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了在临战前的训练场上,这似乎是盐山起事以来新军主力部队阵容最为庞大的一次出征了。三万人的战辅部队足足花了一个时辰的时间才在各船部署到位做好了起航的准备。

扬州至南京一带的船厂和不少的木工在近一年的时间内赶制出了不少的人力动力螺旋桨,但是在拆卸了不少数吨到十来吨排量的小船所用的螺旋桨并将其临时安装在缴获过来的大船的情况下还是不可能让整个船队都拥有新军水师原有船支的机动能力。

“幸好夏末的时候还是还是多东南风,船队前进的动力无需过于担心。在依靠风力和轮换人员负责去我们原有的螺旋桨船只上负责踏板的话,整个船队应该依然能保持每昼夜四百里左右的航行能力。”周松向张海保证道。

包括张海在内,队伍上的大多数官兵的海训算不上有多充足。不过适应这北方近海海域的航行,长江水面上平日里积累和轮换进行的“水训”却已经足够了。

规模庞大的船队扬起风帆的时候勾起了不少官兵关于或者在沿海或者在长江中水战或海战的回忆。那个时候拥有这样规模庞大的水师力量的对手往往是敌人,没有多少战士想到有一天自己的队伍也能拥有这样规模庞大的船队扬帆出航。

对于拥有娴熟操船技能的欧洲水手们来说,数十吨的船已经可以进行万里距离上的洲际远航了。新军主力部队在水上及海上的操船能力远不能同那些欧洲人相比,但是在长江水面上这些海船级别大小的船只最多只是让战士们感到船体随着风帆与船舱里的水手们的蹬踏而轻微的波动而已。就连上船的一些马匹也没有因为船队的快速航行而有什么**反应。

自南京至松江一带的长江江面上虽然有些逆风却相对顺流,船队在岸边负责引导的人员有效的协助下以似乎比在岸边奔跑还快的速度排着整齐的纵队飞快的航行着。

为了缓解大战临战前的压力,完成了在船舱内值班进行螺旋桨踏板作业的战士们同张海一起一样在船支的甲板上组织拉歌等放松活动。

挂着星星火炬旗帜的船队自南京至松江府境内的航行顺流航行是相对轻松的,而到了快要入海的时候,天空似乎阴沉起来。秋末里雨幕的降临让水面上的能见度从几十里远降低到不过三四米的距离。张海便命令旗手传令各船展开作战队形并做好战斗准备,准备随时应对可能的危险。负责各船的连排干们也在安排着更多的人负责去船内蹬板的情况下叮嘱负责休息的战士看管好及保养着火药及其他装备以面在这样的雨天受到损坏。

同所有拥有重要商道的出海口一样,长江入海的地方也曾经是沿海一带的海盗活动猖獗的地方。因此张海率领的船队在入海的时候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以防止意外。

不知道是不是新军主力部队在新朝三年的夏季于江西湖广乃至东南一带海域上水战的威名过盛。船队在长江口于阴雨中折转向北的时候并没有在海天之间发现任何可疑的船只。

实际上包括张海在内的新军中不少人都低估了夏季的前出迎战带给敌人的震动。夏季交战以来的这一两个月时间内,新朝陆战无敌水战也无双,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威名克服着不少人的偏见传遍了大江北。

原本后金与辽东联军还打算在沿海组建一支必要的水师以警戒新朝主力可能通过海路所展开的行动,不过当江西九江附近湖广水师大败的消息船来后,不论是孙承宗还是奴尔哈赤都不约而同的打消了这个念头。

尽管后金与辽东联军放弃了同掌握整个南方资源的新朝政权在短时期内展开水路争风的念头,不过新军主力部队的动向却一直是悬在北方联军势力头上的一把利剑,其在去年夏天的作战行动中展现出的神出鬼没的长途隐蔽行军与突袭能力让不少的人都为之胆寒。

为此,驻扎在冀南平原上的后金主力在命令辽东军展开南下作战的同时也不忘实常以游骑活动在黄河以北,随时准备应对张海等人从路陆可能的突袭。

这样的战备尤其在夏季令后金军队中的不少人都有些疲惫甚至厌倦了。

“要么南下同那些传闻中的强敌,要么干脆去关外甚至靠近长城一带的地方战备也好。在这中原一带耗着算怎么回事儿?我看那张贼对我军还是畏惧的,未必有想象中那样强。只不过那些残明的尼堪太差才给了那些贼人刷名声的机会而已。”正蓝旗的莽古尔泰首先把军营里的不满讲了出来。

新军在夏季的大胜传来之后奴尔哈赤也有些动摇了,现在他似乎有些理解了为什么岳飞时代的前金要在中原扶植伪政权。其实对于现在的自家来说,在华北及山东一带掠夺了足够的财物及人口之后还是会关外的老家更为恰当一些。留在关内却只占半壁江山的隐患在史书上已经是很明白不过的了。

