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远处的敌人是不是已经发现我们在空中的热气球了?”不少的官兵总有这样的怀疑。但经过多次测试的张海还是对着那些专门用于隐蔽侦察的航空热气球有着一丝信心。

那些专门用于隐蔽侦察的热气球实际上罩上了颜色十分不规则的浅灰色,白色,浅蓝色相间的颜色组成的伪装布,而且十分注意不同颜色之间疆界的过渡与模糊化处理。即便是能见度相当良好且万里无云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四十里左右的距离上保持相对的隐蔽。明显比需要各种旗帜进行组织指挥的后金大股部队更具有隐蔽性。当然,这是在对方没有太良好的隐蔽条件,也没有隐蔽需求的情况下。

因此,张海以及刘洪涛等人还是有把握让这些热气球保持着一定的“互相观察距离优势”以隐蔽的发现远处的敌人。

“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如果队伍一旦能够发现对方大部队的主力,队伍可能就要重新展开没日没夜的连夜行军作战了!”为了避免队伍在常行军中松懈下来,各营旅的军官们也一直这样鼓舞着战士们。

通过过去几天来的长途夜行军,张海完全有把握,让部队在**之内行军一百五十里左右,按照以前的演习,即便在南方一些不是十分好走的地方,一昼夜全副武装强行军一百五十公里也不是没有可能做到的事,这必然能够最大限度的出忽敌人的意料。然而要想利用暗夜和侦察优势真正的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压倒骑兵为主的敌集群,整个队伍就必须具备连续两昼夜内以最快速度展开急行攻击的能力才是保险的。

这时候一个抉择出现在张海的脑海里:如果发现了敌主力集团,战士们是否要披甲前进呢?甚至可以这样说:是否要放弃铠甲以增加突击部队的火力和后勤?

在中午休息的时候所进行的临时讨论会上,刘洪涛支持在发现敌军主力的情况下放弃全身甲,最多只保留胸甲的情况下进行轻装前进:“对手的弓手战力远非关内我们遇到的那些对手可比,没有铠甲我们的伤亡一定会大幅度增加,但是如果掌握了战役的主动,不至于在局部面临过于庞大的敌军兵力,这个险值得一试|”

第441章 决战后金(四)

自从属于残明系统的辽东军同后金联兵之后,后金军队中也得到了少量的望远镜,那是在新军攻陷澳门之前由极少数传教士带来的。仅仅是奴尔哈赤及各旗旗主才有一件或两件,还无法像新军主力部队中那样做为广泛的通信联络辅助工具。

对于新军动态的掌握,通常是由侦骑进行的。但最初的交锋之后后金集团的诱敌部队及主力部队就有意的与张海等人所率领的队伍保持五十里以外的距离。这只军队从辽阳城下直抵辽西的潜伏夜行能力,强大的侦察能力,依托强大战力拖大的展开的多路进攻能力都使得皇太极不得不谨慎从事。

“要是以前,我们拥有这么大的骑兵优势,何苦要保持这么远的距离。早就把他们那些脱离大队的小部队消灭在外了。要不要展开一次行动,集中全军兵力吃掉对手每路兵力前出的先锋兵力?”镶蓝旗的莽古而泰还是有些不甘心

皇太极也曾经设想过要不要动用主力部队集中起来吃掉那些因为战力强横而在宽广抵御内分兵的对手。可是如今的后金军队已经知道了新军主力部队拥有强大的空中观察能力。要消灭几百新军主战步兵或许不难,但那至少要集中三个旗以上的精锐主力才有希望达成,如果敌军依旧有着旺盛的机动能力和精力,那很有可能让队伍面临险境,毕竟这是一只全新的对手,似乎拥有神一般的能力。

“再把那些强敌向北调动一下!可以抽出更多的兵力去北面调敌,只凭一个旗的力量,我担心吸引不了对手。”皇太极说道。

古时不同近现代,在任何情况下的分兵都是一种大忌,可皇太极知道:如今面对的对手是前所未有的强敌,后金军队完全不存在全胜的希望。唯一可以算做胜利的战略目标就是像当年的蒙古人一样让对方觉得关外的对手比较难缠,从而不得不放弃。要达到这个目标,当然也必须给予对手一定代价,如果让对方几乎零伤亡的野战游行,那么对手要是每年都进行这样行的一次关外出兵,自身在关外也不可能立住脚。

皇太极等人最终还是低估了新军主力部队的空中侦察能力,依靠在高空前出的热气球,做为前锋的第二旅的队伍负责在四十公里左右的距离上清晰的看到了从西面增援过来的马队似乎在北方很远的地方汇聚。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侦察热气球不被敌军所发现,每个步兵旅四部可以维持升空的热气球有两部在前出部队,一部做为明侦察时所用,警戒几十里内的敌骑兵动向,常备在天空中值班。另一部为后部,利用云层做为掩蔽。

