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弄潮- 第10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土地市场持续升温的确为地方财政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怎样来用好这笔收益,吴元济和其他人想法不一样,那种大修大建搞政绩工程不是吴元济所考虑的,怎样充分利用这笔资源来营造一个山川秀美风景如画的城市,改善这座城市的生态环境,让老百姓能够充分享受到这片土地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再其次才是怎样利用打造这座城市定位来促进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发展。

而在他看来,王烈的观点不能说落后或者不对,只能说不适合现阶段的昆州,如果换在五年前,吴元济肯定会毫不犹豫的支持王烈的观点,全力打造生物产业和光电产业作为昆州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产业。

但是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吴元济觉得昆州应该站在更高的一个角度来看待将来的发展,第二产业在昆州的经济地位究竟需要多高,有多大意义,尤其是对于昆州这样一个定位特殊的城市,这一点吴元济觉得值得认真商榷。

第三产业是否可以作为这座城市的支柱产业,这一个问题应该是双方争论的关键,昆州可不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不依赖于第二产业的情况下实现整座城市的转型发展,走出一条新路子来,这一点上双方观点迥异。

王烈和罗长嘉的观点矛头都指向了房地产业以及附属的金融业、旅游业、会展业、服务业的发展是否能支撑起昆州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吴元济也曾经进行过相当认真的考虑,甚至市委政策研究室也对这个命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如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三到五年内房地产行业还将是一个蓬勃发展阶段,但是昆州要想完全依赖房地产行业发展肯定不现实,而必须要在这三五年内实现过渡,就是要将金融业、旅游观光业、会展业、酒店业、商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使之在房地产业大潮消退之后发挥杠杆作用。

第一百一十一节结果

罗长嘉态度鲜明的反对张恩均的意见,也是常委会上并不多见的一幕,就像张恩均也罕见的对王烈观点表示了强烈质疑一样,市政府办公会上的战场再度摆上了市委常委会上,但是这一次张恩均显然不会像在市政府办公会上那么简单的以保留意见来结束战斗了。

“罗市长你说我们昆州没有第二产业这未免有失偏颇吧?难道说我们昆州今年GDP即将破千亿都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累积起来的?第二产业就没有做贡献?”张恩均冷冷一笑,对于王烈他还要保持礼貌上的尊重,对于罗长嘉他却没有那么多顾忌了,“在我看来我们昆州目前第二产业已经有了相当基础,也在健康发展,但是综合我们昆州各方面的条件来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是当务之急,第三产业不但能够带动大量城市人口就业,而且无污染,对财政税收增加有着极大好处,而且根据现在我们掌握的情况,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第三产业也必将取代第二产业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罗长嘉有些轻蔑的瞥了对方一眼,扶了一下鼻梁上眼镜框,这才不慌不忙的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第三产业的确会超越第二产业成为重要一极,但是这是建立在城市化程度相当高的基础之上,我不认为我们昆州就已经到了这个水准,至少在国内都还没有哪个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达到了这种状态,第二产业依然在城市经济体系中占据着绝对主力,何况王市长提出的生物产业和光电产业也是国家确定的新兴产业,对于像我们昆州这样生态良好但是环境脆弱的的确来说更是尤为适合,而且这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矛盾,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将二者对立起来。”

两个副市长的观点交锋却是摆在了市委常委会上,不能不让人感觉到有些诡异。

王烈一直没有吭声,对于张恩均的观点言辞他并不在乎,这个人不重要,关键在于吴元济怎么看。

罗长嘉最后的话语已经有了一些妥协的态度,但是王烈却知道这不是两者能不能共存这么简单,而是下一步工作中谁将占据主导的问题,尤其是在涉及到自己构想中的生物光电产业园能不能得到市委的全力支持,如果得不到,而只是泛泛的摆在了昆州经开区里边,那就毫无意义了。

与王烈和罗长嘉的目光在会议桌空中轻轻碰了一碰,吴元济轻轻咳了一声,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吴书记要讲话的前兆。

“我看咱们这一次常委会开得很好,我觉得咱们常委会就应该要保持这个气氛,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毛主席早在1956年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就提出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观点,这不仅仅是指科技和文艺工作上,我觉得在我们改革开放的事业中,对待新事物新问题新观点都应该要保持这样一个态度。”