“老四,你的看法呢?”大营中的奴尔哈赤问道。

“京师和青州这两颗张贼留在北方的钉子我们在刚刚拔之未果的时候,就应该北撤了。”此时的皇太极却少见的十分赞同莽古尔泰等人的意见。

“如果我所料不错,张贼虽然在过去表现出畏惧我军的态度,但是在夏季的大胜之后他就会挥师北上。有可能是走水路或陆路,但还有一种可能是通过海路直接进兵山东救援青州。甚至直接在宁锦又或者辽东等地登陆。所以我觉得我军如今应该是北返的时候了。当然,为了防止那些汉人中有人错打了算盘,我军主力也不可全然回师。辽西宁锦一带残明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那些工事完全可以为我军所用。我军主力暂时驻扎在明军在山海关至锦州一带的营垒。这样既不忧虑全军有历史上的隐忧,也可以在面对各种变故的情况下保持主动。”皇太极补充道。

当后金的首脑正在真定府一带的大营商议兵事的时候,忽然从营帐外有信笺通过卫兵的手传了过来。正是负责去南边儿的汉军旗密探传来的大概五天以前的消息:集结在南京至**一带的新军主力似乎已经登上了集结起来的规模庞大,足有几百艘大船之多的船队起航了,而且在扬州一带的水路暂时还没有消息。

“五天前的消息?”奴尔哈赤问道。

“正是四天前传来的消息,敌区的路不好走,也无法快马传信,不过平均算下来也有五百里加急的水平了。”负责递信的亲信回道。

虽然水师不是后金所长,不过这些日子以来为研究南下作战及沿海的一些情况后金上层对于水路或近海行船的一般速度大致是有所了解的。

第406章 登陆辽东

自南京至辽东,走海路加上长江水路差不多要三千里路程。按传统寻常的内河与近海船只大概要十五天左右的时间。而传信加上驻扎在冀南一带的后金主力以最快的速度回师,差不多要二十几天不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想到九天的时间还不至于让敌人攻到老寨产生严重后果,奴尔哈赤还不算觉得事态过于严重。但是毫无疑问:已经是时候回师了。

“传令各营准备拔营!明天启程!”为了防止入关后队伍的松懈与腐化,奴尔哈赤等人特意没有将大部队安排在府城之内,而是选择以主力在城外扎营并圈了不少的土地做为马场。当拔营的命令下达后,整个队伍没有用多长时间就集结起来展开了向北方的快速行军。自从年初入关以来的数个月,已经有不少粮食和人口运往关外,所以各旗旗主得到拔营的命令后也没有感到过于的遗憾。

后金在每次入关的时候也不是空国而出,在后方留守的兵力也通常占四成左右,虽然这其中的精干并不多,但是加上全民尚武的动员以及防守中的优势。大部分后金旗主佐领们都不认为后方的防御有什么问题。不敢与后金的主力相抗,企图趁火打劫也往往得不尝失,这是后金集团在与东江军以及其他明军打了不少年交道后的自信。

并不是新军主力部队中的所有人都有过在大海上航行的经历。虽然对于参加过夏季南下作战的第三旅或第四旅的多数战士们来说,这夏末初秋北方的近海海域温顺平静的出奇,远远没有东海海域上那种深不可测,就连海水的颜色也不那样令人敬畏。而对于第五旅及第六旅甚独立近卫部队中的不少战士们来说这似乎是有生之年第一次真正在大海上航行。

平静的海面加上普遍比较高大的船只让甲板上的战士们感觉不到这海上的航行相比江中是如何的艰险,可内陆少见的海风带来的乘风破浪的感觉却在官兵们负责轮流在甲板休息的时候舒缓了不少临战时的压力。过了长江口以后船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借助风力也无疑减轻了轮流在船舱里踏板劳作的压力。

在这季节交替的时节,船队以陆地上难以想象的每日四五百里的速度顺风北上,使官兵们在短短数天内的时间就感觉到了气候的明显变化,尤其是船队临近胶东一带后。不过那有些秋季感觉的清爽凉风也意味着临战日子将要到来了。

船队在派遣登岸侦察的战士确认了西面的陆地正是山东一带的胶东半岛后沿着距离海岸不远的方向折转偏西,没有多久就临近了辽东半岛的陆地。

海上的大部队拥有制海能力的情况下并不畏惧分兵,也不畏惧在水面上进行各船之间的调兵调整。

大约三成左右的大船携带着近卫第一旅的两个营开始在皇城岛等登州与辽东之间的重要岛屿登陆。

这些地方是山东到辽东之间的水路要地,战士们原本以为会有敌人的重兵把守,而且说不定会有激烈的交锋,可当战士们在这些地方登陆之后仔细检查才发现这些岛屿上从军营到村落早已空无一人。只有伪装成渔民的零星哨探在部队对岛屿的搜索中被俘。经过大致的了解,原来是陆上的敌人畏惧新朝规模水师,早在江西水战的消息传到北方之后登州以北不少岛屿上的军队连同平民都撤到陆上去了。

