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化工大唐- 第3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晚荣率先表态道:“这事,一定得做好,这路是一定要修的?”突然,重重一巴掌拍在大腿上,猛的站起来,眼睛放光:“皇上要在吐蕃修路?”

“是呀!监军,你这是怎么了?”郭虔把陈晚荣的惊讶劲头看在眼里,不明所以:“有了这条路,以后,炮兵就不用靠肩头来抬火炮了。”

“修路好,修路好!我们一定要修一条不一样的路!”陈晚荣右手一握拳,声音提得老高:“这路,我们不仅要修到逻些城来,还可以修到西域。把长安与西域连接起来,到时,大唐和大食交战,我们的军队源源不断的赶到,那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这话说得激情四射,很是振奋人心,哥舒翰却摇头道:“监军,你没去过西域,不知道西域地问题。要想把路修到西域很难,有些地方是黄沙漫漫,你怎么修?”

唐朝的西域虽然不如现在沙漠化严重,也有不少沙漠。

陈晚荣却是振奋异常:“哥舒兄,有一件东西叫水泥,我能造出来!水泥造起来不难,只需要请军器监帮忙做些设备就行了。这水泥的用处很多,可以用来修房造屋,用水泥修起来的房屋干燥、洁净。宜于家居。水泥还可以用来修路,用水泥修的路,我告诉你们,其好用远远超过了你们的想象。”

“怎么个好法?”张说听陈晚荣说得激情四射,不由得来了兴趣。

众人都知道陈晚荣是那种没有把握不会说话的人,如此说,必然有十足地把握。无不是好奇的盯着陈晚荣。

陈晚荣声调更高几度:“我们现在地路面,不论修得多好,一下了雨,总是免不了泥泞。用水泥修的路,完全不一样,就算雨下得象我们过积石山那般大,也不会影响行军。我们的火炮可以用马牵引,从路上开进就是了。”

炮兵为了抬火炮经历的苦难,郭虔他们再清楚不过了,一听这话。无不是惊讶不置:“真的不影响火炮行军?”

陈晚荣特别振奋地回答:“不要说火炮,就算是粮草,有多少运多少,绝对不会误了军期!雨,恶劣的天气,对我们没有影响。”

水泥路的好处,我们现代人都知道,管他下不下雨。我们都能畅行无阻。

张说,郭虔,哥舒翰,王少华,王忠嗣,以及一众将领眼睛瞪得老大,过了老一阵,这才问道:“世上真有这种好东西?”

“谁叫我是做化的?有化工,就有水泥!有了水泥。就有水泥路!有了水泥路,大军可以畅行无阻!”陈晚荣信心十足的回答。

张说肯定一句:“监军,没有说假话?”

“绝对真话!”陈晚荣拍着胸脯保证:“我是做化工地,这事,我闭着眼睛也能做不出。以前没有做,是因为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设备。现在好了,我对军器监熟了,这设备军器监肯定做得出来。”

前段时间造火炮,对军器监更加了解。知道军器监可以做出好多化工设备。水泥地影响有多大。陈晚荣是再清楚不过了,现代的房屋、道路。哪一样少得了水泥?

要是没有水泥,现代人地生活舒适度会下降很多。很多。

当时,陈晚荣之所以没往这方面去想,是因为确实太忙,没有时间。现在,睿宗要修一条连接逻些城的道路,触动了陈晚荣,这才想到水泥。

吐蕃地地势太过险峻,要把路从陇西修到逻些城,这难度太大。难度虽大,以唐朝雄厚的国力,并非做不到。问题就在于,用唐朝的修路技术来修这条路的话,能不能用很成问题。

要是用水泥来修的话,那就完全不同了,肯定能用,不怕雨水冲刷。有谁见过雨水冲坏水泥路面的?没有!

哥舒翰赶紧问一句:“陈兄,水泥真能把路修到西域?”

陈晚荣点头道:“没错,绝对可以!”

一听这话,哥舒翰大喜过望:“我在西域几年,深知西域都护府的艰难。一方面既要对付吐蕃军队,另一方面还要和大食打,需要的军队、粮草、军械难以运到,这才让大食猖狂。想当年,则天圣皇后收复安西四镇,出动数十万壮年运送粮草,那是何等地艰苦。

“要是有了一条路,西域都护府需要的粮草,军械,援军源源不断的开到,大食还能蹦到天上去?”

西域离内地太远,援军难以到达,这是高仙芝折戟怛罗斯的重要原因。高仙芝当时只能投入两万多汉军,要是道路畅通,更多的军队开到,他投入五万汉军,战争的结果还会是阿拉伯帝国胜吗?

