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将尊红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将尊红颜-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略军政操守都相当有一套,加上贺拔胜的点拨,这孩子年纪轻轻就很有大将之风。连高欢都见了忍不住赞叹,当初袁术赞美孙策的话真是肺腑之言。

当然后起之秀还有司马子如的儿子司马消难,孙腾的儿子孙凤珍,这些人都是让人憧憬的一代新人,加上日益长大的高欢的大儿子高子惠,高欢觉得自己的国家充满了朝气和希望。

慕容绍宗的儿子不久前也诞生了,因为第一个是女儿,所以他一直希望高岚可以为他生个儿子,好在第二年的秋天就有了第二个孩子。

青萝跟高欢报告了西魏的政变,宇文泰的意外死亡这个消息对于整个中国历史都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影响,高欢心里深深的明白,命运已经被更改,很多事情将变得和以前完全不同,,隋唐盛世这样的朝代可能已经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消失了,至少隋朝很难建立了。因为隋朝根基北周的奠基人已经死了。北周这个国家甚至都不曾出现在此刻的历史上。

高欢觉得自己既然已经改变了历史的轨迹,甚至将世界历史的走向都变得扑朔迷离,那么他应该要对得起这份使命,要让分裂了几百年的中原重归一统,还要扬威海外,让自己可以建立旷世霸业,甚至将这份霸业传给自己的子孙,千秋万载他知道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国历史上将会出现一个比盛唐三百年还要先进发达的大帝国,这个他是可以做到的。

人类科技的发展虽然是递进式的,但是不代表不能跳跃式的突进,只要人力物力财力能够达到要求,很多黑科技是完全可以被发明制造出来的,为了达成这一宏伟目标,高欢已经默默开始准备起来,首先是统一中国。

高欢为了集思广益,将所有的嫡系亲信全部召集起来开大会,会议的内容就是先往南还是先往西。大家都很清楚高欢的意思,于是纷纷开始发言讲述自己的主张。

最先发言的是司马子如,他觉得应该大军先往西,因为南边没什么压力,全是一盘散沙的南梁余孽,根本不足为患,他们应该趁着突厥人和室韦打得难解难分之际,优先解决心腹大患宇文家族。支持这一观点有孙腾、贺拔胜等人。

然后发言的是杨休之,他觉得攘外必先安内,为了剔除后顾之忧,将高岳、高隆之等主力尽早从南梁的泥沼里拔出来,因当优先解决南梁问题,再加上侯景和萧铎等因素,支持这一观点人也不在少数,比如徐明之和文官派。总之他们的意思是节省开支,避免多线作战,优先吃掉最弱的增强实力,在解决次要的,最终集中全力和突厥人决一雌雄。这个办法的缺点是耗费的时间长,但是比较保险安全。

最后武将派以高敖曹和慕容绍宗为主,他们没有什么主张,只要高欢下令打哪他们就去哪,但是希望这次他们可以一次性解决掉一个敌人再撤军,每次打仗都打到一半就不了了之,既劳民伤财也徒劳无功,高欢听了心想我何尝不想一次性解决所有敌人,可是现实情况有时不允许我们不许改变策略。

于是两个不同认识的人开始讨论到底往哪边走,争论了半天没有谁能说服谁,最后高欢自己做了决定,先解决南梁问题,为什么不解决近在眼前的宇文家,他有着自己的考量,首先宇文泰虽然死了,但是关中的西魏实力没有收到任何损害,其次观众的各派系虽然明争暗斗,但是对抗高欢的东魏态度确实空前的统一,此时如果大军前去进攻,只怕会被拖在关中地区无法自拔,万一到明年开春北方的突厥人再度来袭,到时高欢腹背受敌,境况堪忧。

其实他早就看明白了,这跟当初曹操放弃追杀袁绍的两个儿子是一样的,有些人就是这样,你外人越是欺负他们越是内部团结,可是一旦外力消失了,这些人就开始内斗自耗相互倾轧。西魏其实也是如此,首先派系林立就说明了宇文泰的统治阶层是一直处于议会制联合执政状态,而高欢的东魏正好相反,他采取的是中央集权,有自己发号施令,政令出自高隆之,杨休之、徐明之等人。军事方面则由他签字带队,下属老中青三代当打猛将。

由于政令比较开明,对于贪污反|腐抓的比较狠,所以百姓们还算是安居乐业,加上经济宽松,开放了关市,甚至和西域各国都有往来,这样使得高欢的统治比较稳定,当然还算不上开明盛世,但是即便这样也比西魏好很多了,比南梁更甚。

第一百九十七章 羊家是三姓家奴?

