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战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战图- 第7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匾淦鹆饲笆浪暝隆

这时,房玄龄拿着一份长安送来的紧急鹰信快步走到张铉身旁,但他没有打扰主公,而是耐心地望着主公久久凝视银河。

“相国,如果银河深处有一条通道,让你能回到过去或者未来,你愿意去吗?”张铉笑问道。

“陛下的问题很有趣,不过让我选择,我还是会选择不去。”

“为什么?”张铉回头看他一眼,不解地问道。

房玄龄笑道:“我有妻子,有儿女,有老母,我如果走了,他们怎么办?”

张铉大笑,他心中顿时释然,他的家在这里,他的亲人在这里,他的命运也在这里,为什么还要去怀恋从前的梦想。

他猛地扬手,将手枪扔进了滔滔黄河之中,手枪连同从前的梦一起消失在滚滚的黄河中。

张铉仿佛解开一切心结,大笑道:“走吧!统一天下的使命还在等着我们呢?”

.........

二十万大军用了三天时间渡过了黄河,和延安军的三万大军合兵一处,张铉立刻兵分三路,他令苏定方率三万军夺取弘化郡,又令龙骧将军杜云思率五万军南下支援罗士信,同时夺取北地郡。

他亲自率领十五万大军沿着洛水道南下,浩浩荡荡杀向关中。

延安郡和关中之间还阻隔着一个上郡,唐军在这里也有五千驻军,由唐朝千牛卫大将军李道玄统帅。

李道玄也是李世民的人,是李氏皇族年轻一辈的佼佼者,今年只有十八岁,但作战勇猛、骁勇善战,虽然经验不足,但还是被李世民推荐来守上郡。

李道玄已得到斥候快步,大周皇帝张铉亲自率领十五万大军南下,周军前锋是猛将秦用,率五千军队正向洛交县杀来。

李道玄虽然倍感压力,但他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天赐良机,如果自己能一战击杀张铉,那么大唐或许还有翻盘的机会。

李道玄很清楚洛交县根本无力阻拦十五万大军,与其被压为齑粉,不如冒险一试。

他当即率领五千军队离开了洛交县,向东北方向迂回到清凉山一带,这里是洛川道的一个分支,五千军队便埋伏在一片茂密的松林内。

前面便是洛川道,这里是大军南下的必经之地,距离洛交县只有三十里,周军前锋已经占领了洛交县,张铉必然会从这里经过,李道玄耐心地等待机会到来。

夜幕悄然降临,一队队周军终于出现了,先过来的是前军,旌旗招展,气势壮观,士兵盔明甲亮,一队队杀气腾腾从唐军埋伏的面前走过。

这时,一名偏将低声问道:“将军,张铉要在什么时候才出现?”

“耐心等吧!看他的王旗到来,他就应该出现了。”

“可天黑,怎么分辨王旗?”

李道玄也不知道该怎么分辨,但凭感觉,张铉到来时,周军队伍会更加密集浩大才对,他只得对偏将道:“看机会,耐心等待吧!”

周军走了一个时辰后,队伍忽然中断了,后面不再有大军跟来,又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军队,李道玄顿时感到一丝不妙,这不是正好把自己包围在中间了吗?

想通这一点,他急令道:“立刻撤退!”

但已经晚了,身后忽然传来一片喊杀声,前后左右鼓声大作,喊杀声震天,不知有多少周军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包围杀来。

“立刻向东突围!”

李道玄大吼一声,他翻身上马,手提长枪率领士兵向东突围,但他们已被三万周军包围,对面周军万箭齐发,唐军士兵一片片栽倒,丛林中到处是唐军士兵的哀嚎声和哭喊声,李道玄措手不及,胸肩连中数箭,大叫一声翻身落马。

这时,一个雄壮的声音响起,“我乃大周左卫大将军尉迟恭是也,奉皇帝陛下之令告诉尔等,天子不愿杀戮青壮,尔等立刻投降可以解甲归田,若负隅顽抗,死路一条!”

尉迟恭连喊三遍,周军停止了射箭,幸存的唐军士兵早已魂飞魄散,纷纷举手高喊:“我们愿投降!愿投降!”

“放下兵器,脱去盔甲,举手出来免死!”

唐军士兵再也不愿打仗,求生的渴望使他们纷纷脱掉了盔甲,扔下兵器,一队队举手向树林走去。

这时,张铉也在三千骑兵的护卫下来到了伏击处,他见一队队狼狈不堪的唐军士兵被押解出来,不由冷笑一声,这个李道玄经验太差,居然在距离官道百步外埋伏,难道不知道大军在沿途都会部署巡哨吗?

