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化工大唐-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吃了饭还有正事要做,陈晚荣也没意见,三人围桌用餐。

从皮革废水做香皂一事陈老实夫妇已经见识过了,用猪油做香皂这事还没见过,心里特别好奇,吃饭的速度也快了许多。不多一会儿,夫妇俩就放下碗了,陈老实碗一放就溜到桶边去瞧着了。

陈晚荣帮陈王氏收拾完锅碗,这才把昨天买的麻布用剪刀剪好,在滤废水的手筛里铺了三层。再把一个干净的木桶放到油桶旁边,在上面放了两块木板,再把手筛放到上面。用瓢妥起油水倒在手筛里,一阵哗哗的水声响起,油水流到桶里。

这种过滤速度非常快,一眨眼功夫油水就全部流到桶里去了。只见麻布上一层杂质,还有一些细小的油渣,经水一泡有些泛白了。

望着这些杂质,陈老实夫妇不住称奇,他们做什么也想不到给人食用的猪油里竟然还有这么多杂质。陈老实骇然道:“油有这么脏?那以后还能吃甚呢?”

唐朝没有饲料,猪都是用粮食喂养出来的,绝对称得上环保食品了,再安全不过了,哪有不能吃的。这些杂质是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的,陈晚荣安慰他道:“爹,您别想那么多,这是两码事。这些东西用来做香皂有害,用来吃却没事。”

陈王氏原本也如陈老实一般惊疑不已,听了陈晚荣的话这才释然,一碰陈老实道:“老头子,你别瞎想。”

陈晚荣不停的舀起油水倒在手筛里,不一会儿功夫就过滤完了,麻布上的杂质足有小指头厚。桶里的油水清澈如昔,原本的浑浊不见了踪影。

接下来的事和用废水做香皂差不多了,把油水放到锅里,升火加热。加入火碱溶液使其发生皂化反应,煮到闭合是一个不短的过程。趁这功夫,陈晚荣又去配火碱溶液,陈老实过来打下手,陈王氏负责升火。

看看差不多了,陈晚荣这才加入盐进行盐析。盐析好了,把皂基和水进行分离。分离完成,陈晚荣和陈老实提着水桶把废水倒掉。废水里富含甘油,要是有条件的话,把甘油提炼出来,那又是捡到宝了,只是现在没有这条件,陈晚荣只能忍痛割爱了。

经过水洗、碱洗,加入松香调整香味之后,第一锅算是做好了。接下来就是压整成型了。

陈晚荣刚想去找模子,陈老实已经拿着模子出来了,把手里的盖子一晃,道:“晚荣,你瞧,爹给你把字整好了,你看合用不合用。”

陈晚荣把盖子接过来一瞧,只见盖子上粘着一些细小的木条,比筷头还要细小。这些木条拼成“陈氏化工香皂”六字,分成上下两行,“陈氏化工”四字在上,“香皂”二字在下。

这字拼凑得还不错,比起书法家来说差得太远,但比起自己用凿子写的字好得太多了,陈晚荣非常满意,道:“谢谢爹!”

陈老实说话直来直去,有时不给人留面子,但他一心一意为自己,什么事都给他想到头里去了,陈晚荣非常高兴。

陈老实很是受用,脸上泛光道:“谢甚谢呢。爹瞧你用凿子写字太吃力,就给你拼了下。你瞧着好用就成。”言来不乏欣慰。

把香皂放到模子里铲平整,合上盖子,搬到屋里桌上放好,再在盖子上放上几块石头压着。这一锅才算真正完成了,可是费的时间不少,已快到饷午了。

休息了一了阵,又做第二锅。第三锅做完,已经日落西山了,离天黑不远了。

一天折腾下来,还真够累的,不仅陈晚荣累得够呛,就是陈老实夫妇也是累得不行了。可是一看着在桌子上摆得整整齐齐的香皂,陈老实夫妇又笑得嘴也合不拢了:今天虽累,却过得充实,更难得的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陈晚荣坐在凳子上,背靠着墙壁喘气,做了几个扩胸动作,真舒服。

