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弄潮- 第9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纪紫兰这话倒是大实话,跟着赵国栋出去的确比较轻松,除了路途上累一点外,至少接待酒宴上,赵国栋这个人不拖泥带水,即便是喝酒,上桌子就先说断后不乱,定量控制,女士随意,不得强行劝酒,这也替她大大减了压。

而且赵国栋调研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照理说第一次调研都是普遍性了解,但是赵国栋在调研前就做足了工作,把几个副部长和各个处长都专门抽时间进行了一对一的谈话,了解他们对组织部工作情况的看法和意见,尤其是对地方上的组织工作的一些想法和意见,然后才有汪从喜的调研方案出台,选择调研的县市都是存在问题多、情况复杂的县市,可以说取得地方都是下边地市州不愿意让领导去的地方,可赵国栋却偏偏要选这些地方,让下边地市州都是颇为紧张。

好在赵国栋每到一地就先与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意见交换,明确提出他就是来看存在的问题,不看成绩,并且更重要的是要听一听地市对存在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和想法,约定时间再来看变化。

这个要求让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及松了一口大气也觉得被勒上了一根绳子,赵国栋说话也很实在,这一点连几个地市的党政主要领导都承认,他提出每个地方都有问题,但是关键在于是否有决心和措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也不要求一蹴而就,他要求要有一个合理规划,要看到变化。

连纪紫兰都不得不承认这位新任部长很有一手,既抛出了网子将你罩住,但又不是一下子收网就把你给勒死,既给了你希望让你有奔头,又在背后悬了一柄利剑,让你不得不快马加鞭,随时琢磨着来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能如此年轻登此高位,自然有其成功之处,这是纪紫兰的看法。

赵国栋对纪紫兰的印象也不错,这一趟调研纪紫兰表现很好,充分的履行了作为副手的职责,对于赵国栋交待的几项工作都能够拿出一些自己独有的看法和观点,并且还能处理得很好,这位女部长虽然一直在组织部工作,但是却不像有些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干部那样对下边情况一无所知,她对全省情况相当熟悉,即便是在随着赵国栋出行之前也就详细介绍了几个地市的情况,而调研情况也基本上映证了她的看法观点。

“纪部长,三个地区的情况我们走了一趟,我也算是对三个地区有了一个粗略性的了解,我感觉你最初的观点是符合实情的,三个地市中,德洪和永昌两个地市情况不容乐观。”赵国栋语气平静,但是流露出来的味道却不像一般的泛泛而谈,“德洪市基层组织建设我感觉不太乐观,反应出来的问题多方面,但是干部素质不高,公信力低下,缺乏威信,这很危险,也是当地推进工作的主要原因。”

“您是说表现在滇缅高速公路和滇缅铁路的推进力度上么?”纪紫兰心中有些发紧,她虽然对德洪情况也不太满意,但是德洪却是省长陶和谦经常挂在最边表扬的对象,她没有想到这位组织部长初来乍到没几天就开始要露出锋芒了。

“不完全是这一点,我在德洪两个县调研两天,除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外,这里的经济发展处于一种没有规划的散漫状态,很有点守夜人国家的味道,这听起来似乎是一种谀辞,但是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也就是对党委政府威信度一个贬义词,缺乏一个科学合理和持续长远的发展规划,推进的工作一受到阻力就停滞不前,要不就是向上级抱怨客观条件困难,缺乏勇于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我也看过德洪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境况,工业经济发展没有亮点,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虽然不慢,但是没有科学规划,缺乏引导,后劲不足,当然德宏工作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在处理民族关系和社会稳定方面工作开展得比较好,方式方法多样,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人民增收才是大事,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他们做得很不够。”

赵国栋似乎还沉浸在自己在德洪那几天里的调研情绪中,面对着纪紫兰侃侃而谈,细细的评述说自己得出这些结论的依据。

“那永昌呢?”纪紫兰想听一听赵国栋对永昌的看法,她想了解一下赵国栋的真实意图。

“永昌总体来说不错,但是存在的问题更多更复杂,准确的说,这里有走两个极端的情况,好的愈好,差的愈差,矛盾也更突出。”赵国栋并不讳言,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他还需要慎重考虑,牵扯的方方面面关系太过复杂。

“赵部长,看样子您对苍山的印象最好?”纪紫兰微笑着点点头,她也觉察到赵国栋不愿意就永昌的情况深谈。

“嗯,虽然苍山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苍山州委州府班子比较团结,在社会经济发展上也有比较明确的思路,发展也较为均衡,我觉得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在情理之中。”赵国栋不掩饰自己对苍山的看法。