这时,几名周军士兵抬一副担架出来,担架上正是大将军李道玄,他身中八箭,致命的一箭射在左胸,虽然还没有断气,但已经回天乏力了。

张铉看了李道玄片刻,对他道:“你虽然勇气可嘉,但却不懂天意,天要亡唐,岂是你螳臂所能阻挡?安心去吧!我会厚葬于你。”

李道玄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断气了。

张铉随即令道:“以侯爵之礼将他安葬在洛交县。”

1243。第1243章 突破关中

李道玄的五千军队覆灭,这便意味着关中的北大门正式被打开,两天后,张铉率领十五万大军进入了关中,并在渭河北岸的渭北仓驻下了大营,百名骑兵奔赴关中各县,将大周皇帝的促降诏书送去各县。

大周天子亲临关中,一时间关中震动,这个时候,各县县令不再有任何犹豫,他们或派子侄,或亲自前往,纷纷赶往渭北仓周军大营觐见大周天子,没有人再把长安皇帝放在心上了。

虽然长安城门紧闭,官员们无法出城,但还是有不少先期逃出长安的朝廷官员赶去渭北仓周军大营觐见天子。

此时渭水南岸也驻扎着一支唐军,正是从汉中北上的李孝恭所率领的军队,他军队一共有一万五千人,除了他从汉中带来的一万军队外,还有从上洛县败退回来的五千军队,也被他一并收编。

大帐内,李孝恭站在地图前一言不发,心中在苦苦思索翻盘的可能,从兵力上看,他们并不算太糟糕,安定郡秦王那里至少有五万军队,长安城内还有五六万军队,李神通有四万军队,另外潼关和蒲津关还有三万军队,加上自己的一万五千人,差不多有二十万之众,如果能将这二十万大军捏成拳头,他们完全可以在关中和周军决一死战,鹿死谁手还为未可知,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太分散。

其实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李元吉登基,这让李孝恭心如刀剜,如果李元吉依然做摄政王,或许他为了大局,会承认李元吉的摄政王。

但李元吉登基,性质就完全不同了,李孝恭无论如何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他现在支持秦王登基,可一旦他接受李元吉登基,那就等于和李世民决裂了,除非秦王能先接受李元吉登基,那他可以追随秦王。

就在旁边桌上,放着一封李神通给他的回信,他之前写信给李神通,希望两军合并,增加军队实力,但李神通的回信中却提出了两个条件,一个是他的军队并入李神通的关中军,就是李神通吞并了他的军队,第二个条件便是他必须承认李元吉为天子。

第一个条件,如果是为了大局,他勉强可以接受,但第二个条件他就绝不会接受了。

李孝恭长长叹了口气,大唐之败,就败在内部的争权夺利之上。

这时,一名亲兵在他身边低声道:“殿下,有汉中的消息了。”

“送信人在哪里?”

亲兵一挥手,两名士兵将一名送信士兵领了进来。

送信士兵跪下泣道:“史将军不幸阵亡,汉中已失。”

李孝恭只觉心中一阵剧痛,眼中露出伤感之色,史怀义跟随他多年,就算被俘也绝不会变节,连张铉也感他的忠义,把他送了回来,没想到他还是死了。

他强忍心中的痛问道:“是怎么死的?”

“回禀殿下,南郑被周军包围,城内粮食断绝,史将军坚决不投降,下令城中大户上缴军粮,但金文庆、刘志浩等部将不肯跟他守节,勾结城中的豪门大户,他们在夜里发动兵变,杀死了史将军,开城向周军投降,殿下,卑职过来时,数万周军也同时北上了。”

李孝恭默默点头,各种煎熬和压力一起向他内心袭来,他心中郁闷难当,猛地一口血喷出,仰面栽倒。

“殿下!殿下!”大帐内乱成一团。

.....

周军大营紧靠渭北仓,这是去年修建的一座大仓库,仓库内有三十万石粮食和数十万担草料以及无数的帐篷、兵甲等物资,紧靠渭水和洛水,专门用来供应上郡和蒲津关以及潼关的粮草和物资,现在全部成了周军的后勤保障。

大营占地数千亩,由上万顶帐篷组成一个巨大的花瓣大营,四周是五座分营,从五个方向拱卫着中央大营。

中央大营内防御极其森严,两万羽林骑兵严密保护着中央大营的安全,每一个进来拜见天子的唐朝官员都要经过严格的搜查,不准带任何兵器和火种入内。

这两天张铉一直在忙碌接见关中和长安的各路官员,一一安抚他们,令他们安定民众,恢复生产,这也是他御驾亲征的主要目的,他需要以天子的身份安抚唐朝百官,这对将来的政治稳定有极大的好处。

王帐内,张铉接见了陈叔达的嫡孙陈仲方,陈叔达的全家已经被玄武精卫严密监视,陈仲方是得到长安情报署的秘密保护才得以逃出长安,他带来了祖父陈叔达写给张铉的一封亲笔信。

陈叔达是唐朝的百官之首,他对太子建成的********使他赢得了满朝文武的尊崇,这也是张铉破例接见陈仲方的缘故,如果陈叔达转而效忠大周王朝,这对唐朝的文武百官将产生巨大的羊群效应,在政治上影响重大。

张铉看完信,又问道:“你祖父称病不上朝,李元吉会放过他吗?”