“这得卖多少钱呢?”陈老实拿起一块香皂,仔细打量着,美滋滋的。

“爹,我回来了!”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屋外传来。

这声音对于陈晚荣和陈老实夫妇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是陈再荣的声音。陈老实欢快的道:“再荣!”扭头一瞧,只见陈再荣魁伟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身后跟着两个中年人,气质不凡。左边那个一身的书卷气,一看就是个饱学宿读之士。右边那个眼睛明亮清澈,转动之际神采奕奕,更难得的是一身正气,只需要瞧一眼就知道这人正直无私。

“再荣,你回来做甚呢?今天不是休息天,不会你又不读了?”陈王氏很是紧张的盯着陈再荣。陈再荣数次三番想辍学,中途回家的事不知道发生过多少回了,一见陈再荣的面她不得不往这方面想。

陈再荣却是一身轻松的进来,搂着陈王氏的脖子,伸出舌头在陈王氏脸上一舔,调皮之极,道:“娘,您放心,我哪会不读书呢。我是带黄先生和吴先生来我们家,他们专程来拜访哥呢。”

黄先生和吴先生?难道他们就是县馆的黄先生和出对子的吴兢?他们找我做什么呢?陈晚荣压根就想不到吴黄二人会来拜访自己,要是自己戴的有眼镜的话,肯定满耳都是啪啪的镜片碎裂声了。

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二十八章 伟大发明(一)

这事透着稀奇,带着古怪,陈晚荣真想抓住陈再荣问个明白。只听陈王氏埋怨起来:“再荣,别疯了。有客人来,快请黄先生吴先生火炉边坐。”

客人到家首先要做的就是迎接客人,而不是追根究底,陈晚荣虽是想问个明白,还不得不暂抑好奇心,站起身迎接客人。

黄先生就是县馆的先生,姓黄名伯鸣,没想到是他来了,陈老实很是吃惊,居然连接待客人都忘了。得到陈王氏的提醒,忙陪着笑脸迎上来,道:“黄先生,吴先生,屋里请。再荣,晚荣,快给两位先生倒碗热水。”

陈再荣应声“知道啦”,飞也似的去了灶间。

黄伯鸣和吴兢一齐上前施礼,黄伯鸣双手抱拳道:“黄伯鸣见过陈伯。”礼节周到,中规中矩,不愧是读书人。

唐朝极为重视文化教育,至有“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盛况,读书人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更别说黄伯鸣还是陈再荣的先生,陈老实对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听过多少回了,一见他对自己行礼,立时手足无措,结巴起来:“黄先生,不敢,不敢当您的礼呀!这不是折煞我嘛!”

泥腿子见了读书人的反应就是这模样,黄伯鸣见得多了,也不以为意,微微一笑道:“陈伯当得起。”冲陈王氏行礼道:“见过陈姨!”

陈王氏的反应可比陈老实镇定多了,左手握住右手,拱于胸前,道:“陈王氏见过黄先生!”虽是农家妇,镇定自如,礼节周到,黄伯鸣打从心里赞赏,微微颔首。

唐人的礼节繁多,共有三十多种,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使用不同的礼节。陈王氏左手握住右手,拱于胸前的礼节属于最常用的拱手礼了,没有上下男女之别,都可以使用。这和我们现在的流行的握手礼差不多。一般是用在迎送宾客之际。

见过陈王氏,黄伯鸣冲陈晚荣抱拳行礼道:“这位可是晚荣兄?伯鸣早闻晚荣兄大名,早想登门拜访,总是悭缘一见甚是惋惜,今天才得睹晚荣兄真颜,实慰生平!”