吴元济很喜欢这样掌控着会议局面的感觉,他觉得作为市委书记理所应当要驾驭会议动向和趋势,否则这个市委书记就不合格。

“王市长提出的要大力扶持生物产业和光电产业发展,我觉得这是好事,生物产业和光电产业是中央提出的新兴战略产业,对于我们昆州来说,不仅仅是生物产业和光电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先进机械制造业,这些产业我们都应该给予大力扶持。”

王烈不动声色的看着这位市委书记的表演,对方很狡猾,巧妙的把生物产业和光电产业与其他新兴战略产业混为一谈,对于昆州来说,列举上十个八个需要大力扶持的产业,那也就意味着一个产业也不可能得到大力扶持,谁都需要大力扶持,也就意味着大家都一样享受平等待遇。

和这样的角色打交道很累,虽然王烈也承认对方在魄力能力和眼界上都有不俗的造诣,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从某种角度来说,能力越大,也许带来的危害就更大,当然这也许有失偏颇,但是王烈心中却的确有这样的感觉。

“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昆州的优势条件是什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我们昆州特有的气候环境、地理位置以及目前所处的战略地位优势,这是确定不移的。”吴元济提高了音调,炯炯有神的目光环视围绕着会议桌四周的常委们。

“我们昆州地处滇黔高原中部,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滇南号称生物资源宝库,我们昆州植被覆盖和森林绿化位居全国前列,生态环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高居榜首,这样宜居的条件对于发展以旅游业、会展业和酒店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极为适宜,而国家已经确定我们昆州将作为与东盟和南亚经济文化贸易往来的第一桥头堡,商业发展也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所以我觉得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也是符合今后我们昆州城市发展定位的。”

“刚才长嘉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可以并行不悖,甚至可以相得益彰,但是在具体情况中我们政府资源有限,可能就会在产业促进推动中有所侧重,这一点我觉得也需要明确。”吴元济语气铿锵有力,既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性,但是又能让大家感受到他表露出来的态度不可抗拒。

随着吴元济的态度明朗化,其他常委会也纷纷加入到了探讨中来,除了有两三位常委们没有明确表态外,其他几位常委都态度鲜明的表示认同吴元济的观点,昆州应当确定明确发展规划,要将以旅游业、会展业、酒店服务业这个大板块和金融服务业、商贸流通业这三块通过房地产业发展这个纽带有机的结合起来,推动第三产业在昆州的发展迎来一个高潮。

“看上去很美,但是只怕他们的设想未必会像他们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妙,忽略了昆州经济总量这个土壤厚薄程度,异想天开的就想要打造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和商贸流通中心,那成都、重庆都是吃干饭的?我觉得他们是不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一点?”罗长嘉脸上的失落和困惑无法掩饰,“王市长,现在该怎么办?”

常委会上的结果使得王烈和罗长嘉迅速变成了极为可怜的少数派,常委会以压倒多数的局面通过了吴元济的意见和看法,王烈和罗长嘉保留了意见,但是他们也知道这已经毫无意义了。

王烈目光深沉,站在窗前凝视场外,久久不语。

说实话,他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吴元济是市委书记,先天就占据着优势,何况他提出的观点想法并非凭空妄想,也有些东西支撑。

罗长嘉说得不错,对方忽略了昆州经济总量这块土壤基础,就打今年昆州GDP能突破一千亿,但是周边的中心城市呢?成都多少,重庆多少?

重庆去年达到了二千六百多亿,当然它是直辖市,加上人口众多地域广大,不能和昆州相提并论,那么成都呢?去年GDP也达到了二千一百多亿,相当于两个多昆州,而且成都历来是西南经济文化中心,现在正在和重庆争夺金融中心位置,昆州要想去掺和一脚,显然有些不切实际。

当然吴元济所说的一些东西也有些可行之处,比如以旅游业、会展业和酒店服务业为主的这一块对于昆州来说的确有着得天独厚优势,采取何种方式来促使这一块快速发展起来也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

但是这一切对于自己来说还有多大意义呢?王烈有些说不出疲惫,常委们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一切,他们认同吴元济的观点,不能说吴元济是用他这个市委书记身份来影响了常委们,虽然有这方面因素在其中,但是王烈感觉更多的是吴元济的设想太过美好把常委们给吸引住了,以至于他们也忽略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见王烈久久不语,罗长嘉也知道王烈心中的抑郁烦闷,轻轻叹了一口气,“王市长,常委会已经形成一致意见,我想我们也应该考虑调整一下,重新确定该如何来贯彻执行这个意见了。”