道路限制了唐朝在西域的发展,要是解决了道路问道,唐朝在西域的实力会大增,影响会非常深远。

顺便说一句,著名的丝绸之路虽然于东西方地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问题在于,这是一条商路,而不是军用坦途。更重要的是,丝绸之路会因为绿洲和沙漠的变化而经常变迁,也就是不固定。因而,丝绸之路用于通商可,用于军事不行。

听了哥舒翰的话,陈晚荣眼前浮现出一幅宏大的图画,一条水泥路从长安修到河西走廊,再从河西走廊修到西域。西域都护府需要的援军、粮草、军械源源不断的开到,原本处境艰难的西域都护府陡然之间财大气粗了,和大食帝国在西域大打出手。

一路往西,不断打败大食帝国,占领其土地。

唐朝信心十足,再把这条路修到阿拉伯帝国的中心巴格达,再修到阿拉伯世界地圣地大马士革,再修到埃及地开罗,再修到地中海之滨,那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要知道,在公元八世纪初,阿拉伯帝国才刚刚兴起,中东地区还没有实现伊斯兰化,穆斯林的地位还没有到达神圣不可侵犯地地位。

这时候,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拥入中东地区,中东地区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吐蕃呢?吐蕃先是接受印度文明,后来,由于华夏文明地涌入,取代了印度文明,吐蕃百姓对华夏文明认同了,这是唐军此次征战成功的主要原因。

当时的中东地区对华夏文明的接受程度相当高,在唐太宗时候,波期帝国因为不敌大食帝国,派人向唐朝求救,要求唐朝出兵。唐太宗考虑到道路不畅,军队无法补给,才拒绝了这一要求,导致波斯帝国的覆没。最后,波斯帝国的国王辗转来到长安,并老死于长安。

唐军若是扫荡了大食的军队,中华文明大规模涌入,十数年后,百年后,数百年后,中东地区对华夏文明的认同一定很深。到那时,“大中华区”就包括唐朝现有的领土,吐蕃,大草原,西域和中东地区,这是一个疆域数万里之遥的大帝国!

世界历史将会因此而改变!

想到这里,陈晚荣脑袋里一阵晕眩,这一目标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让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快!笔墨!我要给皇上上书,要皇上做水泥!修水泥路!”陈晚荣迫不及待的吼起来。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一七0 凯旋而归

陈晚荣激情似火,不过,把笔一抓在手里,不由得犯难了,看了看张说,有些不好意思道:“张大人,能不能劳你的大驾?”

张说还没有说话,郭虔就笑道:“监军,有张大人在,你还敢舞文弄墨?那不是班门弄斧么?”

要说文章,不要说陈晚荣他们,就是放眼整个唐朝,能与张说并驾齐躯者屈指可数。张说摆手道:“大帅过奖!文学小道耳!既然监军瞧得起我张说,张说就献丑了!”抓起笔,想也不用想,悬腕挥毫,很快就写好一篇奏章,递给陈晚荣道:“监军,你看看,合不合意?”

陈晚荣接过一看,手一抖,差点把奏章掉在地上了。张说写的哪里是奏章,纯粹就是一篇“水泥颂”了,原本在陈晚荣眼里很普通的水泥,在他笔下却是具有神奇的妙用,好象是世上第一神奇之物似的。

“不看张说的文章,还不知道水泥具有如此大用场!”尽管陈晚荣熟知水泥的用途,深知在唐朝推出水泥对历史的影响,还是不得不服张说的生花妙笔。

陈晚荣拿起笔在末尾写上“陈晚荣”三字,算是署名。到了唐朝这段时间,陈晚荣毛笔字大有长进,只是和张说的字比起来,是惨不忍睹。

不过,这并不能影响陈晚荣的心情,派人快马送往长安。众人说笑几句,又去忙活。有了前一阵子的繁忙,现在的事务虽然多,比起当初要轻松些,偶尔还能挤点时间松泛一下。虽然繁忙,却充实,日子过得惬意。

一转眼。十天过去了。这天,张说匆匆来找陈晚荣,一见面,张说把手里的圣旨递给陈晚荣道:“监军,这是皇上给你的旨意,你看看。”

陈晚荣接过一瞧,圣旨是封好了的。张说还没有拆,心想可能和水泥有关,不知道睿宗有没有采纳我的建议?这是关系极广。影响深远地大事,陈晚荣的心不由得怦怦直跳,手忙脚乱的打开圣旨一瞧,大喜道:“皇上圣明!张大人,皇上决定要造水泥。不过,这事又落在我身上了,要我马上赶回长安去办理这事。”

唐朝能做化工的只有陈晚荣一个人,这事不落在他身上还能有别人么?

张说笑道:“恭喜监军!”继而脸一肃。道:“监军,这事你无论如何也要做好!这次进军吐蕃。你们炮兵是最辛苦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好的道路。如果真能修出你说的那种路来,不仅大唐境内会发生天翻地覆地变化,就是边陲之地也会有很大的变化。西域都护府处境很艰难,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能及时得到补给,有一条好路连接西域与长安的话,西域都护府地处境将大为改善,大食就不会再那么猖狂。”

水泥,对于现代人来说虽然普通,却很重要!哪家的房子不要水泥?哪条道路不用水泥?唐朝要是有了水泥的话。唐朝必将发生难以想象的改变。原本就很发达的交通将会更加畅通,原本不能及时得到补给的军队将会得到他们需要的增援。原本打不赢的仗也就打胜了,历史将会因此而发生巨大地变化。

说水泥是唐朝的战略物资。一点也不为过!