读书人就是不同,说点话都整得文绉绉的,好象吟诗作赋一般。

这是陈晚荣来到唐朝第一次面对读书人,听他把见面之辞说得如此动听,跟唱歌似的。好象自己这个泥腿子真值得他登门求教一般,不由得有点好笑,学黄伯鸣的样子抱拳回礼道:“先生过誉了,晚荣之名怎敢辱先生清听。”

黄伯鸣的话说得很动听,很客气,陈晚荣应该说“晚荣贱名不敢辱先生清听”才合适,而陈晚荣压根就不提一个“贱”字,太不懂礼数了。

略一打量陈晚荣,撂满了补丁的麻布衣衫在身不说,由于做香皂身上沾了不少油腻,还混杂着一股碱味,好象几天没有洗过澡似的,说屠夫不象屠夫,说泥腿子不象泥腿子,不由得给黄伯鸣看得轻了,微微一笑闪到一边去了。

这还是他涵养好,没有流露出来,要是换个涵养稍差的人,肯定早就在皱眉头了。

就在陈晚荣和黄伯鸣见礼这会,吴兢已经和陈老实夫妇见过礼,来和陈晚荣见礼了。他的目光可比黄伯鸣敏锐多了,黄伯鸣看重的是陈晚荣的泥腿子衣着,入不得他的眼睛,而吴兢却是看重陈晚荣的气质。

在吴兢眼里,陈晚荣虽一身泥腿子打扮,却有着和泥腿子截然不同的气质,眼睛明亮有神,脸上神采奕奕。最让吴兢惊讶的是陈晚荣这样的泥腿子见到他这样的读书人早就该打拱作揖了,毕恭毕敬,而陈晚荣却是淡定自若,和见到平常人没有任何区别。

出现这种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傲慢无礼,另一种就是此人大为不同,心态极好,宠辱不惊,很显然陈晚荣是后者。这说明陈晚荣的见识、心态都高人一等,不能等闲视之。

吴兢和陈晚荣的距离稍远,吴兢小脚快走,来到陈晚荣面前,并没有象黄伯鸣那样拱手为礼,而是左手握住右手大拇指,右手其余四指伸直,左手大拇指向上,虚掩胸前道:“吴兢见过晚荣兄!”

声音清越,听着就很舒服。更难得的是话里充满了真诚,话虽不多却比黄伯鸣作秀似的见面之辞更能给人亲切感。

对唐朝礼节,陈晚荣知道的也就拱手礼一种了,原本想和黄伯鸣一样虚与逶迤就成,没想到吴兢这行礼的手法有异,正不知如何区处,只见黄伯鸣一脸的异色,诧异的看着吴兢。

陈晚荣心思灵敏之人,黄伯鸣脸上闪过不值得的神色,陈晚荣知道吴兢这礼节比起拱手礼恭敬多了,忙学吴兢的样子,左手握住右手大拇指,右手余下四指伸直,左手大拇指上竖,道:“陈晚荣见过吴先生。”

“不敢当!”吴兢微微一笑,很是欣赏的打量着陈晚荣。

陈晚荣不知道吴兢和他见面用了两种礼节,小步快走是趋步礼,表示尊重。左手握住右手大拇指,这是叉手礼,非常隆重的见面礼仪。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会用到,一是臣子见君主,二是后辈见尊长。

这些讲究,陈晚荣又哪里明白,只不过是依样学葫芦,现学现卖,原样奉还给吴兢罢了。不过,在吴兢眼里那感受就不同了,吴兢认为陈晚荣礼节周全,不自高自大,更难得的是要换个人受吴兢这种尊贵礼仪早就惊讶不置了,而陈晚荣却是神色如常,一常异常之处也没有,此等心态的人世间少见,由不得不明究里的吴兢不陡生好感。

见礼一毕,陈王氏扯扯陈晚荣的袖子,陈晚荣明白她的意思,是要他邀请客人去火炉就坐,侧身相让道:“黄先生,吴先生,天儿有点冷,请到火炉煨煨,暖暖身子。”

