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楚霸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楚霸王-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丛啊N烁照话ⅲ饷骼诼洹<岢肿抛约旱奈说紫摺D桥率敲娑岳疃不峋堇砹φ皇遣幌裎赫髂前愦ΥΧプ怖疃糜鼗囟猛褡谋泶镒约旱囊庠福畹睦疃男爬怠U馕淮蟪荚诔械娜嗽悼晌绞羌玫模猿に镂藜稍谒媲耙参薹ㄋ闶裁醇茏樱偌由险庖淮误铿r的到来是为了长孙无忌的长子长孙冲庆贺,实在是大大的给面子,长孙无忌笑的是嘴都合不上了。

箫瑀来了之后,孔颖达也来了。这位天策府十八学士之首的大儒,孔子的直系后裔。也算得上朝中清流的一面旗帜,他们本身没有任何的政治倾向,只是为了这个帝国的强盛。所以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对这些清流大臣都是百般礼敬,再加上这位是当今诸多皇子公主的启蒙恩师,地位更是显得超然。这一位能来这里。说明长孙冲这一次的表现得到了清流大臣的肯定,长孙无忌更是心中欣慰不已。当初他谋划着的那一个计划差点被楚王李宽给彻底破坏。最受打击的其实不是他这个费劲了无数心血布局的人,而是长孙冲。因为当初谋划这一切的时候长孙无忌就没有避开自己这位长子。所以在那段时间长孙冲以为李丽质会是他的新娘,会是他相伴一生的人,可是李宽归来,带着传国玉玺,带着厚重的军功,用所有的功劳换取了一个赌约,甚至再后来自己这个儿子在长安城的天子脚下被人偷袭,差点命丧黄泉。这样的打击让长孙冲彻底的奔溃了。但是长孙无忌却是感到无比的欣慰,那就是这一次的打击没有让自己的儿子消沉下去,反而激起了他的奋发,从那之后长孙冲像是变了对个人,变得勤敏好学,每天不再出去鬼混,长安城中关于他的纨绔的传言彻底的销声匿迹,现在这一次甚至是在万千考生之中夺得了第二。虽然这一次参与考试的考生并不是很多,许多的寒门士子还有世家才子还在观望之中,但是这也是难得的成绩了,若是长孙冲还是以前的样子,那么只能靠着自己这个父亲的余荫才能过上半生的荣华富贵,长孙家要是想再更进一步却是全然没有可能了,但是这一次却是让长孙无忌看到了希望。

长孙家在大肆庆祝,而在皇宫之中,两仪殿中,李二正在和长孙皇后商议着,在他们的面前的案几上摆放着一张考卷。这是这一次科举之中第一名的考卷,但是这一名考生的试卷却是让主考官房玄龄直接放到了李二的案头,因为他看出了许多东西,这一张试卷本身没有任何问题,甚至这一篇论述《一家与一国》的文章在最开始进入房玄龄的眼中的时候,他就觉得此子有着大才,决非平常之辈,但是在他细看的时候,才发现这一篇文章之中暗藏的玄机。这个名叫做李乾的学子有着绝大的心胸,甚至可以说是海纳百川的胸怀,这样的人绝对不是一般人。所以细看之下终于让他发现了其中的一丝非同寻常。于是这篇文章被他找到了原卷,上呈给了李二。李二再见到这一张试卷之后,没有多言其他,直接挥退了房玄龄带着这一张试卷来到了后宫之中。

“观音婢,你看着张试卷,如何?”李二找到了正在给小兕子驱赶着蚊子的长孙皇后,然后牵着她的手一起到了这里,一起看着一张试卷。

“这是承乾的字迹?怎么陛下又靠教承乾的学识了?《一家与一国》这个臣妾不应该看吧!”长孙皇后只是看了一个标题就认出来了这是李承乾的字迹,而且这其中的内容她却不敢看了,因为这些东西实在是有些敏感。作为后宫之主,后宫不得干政这是她最为重视的一条规矩。因为后宫干政,牝鸡司晨。这是大忌。朝堂上的东西她是一概不管。所以这是在避嫌,哪怕只有她和自己的夫君李二知道,这是一个恪守本分的女子,也是一个聪明的女子。有些东西其实就是在一点点的让步之下不断地腐蚀和积累,最后权力的野心疯狂的滋生最后才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在这些细节的地方长孙皇后是非常的注重的,哪怕无人知晓,不畏人知畏己知。

