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战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战图- 第5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李建成慢慢坐了下来,沉吟半响问道:“如果张铉战胜了突厥大军,先生觉得我们会失去并州人心吗?”

“殿下,并州的得失并不仅仅靠一次战争,我们守住太原本身也是一种胜利,毕竟唐军没有从并州全面撤军,首先这种态度就不会失去民心,只能说我们在抗击突厥的贡献上略比隋军少一点。”

“恐怕不是少一点的问题,我们根本就没有贡献。”李建成苦笑着说道。

“殿下,话不能这样说,需要从大局来分析,首先我们和北隋达成了停战协议,这本身就是政治上的一大贡献,北隋军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全力抗击突厥,我们动员太原郡民众南撤,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使突厥军得不到补给,也这是一种抗敌。

更重要是我们没有撤离并州,而是增兵七万全力防御突厥,这才是关键,我们抗击突厥的态度坚决,太子殿下更是深入抗击突厥第一线,相信天下人都能看到我们抗击突厥的决心。”

李建成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虽然魏征的话有几分道理,但李建成还是觉得有点牵强,毕竟隋军在浴血奋战,而唐军却一兵不出,这于情于理都有点说不过去。

这时,李建成停下脚步缓缓道:“张铉现在也只是到了交城县,还没有和突厥大军进行决战,我还是决定出兵五万人,配合隋军和突厥主力决战,先生觉得如何?”

“可殿下怎么向天子交代?”

“我会向父皇解释清楚,我只是问该怎么出兵?”

魏征沉思良久道:“其实凌敬已经说清楚了,突厥军要么南下,要么西进,我觉得殿下要出兵,还是应该以守为主,抢先截断西面和南面的要道,逼迫突厥大军在太原郡或者娄烦郡和隋唐军决战。”

李建成点了点头,南面西河郡鼠雀谷已经有八千军队驻守,他有必要再派一万大军南下,以南方谷道的险要,可以万无一失,关键是西去的要道,他们必须要保证离石郡的安全。

想到这,李建成当机立断道:“烦请先生再去和凌敬谈一谈。和他具体协商一下细节问题,如果双方确定,明天我就出兵!”

。。。。。。。。。。

李建成最终决定出兵五万,他令薛万均率军一万南下,驻防介休县,防止突厥大军南下掠夺。

另外他又派薛万彻率一万军队先一步进入离石郡建立防御,收民回城。

最后李建成任命王君廓为主将,谢映登为副将,率军三万精兵北上策应隋军主力。

太原郡以西便是巍巍的吕梁山脉,群峰逶迤、沟壑众多,使吕梁山脉有无数条小路沟通东面太原郡和西面的离石郡,但能行走大车和骑兵的官道却只有两条,一条在太原郡,而另一条位于娄烦郡南部。

此时张铉率领十万大军以交城县为后勤重地,部署在娄烦郡和太原郡之间,这里正好是进入离石郡的北线战略要道。

中军大帐内,张铉正和十几名大将站在沙盘前商议军务,就在一个时辰前,一队斥候骑兵带来了突厥军的最新消息。

张铉用木杆指着静乐县道:“根据斥候最新情报,目前突厥大军位于静乐县一带,在此之前,它们曾北上娄烦关,但又折道返回了,说明他们已经对原路返回绝望,只能另做打算,他们要么南下,劫掠到足够的财富和人口后再想办法渡过黄河北上,要么直接杀入离石郡,在离石郡夺取人口,然后从离石郡渡黄河北上,当然,他们还有第三个选择。。。。。。”

说到这,张铉停住话头看了众人一眼,缓缓道:“那就是击败我们,从我们这里获得足够的战争利益,他们便可以彻底翻盘了。”

大帐内鸦雀无声,显然大家都没有考虑到第三个可能,张铉给房玄龄使了一个眼色,房玄龄接口笑道:“大家可能有一个误解,那就是退路丧失,他们会仓皇北逃,其实不然,突厥军队并没有到山穷水尽的程度。”

“军师的意思是说,处罗可汗还指望北面军队攻下娄烦关,重新打通南北要道吗?”裴行俨不解地问道。

房玄龄微微一笑,“南北消息断绝,处罗可汗并不知道北面突厥军队已经被全歼,他确实还对康鞘利抱着很大的希望,但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是处罗可汗就这样逃回突厥,他在草原的威望将丧失殆尽,其实处罗可汗一开始就不想南下,所以在拿下娄烦关后突厥军显得很犹豫,就是因为处罗可汗知道南下的风险太大,但一旦他决定南下,他就没有选择了,他必须要拿到足够的利益才可能率军北归,这就是突厥大军没有立刻向西逃亡,而是又继续南下的根本原因。”

虎贲郎将来涛道:“或许是他们没有渡河的船只。”

“他们有!”

