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但为君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但为君故-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贾敏一愣,眼中闪着泪花,她还以为这个孩子会像黛玉一样被老太太抱走。如今老爷的意思,若是个哥儿,必定是要给她的。虽说不是自己亲生的,若能从小抚养,别叫他知道还有个姨娘在,还怕他不跟自己亲?母亲也多次劝她让姨娘生个儿子,横竖抱过来自己养着,跟亲生的也没两样。她原是心里有疙瘩,始终不愿出此下策。可如今事已至此,这也是下策中的上策了。
  贾敏哽咽着回道,“谢谢老爷。”只此一句,便再也说不下去了。想得再开,也不能打从心底接受这样的事,自己的孩子没了,还得养别人的儿子。这算什么事儿呢。
  林如海拍拍她放在被子上的手,也不知还可以说些什么。                    



☆、第025章意外

    九月十九观音诞;林如海闲来无事,打算抱着黛玉出门去逛庙会。唐氏前几日着了风;有些咳嗽;乐得将黛玉交给儿子。只是担心庙会上人多眼杂;孩子小,万一被吓着了就不好了。
  林如海笑着安慰母亲;“哪里就这样胆小了;儿子点了好几个人跟着;一路护着便好。再者有菩萨保佑,还能冲撞了不成。玉儿整日窝在院子里;想必也是无趣的很。今日难得儿子有空,又适逢观音诞,出去走走也不打紧。”
  黛玉也不知道父亲在说什么,只是一味的拍手附和。
  唐氏笑着摆摆手,“罢哟,显见的你们父女情深,我也不做这个恶人了。只是千万小心着点,别让玉儿受了委屈,我可是不依的。”
  林如海一把将黛玉抱进怀里,让她坐在胳膊上,复又向唐氏保证,“母亲放心,儿子这就去了。”
  唐氏赶紧让他出去,及至他们走到门口,又嘱咐了一句,“哎,记得带上衣服、披风,天凉了,别让孩子冻着。”
  林如海笑着应是,立刻吩咐奶妈去把一应东西准备好,交给身边的小厮。
  黛玉坐在父亲的胳膊上,朝祖母看了一会儿,像是知道有一阵要见不到祖母了,挥着小手作别。待出了院门,又兴奋的搂住父亲的脖子,一叠声的叫着“爹爹,爹爹”。
  林如海手下一托,笑道,“可是知道要出去玩,高兴成这样。今日爹爹带你去见见世面,好不好?”
  黛玉似懂非懂,却仍是应和着,“好,好。”
  林如海哈哈大笑,瞧乖女儿这样子,怕是被卖了还说好呢。从前也不知怎么的身子弱成那样,一岁多的年纪就要见天的喝药,稍一被风吹便要咳嗽发热,哪里敢让她玩儿什么。如今倒好,自会走路以来成天就爱满地跑。母亲有时候还担心黛玉长大了会不会不够端庄娴静,他倒是乐见的。性子活泼些也没什么不好,身体安泰才最重要。
  扬州历来是繁华之地,商贾云集,城中大街小巷之中,摊贩商户,数不胜数。虽说是观音诞,林如海也不想去庙里挤人潮,何况还带着黛玉。倒是一些街头小贩,趁着这个机会都把摊子设在庙宇之旁。虽是一些粗糙的小玩意儿,倒也有那些精巧有趣的。因此林如海抱着黛玉,带着五六个随从,一路沿街看热闹。
  黛玉头一回见这些花花绿绿的东西,直看得目不暇接。风车、陀螺、陶瓷、剪纸、大阿福、泥人、各类竹编玩意儿,也有黛玉曾玩儿过的布老虎,九连环等物。黛玉原还有些拘泥,不敢在父亲面前造次。待如海给她买了些物什之后,就伸着手一路指点,几乎要把那些没见过的都带回家去。林如海浑不在意,这些小玩意多半也是给孩子玩的,又不值几个钱,玉儿高兴才最重要。
  逛了一个多时辰,虽说已经是九月里了,只是黛玉穿得厚实,一时激动之下便出了汗。林如海怕她闷坏了,将外头的大衣裳解开了两颗扣子,又拿干净的帕子替她擦了汗。黛玉许是有些累了,趴在林如海的肩头,随他动作。
  林如海见她兴致不高,再往前走也无甚新奇之物,便转而去逛几家常去的店铺。林如海一生所好不多,茶、瓷、书画,三样而已。唐氏出于杭州,嫁入林家之时,陪嫁中便有杭州梅家坞的茶园一座。林家每年所用的茶叶,大半都是出自这座茶园。还有几家铺子,米粮、药铺、古玩、钗环、当铺等等,不一而足。原是唐老太爷当日怕掌上明珠受委屈,因此嫁妆塞得满满当当。又顾虑到在京城太过招惹人眼,便没有把铺子迁到京城里去。林如海之父觉得颇为有理,此后置办的田地庄子铺子之类,也大多在姑苏维扬一带,却是为了子孙后代所虑。林如海高中之后,老侯爷没了担忧,又见他不爱理这些俗物,便在去世前将一切家当交代给唐氏。唐氏看不上贾敏,再者这是林家所有的家底,自然不能立刻交给她,便自己管着,只是把这些都跟儿子说明白了。林如海自然没有什么意见,他明白自己这些喜好若是没有银钱支撑,哪一个都玩儿不起来,因此从来不像有些人那样宣扬黄白之物最是俗气等等话语。只是若真要让他去管这些,他自认为没有那个能力。
  自来扬州后,林如海去过几次自家的铺子,扬州城内林家只有一家布店并一家书斋。因想到铺子可以掩人耳目,便命人多置办了几家铺子。自然是按着自己的喜好,弄了几家,只是低调的很,谁也不知道大东家是哪位。
  前几日林升倒是跟他提起过,当铺里收到了一件宝贝,掌柜的有些拿不准。林如海原本打算即刻去看看,只是一时忙忘了,今日正好顺便。
  一路晃到当铺,黛玉早已趴在肩头睡熟了,林如海干脆就抱着她进了内室,让掌柜的将东西拿来。
  那是一尊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高四寸半,口纵六寸,横五寸,足纵四寸,横三寸。通体施天青色和玫瑰紫色釉。釉面呈现“蚯蚓走泥纹”。此花盆虽小,但胎体厚重,釉色典雅润泽,边角利用微曲的弧线作过渡,一看便知来历不凡。此等工艺,除了皇家御用之物,再无他人敢用的。
  林如海将掌柜的叫来,细细问了,“来典当之人,你可认得?”
