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战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战图- 第6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明确的答复。”

杜如晦沉吟一下道:“我记得殿下曾经给我说过,中都只是暂时的都城。”

“那是很久以前了。”

张铉笑了笑道:“当时我一直考虑迁都长安,这一点我倒可以明确,如果迁都,我不会考虑洛阳,我一定会选长安,只是什么时候从中都迁去长安,我也说不清楚,十年或者二十年,也或许是我的儿子迁都,至少我个人很喜欢中都。”

“殿下可以考虑登基了吗?”沉吟良久,杜如晦终于说出了他今天求见张铉的真正目的。

1117。第1117章 一颗好棋

张铉笑了起来,“原来说了半天迁都,真正目的是为了引出这件事,为何还要转弯抹角,不直接说出来?”

杜如晦连忙解释道:“殿下,迁都也是大事,这其实也是登基话题中的一部分,大家都想问迁都之事,所以我先谈迁都,倒不是刻意转弯抹角。”

张铉微微一笑,“我只是开个玩笑,我知道迁都是大事,所以我也很认真回答,这样说吧!十年内肯定不会考虑迁都。”

“多谢殿下明确此事,其实殿下在凯旋进城时,应该能感受到天下民众对殿下登基的认可,为什么殿下还要向后推移呢?”

张铉当然记得进城时,数十万中都民众山呼海啸般的‘皇帝陛下万岁!’呼喊声,甚至他的相国们也跟着振臂高呼,更不用说军队,他登基的时机已经成熟,成为皇帝陛下已是众望所归。

但张铉却在这件事迟疑不定,倒不是什么道义上的问题,他不欠隋朝任何东西,现在宫中还有个年幼的小皇帝,但大家早已把他忘记,甚至连萧太后也不把他放在心上,这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他可以平平安安退位,不会有性命之忧。

张铉之所以迟迟不肯登基,主要还是李渊所说的军政之权,他没有兄弟子侄,不可能像李渊那样让宗族掌军权,但如果他以皇帝身份干预军事,会不会也出现唐朝的弊端,朝堂干预军事太深,这是唐朝军事屡屡失败的根源。

但张铉也知道,时机一旦成熟,他就必须抓住机遇,机遇窗口一过,再考虑登基就会有阻力了,虽然他的阻力不会太大,但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众志成城,因收复洛阳使他的威望到了顶点,这确实是他登基的千载良机。

沉思良久,张铉叹口气道:“让我再考虑考虑吧!”

杜如晦心中暗喜,齐王终于松口风了,不再像从前那样一口回绝,他们有希望了。

这时,堂下有侍卫禀报:“殿下,房军师求见!”

杜如晦起身道:“我这里没什么事了,向殿下告辞。”

张铉点点头,“登基之事,我需要好好考虑,现在暂时不要谈这件事。”

“微臣明白!”杜如晦行一礼,告辞而去。

不多时,军师房玄龄走进了堂内,房玄龄的官房也在五楼,和杜如晦就是门对门,房玄龄职务是长史,也就是军方的最高文职官员,除了军师策划外,他还主管对外情报,原本一些军务也由他主管,但这些杂务很分散他的精力,张铉便将各种杂务从他各种职责内去掉,让他能专心辅佐自己。

“殿下,刚刚接到长安情报署一份快报,我觉得挺有意思,送给殿下也看一看。”

房玄龄将一份快报递给了张铉,张铉接过快报笑道:“我们坐下说话。”

两人坐下,亲兵给二人上了茶,张铉这才仔细看这份报告,报告是新任长安情报署头子吕平所写,他在报告中罗列了李元吉的种种劣迹,并指出李元吉完全可以成为第二个王世恽,接下来又说到了李元吉正在威胁于筠一事,致使情报署被迫烧掉了青云酒肆。

张铉看完了报告,笑道:“为什么要烧掉青云酒肆,留给李元吉栽赃不好吗?”

房玄龄明白主公的意思,主公是希望矛盾扩大,李元吉和关陇贵族的矛盾尖锐,自然会削弱唐朝的根基,房玄龄笑了笑道:”他们也是一种本能反应,毕竟青云酒肆真是长安重要的情报据点,万一被李元吉查出什么问题,恐怕会威胁到情报署的安全。”

“不用解释,他很清楚,我也只是说说而已。”张铉笑着摆摆手。

但房玄龄知道主公可不是说说而已,既然李元吉已经和关陇贵族杠上,这个机会主公怎么可能放过,房玄龄便笑道:“青云酒肆虽然烧毁,但只会让李元吉更加仇视于筠,此人心胸狭窄,睚眦必报,而且手段狠毒,于筠这般耍他,他岂会善罢甘休,微臣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传来。”

张铉点点头,“这个吕平很有眼光,看得透事情的本质,一上任就将这件事传过来,我希望他能尽快打开局面。”

“微臣也是如此希望。”

停一下,房玄龄又道:“微臣还考虑扩大在唐朝的情报署,不仅长安设立情报署,还准备在太原、成都和金城再设三座情报署,分别对应并州、巴蜀和陇右,为明年的战役做准备。”

“可以!”