湘州长沙城,侯景的大营自从搬来这里,也快有小半年了,和之前在江州一带居无定所相比,现在的日子算是好很多了,他现在主要的事情就是陪着潥阳公主和刚出世没多久孩子侯耎。侯景的深居简出让手下宋子仙、张化仁等很失望,他们寄希望于侯景能够早日振作起来带领他们打回建康北伐中原。

羊侃的三儿子羊坤此时任侯景的侍卫队长,自从他跟了侯景表现的很是忠心,其他部下几乎都跟敌人有过一腿,只有羊侃似乎之钟情于侯景,所以很多机密的事情侯景也渐渐安排羊坤去做。这让宋子仙等更急觉得侯景和自己已经不是一路人。

有一天侯景带着潥阳公主和侯耎前去长沙城外的清凉寺避暑,路过行军大营的时候,发现宋子仙、张化仁、任约等人纷纷聚集起来围坐在沙地上,似乎在讨论什么事,侯景很奇怪随口的问道:“这些人聚在一起干什么?”羊坤随口答道:“大将军不知道吗?他们这是密谋造反。”侯景闻言惊得一身冷汗,有点不可思议的看着羊坤道:“我待他们不薄,为何要谋反?”

羊坤说道:“大将军以前朝中位极人臣,他们跟着您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现在咱们流落到荒野之地来,没钱没粮,更别说享福了不被官军抓住砍头就不错了,这些人觉得跟着您已经没有前程,所以才密谋造反的。”侯景目露凶光的盯着他说道:“你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羊坤面无表情的说道:“这是人最基本的反应,不需要去猜测,只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能知道这些人的想法。”

侯景心里忽然没了兴致,转头问道:“你也是这样想的?你也想离我而去,甚至不惜以我的人头为条件跟萧道全他们媾和?”羊坤面不改色的说道:“大将军您高看我了,如果我真的想逃跑,之前在江州我有很多集偷偷溜走,在之前攻打江陵,我都可以趁乱逃跑,可是我没有,因为我觉得既然跟随了您,就不能再一心二用,我不是三姓家奴也不想做三姓家奴,如果真有一天官军来围剿我们,万不得已我可以带上小公子逃命去南海。”

侯景没有说话,一双鹰勾眼死死地盯着他看,一瞬不瞬,似乎要把羊坤的心肝脾肺肾都看穿看透似得,过了很久他才不做声的骑马继续往前走,心里想到:“也许我的儿子以后还真要靠这小子才能活命?”这些年自己没有积累下什么财产,现在也没有很强的实力,不过是在这荒野之地苟延残喘罢了,他心里很明白自己已经失去和高欢一争天下的机会了。

想到这里,侯景看着身后轿子里的潥阳公主,他内心无比的辛酸,早知道当初在建康就好好的辅佐皇帝萧正德,以自己的能力定不会沦落至此,可惜事情总不能顺着人的心愿去走,他的人生里大起大落好几次,可谓是命运多舛,但是他还是留有一丝希望的,只要宋子仙等人继续辅佐他,吃掉周围的势力,他还是有机会慢慢做大的。

梦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之前侯景几十万大军到了长沙以后逃的逃死的死,剩下不到四万人,加上分布在各处驻守,真正能用的也就两万人,这点人马欺负欺负闽越人和云南的西汉都够呛,更别说跟高岳或者萧铎这样的势力对阵了,今时不同往日,属于侯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羊坤的曾祖父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部下,跟北魏打仗失败后被俘,从此留在北魏为官,他的祖父羊趾官居北魏兖州刺史、安东将军。他的父亲羊侃一代名将,二十岁不到就已经超迁为裨将、尚书郎。羊趾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回归南朝,临死的时候跟羊侃说:“叶落要归根,我是回不去家乡了,可是我希望有一天你们可以南归,完成我的心愿。”

后来一个叫徐绮的南朝降人归附羊侃,趁机也劝他南归梁朝,于是他起兵造反,甚至不惜和自己的堂兄羊敦刀兵相见。羊敦当时是兖州刺史,他毫不示弱的据城死守,和羊侃对峙。北魏皇帝知道羊侃的造反,不但没有惩罚他的意思(其实那时朝廷也没有余力来惩罚他),反而大肆给他升官:骠骑大将军、司徒、泰山郡公。

羊侃不为所动,将皇帝派来的特使斩首以示决心,并派人去南朝跟萧衍请降,萧衍马上派大将羊鸭人前去接应,可惜北魏已经被羊侃彻底激怒,派余晖为大将、高欢和尔朱阳都为副将统领十万人马前来围剿,很快羊侃的人马就伤亡惨重,一路南逃,武器装备都损耗的厉害,一度连弓箭都没有箭枝可射。

他们到达淮南地时,将士们唱着悲伤的思乡之曲,因为羊侃的军队大部分都是北方人,之所以跟他造反打自己人无非是因为敬佩他的为人,折服于他的勇武,此时只要过了长江,羊侃就算是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可是这些将士们却从此和家人分离,羊侃于心不忍,于是在江边说道:“事到如今,我很感激你们,你们也怀念故土,我也不能强迫大家跟随我,或去或留你们自己决定,我们就在这里分手吧。”