  掌柜的低声回道,“小人认得,乃是城外的一个庄稼汉子,最实诚不过的人。小人知他家世代务农,必定拿不出这样的珍品,因此多问了几句。却原来,他家附近有一个庵堂,他女人常去庵堂里帮个忙贴补些家用。去岁那庵堂里来了一老一小两个尼姑,说是云游到此,却带了满满当当的行李。他女人去帮着收拾厢房,见这花盆好看便动了两下。她回家时那小尼姑便叫人把这花盆送了与她。今次他老母病重,要银钱看病抓药,家里无甚余钱,便想着典当些东西。见这花盆有些精致,又无甚大用处,便送了来。”
  林如海细听之下不免诧异,一个小尼姑,不说能有如此贵重的东西,竟还随手送人?真真是了不得。“那此物,是真是假,你可辨得出来?”
  掌柜的忖了忖,“不是小老儿夸口,入这行二十多年了,眼力还是有一些的,确是真品无疑的。”
  林如海点点头让他先下去,这样的做工轻易仿不出来,何况那底下的落款,早已改了,与现今用的不同。若不是上了六十的老匠人,鲜少有工匠知道的。只是这物主的身份却是奇怪的很,尼姑?一般的出家人,怎会有宫中御用之物呢。好在这样的物件宫里都有记档,若是当真要查还是能查出来的,只是费些时日罢了。无奈他还抱着黛玉,不能亲自将它临摹下来。于是吩咐掌柜的找人画一份图样,明日他再派人来取。
  从当铺出来,林如海原还想去书斋看看,黛玉却在这时候醒了过来。才醒来的黛玉还有些迷糊,发觉自己并不是在熟悉的家中,瘪着嘴哭了出来。
  林如海赶忙柔声安,“哎哟,这是怎么了,玉儿乖,爹爹在呢,不哭不哭啊。”
  黛玉听了,一边抽噎着,一边用小胖手揉揉眼,长长的睫毛被泪水打湿后粘在一起,痒得很。待看清果真是父亲便一转头埋进他的肩颈,糯糯的叫“爹爹”。
  林如海拍着她的背替她顺气,待听不见哭声了便笑话她,“瞧瞧,现在知道害羞了,真真是个小泪包,在家里也这样不成?”
