”

“有没有可疑之人?”罗艺又追问道。

“没有发现可疑之人,一个上午基本没有行人,只有刚才一支商队想过桥,被我们拦住,他们没有过桥便直接北上了。”

“什么样的商队?”旁边罗寿问道。

“是一支小商队,二十几匹骡子,三四名壮汉,是从河间郡过来,好像运的是私盐,准备走密云道去草原。”

罗艺便没有再追问下去,这种贩运私盐的商队很多,贩运私盐去草原,一本万利,然后再贩运良马回中原,虽然一路上需要不停地行贿哨卡,但来回一趟可以赚数千贯钱,罗艺也知道这种勾当,大部分时间睁只眼闭只眼。

这时,几支斥候骑兵队飞奔而来,他们纷纷抱拳禀报道:“启禀王爷,南北十里之内没有异常。”

“前方十里内也没有伏兵。”

罗艺点点头,战刀一挥,“大军过桥!”

两万幽州军浩浩荡荡过了北桥,继续沿着官道向东北方向的蓟县杀去,罗艺也考虑到了隋军围城打援的策略,所以他派出大量斥候在前路探查,任何可以用作伏兵之地他都不放过,保证自己大军能顺利北上。

潞水距离蓟县约百里,罗艺大军从中午出发,如果强行军的话,大概半天便可以抵达,但因为昨晚军队一夜行军,着实有点疲惫了,所以罗艺很清楚,大军不能强行军,如果抵达蓟县已经筋疲力竭的话,那就等于将一盘丰盛大菜送到隋军面前。

所以罗艺虽然心急如焚,但又不敢过于疲惫行军,大军奔出三十里后,罗艺随即下令,全军就地休息。

两万士兵纷纷坐在官道两边,喝水休息,顺便拿出干粮吃午饭,罗艺并不放心,骑在马上向两边观察,官道是大业八年修建,非常宽阔平坦,便于运输粮食,两边则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北方隐隐可见巍巍的燕山山脉,这里是肥沃的平原地带,种植冬小麦和粟米,此时已是十月下旬,粟米和豆黍刚刚收割,原野里显得十分荒凉,一个农人也看不见。

罗艺觉得有点奇怪,昨天他过来的时候,地里还到处是拾捡穗子的妇女和孩童,怎么今天一个人都不见?

他心中顿时有点警惕起来,喝令道:“让斥候去南北查看,要走远一点。”

他话音刚落,大地忽然开始震动起来,只见北方和南方忽然出现了大片尘土,罗艺顿时头皮都要炸开了,是骑兵!

他急得大喊起来,“起身列队,准备迎战!”

不等罗艺的命令传达,幽州军早惊得纷纷起身,开始迅速在官道上列队,弓弩兵在前,长矛兵在后,两万幽州军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如果青州军只有一万骑兵的话,幽州军未必会输给对方,但他们这次却面临两万骑兵夹击。

青州军在得到宇文化及交割的数万匹战马后,迅速组建了一支新的万人骑兵,同样由裴行俨统帅,他们这几年已经训练了两万骑兵,只是缺乏战马,所以当战马到位,骑兵便立刻成军了。

这是一支极为强大的骑兵,装备十分精良,每个士兵都披挂了明光铠和鹰棱盔,坚固的盔甲护卫住要害部位,配备犀利的横刀和锐利的战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骑兵所用的战槊,这种战槊长约一丈一尺,前端有矛刺,两边开了锋利的刀刃,可劈可刺,外形略有点像三尖两刃刀,但矛刺部分要长得多,槊杆三浸三练,刀砍不断,韧劲十足,是骑兵的最佳武器。

虽然战槊不像马槊那样工艺繁琐,但也是由大隋军器监精心打造,十年时间共打造了二十万根这样战槊,配给十万精锐骑兵。

由于连年战争,这种战槊已损失了大半,存世已经不足六万支,青州军在夺取辽东仓库时得到了五千支库存战槊,这次又从骁果军手中得到近两万支,使青州军手中战槊约有两万三千支,正好配给骑兵和斥候军。