张铉当即答应道:“军师也写一份详细报告,我批准后便可执行。”

。。。。。。。。

黄昏时分,张铉的宽大马车在数百侍卫的护卫下,沿着邺城中道向南缓缓而行,中都的南北中轴干道叫做新邺大道,东西主干道叫做安阳大道,这是南北中轴线和东西纵贯线。

其中新邺大道宽达五十丈,中间种植了两排松柏,松柏之间是一条三丈宽的平整青砖道,略高于两旁路面,这条青砖道叫做中道,马车走在上面异常平坦舒适。

目前只有四类人才有资格使用这条中道,一是八百里加急信使,二是三品以上高官,第三个则是将军以上大将和他的亲兵随从,而最后一个自然是张铉和他的家人,这里面也包括了萧太后,除此四类人,其余人都不允许使用这条中道。

张铉的马车在中道上缓缓而行,张铉的家目前就在后宫,从天阁回去很近,但今天张铉的心稍稍有点乱,他需要静一静,好好考虑一些问题,其实就是考虑登基之事。

今天杜如晦前来试探他登基的意愿,张铉当然知道杜如晦只是一个代表,在他背后有紫微阁的七位相国在等待消息,大臣们希望他登基已经不知有多少次了,这里面固然有他们的一点私心,都想做开国之臣,立下拥立之功,但张铉相信,这里面更多是大臣们对北隋命运前途的一种担当。

北隋建立已经有四年了,从大业九年他第一次来到这个时代,距今已快十年了,他也从一个茫然不知所措的异乡人一步步向上走,最终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年年南征北战,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天下,数千万子民都引颈期待他登基为帝,他又有什么理由漠视天下人的期待?

其实张铉迟迟不肯登基的原因并不完全是为了军权,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至于哪里没有准备好,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或许是心理上的隐隐一丝抵触,登基为帝就意味着他要以失去自由为代价。

张铉的目光落在车窗外,透过松柏的缝隙,他可以看见大街上的情形,大街上人来人往,男女老幼大多体态丰满、面色红润,这代表他们的生活大多比较富足,但他们的衣着却比较简朴,当然也有不少色彩光鲜的绸缎绫罗,但更多是宽松细麻,看来自己所倡导的朴实生活已渐渐深入人心。

这时,十几名老者向他的马车跪下行礼,引来众多路人也跟着跪下,张铉心中一动,喝令道:“停车!”

马车缓缓停下,张铉指着十几名老者对亲卫道:“把那十几个老人家请来,不要惊吓了他们。”

几名亲卫翻身下马,向一群老者奔去,不多时,十几名老者被请到马车前,他们一起跪下磕头,“小民拜见齐王殿下!”

张铉淡淡道:“各位老丈不必多礼,请起吧!”

亲卫们纷纷上前将十几名老者扶起,老者们战战兢兢,不知齐王殿下找他们有什么事情?

1118。第1118章 五人组合

张铉温和地笑道:“各位老丈不用害怕,请你们过来,只是想问各位一个问题。”

一名年纪最长的老者躬身道:“殿下尽管问,小民知无不答!”

张铉点点头便问道:“现在很多人都希望我尽快登基,你们是什么态度?希望你们能据实回答。”

“当然是希望殿下尽快登基!”

提到登基的问题,一群老者惧意顿去,七嘴八舌道:“殿下登基是我们每个人的期待,殿下一天不登基,我们就一天担惊害怕。”

“为什么?”张铉不解地笑问道。

“如果殿下不登基,会不会就由别人来当皇帝,再来个杨家皇帝,就像前面那个一样,无穷无尽地劳役,一次高句丽战役征发了多少民夫,又有几个人回来,大家都害怕了,眼看殿下治国有方,给大家休养生息,粮价稳定,物资丰富,这样的日子开皇年间都没有过,我们当然希望它能长久下去,殿下登基就是我们生活稳定的保障。”

张铉笑了笑道:“其实前任皇帝做得很不错,修长城、凿运河、开官道,开疆拓土,也算是有作为的皇帝了。”

几名老者都摇摇头,“殿下,这些工程我们都知道,但这些工程用什么样的代价完成,只有我们这些平头小民清楚,虽然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累累白骨的代价真的让大家承受不起啊!不像殿下打仗,花长时间来进行准备,尽量利用水运,这样就不耗太多民力,可他在短短两三年就要完成如此多重大工程,除了让小民累死外,再不可能有别的办法了。”

张铉知道他们说的是实话,以他们的年纪,都经过前隋的一朝两代皇帝,他们有切身的体会,有发言权,相反,自己不是从普通百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当然会觉得杨广做得不错。

张铉便笑着让亲卫赏每人一两黄金,送他们离开中道,张铉随即令道:“调头回宫!”