  因前世那个癞头和尚所言,林如海一听见黛玉哭便有些犯怵,生怕跟上辈子一样。这也是他一大心事,因此早就派人在扬州一带打听是否有这么一个和尚,可惜遍寻未果。自来了扬州以后,他又派了更多人往江南寻找,可惜至今也无消息。好在那和尚前世是在黛玉三岁那年生日时出现的,算算日子便是明年二月,他应当还在扬州,也只能静心等待。
  黛玉有些委屈,转过来对着父亲嘟囔,“不羞,爹爹羞羞。玉儿乖乖,不哭。”
  林如海笑着哄道,“好好好,是爹爹羞,玉儿最乖了,以后都不哭了好不好。”
  黛玉这才展了笑颜,又搂着父亲的脖子撒起娇来,“爹爹,饿。吃饭饭。”
  林如海笑着哄她,“饿了是吧?出来了大半天了,可不是该饿了。咱们马上回家,可不能饿着爹爹的乖玉儿。”
  林如海怕黛玉饿过头不好,因此抄了近路,虽是小巷子,有小厮跟着也不怕什么。哪知道就是这一时大意,差点让他后悔莫及。
  原是好好的走着,不想在一个岔道上突然跳出三个壮汉,手持大刀,连问都不问便开始动作。那几个小厮虽也有些拳脚功夫,可拳头再厉害哪里比得上大刀。林如海见势不好,便将黛玉死死地护在胸前,在小厮们的掩护下往回跑。好在对方只有三人,且明摆着冲林如海来的,并不曾对小厮们下狠手。林如海抓住时机加快脚步,往巷子外跑。心里恨极,平日里怎的不练些拳脚,便是利索一些也能跑快点啊。
  黛玉的眼睛被如海蒙住,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想来便是看到了那明晃晃的刀剑也只会当做一场游戏。大概是感受到了父亲的紧张,黛玉乖乖的抓着父亲胸前的衣服,也不挣扎哭闹,倒是让如海放心了不少。眼看着巷子口就在眼前,林如海却脚下不稳,偏偏被一颗小石子绊了个踉跄。身后一个七尺大汉一手推开兰在眼前的小厮,跨步向前,手起刀落,狠狠地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
  布帛撕裂,皮肉绽开,鲜红的血汩汩而出,吓呆了一众小厮。林如海受不住剧痛,扑倒在地,唯将黛玉好好的护在了怀里,毫发未伤。众人回过神来,哪里还有那三个壮汉的身影,只有老爷跌倒在地,血流了一身。两个轻伤的小厮赶忙七手八脚的把林如海扶起来,将黛玉抱了出来,另有一个腿脚利索的跑回去报信。如此伤势,只得就近找个医馆快快止血才是。
  林升见同老爷出去的小厮鼻青脸肿的独自回来,便道不好。待听了事由,赶紧安排人手去寻老爷,一面又叫人先别把消息传到老太太和太太那里,免得她们担忧。
  待林升找到医馆里头,几个小厮正在外头包扎,林如海早被抬进里面去了。黛玉被抱出来之时见到了一地的血迹,早被吓得慌了,直哭个不停,被一个年轻媳妇儿抱去安慰去了。
  林升恭敬的打了个千,问道,“敢问大夫,我家老爷伤势如何?”
  那大夫并未作答,仔细的将伤口包扎完毕,又用清水将手洗净,拿过架子上的布巾擦了,这才慢悠悠的开口,“刀口虽长,好在不深。又是在背后,并未伤及脏腑,只是血多了些,看着可怖。我已给这位老爷上了金创药,回家后好生养着,轻易不要移动,切记要趴卧。这里有个方子,乃是补血养气的,每日喝上两回,先喝个十日。”又瞥了林升一眼,复往榻上看了一会儿,又添了一句,“家里有上好的灵芝和人参也可用,别当饭吃就成。”
  林升道过谢,付了诊金,便命几个小厮赶紧将老爷抬回家去。虽说这位大夫看起来医术不错,到底不如李大夫知根知底。才出来的时候他已经命人先去请李大夫过府,老爷伤势严重,定要让他看过才放心。
  在后边的黛玉哭得累了,早被哄着睡着了。只是睡梦中还有些不安稳,小手紧紧的攥成拳头,整个人绷得紧。好在林升出门时还记得小姐也是同行的,便叫人准备了轿子抬上黛玉的奶嬷嬷一块儿。大概是在奶娘怀里习惯了,黛玉渐渐放松下来,只是小手仍然紧紧的抓着奶娘的衣服,丝毫不肯放松。                    



☆、第026章慌乱

    前院鸡飞狗跳了一阵;唐氏自然听到了动静。她下半晌眼皮子跳得厉害,也不知是不是要出事;心里不安的很。
  放下手中转的飞快的佛珠;唐氏吩咐道;“春雨,你去让人到前头问问;到底出了什么事。还有;派人到垂花门等着;若是老爷和小姐回来了,赶紧报进来。”
  春雨回道;“哎,奴婢这就去。”将手上的小锤子交给秋霜,自己往外头走去。
  林升知道事态严重,瞒不住也不能瞒。因此才将老爷安顿好,便出来指着之前一同去的一个小厮道,“里头李大夫正在诊脉,你先去回了老太太,便把话一股脑的都说了,缓缓来知道吗。再请老太太示下,这事儿到底该如何处理。再有,小姐一会儿也要让李大夫看看,就说晚些会送去,让老太太别急。”
  那小厮也是个机灵的,问了一句,“太太那里可要去报信?”
  林升皱着眉略一思忖,“太太如今也病着,没得多添烦忧。这样,你顺道问问老太太的意思,全凭老太太做主。”
  那小厮赶紧进去报信,只到了垂花门上便被老嬷嬷拦了下来。大家子规矩,二门内不可有成年男子随意走动,便是主子们也要事先通报于后头的奶奶小姐们知道才能放行。这年轻媳妇儿和未出阁的小姐们,若被那些没头没脑的人撞见了,名节可就毁了。她们轻易不能到前头外院来,外院的人也不能随意到里头去。也因此才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么一句话。
  那小厮急得不行,“这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您老要怕我冲撞了主子,或派人跟着我,或烦请您叫老太太跟前的姑娘出来,我这里可是有天大的事儿。”
  那老婆子虎着脸回道,“你唬谁呢,要真是天大的事儿还能让你小子来。老太太跟前的丫头都金贵的很,岂是你说叫就叫的。咱们家虽说主子不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