“在岛上的营垒修建的象样一些!”乘船上岸的张海对近卫一旅的官兵们说道。第四旅在福建一带的作战经历表明临时由壕沟及被覆构成的简单工事虽然也能拥有野战防御效果。但是在面对传统冷兵器军队的夜袭时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要有效的抵御敌人的威胁,至少也得是超过一丈以上的高度,并且类似棱堡摸样的土围才行。冷兵器时代规模不大的土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比如容易被投掷武器弓矢交加,比如兵力的防御密度不足等等。但是对于几乎没有平民的纯军事据点外加拥有比较强悍火力的队伍来说这些就算不上是什么缺陷了。这样算起来,营防御据点每人五到十立方米的土方量虽然不是很大但也算不上很小,光是这些营垒工事的修建就要花上十天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了。而主力部队当然不可能耽搁这样长的时间,必然是抓紧一切时间扫荡辽东的顽敌。

赶不上大战让参加守岛的近卫部队有些低落,亲卫连的宋子悦也有些觉得不妥:“拥有这么多大船的情况下用的着近卫一旅的部队守卫这些岛屿么?暂时用不上的重炮辅助部队就可以了。”

张海思索了许久,但还是认为后卫无小事,近卫第一旅也并不是整个近卫部队最为精华的力量,即便是抽出两个营也并不会使整个近卫部队的力量伤筋动骨。毕竟后金集团的主力除了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绕辽西走廊以外,也不是没有可能以精兵冒险在登州一带展开行动。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途袭战果,船队携载着的主力部队没有在海上或者其他什么地方耽搁一天时间。在近卫一旅的两个营及分舰队在皇城岛一带登陆的时候。换乘二百余艘四五十吨级吨位近海船只的主力部队做为先锋的第五旅及第六旅的队伍已经在辽东半岛金州南关以南低势相对平坦的地方展开了登陆。

包括张海等人的新军主力部队在用于登陆的船队临近岸边的时候虽然有所准备,还是没有想到主力还在关内的情况下后金在辽东一带的防备却是如此的严密。

从海天线之间到登陆不过一个时辰的时间而已,二十里范围内得到警讯的千余名武装起来的敌兵便早已在海滩上做好了准备,这些人似乎还都是金州城内乘马机动的。这让队伍想到了最坏的可能性:莫非后金集团的主力早已回到了辽东?

张海没有指挥船队在近岸同岸上的马队比拼机动力的打算,这样做很可能让上岸的战士们产生莫名的畏敌情绪。而是命令第五旅及第六旅在火力的掩护下强行抢滩,从队伍上质最为优良的单筒望远镜中,张海在距离岸边并不算太远的旗船上已经能够大致的看到岸上的敌人并不是所有人都披有完善的铠甲。距离海岸更近的马冲昊乃至杨波等人就更是如此了。

携带两个旅的近百艘四五十吨的小船按照每船大概十米左右的间距展开横队在帆手及舵手的操船下稳步的向岸边逼近。除了一千余名从金州赶来的敌兵外,还有近三千名由少年,老年,壮妇组成的弓手辅兵也赶到了海滩准备迎击上岸的敌人。

或许是觉得刚刚从海船上下来的人站立都有问题,一时间不会有多大战斗力,因此摆出了一个同船队登陆地带差不多的弯曲横队。当船队逼近到不过百步左右距离上的时候,由大大小小箭支构成的箭雨便从岸边向船上射了过来。

由健妇及少年老人等兵源构成的辅兵以三五斗的猎弓同样可以逆着海风把一两上下的轻箭射到百步以外的距离上。因为破甲和威力的缘故,中低水平的弓手通常和真正的弓兵在战场上的效能差距甚远。不过对于拥有优良全身甲防护的战士们来说,那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除了极个别罕见的顶级武者,不论是正规战兵射出的箭支还是辅兵们射出的箭支都只有命中眼缝手指等极少数敏感部位才能造成杀伤。那些地方即便是力量不大的弹丸和箭矢也一样会构成危害。

当船队逼近到距离海岸大概六七十步左右的距离,枪铳火力纵深也能够覆盖到滩头内三十步以内的时候,第五旅旅长马冲昊做为旗船上的旗手统一指挥两个旅的近百艘准备登陆的海船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两个新军主战步兵旅配属有九十六门九斤弹青铜炮及四十八门铜鼎炮,经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