因为云层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很密集,而且为了避免被对方侦骑所发现,侦察更远方向用于隐蔽侦察的热气球都是在一天时间之内挑选几个时间点出动,如果发现了远处的敌情,在做出初步判断后就要迅速回收降落下来。

尽管如此,敌军兵力从西方而来的集结和调动还是没有逃出用于隐蔽侦察的小女孩们热气球的侦察范围。

“对手的主力原本应该在我军西面甚至有可能是后方,现在显然正在北面集结,对手想要干什么?”宋子悦有些不明的问道。很显然:对手了解己方军队拥有热气球观察手段的情况下还在下风处集结兵力,并且还在自己的前方集结兵力,不论怎样看这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经过这么多仗,又有对抗性的逻辑思维,张海对于战场当然也有所感悟:“西平堡方向的西面不远处是大凌河,附近有插汗部,喀尔喀部那些都是重要的水源地。那有利于后金主力集结,但也有利于我军普及。对方把主力或者部分主力在北面摆出来,就是想引诱我军至距离水源地比较远,大部队后勤也有所不易的地带再寻找战机。同明成祖或汉武时代远征草原的部队不同,毕竟我军身后没有庞大的筑垒群和防御兵力所维持的后勤线。对方骑兵优势带来的后勤能力与综合掌控能力,这是他们唯一的优势了。”

张海虽然也有个大概,但是为了时常检验部下的能力也为了了解更实时的情况还是通过旗语传信向各步兵旅询问队伍上的给养状况。

如果在不愁水源的地方,队伍上的给养可以维持二十天左右的急行军。队伍从辽阳一带出发的时候考虑到实际的所需,实际上携带了相当于十天急行军所需要的口粮以及五天急行军所需要的水源。如果是在这样的天气下常行军,自持力可以相比预先估算的急行军增加一倍。因为马匹对于张海等人的队伍来说暂时还不是十分重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情况下通过杀马补给完成归途同样是可以选择的手段。

要是以往的传统军队,通过马车补给也不是没有可能维持不逊色于新军主力部队的口粮自持力,但是行军的情况下携带五天急行军的水源,是这个时代的军队极少听说过的。除了横穿沙漠等特殊需求,没有哪一支军队会有携带这么多水源的意识。在中**队当中甚至到了1979年对越作战之前都没有足够的战地水源保障意识。

正是凭借着这样超忽寻常的补给能力,行军能力,航空侦察能力,才使得张海有决心在辽河以西并不适合步兵对抗骑兵的地理条件下同对手展开决战。

夜晚队伍休息的时候,近卫航空旅负责前卫侦察的小女孩李千兰在请示后来到了张海的身边,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过了中秋之后正是东北风和东南风都经常有。不论在向北方向上还是在向南的方向上,都可以展开一次更远距离上的侦察,没有必要拘泥于地面牵引和跟随队伍。”

张海知道,这样做毫无疑问会让孩子们承受巨大的风险,但是能够获得的利益也将是巨大的。队伍将有可能侦察到距离大部队一百几十里范围之内的敌情。

第442章 决战后金(五)

“随风脱离队伍,不论向北还是向南都不安全。华北一带暂时还是我们的对手控制的地方,即便是飘向南方和西南在这秋季也面临各种变数。向北,到荒漠或者蒙古人那里就更不用说了,即便有充分的准备,你们有很大的概率死于饥饿,寒冷,野兽,敌人甚至空中的变故,你们出了师,师傅就算胜仗之后席卷天下要你们回来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张海对孩子们郑重的说道。

“夏天的时候,为了击沉一艘敌船杀伤百人左右。其他的战士们就可以同敌人同归于尽。相比扫清关外,相比取得决胜。我们的性命又算的了什么?在天上的这些时间,我和姐妹们早就够本了。”李千兰坚定的说道。

张海似思索了很久后说道:“这一仗,就算没有你们,新军主力部队难以歼灭性的打击残敌,但是最终将敌人驱逐出关外,牢固控制辽东的能力也会是有的。不会比以往任何朝代做的差。这样做依然值得?”

“依然值得。再说,这有不需要所有姐妹们全去。我们第一大队的十六个就够了!”