马车缓缓调头,向紫微后宫方向疾奔而去。。。。。。。。

和家人吃罢晚饭,张铉进了自己的内书房,虽然此时已是七月酷暑时节,夜晚十分闷热,不过紫微后宫建筑的通风设计的很好,在房间里倒不觉得很热,只要内心平静下来,只有一番清凉。

这时,内书房的门开了,王妃卢清端了一碗冰镇酸梅汤走进书房,内书房是张铉的个人世界,一般不准人随意进入,目前为止,张铉也只允许发妻卢清可以随意进出。

卢清将汤碗放在桌上,柔声道:“夫君今天似乎有心事!”

“娘子怎么知道我有心事?”

“我当然看得出来,吃饭的时候夫君心事重重,孩子们和你说话,你都没有听见。”

“是吗?我可能没有注意到。”

张铉低头想了想笑问道:“如果让娘子正式身为皇后,娘子有心理准备吗?”

卢清浅浅笑道:“我现在不就在做皇后的事情吗?只是换个名称罢了,会有什么影响?”

张铉想想也对,自己登基为帝后又会有什么变化,生活依旧、尊敬依旧,权力依旧,不过是个名称变化罢了,他现在实际上已经是天子了,至于天子礼仪,也不必像唐朝那样森严,不用像李渊那样约束自己。

想到这里,他心里顿时变得轻快起来,笑道:“多谢娘子的金玉良言,我心结已经解开了很多。”

卢清想想又道:“妾身还有一个建议,供夫君参考。”

“你说!”

张铉对自己的发妻很信任,知道她最了解自己,往往自己看不透的事情,她往往能看得到关键之处。

卢清缓缓道:“有些事情夫君感到困惑是因为没有经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经验,夫君应该去拜访一些年长的官员,听听他们的意见,我觉得他们应该可以给夫君启发。”

张铉默默点头,他确实有一种恍然醒悟之感。

。。。。。。。。。

入夜,一辆马车缓缓停在相国苏威的府门前,杜如晦从马车里钻了出来,早等在门口的苏威孙子苏亶跑了上来,躬身行礼:“参见杜使君!”

苏亶年约二十七八岁,他曾在关中武功县做过两年主簿,属于带职参加科举,在今年科举考中第七名,目前在工部出任员外郎一职,他是奉祖父之令前来门口等候杜如晦到来。

杜如晦笑道:“原来是苏公子,你祖父应该在吧!”

“祖父当然在等候使君,另外,韦相国、萧相国和卢相国也已经到了。”

“他们倒来得挺快!”

杜如晦点点头,“既然都到了,那请带我去见你祖父吧!”

“杜使君这边请!”

杜如晦跟着苏亶快步向府中走去。

。。。。。。。。。

苏威是所有相国中最急切希望张铉登基的积极主动派,他不止一次劝说过张铉,也想过各种办法,张铉的暧昧态度也一度让他沮丧,这次隋军收复了洛阳,齐王张铉声望如日中天,数十万人在振臂喊出了‘皇帝陛下万岁!’的口号,使苏威再一次看到了希望。

苏威之所以积极推动张铉登基,一方面是他身为宰相之首的职责所在,而另一方面,他今年已经八十岁,活不了几年了,他希望自己能成为新朝的宰相,哪怕只做一天,他也没有遗憾了,至于立下拥立之功,为自己子孙挣一点福荫,那也是人之常情,不足为奇。

张铉登基已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已经关系到整个政权的稳定,以摄政王之身行天子之权本身就是一种权宜之计,不能长期存在,明明北隋有个小皇帝,大家却无视他,这也有违君臣伦常。

更重要是大家都知道北隋只是一个临时国号,并不是真正的帝国国号,这种临时状态存在时间越长,对社稷的稳定越是不利,所以北隋朝野上下都希望张铉能正式登基,结束这种不正常的状态。

在几个月前,紫微阁的相国们经过协商后,决定成立一个劝进小组,专门负责劝说张铉登基,建立真正的帝国。

目前劝进会成员有五人,苏威、韦云起、萧瑀、卢楚,加上齐王记室参军杜如晦,他们五人策划各种方案,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张铉答应登基。

所以张铉不知道,在凯旋进城时,数十万人一起高呼皇帝陛下万岁,这不是巧合,总是要有人来引导民意,正是劝进会五人组精心策划的方案,数百人在各个角落一起振臂大喊,自然就带动了数十万人的云起响应。

书房内,苏威、韦云起、萧瑀和卢楚已经先到了,就在杜如晦的消息,今天杜如晦去试探了齐王殿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