张铉缓缓道:“他们曾用羊皮筏子渡过汾水,而且他们军中还有至少百万只羊,这是我们不久前才得到的情报,只能说我们之前有点轻敌,小看了处罗可汗,我们以为夺取娄烦关,南面的突厥军就粮食断绝了,会仓皇寻路北逃,直到我们得到情报,突厥军中还有百万只羊,还有羊皮筏子可以渡河,我才意识到处罗可汗在娄烦军徘徊不前的真正意图。”

“他想和我们决战!”裴行俨脱口而出。

“完全正确!”

张铉深深吸一口气道:“为了全歼这支突厥主力,我决定率军迎战,绝不能让突厥大军从容撤离。”

众人都激动起来,他们终于明白主帅率军西进的真正目标了,虎贲郎将赵亮磨拳搽掌道:“这一天我们等待很久了,大帅,下令北上吧!”

“大帅,下令北上吧!”众将纷纷请令。

张铉点点头,“既然来了,我们就不会逃避,但为了赢得这一战,我们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973。第973章 太原战役(十二)

宽阔的训练场前,张铉负手望着正在训练的三千重甲步兵,在虎牙郎将雄阔海一声喝令中,重甲步兵动作整齐划一,挥舞着长长的斩马刀,发出闷雷般的一声怒吼,三千把斩马刀同时劈在地上,激起一片尘土。

这时,房玄龄慢慢走到张铉身旁,低声笑问道:“殿下似乎信心不足?”

张铉也笑了笑,“十万骑兵,这是我第一次面对如此强大的敌军,怎么可能有把握。”

“既然殿下没有把握,为何还要迎战?”

张铉注视着远方,目光变得深邃起来,缓缓道:“这是我必须要面对的挑战,无论胜或者负,我都不能逃避,闯过这一关,我们的路从此就变得宽坦了。”

房玄龄完全能理解主公胸中的抱负,他目标是天下,这个天下也包括草原。

“殿下觉得唐军会来吗?”

张铉冷笑一声道:“李渊是想取渔翁之利,趁我们两败俱伤,一举灭了北隋和突厥,可天下哪有那么好占的便宜,如果他真想那样做,他一定会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

“比如殿下会趁他大军北上一举夺取太原城。”房玄龄笑道。

张铉笑着点点头,“一定会这样,不过李建成比较现实,他不像李渊那样被欲望冲昏头脑,我估计出兵的可能性大。”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飞奔来禀报道:“启禀大帅,凌参军回来了。”

张铉大喜,连忙道:“请他速来中军大帐见我。”

士兵飞奔而去,张铉对房玄龄笑道:“我们去听听凌参军的消息吧!”

。。。。。。。。。

不多时,凌敬匆匆走进了大帐,躬身行礼道:“卑职参见大帅!”

张铉笑着点点头,“参军辛苦了,太原那边有什么消息?”

“回禀大帅,李建成已决定出兵,薛氏兄弟各率一万军前往西河郡和离石郡建立防御,王君廓则率三万大军北上,愿意接受殿下统一调度。”

房玄龄笑道:“果然被大帅中了,看来李建成还是有诚意,出兵三万协助,大帅准备如何安排?”

张铉沉思片刻问道:“唐军现在在哪里了?”

“应该已经抵达交城县,正在继续北上途中。”

张铉又负手走了几步,对房玄龄道:“如果我把三万唐军编入我的队伍,军师觉得可行吗?”

房玄龄想了想道:“从我们的角度看问题不大,让他们单独为左翼或者右翼,但我估计王君廓一定不会接受,确切说是李建成不会接受。”

“这是为何?”

“很简单,李建成肯派兵出战就已经是违背他父亲的意志了,如果再把唐军编入我们的队伍,他就没法向父亲交代了,后果非常严重,李建成不会把自己逼上绝路,不过殿下有这个想法,我倒有变通之策。”

“军师请明言!”

房玄龄便对张铉低语几句,张铉连连点头,“那就有劳军师跑一趟了。”

。。。。。。。。。

中午时分,王君廓率领三万精锐唐军抵达了隋军大营驻扎地,王君廓今年三十余岁,身材魁梧高大,面如赤枣,颌下留一缕半尺长的美髯,他最早曾在太行山落草为寇,和单雄信关系极好,正是在单雄信的劝说下,他率军投奔了瓦岗,成为瓦岗军五虎上将之一。

王君廓使一把八十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刀法绝伦,再加上他好读兵书,文武双全,被瓦岗将士誉为小关羽,他的出类拔萃遭到了翟弘的嫉妒,常常在翟让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翟让也对他心生厌恶。

王君廓被翟弘排挤,便很自然地投入到李建成的派系,深得李建成的信赖,便成了李建成的心腹大将,仅次于王伯当,李建成归唐后,王君廓被封为高平县公、左威卫将军,一直跟随在李建成左右,成为李建成的左膀右臂。

在去年王君廓失守娄烦关,引发天子李渊震怒,李建成也是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保住了王君廓,王君廓感激涕零,也更加忠心于李建成。

王君廓并不急于前去拜见张铉,而是下令大军就地驻营休息,毕竟他是唐将,不是张铉的手下,他很清楚自己的原则在哪里?

