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弄潮- 第10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忍不住笑了。

霍云达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笑了起来,“赵部长,到组织部是不是都得学会这么讲话?您在宁陵可不是这样的,都是一针见血说到点子上。”

“嘿嘿,云达,不是我喜欢说这种话,只是形成了一种下意识的习惯,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但是如果缺乏这种套话官话,似乎就像是少了一种润滑剂,我们之间当然没啥,但是换了不太熟悉的人,也许就难以适应。”赵国栋终于把手上的东西搁下了,“对了,我打算把潘巧调到部里边来,部办缺个副主任。”

“哟,那是该恭喜她呢还是安慰她呢?”霍云达一怔之下,也是若有所思,“恭喜她终于脱离红山这边旮旯到了昆州这座大城市里来了,不过这是不是也就意味着她回宁陵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赵国栋微微摇头,“这要看她自己,我现在是觉得部办缺个熟悉一点的人,有些事情处理上不太符合我的习惯。”

“那是不是来替你当生活秘书?”霍云达脸上露出古怪的笑容。

赵国栋眼睛一瞪,这家伙越来越过分了,“云达,你小子怎么到了滇南变得这样放肆了?”

“嘿嘿,赵部长,还不是被你逼的?非要让我到这边来,人生地不熟,初来乍到那两个月真是快要憋死人了,还能不自我放松一些?那不是获得更累?我都不知道潘巧和向军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向军那小子还干得有滋有味儿,他这段时间来过你这里么?”霍云达也不在意,大家都是同路人,来到这滇南,几个安原过来的,尤其是都是从宁陵过来的,就更有一种抱团感。

“嗯,我刚来时来了一次,后边又打过一次电话,前段时间我也太忙,一直在下基层,现在好一点了,你们没事儿都可以过来坐一坐。”赵国栋也有些感慨,脸上也露出恍惚的神色,“这一去三千里,从安原到滇南,咱们也是山不转水转,又都给颠簸到这个地方,这冥冥中算不算是有运数呢?”

“运数?这玩意儿可真难说。”霍云达也叹了一口气,原本涌到最边的话又吞了下去,看来赵国栋在组织部长这个位置上坐着也一样不轻松,本想找他聊一聊自己内心的苦闷,这个时候倒有些犹豫了。

第五十七节新派系人马

赵国栋注意到了霍云达表情的犹豫,目光一凝,“云达,怎么走到我这里来还忸忸怩怩的?难道说有啥话还不能对我说?是工作上事情还是个人问题?是不是想把你老婆调过来?”

“不,不,没那意思,至少现在还不需要。”

说实话霍云达还真有些舍不得宁陵那边,尤其是在东江那边刚刚打开局面,和区委书记简虹的配合也相当默契,可以说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这一下子被弄到了滇南,一切从头开始,而且人生地不熟,短短一年时间要想拿出一份拿得出手的成绩来,哪有那么容易?

他当然知道赵国栋的好意,来这边一下子就上了一个台阶,否则留在东江,就算是简虹只搞两三年,自己继任区委书记,那至少还要在区委书记位置上打熬两三年,而到这边一下子就跨越了书记在一个台阶,直接上了副厅级,而且现在赵国栋一来还把自己推上了州委常委的位置,可以说至少节约了五年的奋斗时间,这五年时间对于一个像他这个年龄这个层次的干部来说是何等珍贵,有时候就是一年时间就能改变人一辈子的命运。

但是他还是有些遗憾这是在滇南,他需要时间和经历来熟悉周围这一切,而不像在宁陵,他有太多的人力资源可用,用人调人都是随心所欲得心应手,而在这里,你就得一点一滴从头开始,一点一滴重新积累,现在赵国栋把他扶上了州委常委、副州长的位置,可以说骤等高位,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调整,还要一些时间来拿出一份像样的成绩来证明自己,赢得尊重,只有这样他才能算是在滇南扎扎实实站稳脚跟。

“那你这副欲言又止的表情干啥?是工作上干得不顺心?李庆对你不待见?”赵国栋不相信。

“赵部长,不是那样说,李书记人还是不错,准确的说,对我很客气,对我分管的工作也很支持,但是我总觉得在红山干得不那么得劲儿。”霍云达也就不在赵国栋面前遮掩啥,“一个原因可能是吴书记走了,李书记的风格需要重新适应一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州长迟迟没有到位,这班子不全,工作推动起来就不太顺畅。”