“回禀陛下,李元吉并不在意祖父是否上朝,只要祖父接受他的宰相任命,那么李元吉也希望祖父最好哪里要别去,现在朝廷是由崔文象和裴寂把持,他们也不希望祖父上朝。”

张铉又问道:“朕已经好几天没有长安的消息了,之前听说李元吉准备选一个大臣杀一儆百,不知最后选中了谁?”

“回禀陛下,小民听说是刘文静。”

张铉一怔,“为什么是他?”

“听说刘文静被小妾告发,说他秘密派人给李世民送信,加上裴寂和刘文静仇怨极深,趁机进谗言,刘文静的全家已经下狱了,由玄武精卫来审这个案子。”

张铉点点头,刘文静最终还是没有逃过这一劫。

张铉又对陈仲方笑道:“你暂时留在军中做事吧!朕这里正好缺一个主簿,相信你会胜任。”

陈仲方惊喜万分,连忙跪下道:“微臣愿为陛下效力!”

“不用多礼了,你给祖父写一封信,回头朕让人送进城去。”

“遵旨!”

陈仲方行一礼,便跟随亲卫下去了,不多时,房玄龄拿着几份军报走了进来,向张铉行一礼笑道:“陛下大手笔啊!一出手便是六品的主簿。”

张铉微微一笑,“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嘛!”

房玄龄将军报呈给张铉,“这是各地刚刚送来的军报,请陛下御览!”

张铉接过一叠军报,他先看了看徐世绩的报告,周军已拿下了汉中,徐世绩和刘兰成各率大军从子午道和陈仓道北上关中。

还有弘化和北地郡的守军都已投降,苏定方和杜云思的军队已南下和罗士信的军队汇合,浅水原一带已驻扎周军十万人。

李靖的十万大军和裴行俨的三万骑兵也在平凉郡汇合,双方已拿下平凉郡,李世民的军队完全被包围在安定郡内。

张铉轻轻叹了口气,“若不是孙英将军血战长武关,关中现在绝不是这个局势,关键的一战啊!”

“他们立功甚伟,殿下一定要好好重赏生者,更要加倍抚恤逝者。”

“相国说得对,朕要加倍封赏他们,朕已下旨谥号孙英为忠勇将军,追赐安定郡公,准他儿子继承。”

“陛下英明!”

这时,张铉沉思片刻又道:“现在朕很关心蒲津关主将盛彦师,相国说说看,怎么样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房玄龄微微笑道:“这里面的关键就是盛彦师姓盛而不姓李。”

张铉仰头大笑,“相国所言,正和朕意也!”

1244。第1244章 杀将夺军

目前主管蒲津关和潼关防御的左骁卫大将军盛彦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控制着整整三万唐军,这里面包括防御蒲津关和潼关的两万军队,另外唐军放弃了弘农郡,驻守函谷关的一万唐军也撤回了潼关,也受盛彦师统帅,盛彦师也由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但这三万军队也并不是铁板一块,盛彦师是李神通的人,副将刘弘基却是李世民的人。

这主要是因为刘弘基之前统帅一万军队驻扎函谷关,奉命回撤后,李渊任命他为潼关副帅,让他和盛彦师互相牵制,他便成了盛彦师的副将。

李元吉发动宫廷政变后,派使者前来蒲津关,要求盛彦师和刘弘基表示效忠,但两人都没有表态,很难意见一致的两人在这件事上却意外地保持了同步,只不过盛彦师要看李神通的态度,刘弘基则要听李世民的命令。

李元吉登基后,虽然李神通已公开效忠了李元吉,承认李元吉为大唐新帝,但盛彦师却出人意料地保持了沉默,他的消息比别人更快,他已得知张铉率二十万大军抵达了延安郡,大军即将南下。

大帐内,盛彦师正心事重重地来回踱步,前年翟让图谋联系旧部造反,被他斩杀,他由此被李渊封为左武卫将军,长葛县公,同时出任潼关大帅,他曾为此志得意满,但现在他高兴不起来了。

昨天他接到李元吉的旨意,封他为梁郡王,令他立刻率军前往京城勤王,对这个所谓的梁郡王他不屑一顾,他更关心张铉给他的许诺。

这时,帐门外传来他妻弟王耀的声音,“你们速禀报将军,我有急事见他!”

盛彦师一怔,随即令道:“让他进来!”

片刻,帐帘一掀,王耀快步走进来,低声对盛彦师道:“大周天子派人送信来了,现在我那里。”

盛彦师大吃一惊,连忙道:“快带他来我这里。”

随即他不满地瞪妻弟一眼,显然他暗中私通周军,自己却不知道。

王耀歉然道:“我回头给姐夫解释,现在先见人。”

“还不快去带人。”

王耀匆匆去了,不多时,他带来一名张铉的侍卫,侍卫抱拳道:“参见盛将军!”

“听说贵国天子有信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