唐军刚驻扎下来,便有一队骑兵护卫着房玄龄来到大营前,后面还跟着上百车杀好的羊肉,为首校尉催马上前对哨兵道:“请转告王将军,就是北隋房军师前来拜访!”

哨兵立刻飞奔进去,片刻,王君廓和副将谢映登匆匆从大营内走出,王君廓上前躬身行礼,“卑职王君廓欢迎房军师到来!”

谢映登也上前行一礼,房玄龄笑道:“两位将军不必多礼,我奉齐王殿下之令,特来慰问两位将军,一点心意请两位将军笑纳。”

房玄龄回头一挥手,士兵赶着百辆大车缓缓上前,房玄龄笑道:“这是五千只羊,给士兵们改善一下伙食。”

王君廓和谢映登对望一眼,王君廓连忙施礼道:“多谢齐王殿下美意,我们带了足够的粮食,不过心意还是收下,房军师请进大营休息。”

谢映登连忙带士兵去收羊肉,王君廓则将房玄龄请进了大帐,两人分宾主坐下,王君廓笑道:“想必凌参军已经返回大营了。”

“当然,正是凌参军回来,齐王殿下才派我前来和将军商谈。”

王君廓也是主战派,他极力支持李建成对突厥开战,既然房玄龄开门见山,直陈来意,王君廓也坦诚地说道:“太子殿下临走时曾言,让我听从齐王殿下调令,我个人也认为这是正确的决策,只有统一调度作战,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力,也才能取得战果,请房军师转告齐王殿下,我会绝对服从他的作战命令,暂时成为他的部下。”

房玄龄笑着点点头,“将军能这样坦率,也足见诚意,齐王殿下也说,只要双方精诚团结,就一定会击败突厥入侵者,不过,毕竟两军各为其主,有些细节安排将军最好还是先请示太子殿下,得到太子殿下认可后再执行,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王君廓沉吟一下问道:“比如什么安排?”

“主要有两个安排,第一个安排是希望将军参加战前军事部署,战前部署极为重要,诸多细节都要商议到,所以王将军和谢将军最好都能参与。”

王君廓默默点头,又问道:“还有一个安排是什么?”

房玄龄笑了笑又继续道:“还有一个安排是双方左臂都扎一条红带,作为这次隋唐联军的标志,齐王殿下认为这很有必要,扎了红带,就不会被一些往事刺痛了。”

王君廓叹口气道:“两个安排我明白了,正如房军师所言,我确实不能做主,必须要请示太子殿下,我这就发送鹰信去太原,最迟明天中午就会有明确回复,不过太子殿下能否答应,我不能保证。”

“无妨,如果太子殿下拒绝,我们也不勉强,但合作还是会继续,大不了我再辛苦多跑几趟罢了。”

房玄龄又和王君廓商议了一些驻军、斥候和布防的细节,这才起身告辞而去。

房玄龄刚走,谢映登便走进了大帐,两人坐下,王君廓便将和房玄龄商议的情况详细告诉了谢映登,最后问道:“你觉得隋军的建议能接受吗?”

谢映登和王君廓在瓦岗寨时便是关系密切的好友,现在同为李建成部将,两人更是感情深厚,彼此信赖,所以王君廓要听从谢映登的意见。

谢映登沉吟片刻道:“这种做法倒无可非议,参与作战部署确实很重要,关系到彼此间的配合,手臂系红带倒不是什么联军标志,而是以免将来战场再见时不好翻脸,其实我也举得有必要,不过将军确实应该先请示太子殿下。”

王君廓点点头又问道:“房玄龄要求我们驻扎在隋营左侧,你觉得呢?”

谢映登笑道:“确实有必要,不过还是那句话,先请示太子殿下,看看殿下的意见再做决定。”

974。第974章 太原战役(十三)

唐军驻地距离太原城并不远,一个时辰后,李建成便收到了王君廓发来的飞鹰传信,这让李建成着实有点为难。

其实他心里清楚,张铉的要求并不过分,两军联合必然是以强者为主导,弱者为仆从,否则两军各行其事,反而会彼此拖累,导致战役失利,而这一战他输不起,隋军失利可以撤回河北,而并州怎么办?

偏偏魏征一早便去河东郡催粮了,李建成也没有人商量,令他心中十分焦虑,他的本意是想答应,但父皇那边又怎么交代?

这时,门外有士兵禀报:“殿下,李尚书求见!”

李尚书就是并州行台尚书李仲文,他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赵国公李弼的嫡孙,也是李密的堂叔,同时也是李氏家族家主,他和李渊一起长大,关系极为密切,两人互称兄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