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弄潮- 第1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势,想要兼并国有钢企,只怕从各个层面来说都存在很多障碍,所以大家最初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这两年民营钢企的确经营得不错,像沙城钢铁和莒州钢铁都是范例,现在莒州钢铁又有自己稳定的铁矿石来源,效益也比齐鲁钢铁集团好,所以它怎么甘心被你齐鲁钢铁兼并?”李永刚这个观点倒是比较公允,“所以这个问题也困扰着齐鲁方面。”

萧春阳也清楚这一点,实际上当初国全能源邀约几家民营钢铁企业进入福斯特克金属集团时,京华钢铁也考虑过,一方面他们不愿意屈从于一家民企牵头的这个盟约中,一方面也对贸然进入一家甚至连一块铁矿石都没有生产出来的国外企业并投入巨资比较担心,而国全能源集团也对与国企合作不太感兴趣,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失之交臂,现在看来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失策。

这几家民营钢铁企业现在都在这家澳洲第三大矿企中拥有相当股份,一旦这家处于建设中的矿企形成了全面的生产能力,且配套的基础设施建成,那么可以说就更增添了这些民营钢企的底气和话语权,对于包括京华钢铁在内的国有钢企来说并非好事,尤其是京钢国际这种主要以转手铁矿石贸易为主的销售公司来说,就更是一个糟得不能再糟的消息了。

即便是国内仍然还有相当多的中小钢企对铁矿石需求,但是一想到要失去这几个重要客户,萧春阳心里边还是相当的不爽。

“永刚,今年国家看来是真要在钢铁产业的压缩产能调整结构上做文章,你们发改委对于各省钢铁企业心里也有谱儿,谁该下谁该压谁该保,这心里都该有个数吧?”萧春阳轻描淡写的问道。

“数据肯定有,国企这一块报表这一块还是比较规范,但是民企那边要差一点,但是也基本上能估测得到,库存矿石量、钢材月产量、库存量以及销售情况都能看出一个大概来,至于你所说的谁该下谁该压谁该保,这就不一定,不能完全以数据来说话,那得综合各方面情况来,各省情况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主要还是得看上边的意思。”李永刚摇摇头。

“那中钢协代替宝钢作为铁矿石谈判代表这事儿听说没有?”萧春阳突然问道。

被萧春阳这突如其来的一问问得愣怔了一下,李永刚下意识的道:“好像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了,具体情况我还不太清楚,应该是以商务部那边确定人选为主吧,中钢协也不过就是一个挂名罢了,归根结底还是得选出一些代表来,只不过是统一到中钢协名义下吧。”

萧春阳心中一动,这倒是个机会。

和刘拓的一席谈话让赵国栋重新燃起了工作的激情,那一句你的工作上下都能看得到让赵国栋心中宽松不少。

如果自己的工作真的存在偏差,那肯定早就会有人来纠偏了,但是到现在并没有人真正指出自己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即便是曾权军对自己不太感冒,那也不是针对自己的工作方向,而应该是自己在工作方式作风上的一些不适应罢了。

只要大方向是正确的,细节问题赵国栋倒是有些自知之明,中央部委不比下边地市,自己也不是一把手,作为副手在开展工作时还得要多考虑周全一些,尤其是需要照顾委里边其他领导的感受。

不和光同尘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锋芒毕露,也并不表示就要独立特行,怎样做到既要推进工作,又要避免过多的负面影响,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更多的经验教训需要汲取。

化肥进出口制度的改革已经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形成文件下发到各省,这也算是赵国栋到发改委打出的第一炮,不能说是振聋发聩,但也算是打响了。

这一制度的改革影响顿显,中农集团和川元集团迅速和老挝达成了开发万象平原和甘蒙省的钾肥协议,原来这两个协议一直处于半死不活状态,主要还是源于资本的压力,而这一次进口制度一变,立即就引来民间大量资本的青睐,尤其是川元集团立即收到了多家企业抛来的绣球,和三家化工企业迅速达成了联手开发万象平原的钾肥矿,而中农集团也获得国际开发银行的支持,正式涉足老挝甘蒙省一起五十万吨钾肥生产项目。

第一百零八节改变

搁下电话,赵国栋揉了揉太阳穴。

总算是协调好了,潘巧调回了安原省委组织部任干部三处副处长,给周益明当副手。

这种跨地区调动很忌讳,尤其容易引起一些人的关注,好在潘巧级别还不算太高,如果是正处级干部,那就真的有些棘手了。

比起在滇南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持工作来,回安原固然算是回了老家,但是毕竟不再主持工作了,似乎这也是一个遗憾,但是潘巧自己也应该清楚,在自己离开而由商无病接掌组织部之后,实际上她已经不可能在继续主持办公室工作了。