但只要是兵器就会消耗,所以张铉已令军器监重新打造这种犀利的战槊,他希望能维持在五万支的水平。

两万骑兵一南一北铺天盖地杀来,裴行俨率领北面一万骑兵,他们埋伏在北方三十里外的一片树林内,那支私盐商队其实就是裴行俨派出的斥候,他们发现了幽州军北撤的迹象,立刻赶去向裴行俨禀报,裴行俨随即发鹰信通知南面的副将麦孟才,两人同时出动,向官道上休息的两万幽州军杀来。

骑兵万马奔腾,他们手握战槊和盾牌已杀到百步外,这时,罗艺大喊:“放箭!”

五千支箭腾空而去,如一片飞蝗般地射向北方奔来的骑兵,骑兵纷纷举盾相迎,密集的箭矢叮叮当当射进骑马群中,不断有战马骤然翻滚栽倒,瞬间就有数百骑兵倒地,在疾速奔驰且密集的战马群中倒地,这就意味着必死无疑。

但密集的箭矢并不能阻挡万人骑兵的狂飙冲击,当第二轮箭矢射出,骑兵前锋已经冲到距离箭阵三十步外,双方都能清晰的看见对方的面孔,狂风暴雨般的骑兵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力和杀气令人崩溃,弓弩手纷纷调头向队伍中奔跑,五千长矛兵列阵上前,准备迎击第一轮的骑兵冲击。

而与此同时,南面的万人骑兵在麦孟才的率领下已经杀进了幽州军队伍之中,将刚刚列成的队伍冲击得七零八落,北面的骑兵也轰然冲进了长矛军队伍,官道上顿时响起一片惨叫声。

656。第656章 仓皇西逃

张铉率领的三万大军在天亮时分便杀到蓟县城下,距离幽州大军离城前往潞水仓只相差了五个时辰,这是一次时间和节奏都掌握得十分精确的行动,而且还不能被幽州军发现,张铉军队绕过了官道上的哨卡,借着夜色掩护走小路行军北上,通过斥候传来的大量情报,张铉军队最终如手术刀一般精准地杀到了蓟县城下。

不过蓟县城门已经关闭,吊桥高高拉起,城头上的守军紧张而不安地望着俨如从天而降的数万青州隋军,为首大将叫做晋文衍,年约四十余岁,北平郡人,在幽州为官已有十几年,他心中也十分困惑和不安,罗艺明明在南面部署了三道哨卡,怎么没有一点消息,青州隋军就杀来了?

尤其让晋文衍感到心惊胆战的是对方的战旗,竟然是金边黄底青龙旗,这可是青州军的王旗,它的出现意味着张铉就在队伍之中。

青州隋军的大营驻扎两里外,这是,一名身材瘦高的老者骑马来到城门下,他仰头高喊道:“城上主将是谁?”

有士兵禀报了晋文衍,晋文衍连忙过来查看,他一眼认出了城下老者,竟然是原涿郡太守崔弘升,他知道崔弘升作为左武卫将军参加了第一次高句丽之战,后来不幸被俘,两年后被隋军救出,便回乡养老了,没想到这时候他居然出现了。

当年元弘嗣为幽州都督时性格残暴,治下苛刻,经常无故杖责部将,很多人因此被打死,身为太守的崔弘升经常劝说元弘嗣手下留情,不少部将因此逃得性命,晋文衍就是其中之一。

晋文衍不敢怠慢,连忙令士兵开城,放崔弘升进城。

崔弘升自从在高句丽被张铉救后,便一直在博陵老宅养病,深居简出,虽然身体渐渐康复,但他也不再过问朝廷之事,只是在族学教授崔氏子弟读书,这次张铉请他出山,他也是不得不答应。

一方面是张铉当年救过了他的性命,他欠了张铉很大的人情,但更重要是崔召父子给博陵崔氏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严重败坏了博陵崔氏的名声,而且张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