一些将士们纷纷流着眼泪拜别羊侃而去,羊侃度过长江收到萧衍的隆重欢迎,封他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瑕丘征讨诸军事、安北将军、徐州刺史。兄长羊默、弟弟羊忱、羊给、羊元,也都被任命为刺史。真正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羊侃北伐失利,侯景造反于台城,萧衍死去,羊侃被关,再后来他的三个儿子分别追随了萧铎和侯景两个势力,有人说这是羊侃精妙的计策,无论这两个势力将来哪一方获胜,都能保全羊家的香火在南朝持续不断,可是我在想,这不过是后代人自己的选择,跟羊侃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吧。

羊坤从小被灌输忠君爱国,可是他知道家族上其实也是曲折悲惨的过往,比如他父亲羊侃一辈的堂兄弟子侄大多都在北朝任职,只有祖父这一支回归南朝,可是南朝又有着他们羊家的祖坟宗祠和族人,所以世间的事情有时真的很难以对错来区分,以黑白为界限。

侯景的未来羊坤不清楚,但是他此刻已经跟随反贼,肯定是被南梁和羊家所不容的,他自己也明白这样的道理,可是发生的一件大事让他自己都觉得世间变化真的太无常了,让人捉摸不透天意何为。

宋子仙、张化仁等都是原来北魏的小官,一直没有被重视,多年来跟随着侯景,对他虽然不敢说忠心耿耿,却也一直都是尽心辅佐,甚至不惜抛弃家小和侯景一起南投梁朝,为的只是想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早先在南梁过的也不是很舒心,后来侯景乱国占据台城逼死萧衍,他们以为南朝的天下终于可以属于他们这些外来人,可惜没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就从台城建康被赶了出来。

如果说身份的落差有忠臣变成乱臣贼子,宋子仙他们都能接受的话,那么从张化仁的死开始,侯景的无作为就让他们感到失望,后来在江州居然还被陈霸先欺负,侯景也没有什么太激烈的表态,他们愈发觉得侯景已经失去往日的杀气,身上的王霸的光环也在慢慢消失,逐渐变成一个普通的跛脚小老头了。

这才是最让他们感到失望的,对于未来的迷茫,和对于之前种种过往的后悔,宋子仙和张化仁、任约等人开始密谋想要绑架侯景,然后以宋子仙为主将,率军打回建康去,重新夺回属于他们的一切。

密谋的一开始他们就被羊坤发觉了,本来张化仁想要拉拢他入伙的,可是宋子仙认为羊坤是现在是侯景的心腹,无法信任他,张化仁和任约这才作罢。

人要有目标和希望才能活下去,但是目标和希望不能定的太高、太远、不切实际。特别是那些自认为自己很聪明的人,历史的教训总是血淋淋的,想宋子仙这样的人最终的下场也是凄惨的。

长沙城外的清凉寺,侯景和潥阳公主正在逗侯耎玩耍,夫妇两人此时伉俪情深十分恩爱。侯景以前也向往过普通人的生活,现在才体会到可是时不我待,他已经快五十五岁了,在古代他的年纪算是比较大的了。羊坤急匆匆地从外面跑进来,低声在侯景耳边说道:“宋子仙已经率部哗变了。他们正带人来这里的路上,赶紧带上公主和公子从后门骑马逃走,千万不要声张,我在此替你们当上一阵。”

侯景闻言手里的拨浪鼓一下掉在了地上,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伙人真的造反逼宫了。他自觉没有对不起这些人,可是他们此时却和他刀兵相向。这让侯景想不通。来不细想,他连忙起身对潥阳公主说道:“公主殿下,快快随我来,情况紧急我路上再跟你说。”

羊坤也说道:“公主殿下,有人想要谋害您和公子,请快随大将军去躲避一下。”潥阳公主一辆惊愕茫然的表情看着他们两个,怎么才过上两天安慰的日子,好不容易不用钻山沟睡地铺,有东西吃,有热水洗澡了,怎么现在突然又有人要加害她们母子?她甚至觉得这是侯景和羊坤在戏耍她,跟她闹着玩。

宋子仙也是兵贵神速,他让任约守住长沙城,关闭四门不让侯景入城,然后让张化仁带兵占据武库、军营。自己则率领本部人马直取清凉寺,要把侯景捉住,将潥阳公主和侯耎杀死。说道为什么要杀死公主,宋子仙认为侯景的自暴自弃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潥阳公主年轻貌美,迷惑住了他,让他舍不得老婆孩子热炕头,想潥阳公主这样的女人就应该被处死,至于为什么也要处死侯耎,宋子仙认为既然已经杀了他的母亲,这孩子以后长大了肯定会找自己报仇,索兴一起杀掉。

可是他就没想过侯景会不会事后把他们都宰了?!总之宋子仙和手下部将等三千人马赶往城外的清凉寺,他一马当先来到寺庙门口,扫地僧一看来者不善,赶紧丢下扫帚跑进大殿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