“赵部长,滇西地区的发展一直处于我省发展的下游,由于基础设施的限制,加之多民族地区受到教育文化等方面发展滞后的历史原因影响,这一片地区发展不尽人意,正阳书记在来滇南之后,也提出了要依托国家大政策带来的有利因素,全力振兴滇西经济发展,促进滇西经济上台阶,改善滇西人民生活水平,原来高部长也有一些想法,但是……”

纪紫兰话没有再说下去。

赵国栋也听出了纪紫兰未尽之言,高永坤担任部长期间也曾经提出了对滇西地区几个地市班子进行小幅调整的想法,但是他这种类似于和稀泥的设想既遭到了陶和谦和张保国的反对,也没有得到蔡正阳的全力支持,所以也只是在常委会上传出一阵风声而已,后来就无疾而终,加上后来他也知道自己即将到人大,所以更没有兴趣再来激发矛盾,所以这个设想也就不了了之。

“纪部长,走了滇西这几个地市,我也有这种感觉,决定一个地方发展的关键还是在观念的改变,而决定观念的还是在干部,干部中班子尤其是班子里的主要领导的观念意识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当过县长、县委书记,也当过市长、市委书记,对于这一点有着深刻的体会,滇西地区发展明显落后于滇东和滇南地区,除了地理环境因素问题,关键还是在于班子,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赵国栋斟酌着言辞,“正阳书记在我下去调研之前也和我交换过意见,要求我认真调研贫困和矛盾突出地区存在的问题症结,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要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怎样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我在想,我们组织部门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拿出我们的观点和意见来。”

纪紫兰听出了对方言语中流露出来的坚定味道,心中也是微微一凛,“赵部长,您的意思是……”

“紫兰部长,我想请你就我们这一次所见所闻和我们对几个地市班子了解情况做一个内部意见出来,我会根据这个意见向正阳书记和保国书记做一个专题汇报,提出我们部里的看法意见。”赵国栋悠悠的道。

纪紫兰紧张的思考着对方言辞,这么快?难道赵国栋真的这样迫不及待的就要对滇西地区进行调整,问题在于张保国的态度呢?还有陶和谦呢,又该如何想?

“赵部长,拿出我们的意见容易,问题是您可能需要和保国书记以及正阳书记先行沟通一下,我觉得这样可能会更稳妥一些。”纪紫兰委婉的道。

赵国栋笑了起来,这位纪部长的确是个谨慎心细的人物,用这种方式来提醒自己,意味深长的道:“谢谢紫兰部长提醒,我知道该怎么做。”

第二十四节揣摩和迎合

赵国栋发现自己在组织部长任上的确要比在担任宁陵市委书记任上的闲暇时间要多不少,如果不是主动寻找工作或者说想要刻意偷懒的话,组织部长这个位置实在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好工作,这还抛开了其他一些因素在外。

在昆州呆了一个星期处理日常杂务,参加了一次全省性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会议,也主持全部进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阶段性总结会议,他从四月下旬开始又继续他的调研之旅。

滇东地区的昭达、曲州、文城地区作为他的这一轮调研地区,相对于滇西地区,滇东地区的自然条件尤其是交通条件要比滇西要好得多,而像曲州和昭达也是省里经济排位靠前的地市,尤其是曲州GDP总量仅次于省会昆州,人均GDP也仅次于昆州和玉河市,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市,但是即便是这样曲州2004年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均不及宁陵五分之二。

不过曲州经济较为均衡,尤其是传统工业体系较为健全,烟草、煤炭、化工、电力、机械产业都有一定规模,但是也正是因为体系健全也带来一些问题,除烟草产业外,其他优势产业不突出,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亟待进一步升级。

赵国栋发现自己总会下意识的将自己调研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经济发展状况和自己所要调研班子建设和基层政权组织情况结合起来,不过他觉得这一点倒是符合自己的观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地区党政班子战斗力,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好坏直接决定着这个地区政权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而这两者恰恰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

虽然赵国栋在滇东地区调研时间不如滇西长,但是他还是相当深入的了解了滇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除了曲州之外,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文城地区也是他重点调研区域,这里毗邻桂省,是也是少数民族比例比较高的地区,而他来这里重点调研也是别有心思。

文城地区是滇东南重要地区,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发展受制于交通状况,至今文城地区仍无一寸铁路,这严重的制约了文城地区的发展,赵国栋在这里考察了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之后也对文城的经济状况做了一个详细的了解。

