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战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战图- 第4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自己的家族的未来,一旦他成功建立起这张人脉大网,那么无论裴氏子弟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关照。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他裴矩亲任这个职务,但裴矩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相国之位,而他家族中一时也找不到合适人选,只得让他的亲家王善来出任。

说起来,王善本身就是国子监的官员,在国子监呆了十年,曾经主管过太学,虽然王善的个人名望还不足,但王氏家族的名望却足够了,就像卢倬,在出任国子监祭酒之前,天下又有几个人听说过他的名字?

裴矩在自己官帐里负手来回踱步,这一次他要用迂回的办法来实现自己的计划。

入夜,裴矩乘坐马车来到了卢倬的府门前,由于官员太多,益都县没有这么多府宅安置,所以大部分官员也只能继续住在贵客馆和驿馆内,只有极少数高官才得到了专门的府宅,就算是单独的府宅也是很小,卢倬这座官邸占地也只有两亩不到,由一处小民房改造而成,谈不上府,只能算一座小宅。

听说裴矩到来,卢倬亲自迎了出来,“迎接来迟,怠慢裴公了!”

裴矩笑眯了眼睛,“哪里!是我打扰卢尚书休息了。”

“外面冷,请裴公到屋里说话。”

卢倬将裴矩请到客堂,又让侍妾上茶,他对裴矩各位恭敬有加,一方面是因为裴矩是他长辈,另一方面也是裴矩在江都救过他的命,使卢倬欠了裴矩一个很大的人情。

裴矩打量一下客堂笑道:“宽敞整洁,还不错!”

“哪里不错,裴公过奖了,实在房子太小,想设个贵客堂也不可能,实在是很失礼。”

“现在大家都有一样,我的房子就比这里稍大一点点,不也没有贵客堂嘛!”

“说得是!”

卢倬叹口气道:“很多官员还挤在迎宾馆暂时,我能有自己的房子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能要求太高。”

“不过这次去安阳,我看了看,新城很大,四周包围起来足有近三十里,有足够的土地给大家修建新宅,相信到时候卢尚书就有三个客堂了。“

“呵呵!说得我很期待啊!”

两人闲聊几句,裴矩话锋一转,笑问道:“卢尚书对明年二月要举行的科举有什么想法吗?”

卢倬笑道:“这当然是好事,说起来惭愧,我当了好几年国子监祭酒,却只经历了一场科举,最后还是以闹剧结束,所以我准备建议齐王,应该考虑一下上次那些考中了科举,但没有得到官职的士子,也算是对人才的笼络。”

裴矩摇摇头,“新朝新气象,还是重新开考比较好,反正这次我们也是唯才是举,只要有真才实学,一样会有机会。”

“说得也有道理,不过国子监祭酒还没有任命,这倒是比较急的事情,应该尽早任命了。”

卢倬的话正好说中了裴矩的来意,裴矩笑了笑道:“卢尚书觉得王善此人如何?”

“不错,很有能力,才学出众,当初他对我的帮助很大——”

卢倬忽然停住话头,他有点明白裴矩的意思了,便小心翼翼问道:“裴公是想让王善出任国子监祭酒吗?”

裴矩笑了笑,坦率地问道:“我是有此意,但还是想征求一下卢尚书的意见,尚书觉得他合适吗?”

卢倬犹豫一下道:“王善当过国子监主簿,也在国子学出任博士,从资历和学识上是够了,只是名望上还差一点,不过他出身太原王氏,我觉得家世上可以弥补这点不足。”

“卢尚书能替我推荐吗?”

“我?”

卢倬一怔,“以裴公相国的身份,推荐他足够了,为何还用我来推荐,只怕反而效果不够。”

裴矩没有告诉卢倬自己已经向张铉推荐过一次了,他笑着解释道:“因为我们两家世代联姻,王善长子娶了我的次女,所以我不方便推荐,而卢尚书是前任国子监祭酒,又是他的老上司,推荐他也就顺理正章了,怎么样,卢尚书愿意帮我这个忙吗?”

裴矩找卢倬帮忙不仅仅因为他是前任国子监祭酒,更重要的原因他是齐王妃之父,是张铉的岳丈,张铉一定会给他这个面子。

卢倬一时没有说话,其实他刚才只是出于礼貌说了王善的好话,其实王善不仅名声不足,而且学识也差了一点,而且年纪也大了,让他出任国子监祭酒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卢倬欠了裴矩一个很大人情,今天裴矩上门来求自己帮忙,所欠人情自己怎么能不还?