王烈伫立半晌才缓缓摇头道:“我想我应该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吧,让我去贯彻执行一个我认为存在巨大问题的决策,我觉得我自己恐怕无法胜任这样艰巨的任务。”

“啊?”罗长嘉张大嘴巴,望着王烈。

“没啥,长嘉,也许吴书记的观点真的更符合现下的发展理念,我想我们都看得到。”王烈笑了笑,拍了怕罗长嘉的肩头:“让我好好想一想。”

第一百一十二节风暴眼

赵国栋是在两天之后昆州市委常委会上爆发的这一波争论的,但是他也没有想到争执的白热化竟然会达到如此火烈的程度,以至于整个昆州市委市政府都陷入了一种躁动之中。

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棘手性,但是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引发的问题严重性。

事实上他对吴元济的观点也有些质疑,昆州在发展第三产业上的确有很好的优势和基础,但是在总的经济基础上并不能让人满意,比起周边的成都和重庆来,它的经济盘子总量太小了,但是要一下子把第三产业发展提升到战略主导产业上来,甚至要起到为昆州经济扛鼎的位置,赵国栋还是有些怀疑。

第三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一个较为厚实的第二产业作为基础,在这一点上昆州却显然是短板,当然这并不是说第三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就是第二产业的雄厚,但这个因素不容忽略。

并不是说赵国栋不相信吴元济的工作能力,关键在于他提出的用房地产行业发展作为纽带来将其他产业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共进退的体系,可房地产业将来的走势如何却要受到国家大政方针的影响。

现在大家嘴里都是言必称城市化进程,似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比起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度还差得很远,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那么中国的城市化也就一样会为房地产业带来持久发展的动力。

但是实际上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像农民工始终无法融入到城市体系中去一样,他们无法成为真正的城里人,这已经对政府构成了相当大的挑战,而房地产行业的火热也使得房价飞涨,中央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设上的缺位,城市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资源的严重匮乏,不得不将这一部分新来群体排斥在外,也使得本来就在城市生存十分困难的农民工群体更加艰难。

没有科学合理的城市化进程规划,只会给城市带来混乱和压力,在这一点上,赵国栋担心吴元济的判断是不是太过于乐观了。

当他得知宋国梁在全省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点评昆州市经济发展规划时,用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头绪和科学的规划,新提出来的构想缺乏现实经济基础作为依托,好高骛远等等这一系列言语时,他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会复杂化了。

宋国梁当然不会无的放矢,吴元济到昆州担任市委书记也有一段时间了,他和王烈之间关系不仅仅是貌合神离那么简单,最主要还是在发展观点存在巨大差异,两人在市委市府内都各有一帮支持者,但是作为市委书记,先天优势帮助这场本来势均力敌的对峙中的吴元济在一点一点的赢得主动,王烈的优势也在渐渐削弱。

王烈的性格很刚烈,当初有意让他离开昆州时,他就拒绝了,现在走到这一步,的确让人有些棘手。

“你是说陶省长也在不点名的批评昆州构想不切实际?”赵国栋本来已经端起的茶杯又搁了下来,有些惊讶的扬起眉毛望着眼前眉头深锁的吴元济,“这倒是新鲜事儿,陶省长这一段时间可都是挺低调的,真没想到……”

“唔,我也是没有料到啊,宋省长来了横挑鼻子竖挑眼,咱就不说了,忍了,可陶省长也来这么一出,我可就有点不敢装傻充愣当没听见了,赵部长,你说我这市委书记该怎么当?要不,让给王烈来作?”吴元济似笑非笑摊摊手,耸耸肩,“看来我这昆州市委书记当得很不称职啊,这么多领导都要替王烈打抱不平,好像我当了市委书记对他这个市长很不待见似的,可姓吴的是那种人么?”

赵国栋半晌默然不语,一个性格强势,一个天性倔强,本来就有些心结,现在再加上工作观点上的迥异,这昆州局面顿成水火不容之势了。

陶和谦隐忍这么久突然发力,其势汹汹,来者不善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