“唔,这也是一个过渡阶段,很正常,可以理解。”赵国栋舒了一口气,他还真有些担心霍云达在这边适应不了,现在看来还行。

“赵部长,还有一点。”霍云达似乎是在斟酌言辞,觉得怎么说才能完整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好一阵后,直到赵国栋的注意力也被他的表情吸引住了,他才缓缓道:“我有一个感觉,或者说有些一直不太适应的因素吧,就是我总觉得这边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工作人员,在求变谋发展的心态上不那么积极,或者说没有什么压力感,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淡定从容,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小富即安缺乏进取心,都喜欢和比自己差的比较,而不愿意与更好的比,这种心态应该说很重,我觉得在这个观念心态上如果不能彻底转变,始终是制约这边发展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

赵国栋眼睛一亮,看来霍云达并非只管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那种人,他很敏锐的捕捉到了这边干部的一种闲适心态,不能说这种心态不好,但是放在目前这种滇南亟待发展的机遇期,这就成了一种负面因素了。

事实上他也早就觉察到了这一点,这不是什么滇南特有的毛病,在整个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相比,在观念心态上的差异也就体现在这些方面。

而这种看似不经意的东西积累起来就会形成一种固有的思维定势,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去就会对内形成一种惰性,对外则会让外来投资者难以适应,总觉得在这边做什么事情都要慢一拍。

明明可以在半个小时办完的程序非要拖到两个小时才能了结,一个公章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让你走三个单位才算是“稳妥”,这对于习惯了那种快节奏高效率的沿海地区的投资者或者外商来说,就更是难以忍受,这往往会成为约束投资发展的一个重要软性要素。

“云达,看来这大半年的工作还是让你很有感触啊?你说的我也有同感,如果说我们原来在安原与沿海地区在观念心态上有差距,我们需要不断的破除旧有观念,提升眼界意识,来实现追赶,那么滇南这边应该说比我们安原在这种闭关锁国小富即安和按部就班的保守心态更浓厚,沉淀更深,我已经向正阳书记提出了我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感受,他也和我们一样,觉得这是困扰滇南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软制约因素。”

赵国栋眉峰紧锁,显然也对这一点有很深的感触,“怎样来破除这种制约我们滇南发展的观念心态,除了要不断的解放思想,敢于突破,锐意进取,还要旗帜鲜明的掀起创新改革高潮,要真正打破这种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小农心态,实现思想观念上的真正转变,这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我觉得我们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以具体事件为实践对象,带动一帮人一群人来开拓创新,做到在实践中而不仅仅是理论思想上做到突破。”

霍云达听出了赵国栋话语中隐藏的意思,虽然赵国栋没有明确批评他,但是他还是感到有些惭愧,自己只是单纯的看不惯,却没有想到怎么来扭转改变这种态势,尤其是在具体工作中来实现这种转变,就更为重要。

“云达,你现在是州委常委、副州长,尤其是分管工业交通和招商引资这一块,就更要身体力行,在工作中要尽可能的提出和坚持我们原来在宁陵带过来的新观念好做法,要记住,你不仅仅代表自己,还代表着从宁陵过来的干部形象。”赵国栋语气严肃起来,“你到红山工作不仅仅是要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更要帮助他们在观念上更新,让他们意识到和发达地区的差距根本原因在哪里,除了基础设施和地理因素之外,更重要还在于观念,观念!”

赵国栋的话让霍云达点头不已,这番话可谓不轻,让他脸皮子都有些发热,虽然感觉上有些超出了自己的权限,但是赵国栋这样说自然有其道理,如果自己也是和其他干部一样和光同尘随波逐流,恐怕也就失去了赵国栋安排自己到红山州来的意义了。

两人正说间,段自立在门口露了露面,赵国栋知道只怕又有什么人来找自己,而且多半是事先没有预约但是身份和关系又都不一般的人物。

“小段,啥事儿?”

“赵部长,叶专员来了,他想看看您有没有空,想要向你汇报工作。”段自立欠身道。

“哦?庆川过来了?”赵国栋笑了起来,“让他进来吧,都不是啥生人。”

段自立听出了其中不一样的味道,一边琢磨一边点头道:“好,我马上请叶专员进来。”

叶庆川走进赵国栋会客室时一眼就看见了有外人,但是马上就认出了坐在赵国栋旁边这个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就是红山州委常委、副州长霍云达,从安原过来的干部,先前是挂职交流副州长,但是现在却是实打实的州委常委副州长了,也算是落地生根了,真真正正的赵氏嫡系。