“不错,确实是承乾的笔迹,只是这可不是朕给他的考题。这是这一次科举的考题,本来朕出这一道题的目的是想要看看,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世家大族之中的子弟对于家族与国家之间的看法。哪里知道承乾居然告假三天悄悄的跑去参加这一次的科举,没想到的是居然站在了一国储君的位置上面写下了这一篇文章。并且深得诸位考官的赞赏,于是这一次的第一名是这小子”李二嘴上虽然说着像是责怪的话。可是他双眸之间的那一丝闪动的赞赏却是显露出他心中还是非常的高兴,自己的长子,这一国储君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能有这样的见地。实在是让他感到欣慰。

“什么,陛下,你是说这是承乾参加科举写出来的。而且还是这一次的科举的第一名?”长孙皇后怎会相信,作为一国储君。当朝太子的李承乾怎么会前去参加科举?而且还能夺得榜首,这实在是不是一件说笑的事情。这要是传出去了恐怕整个大唐朝野都会沸腾。甚至怀疑这一次的科举的公正性,因为她在之前收到了自家兄长的传信,自己那个侄子居然位居第二,现在第一也浮出水面了,长孙皇后觉得这一次的科举似乎没有取得预计的效果,第一是自己儿子,第二是个纨绔,那些想要招揽的寒门士子恐怕……长孙皇后在心中这样想着,但是却没有说出来。

“这样似乎不错,至少朕知道了承乾其实也不是那么的不堪,还有冲儿,没想到这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居然进步了这么多,实在是让朕都不敢相信。”李二倒是没想这么多,不管这一次科举到底能选拔出多少可堪大用的人才,但是这一次让李二看到了李承乾并非是无可救药,这就足够了。

“好了,陛下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殿试还要准备呢!兕子也醒了,妾身就先去看看。”长孙皇后听到寝宫中传来的哭声,先向李二告了声罪,然后去照顾这个小家伙去了。

看着娉婷而去的长孙皇后,李二收起那一张考卷,然后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张榜之后第三天,殿试开始了,这一次殿试却只有九个人,这九个人是第二到第十位的考生,现在应该叫做进士。这一天,天公作美,在微微的晨曦之中,清凉的晨风吹动皇城之中的巾幡,飘扬的旗帜上面有着大唐的国号‘唐’也有皇室的‘李’字。当然还有金乌旗,银月旗之类的。这些旗帜都是在有着重大的事情或者庄重的场合才会弄出来,代表着一种重视的态度。

在立政殿的大门外,九个这一次金榜提名的考生在等待着李二的召唤,站在首位的是长孙冲,这个时候他身量站得笔直,一脸的意气风发,整个人显得神采飞扬,他有这可以骄傲的资本这是他这六七百个日日夜夜拼搏出来的成果,谁也不知道这两年来他付出了多少,谁也不知道在那些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伏案苦读的艰辛,多少个夜里他曾想过放弃,但是想起之前的那一幕幕,他心中又是那么的不甘心,所以一次次的鼓起勇气,再次投入全身心的努力,现在他成功了,这不是父亲的余荫,这是他的努力,他要向那个人证明自己其实并不是那么不堪,自己有能力做到最好。

“李宽,你看到了吗?现在我站在这里,你呢,用不了多久我就能成为长乐表妹的夫婿,这一次你拿什么来阻止?”长孙冲站在台阶上,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他的身上,一身大红的衣衫,显得是一团殷红的血迹。但是他此时却是整个大唐在这个时候最受人瞩目的年轻一辈,因为第一已经被取消了资格,他这个第二名切切实实的成为了这一次科举的第一,是大唐的第一位状元郎。

“宣,大唐科举一级甲等第一名长孙冲入殿!”传来传召的声音,长孙冲整理了身上的衣衫,然后快步进入大殿之中。

“微臣长孙冲见过陛下!”躬身下拜,长孙冲第一次站在了这个大唐最高的行政殿堂之上,以前都是在东宫旁边的学堂之内被李二召见或者就是在后宫的两仪殿中。

“平身!”李二看着下面的长孙冲,沉声出言道。

“谢皇上!”

“作为本次科举第一人,那么朕就以这一次的科举为题,长孙冲请详述这一种新的举才制度有何优劣之处!”李二出题。

第二十九章不一样的长孙冲

“科举的利弊?”长孙冲沉吟了,这个东西他还真的从未想过,因为他还未曾站到这样的高度人都是这样,没有到达相应的高度的时候,看待一个问题都有着各种的局限性。或是相差甚远,或者比较片面。所以面对李二的问题,长孙冲一时半会儿之间实在是没有合适的答案。但是他却也颇有几分机智。