“第一大队不能完全损失去做这种任务。这样的任务你也不能去,其他人也要看自愿。”张海肯定的说道。

“这样好了:本着资源的原则:第一大队的人自愿人数超过八人就执行任务。四个负责中间联络,四个负责执行侦察任务。其他大队自愿人数过半就负责协同出战,但考虑到其他大队的业务素质还有不少孩子们留在了辽阳城,只需出两个人,其中一个负责随风远程侦察就可以了。”张海最终决定道。

自从组建这支由孩子们组成的队伍起,张海就不是青的性格。但是在这些小女孩的面前必须要表现的足够的重视这些人才能换去最大限度的忠诚与可靠。从价值和利益角度来说:一百多个孩子当中只要损失不超过十个人,那对今后的工作并不是只管重要的影响。

队伍进行了一整夜的休整,并没有为了保持隐蔽性而在后半夜的时候开拔。黎明时各队值班的热气球向远处观望的时候就发现了敌人在五十里左右距离上的大部队,似乎集结起来的敌军兵力距离队伍更近了,而且在北面至少有两个旗最低估测万余人左右的队伍。

各步兵旅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命令只有靠边缘地带的第五及第六步兵旅才展开比较快的急行军,在中央做为主力的张海所率领的近卫旅步兵旅及第二步兵旅依旧保持常行军的原则。并在大小休息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了让热气球沿着不确定的方向进行远程侦察的准备。

中午来临之前,准备已久的孩子们终于踏上了勇敢的征程,部署到了各个步兵旅的位置上准备好了根据随时变化的风向对四周进行远程侦察。

中午队伍进行大休息并重新出发后不久,原本一天中应该最热的时候却从东北方向吹来了凉爽到有些阴冷的劲风,那风力似乎足有四级上下,用于值班的热气球都必须用多道一分粗细的蚕丝风筝线拖拽,在这样的风力下即便是在后世,热气球的飞行都不再是安全的了。可航空队的孩子们却知道这样的机会是难得的,迅速等上了早已燃着火焰的热气球吊篮,携带了必要的给养和装具以及联络工具随着重物的抛下升上了晴朗的天空。

为了能够利用风向向不同的防卫上飘去,没有火箭弹药负担的热气球携带了在吊篮下的巨大调动式硬帆用以控制热气球的风便和大致的飞行方向。

早已准备好的步兵营护卫着做为中继联络的小女孩们,热气球也在早上出发的位置上早已准备好了。

热气球渐渐的升到了高空之中,从常规的高度到远不止百丈之高。在大多数实战的时候,驾御着热气球的小女孩们很少在超过一百丈的高度进行作战。一方面是对手的大多数投射兵器很难威胁到二百米高度以上的目标,另一方面在发射火箭的时候如果高度太高,箭支在失去了动力只后就会过度向下垂,对于比较分散的敌人杀伤效能也会大幅度下滑了。不过在最近两天的实战中乃至过去的训练场上,航空队那些比较优秀的小女孩们还是尝试过在更高的高度上进行飞行。

没有上百公斤火箭负担也没有牵引绳等牵绊的情况下,热气球随风迅速升到了大概二三百丈的高度,那地面上的人与马用肉眼观察起来已经如同草中的蚂蚁一般了。不过这个时候的孩子们也知道将要接近了云层的高度,努力控制着吊篮中的炉火使高度不再升高,并将高度最终保持在接近三百丈大概一千米左右的高度上。这也是北方的秋天少有什么阴雨天,要借助云朵的掩蔽也不得不如此。

所有执行远航侦察任务的孩子们所驾驶的热气球都披上了队伍里最好的伪装布,伪装布的边缘甚至有不昂贵的轻纱以模糊整个物体在天空中的边缘,如果不是天气如此的晴好,相隔两三里的距离上,那天空中的热气球看起来也似乎是点点散云而已。

即便孩子们早已知道如此,还是在出发只后仔细的用望远镜观察着由远及近地面上的动向,防止热气球在出发后不久就被敌人的侦骑所发现。

热气球随风飘荡的速度在几十里级别的长距离上其实不逊色于骑兵,仅仅不过半个时辰有余的时间,孩子们的热气球就越过了在预定位置上用于通信联络的后卫,向着更远的方向飞去。

一共六架向侧后方向飞去的热气球在二三百里左右的范围内向着远方侦察而去,天上的孩子们也都知道:幸运只可能仅有少数。

热气球起飞一个时辰之后,天色还没有临近黄昏,但是在天上的多数小女孩的心情都开始急迫起来,发现不了有价值的目标,很可能就使得自己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无功而返。

第443章 决战后金(六)

临近黄昏的下午,也算是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时候,但是在中秋之后的辽西荒漠草原地带,还是三四百仗的高空之中,气温已经不是凉爽而让人感觉到一种深秋般的寒冷了。为了避免过多损失,远航漂流侦察的热气球的吊篮里只有一个孩子在努力的用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远处大地与天空临界边缘地方,一刻也不敢放松。

孩子们这次携带的望远镜都是最优良的上,秋季草原的天气也很晴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