“赵部长,田部长可也是咱们文城人啊,今儿个他陪您来也算是回老家来了。”陪同赵国栋一起步入饭厅的文城地委书记张国富乐呵呵的道:“田部长,今儿个你也算是半个主人,赵部长来了,就看你的表现了。”

田永泰是陪同赵国栋一起调研滇东地区来的,按照部里的安排,纪紫兰陪同赵国栋一道调研滇西、滇中地区,田永泰则负责陪同赵国栋一起考察滇东、滇西南以及滇西北地区,另外一名副部长廖刚兼着省人事厅厅长,而秦力则是常务副部长,所以赵国栋也就没有打算让这两位来陪自己一道调研。

“哦?老田,你也是文城人,这我倒不清楚啊。”赵国栋有些讶异的扭过头来问道。

“呵呵,赵部长,您可不关心下属啊,田部长是咱们文城地区贵宁人,原来也在咱们文城地委工作了十多年呢。”接上话的文城地区专员韦文明。

“赵部长,我老家是贵宁的,当兵转业回来就在贵宁工作,96年到文城地委工作,2001年到的部里。”田永泰心情也不错,回老家来,能和原来的老同事在一起坐一坐,喝一杯,不说是衣锦还乡,至少也能回味感悟一下当年的情形。

“哦,看来咱们文城出人才啊,褚书记也是咱们文城人,老田也是文城人,真还看不出啊。”赵国栋笑道。

“是啊是啊,褚书记也是从咱们文城走出去的,92年她还在咱们文城地委担任纪委副书记,93年就调到省纪委去了,好像只呆了一年就调到中纪委去了,02年才回咱们滇南的吧。”张国富显然对褚柳的情况很了解,“褚书记在咱们文城地委担任纪委副书记的时候我还在锦屏县府办工作,老韦,你那时候还在砚江吧?”

“嗯,我还在砚江下边一个乡当乡长。”韦文明似乎也被张国富勾起了一抹回忆,眯缝起眼睛回忆着,“不过那会儿我对褚书记没啥印象,纪委那条线上的,只要不是犯过事儿的,也轮不到咱们认识。”

“除了褚书记和田部长,咱们文城走出去的还有省政府李秘书长和省交通厅的黄厅长,他们都是咱们文城走出去的干部。”走在最边上的文城地委组织部长万代友也接上话,“都说咱们文城穷,穷则思变,所以才有动力,所以也才有这么多干部走出去。”

“老万,这话有些道理,不过是不是也和我们文城地委的优良作风习惯有关系呢?”赵国栋笑眯眯的道:“一个地方出干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穷则思变是其中之一,同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组织部门的工作得力,能够积极向外推出干部,工作作风过硬,能力出众,深得上级部门的看重,这些原因都可能成为出干部的原因。”

赵国栋侃侃而谈,但实际上他知道文城出干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永坤的前任组织部长,现在已经从人大退下来的老部长龙德平就是文成地委书记升任副省长之后转任省委组织部长的,很多干部都是在他任上被提拔到省里边的,不过他当然不会挑明这个问题。

一干人都附和着赵国栋的看法,纷纷表示有时候穷的地方的确能够逼出很多人奋发向上,最后成长起来。

晚饭相当丰盛,但是还是按照赵国栋的要求,但求能吃出一个地方特色,不求档次,所以当文城地委准备安排到文城最好锦华酒店时,田永泰提前帮赵国栋拒绝了,他知道赵国栋脾性,最后还是安排在了行署招待所食堂,这里的大厨手艺不差,弄出来的味道不比那些个星级酒店差。

趁着赵国栋上卫生间的时候,张国富赶紧拉着田永泰到一边:“永泰,晚上咋安排?”

“啥咋安排?我不是和你说了,我对咱们这位赵部长的性格癖好也不了解,不过我听纪紫兰从滇西回来说,这位赵部长不唱歌不打牌,酒量虽然不小,但是也不爱喝,除了爱看书之外,好像平时也没啥特殊爱好。”

田永泰和张国富、韦文明等几个文城地区的领导关系都不错,组织部长万代友甚至还是和他都是贵宁一个镇出来的,他也常常回文成这边老家,老家都还有不少亲戚,逢年过节尤其是过春节,那都得会贵宁老家一趟,每一次只要知道他要过来,张国富和韦文明都得要抽出时间来陪一陪,所以他也很是承对方的情,有啥情况也是提前就要通知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