想到这,卢倬点了点头,“好吧!看在相国帮我逃离江都的份上,这个忙我帮了,我来推荐王善出任国子监祭酒,明天我就找韦尚书谈一谈,但有一点我要说清楚,我会尽力而为,如果齐王殿下不选他,或者苏相国不同意,那我也没有办法。”

裴矩微微一笑,“只要卢尚书肯推荐,无论成与不成,我都会感激卢尚书的情意。”

673。第673章 用人不疑

张铉回到益都已是第三天了,这三天来他处理了大量积压的公务,各种繁琐的事情着实令他头痛不已,其实张铉不知道,容易处理的琐事苏威等人已经抢先处理了,留给他的当然都是一些棘手之事。

上午,杜如晦从侧帐拿进来十几份奏卷,对张铉道:“这些牒文都按殿下的意思批复了,殿下请过目!”

杜如晦是张铉的记室参军,他不仅替张铉整理文书,同时也直接参与了许多重大事务的决策,在很多事情上,张铉也会听听他的意见。

这时,张铉揉了揉突突直跳的太阳穴,苦笑一声道:“我就不用看了,直接转发下去吧!”

“卑职遵命!”

杜如晦转身刚要走,张铉忽然想起一事,连忙叫住他,“那份北平郡的牒文再给我看一看。”

杜如晦取出其中一份牒文,递给了张铉,“请殿下过目!”

张铉铺开文卷仔细看了一遍,这是关于重新启用幽州船场的建议,是北平郡太守赵耕写的一份奏卷,重启船场的提议张铉已经同意,着令工部实施,但张铉关心的却是另一件事,那就是赵耕在报告提到北平郡盛产适合造船的红稠木以及白蜡木,这让张铉有了很大的兴趣。

现在无论骑兵用的战槊还是步兵的长矛,都是用细柘杆浸泡油晾干后,用鱼泡胶黏合而成,虽然不是像制作马槊那样几年制造一根槊杆,但工序也同样十分繁琐,需要耗用大量人工和物资,而且现在善于做兵器杆的工匠奇缺,他们现有的工匠每个月最多做两千根兵器杆,根本不够军队消耗。

他们现在只能耗用从前朝廷的兵器存货,可一旦存货用完,他们在长兵器上就会出现断档的困境。

所以张铉一直在考虑怎么取代现有的兵器杆,最好的天然兵器杆无疑是稠木杆,但红稠木十分稀少,其次就是白蜡杆,白蜡杆坚而不硬、柔而不折,在宋朝以后开始大量使用。

可惜青州、河北地区无论红稠木和白蜡木都很少,尤其红稠木极为稀少,偶然有也不成林,现在北平郡居然盛产红稠木,这让张铉心中十分惊喜,他把奏卷还给杜如晦,又对他道:烦请参军去找一下军器监的罗少卿,让他派人去北海郡调查红稠木和白蜡木的分布,看能不能替代我们现在的油浸槊杆。”

杜如晦点点头,转身快步走了,这时,一名亲兵在一旁道:“大帅,王善求见!”

张铉想起来了,他是要见一见这个太原王氏的重要人物,裴矩和卢倬先后推荐他当国子监祭酒,张铉对此人倒有了几分兴趣,

“让他进来!”

片刻,亲兵将一名身材瘦小的老者带进了大帐,老者跪下行礼,“微臣王善拜见齐王殿下!”

“王先生请起!”

张铉请他起身,又仔细打量他一下,只见王善年约六十余岁,塌鼻子,厚嘴唇,相貌十分丑陋,张铉从来不喜欢以貌取人,那样会错失很多人才,他见这个王善虽然长得又瘦又小,但精神很足,一双眼睛格外有神,看起来就是一个精明能干之人。

“我找王先生来,其实是有一件事想问问先生。”

王善心中很紧张,他以为齐王找他是为国子监祭酒一事,据说卢倬大力推荐自己,吏部已经将他提名上去了,苏相国也表示同意,关键就在齐王张铉这里,他才是一语定乾坤。

张铉笑了笑道:“王家和虞世基是不是很熟悉?”

王善心中一怔,但他忽然明白过来了,一定是为了虞世基存在王家的那笔财富,难道是虞世基是要把这笔财富给张铉吗?

他迟疑一下,缓缓道:“家兄和从前虞相国私交极好,年轻时曾是同窗挚友。”

“原来如此,难怪了。”

张铉笑着点点头,他取出一块玉佩递给王善,“先生认识这块玉佩吗”

王善接过玉佩,这显然只是半个玉佩,他当然认识,因为另外半个玉佩就在他兄长手中,他亲眼见过。

“原来虞世基是把他的财富留给了殿下,我们还以为他要留给。。。。。。”

王善说不下去了,张铉笑着替他补充道:“先生是想说以为留给李渊吗?”

王善有点尴尬地点了点头,“不过我们没有给李渊,他没有拿出殿下手中的玉珮。”

“放在太原并不一定是给李渊,而是他相信你们,现在东西在太原吗?”