“启禀圣上!”长孙冲缓缓的踱步,然后微微躬身回答道:“微臣以为,这科举有利也有弊,有利之处在于寒门士子有了出头的希望,所以天下寒门之中陛下会受到他们的爱戴,自古寒门多才俊,不管是在哪一个朝代总有出生微末的杰出之士,不管是大臣还是君王,孟子曾有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些人都是出生微末,但是他们每一个都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这是有利的一方面,圣上能够得到寒门的拥戴,而且我大唐能够有很多的出生贫苦的官员可用,这些人走马上任之后,对于地方上百姓来说这些官员更能知晓百姓疾苦,为百姓做事。这是相比起世家出生的官员来说相对有利的一方面。”长孙冲侃侃而谈,对于出生到底是显赫还是贫苦,这些为政一方的官员上任之后的所作所为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代表的根本利益出发点就不一样,出生世家的官员在上任之后更多考量的是世家的利益,因为他们是这种利益关系的既得利益者。所以维护这个阶层的利益是理所当然的。只是这样做的话会损坏百姓的利益,因为世家就是在剥削百姓才有这样的优势。

“但是相对来说。百姓的利益和世家的利益之间是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世家手中有着无数的土地。土地兼并使他们成为现在的人上人,可是寒门的官员走上高位之后,他们要是一直保持初心的话必定会发生剧烈的冲突。所以科举之后,世家定然会站在对立面了。”长孙冲继续说道,他现在是想到就说,也不关在这里有多少是出生世家的官员,至少箫瑀就是兰陵萧氏的代表,还有魏征,这位一直和山东世家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甚至程咬金的夫人也是出生于江东裴氏。这些人都和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长孙冲这话一出口,满朝哗然。

世家必定会站在朝廷的对立面,那么这些人该何去何从?他们背负着家族的利益,甚至有人就是一族之长,面对着这个局面朝廷上的必将会分成两个相互敌对的派系。在前期,因为世家站在高层,那么一定会对寒门官员进行压制,这样只会更加激化彼此的矛盾,到了后期之后。寒门官员相互之间结成一张关系网之后,两个派系之间定然是互不相容。这样对于一个帝国来说真的好么?

所有的人都在思索着,他们这些人对于这个方面的思索比起长孙冲更早,甚至李二在提出了科举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一次。可是谁也没有说出来,因为实在是太敏感。只是谁也没有想到李二会给长孙冲出这样的一道题目,所以这一次这最后的遮羞布被扯了下来。那么这些人就要站队了,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对整个朝堂上大臣的考验了。

这一次朝廷科举的前十名其中有着过半的人是出生寒门。那么这些人将来就是征伐世家的先锋军,所以怎么面对这些人就成了最大的难题。他们是李二第一次科举选拔出来的最优秀的学子。但是他们却又代表了寒门的利益,对于世家的冲击实在是太大。这个时候那怕是在朝堂之中厮混了半辈子的老狐狸都开始脑门见汗。

任何新生的事物都会对旧的利益阶层形成冲击,只是大小不一而已。所以那些代表了原本的统治阶层的守旧保守派就会不顾一切的镇压这些新生的势力。只是这一次这个新生的势力却是绑上了李二的大腿,那么形势变得微妙了。要是真的发生冲突了,就是世家和皇权之间的争斗,这样的动荡足以撼动大唐的根基,所以李二借着这个机会用长孙冲来将这一切都摆到明面上,哪怕朝野上下一片哗然也不能阻止他,因为当一切浮在水面上,那么他就能用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将这一切全都一把压下,要是沉到了水面下,就像是水中的暗礁一样,大唐着一艘大船随时都有可能在暗礁之下翻船的危险。

长孙无忌也知道这个理,所以他一脸焦急的看着站在大殿之中的儿子,心中暗暗叫苦,这一次自己这一家子可真的被那些千年世家给恨死了,这一次长孙冲扯下了最后的遮羞布,那么就成了导火索,不管将来两房谁胜谁负,那帮世家都会将自己一家刻在仇人的花名册里边,然后长孙家在今后的日子里边就只能站在李二这一边了。这也是李二的高明之处,他知道只要他还在自己就绝对不会生出什么别样的心思,可是人总是会死的,那么在他死后,长孙家是不是还会站在皇室一方?还是成为大唐的外戚?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这位心思缜密,雄才大略的帝王直接借着这一次的科举将长孙家彻底的打上标记。

“陛下,此时事关重大,还望三思啊!”箫瑀出列,这个时候也只有他出面最合适,因为他是兰陵萧氏的族长,而且在上一次李二打击世家的时候这位全然置身事外,当初扬州九重塔一事他们萧氏从未参与,所以在那一次各大世家都损失惨重的惨烈事件之中,兰陵萧氏毫发未损。在之后也没有被李**着退出朝堂。现在他们兰陵萧氏就是这个朝堂之上最大的世家势力。

“为何三思?萧爱卿你可知道这个时候你在说什么?这是关乎大唐江山社稷的大事,你可否知道世家现在是阻碍大唐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过多的土地掌握在世家的手中,百姓的利益严重受损,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那么离大唐亡国就已经不远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