商无病和自己关系虽然不错,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大度到把心腹位置都让给自己原来的一系人马把持,这和私交无关,纯属工作需要,组织部里的人事安排需要符合他的工作需要。

就像方夜白一样,如果不是自己提前替他把位置安排好,只怕那个政研室主任位置弄不好也得让他一蹲好几年,现在,在干部二处处长位置上稳稳坐着,一两年内商无病都还不好动他,即便是两三年后要动他,那也得在下边安排一个像样的位置来,最起码也得比照着丁华不能差太远。

去不了玉河、曲州,稍稍运作一下,至少到红山、昭达这些地方当个副书记还是很有希望的。

潘巧不一样,她是副主任主持工作,上副处级也不久,要跨上正处级这一级她的资历年限还差一截,而且她不是滇南土生土长干部,才去滇南一年多,各方面人脉远未建立起来,而自己一走,也就宣布了她在滇南这边发展前途不大了。

不管她能力再强,不管她在部办干得如何风生水起,但是部办不比其他处室,上传下达,关系中枢,非部长贴心人物难以胜任,一个不熟悉不紧跟的干部是绝对无法担任这个职务太久的,潘巧没有想法转投商无病门下,自然就只有打走人的主意。

这一朝天一朝臣的做法虽然大家都在抨击,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又在每每上演,组织部里一样如此,所以你得承认现实。

潘巧自己也想回去,所以赵国栋就不得不帮她了这个愿。

就凭她潘巧不愿留下来重新改换门庭,他赵国栋就得帮她潘巧安排好,这是做人基本原则,人家一门心思跟着你,你如果是落马了,那另当别论,你是升迁了,如果都不能替紧跟你的人安排好,只怕就会寒人心了。

回宁陵当然要好安排一些,随便在那个区县担任一个常委或者副区县长都很简单,给钟跃军和焦凤鸣打个招呼,也就是顺理成章大的事情,但是却未必和潘巧心意,最终赵国栋还是决定花点心思把潘巧送进安原省委组织部。

这对潘巧本人来说,对自己来说,意义都不一般。这可以让其他人都看到替自己鞍前马后奔波的人永远不会被亏待,即便是自己不在安原工作了,一样可以把这些事情搞定办好。

最终还得求到韩度头上,没有韩度点头,这要进安原省委组织部那就是空想,好在韩度相当理解,很爽快同意了潘巧到安原省委组织部。

只不过到那个处室稍稍耽搁了一下,潘巧虽然说听凭安排,但是赵国栋却得替她安排好,干部二处副处长正好到下边任职去了,空缺出来,让潘巧填补了这个缺,这在安原省委组织部里也引起了不小轰动,这等肥缺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睛望着,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一门心思要钻营,结果到最后却是一个半拉子外来户坐了这个位置,除了处长周益明外,其他并没有其他人知道这其中渊源。

周益明也在电话里和赵国栋聊了好半天,也是相当热情的邀请赵国栋回安原来聚一聚,赵国栋也很爽快的接受了邀请,让周益明定时间,这让周益明也很兴奋。

赵国栋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接受邀请的角色,他周益明能邀请到赵国栋,也就意味着他是真的入了对方眼了,这是绝妙的契机。

赵国栋也能感受到周益明的心思,不过他却很理解,周益明不是庸人,在安原省委组织部里风评也不错,赵国栋和韩度闲聊间也提起过他,韩度对他印象也很好,只不过部里边的位置就那么多,要么下去,要么就得等口岸机会。

正想得出神,手机骤然振动起来,赵国栋随手一看,禁不住苦笑,韩冬来的电话,这丫头,肯定又是从韩度那里知道了些啥,又要来兴师问罪了。

“怎么,半晌才接我电话,是不是心里有鬼啊?”即便相隔千里,赵国栋依然能想象得出韩冬那娇嗔模样。

“嘿嘿,小冬,我心里能有啥鬼?总不能整天捧着电话等你召唤吧?”赵国栋对付韩冬也很有一套了。

“哼,就凭你这话我就觉得有鬼,你把那个姓潘的女人从滇南调回来干啥,她和你啥关系?”韩冬也是直来直去。

“小冬,你这话可有些出格啊,难道你还觉得我能和潘巧有什么不正当关系不成?”赵国栋摇头苦笑。

“那你煞费苦心的把那女人从滇南调回来?咋没见你替我安排安排呢?”韩冬有些耍无赖了。

“呵呵,小冬,你还能用我安排,你都是安都市委宣传部最年轻的处长了,还要怎么着?”赵国栋也知道韩冬不过是找个由头给自己打电话罢了,说实话,接到韩冬电话他也很温暖。

“哼,一个处长满足不了我的欲望,我要当部长当省长,你替我安排吧。”韩冬在电话里咯咯娇笑起来。

赵国栋也笑了起来,“行,我就封你为江庙省省长,你去江庙上任吧。”