陈晚荣自觉责任重大,点头道:“谢张大人提醒!我收拾一下,马上就走!”

张说伸手拦住道:“监军且慢!现在,吐蕃地局势日益稳定,而且天气快冷下来了,我们也要准备撤军了,监军这次回去,可以带一支军队撤走,算是我们撤走的第一批军队。这事,我们得和大帅、众将商议一番。”

陈晚荣想了想,张说说的在理:“既然如此,就商量一下。”

二人赶到郭虔处理公务处,把睿宗召陈晚荣回去的事情一说,郭虔马上就道:“监军,你这次回去,顺便带一支军队走。反正我们马上要撤军,就当是第一批撤走的吧。”

他和张说好象早就商量好了似的,陈晚荣道:“大帅,张大人也是这么说,才来找你商量呢。”

“那好,我们把大家都叫来商量。”郭虔一声令下,众将忙赶了来。

略地已经结束,现在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训练召集起来的奴隶军队。这事并不难,只需要派出少量的唐军训练就行了,是以众将陆陆续续的赶了回来。

待得众将坐定,郭虔道:“你们都知道,吐蕃这仗早就打完了,我们早就该撤军了,之所以迟迟没有撤军,一是因为略地,朝廷要尽可能多地削弱吐蕃,控制尽可能多地险关,这需要时间。到现在,这事已经完成了。经过这一战,吐蕃虽然没有亡,但离灭亡已经不远了。没有了广大的土地,没有了险关,即使有人反抗朝廷,也无能为力。”

经过这一战,吐蕃损失了多半国土,只有那些偏远之处,唐朝暂时无法触及,造成这种情况地主要原因在于唐朝的积弊太多,需要整顿吏治,重振纲纪。还在于吐蕃没有便捷地交通,补给送不上来,唐军必须赶在大雪封山之前撤走,这大大的限制了唐军略地的范围。

郭虔接着道:“二是因为吐蕃与别的地方不同,即使是在大草原,到了冬天,我们依然可以获得足够的补给。可是,吐蕃不一样,大雪封山之后,我们就不会有给养,是以,我们必须赶在天冷之前撤走。

“当然,不能全部撤走,需要留下一支军队供张大人调遣。谁留下,得张大人说了算。张大人,你要谁留下?”

一般这种情况下,留驻的军队由统帅来定,郭虔如此做,给了张说天大的面子。张说笑道:“大帅,这事你决定吧。来年,还有一场大战。精兵强将还有大用场,我最想要的是程将军和费将军,不过,我不能做那种把猛虎困于笼中之事。”

张说有大局观,知道睿宗现在已经在着手准备来年与突厥人的大战了,程晓天和费俊行二人才气不错,尤其善于使用骑兵。大草原才是他们的乐园,虽然欣然二人,也不能留下来。

投之以桃。报之以礼,张说此举正有此义!郭虔对他从大局考虑极是赞赏:“谢张大人!张大人,你需要多少军队,一万还是两万?”

张说沉思一阵道:“留一万就行了!有一万作为核心,把我们新召的军队训练好,足以应付情况了。”

唐军地战力非常强悍,西域都护府拥有不到三万汉军,其余不过是属从国的军队。就能与大食和吐蕃争夺上百年而不落下风。吐蕃新定,顽固势力基上不存在了。再加上唐朝得到百姓的拥戴,一万唐军能应付局势了。

“既然如此,那就留一万给张大人调遣。其余的,马上做好撤退准备。”郭虔正式下达了撤军令。

“遵令!”众将领命。

郭虔接着道:“皇上召监军赶回长安,就由程晓天和费俊行与监军一道撤退。”

都知道明年还有一场大战,先一步撤走,到了北地,早点修整,为来年大战做准备,这可是大好事。程晓天和费俊行哪有不同意的。

“监军。炮兵怎么办?火炮,你们不会还要运回去吧?”郭虔看着陈晚荣。

陈晚荣率领的炮兵是唐朝唯一一支炮兵。相当于睿宗直辖,郭虔虽是统帅。也不能代陈晚荣做决定。陈晚荣征询张说的意见:“张大人,你以为呢?若是你需要地话,我们就把火炮留下来,若是你不需要,我们就运到北地去。”

来年与后突厥大战,陈晚荣很是向往,一提起这事,不由得有些热血上涌。

张说笑道:“监军,我不仅要你把火炮留下,而且还要你全部留下。火炮宜于攻坚,在吐蕃才有大显身手的地方。大草原无遮无拦,有骑兵就够了,不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