陈王氏之所以要陈晚荣出面招呼客人,是因为他认为陈晚荣比陈老实更可靠,更机灵。

吴黄二人礼貌的道声请,再相互道声请,在陈晚荣的引导下去了火炉。火炉里的火正旺着呢,不时发出欢笑声,二人坐了下来。

陈再荣端着两碗热水进来,陈王氏看着陈晚荣,还没有来得及用眼色暗示陈晚荣,陈晚荣已经接过一碗,站起身,双手前送道:“吴先生,请喝碗热水润润喉。”

吴兢也是站起身,双手接过。陈晚荣笑道:“贫寒之家,没有备茶叶,多有怠慢,还请先生见谅。”

吴兢呵呵一笑,道:“晚荣兄言重了,我们来得冒昧,唐突之处还请您们见谅则个。”

就在二人说话之际,陈再荣已经以学生的身份把手里的热水递给黄伯鸣。这是正宗的农家白水,除了是热的以外什么也没有。黄伯鸣端到嘴边,小小的喝了一口,在嘴里含了一会儿,等嘴巴适应了这种味儿才喝下去。

吴兢却不然,以嘴就碗大口大口的喝着,咕咕的声响不停,一口气就把一碗白水喝下肚。末了,吴兢用手擦擦嘴,很是惬意,道:“走了半天路,还真是有点渴了,喝一碗热水这喉头就舒服多了。”

见微知著是陈晚荣的一个美德,这虽是一点小事,却判出两人的高下之别。陈晚荣心想两人同是国子监出身,吴兢能去修史,而黄伯鸣只能在县馆教书,就这人品就决定了他们的成就会大不相同。

这念头只在心里一闪而过,陈晚荣最关心的还是二人为何来拜访自己,也不绕弯子,单刀直入,直叩来意:“请问吴先生,此来找我有何要事?”

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二十八章 伟大发明(二)

吴黄二人中陈晚荣最欣赏吴兢,其人品才学早就心仪了,一见之下更是心折。黄伯鸣虽是饱学之士,只是其人太假,没有吴兢真诚,是以陈晚荣才问吴兢而不是黄伯鸣。

吴黄二人对望一眼,黄伯鸣接过话头道:“晚荣兄有所不知,我们是慕您才名而来,还请您多多赐教。”古人见面尊称兄,是出于礼貌。

陈晚荣来到唐朝连罗家甸都没有出过,何来才名之说?陈晚荣不由得异常惊奇,不无调侃之意的道:“请问黄先生此话怎讲?我足不出户,连宁县都未到过,何来慕名之说?要说种地,大唐优秀农夫何止千万之数,我无论如何也是排不上。”

吴兢呵呵一笑,解释起来道:“晚荣兄过谦了,晚荣兄实为大才!鄙人不才,给学子们出了一个联句,晚荣兄不是对出来了么?”

你那个对子初看起来是难,只要在社会上历练几年,懂得对联的技巧就能对出来,没什么好难的。就凭这对联来拜访自己,也太牵强了,陈晚荣一边转念头,一边道:“吴先生高才出此佳对,晚荣不过是略一提点,是再荣对出来的,我不敢居再荣之功。”

这对子黄伯鸣想了一天也没有想出来,直到陈再荣对出来这才不得不服。一问之下,陈再荣把陈晚荣提点的事儿一五一十的说了,黄伯鸣和吴兢惊奇不止,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居然能指导陈再荣对联句,这让人太难以相信了。

紧接着陈再荣把陈晚荣出的二十棵树的问题说了,黄伯鸣不屑的一笑“这么简单的问题,也敢拿来难人?”

吴兢一开始也没当一回事,只是出于礼貌才说“我先试试,要是不成请别见笑”,略一心算才发现不对头,这道题远比他想象的要难。这一来,吴兢兴趣大起,抓起笔在纸上画起来,越画行数越多,画到十二行再也画不出来了,心里却明白远远不止这个数,自己却无能为力,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