一阵玩笑之后,韩冬也问起赵国栋啥时候回来,赵国栋也很谨慎的回到近期可能要回安原,但是具体时间却不能确定,但是一旦回安都,肯定要首先给韩冬打电话,直到赵国栋做了这个保证,韩冬才算是放过他。

韩冬在电话里也说起可能她二叔在年底就要动一动,这让赵国栋很感惊讶。

今年安原人事变动已经相当大了,出于稳定大局出发,似乎也不应该再动了,从应东流到孙连平再到任为峰,可以说主要领导动了三位,如果说韩度再要动,明年秦浩然和苗振中、廖永涛都要届满,还有担任常委时间更长的丁森,岂不是意味着都可能要动,这两年里省委常委如果换了一大半,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未必是福。

不过韩冬也在电话中说只是一个说法,究竟是不是属实好像连他二叔都还不太确定,但是的确有这个说法就是了。

如果到明年,韩度担任安原省委常委就达到十年时间了,能与韩度相比的大概也就只有丁森了。

两届任满是不是就一定要调整也没有一个定数,但是一般说来常委担任十年以上还是比较少见,如果没有提拔,那也一般要进行轮换。

不过赵国栋倒是真希望韩度能在组织部长上继续担任下去,毕竟像韩度这样正直而不乏灵活的领导干部相当难得,但是放在凌正跃眼里,也许就未必是这个味儿了,没准儿这也就是韩度可能要面临调整的主要原因,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

“主任,这化肥进出口机制的调整我觉得可以告一段落了,长贵秘书长和云禄司长他们都分别带队跑了多个省市,情况也基本上收集起来,也按照主任会议上确定的原则予以分配下去了,我感觉效果不错,各地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不仅仅是民营企业,国营企业也一样。”赵国栋微微笑了笑,“国投那边罗布泊项目刚刚启动,这边又在和加拿大的安各罗钾肥公司接触,据说这搅了有意进入北美钾肥市场的必和必拓的局,让必和必拓很恼火啊。”

“嗯,这说明我们国内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了上游资源的重要性,这个进出口机制的改革我看基本上是成功的。”这一段时间赵国栋显得相当低调,即便是在钢铁产业整合上和冀鲁两省省政府有不同的意见,但是赵国栋更多的是采取和冀鲁两省省里边进行座谈的方式来沟通,这让曾权军看到了对方工作方式上的一些变化,这让他很满意。

“不过我现在倒是有些担心国内企业有些急于求成,甚至忽略了到海外投资建设的风险。”赵国栋眉宇间多了一分忧色,“国内资本充裕,加上国家又有政策扶持,对外投资冲动很强烈,在资源行业上我个人是持支持态度,但是也需要关注风险问题,尤其是加拿大钾肥资源投资,由于资源地地处偏远,配套基础设施投入巨大,加之建设时间长,见效慢,这一点需要提醒国内企业。”

第一百零九节成长岁月

曾权军对于赵国栋这微妙的变化很敏感,这意味着这位新晋的副主任已经意识到了他原来那种工作风格并不太适合在发改委这种部委,有问题不要紧,只要能够发现问题并改进就行,而很显然这位赵主任的适应能力很强,能三十多岁走到这个位置,能被中央高层看好,绝非偶然。

先前他也一直有意不提醒对方,就是想要看一看对方怎么来发现和应对,现在看来对方表现是合格的。

赵国栋想干事情的心思他也能理解,毕竟从地方上来到国家发改委这个一个国家执掌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中枢部门,尤其是他分管这一摊活计都称得上是烫手活儿,面临的问题多,对赵国栋来说机遇也就多,自然就想要做一番事业出来,但是怎样来实现自己胸中抱负,怎样来完美的达到目的,却不是你在地方上当一地主官那么简单了。

发改委是制定政策的宏观调控部门,不是具体落实部门,你每一个政策出台都会关系到众多利益群体的切身利益,你必须要考虑相关利益者的感受,尤其是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执行机构。

像这一次化肥进口权和上游资源投资问题的政策调整,曾权军觉得赵国栋处理得就不是很稳妥,现在虽然看来效果不错,但是在前期也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甚至起到了负面影响,也一度让发改委压力很大,相当被动。

在曾权军看来,如果能在出台政策前更多的进行调研和交换意见,适当采取召开会议、座谈或者单独交流意见等方式做一些解释说明工作,完全可以用更平稳更和缓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