“在榆次县的一座田庄里,殿下可以随时派人来取。”

“多谢了,我会派人去和令兄联系。”

说到这,张铉取出了吏部的推荐书,推荐王善为国子监祭酒,上面有韦云起、裴矩和苏威三人的签名,也就是说吏部、内史省和门下省都通过了,只要自己签字,任命就生效了。

张铉当然知道这其实是裴矩的极力推荐,这个王裴两家世代联姻,一直是官场上的盟友,这是裴矩想为并州系拿下国子监祭酒之职,这对并州士子十分有利,并州士子不是王家门生就是裴家门生,说到底,裴矩还是在考虑自己的利益。

张铉很了解裴矩为人,当初他极力拉拢自己,也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几时考虑过大隋的利益?

虽然这一点让张铉很不高兴,但他确实需要拉拢并争取太原王氏,为自己将来争夺并州打下基础。

张铉沉吟一下道:“令兄在家中做什么?”

“回禀殿下,我兄长身体不太好,这几年都在家中静养。”

张铉点点头,又把话题转回来,“虽然吏部和苏裴两位相国都建议任命先生为国子监祭酒,不过我想让先生自己决定,现在有两个职务,一个是国子监祭酒,一个是尚书左丞,先生可以任选一个。”

王善顿时怦然心动,国子监祭酒是从三品,官职虽然高,却是个清闲之职,而尚书左丞虽然是四品官,但权力极大,尚书省六部的内部牒文都要先汇总到他这里审查备案,然后再上报内史省。

王善着实有点为难,他知道裴矩一心想让自己出任国子监祭酒,去培养太学弟子并建立人脉,但王善在国子监已经做了十几年,早就做得腻烦了。

现在终于有个机会让他掌握权力,他怎么能让这个机会从自己手中溜走。

明明知道会得罪裴矩,但王善还是咬牙道:“微臣愿为尚书左丞!”

“很明智的选择!”

张铉微微点头赞许道:“王使君知道这个选择的深意吗?”

王善一怔,他想了想,还是摇头道:“微臣愚钝,还是没有想到,请殿下明示。”

“这样说吧!尚书左丞是我对太原王氏的尊重,明白了吗?”

王善顿时恍然大悟,国子监祭酒是看在裴矩的面子,但尚书左丞却不是,而是张铉对他们家族的敬重。

国子监祭酒其实是裴矩的官职,只是他王善替裴矩小心翼翼捧着,一言一行都要听裴矩的安排,但尚书左丞却是属于他王善,属于太原王氏,和裴矩无关,齐王殿下这个不经意的举动就王家从裴家的阴影中拔了出来。

王善心中顿时充满了感动和感激,他再行拜礼,“殿下之恩,王家铭记于心。”

张铉笑了笑又问道:“王使君和温大有熟悉吗?”

“当然很熟悉,温氏三兄弟的长兄,他原本在李渊帐下为官,因身体不好辞职了,现在应该在太原。”

张铉淡淡道:“他现在在安阳,民部尚书李纲向我推荐他为国子监祭酒,如果先生放弃国子监祭酒之职,那我就决定任命他了。”

王善默默点头,原来齐王真正看中之人是温大有,他更加庆幸自己没有选择这个官职,虽然温大有也是并州人,但温大有的父亲温君悠和裴家的关系很糟糕,尤其和裴矩是死对头,齐王选择温大有,岂不是在给裴矩上眼药?

王善心中忽然有所感悟,张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裴矩有所不满了。

不过王善并没有多言,他诚恳地对张铉说道:“殿下,论学识我不如温大有,殿下选择他为国子监祭酒,可谓名正实归。”

张铉点了点头,这个王善是个聪明人,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是一个懂得进退之人。

.......

674。第674章 新年悄至

张铉虽然十分反感裴矩为了自己利益而屡屡插手吏部重要人事任命,但现在还不是和裴矩翻脸之时,他现在还需要裴矩的声望来稳定新朝廷,所以张铉最终采取了一种缓和的姿态,一方面他坚持原则,不让裴矩的私心得逞,裴矩想要的官职他一个不给。

另一方面,他也要在一定程度安抚住裴矩,避免他以年老退仕来威胁自己,从而威胁到新朝廷的稳定,所以张铉不仅将尚书左丞这样重要的官职给了王善,同时任命陈涛为武都郡太守,另外,张铉又任命裴致致的父亲裴宣器为国子监博士。

这种软硬兼施、双管齐下的手段虽然不知道效果如何,但至少裴矩沉默了,他以沉默的方式接受了张铉的安排。

裴矩书房内,王善和裴矩相对而坐,裴矩身后坐着刚从安阳回来述职的裴弘,裴矩面沉如水,一言不发地听着王善的解释。

王善今晚是专程前来给裴矩解释他的选择,王善并没有否认他曾经有选择,他选择了尚书左丞而放弃了国子监祭酒,他知道这种事情瞒不过裴矩,不过他也不想隐瞒,他是太原王氏第三号人物,而不是裴家门生,他有自己的尊严。

“李渊在太原起兵,我们王家也给了他大力支持,仅军粮就先后给了一万石,但我们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在长安的高官显贵中没有太原王氏的位子,所以我兄长决定转而支持张铉,我觉得张铉很清楚国子监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