不知道自己在外人眼中算不算是赵氏人马?叶庆川自我解嘲般的暗想道。

“庆川,来坐,云达你认识吧?”赵国栋很亲热的摆摆手,示意叶庆川就坐在自己另外一边。

“赵部长,我怎么会不认识霍州长?霍州长在红山州分管工业交通和招商引资很有一套,今年上半年红山州在招商引资上独占鳌头,华信集团在红山投资…五亿元的电解锰项目让咱们周边的地市州都是眼红不已啊。”叶庆川笑着和站起身来伸出手来的霍云达握了握手,“就这一个项目就足以让红山州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立于不败之地了,听说华信集团还有意后续跟进锰的精加工系列项目,这可算是引来一窝凤凰啊。”

“叶专员也太过奖了,鑫达集团听说也在文城摩拳擦掌要准备大干一番啊,我看不会比我们华信这个项目逊色,今年文城地区有叶专员坐镇,我想经济增速肯定会冲上前三甲的。”

霍云达也知道叶庆川和赵国栋关系匪浅,外界传言都说叶庆川在京里有些背景,赵国栋的渊源也很复杂,所以据说那边和赵国栋有些瓜葛,于是乎在外人眼中叶庆川也就被划入了赵系人马了。

第五十八节攘外安内

“行了行了,你们俩也别互相恭维了,没准儿肚里都还在各自嘀咕呢,庆川怕是在想,你霍云达不也就是借着从安原宁陵过来的一些先天优势,引来了几个项目,才一下子闪亮起来么?换了你就在滇南土生土长起来试试?云达也在琢磨,你叶庆川不也就是借着从中央部委里边下来的光环么?没有这点先天优势,你凭啥就能在发改委混一年,昆州市呆一年,一步跨到文城地区当专员?”

赵国栋这略带揶揄的话一下子让叶庆川和霍云达都是脸红脖子粗,这话虽不中亦不远矣,但是这样直截了当说出来,还是让人很尴尬。

霍云达这一辈子除了赵国栋之外,其他人还真没有真心服气过的,就算是吴元济他也只觉着魄力和能力都有,但是在人格魅力上依然比起赵国栋来逊色不少,赵国栋能以三十出头年龄折服钟跃军、焦凤鸣、鲁能、竺文魁这些在仕途上打滚多年的人精,并不仅仅是靠搞经济的本事,那还得真有点胸襟气度和智慧见识,至于叶庆川,在霍云达看来真如赵国栋所说,光环因素居多,其他还真看不出有啥特别。

当然在叶庆川心目中霍云达也差不多,能来红山挂职,自然也是赵国栋看重的人物,可能本事也有点,但是总的来说大概也是合了赵国栋胃口,加上赵国栋到滇南来担任了组织部长,自然也就有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味道在其中了。

见霍云达和叶庆川两人都是一脸尴尬表情,赵国栋也是大乐。

这两人都是自己比较看好的,霍云达就不说了,叶庆川虽然有戈静的渊源在其中,但是叶庆川在文城这么短时间里的表现也赢得了韦文明的认同,韦文明到赵国栋这里汇报工作时也是对叶庆川相当满意,认为叶庆川不但工作热情很高,而且很能结合文城实际情况,很快就融入到了文城圈子中,适应速度很快,相当难得。

不过赵国栋这番话倒是打破了霍云达和叶庆川之间那层若有若无的隔阂,虽然两人经历各不相同,所处位置也不一样,但是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不属于滇南本土干部,一个从中央部委下来,一个从安原空降而来,对于滇南目前有些保守闲适的心态观念都不太满意。

叶庆川一心想要在文城地区做出一番成绩来,所以也会不遗余力隔三岔五的往省里跑,一门心思要把昆文高速公路迅速落实下来,鑫达集团的投资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的谈判之中,加上华能集团也有意在文城地区投资水电开发,文城地区已经有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开局,加上他自己也是从商务部下来的,自然也有些渊源,能够在京里争取一些项目资源,自然也有些底气,他这一次来也就是想要借着跑昆文高速公路的机会,好生在京里边蹦跶一回,顺便还要去沿海地区转一圈,看看能不能招商引资上拿出点像样的成绩来。

霍云达自然也不愿意就这样庸庸碌碌的在红山厮混,尤其是在赵国栋也来到滇南,还把自己送上了州委常委的位置之后,他就是更渴望在红山做出一番事业来,红山工业基础不弱,烟草、采矿、冶金、电力产业都有一定规模,但是在规模化、深加工以及产业链作长上潜力很大,怎样围绕原有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向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这也是对霍云达一个挑战。

相对来说招商引资引进新项目反而要容易简单许多,就像潘巧穿针引线的星浪集团也已经和红山州方面就开发旅游资源达成了意向性意见,估计也很快就会进入实质性的开发阶段,华信集团的这个电解锰项目也大致相似。

两个在这方面颇为相似都要想做一番事业出来的角色碰在一起,除了有些浅浅的较劲敌意之外,内心深处也免不了还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