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2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刘洪涛等不少核心弟子却对此没有发言,因为今后几年内每年可以获得多少内外地财实际上是个很难估计的东西。

“按你这两年来的经验,今后的数年到十数年里,平均每年大概能够获得多少查抄所得?”张海向李峰问道。

李峰并没有刘洪涛那样对不少的问题都毫无顾及的直言,因此思索了许久才不带任何语言的平淡回道:“如果像师傅在江西等地那样的做法,大概可以维持七年的时间。各县公安军军管会的整顿,再查抄出两千万两来已经是上限。从江西湖广等地的报告来看,我估计全国此类赃银至少还应该有少则六七千万两,多则上亿两的规模,但是自古以来前所未有的针对自己统治层的大清洗,还是以那样严厉的手段,这必然重新导致大量的硬通货重新转为地财,我们即便以突袭手段展开全国行动,所获得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张海没有做太多的思考,很多时间内就做出了利弊的权衡:“如果为了这六千万两到一亿两的暂时收入,我们可能要在今后至少一代人的时间里让总规模可能多达十亿两上下的财政收支打至少两成的低效折扣,总的来看就是算经济帐和财政帐也不划算。养痈养虎的事情,我们新朝政权是不会去做的。”

李峰依然以那十分淡然的态度回道:“那么再各县最多在今年获得两千万两左右或略多的查抄收入,之后队伍内外依靠举报上交所能够获得的收入要小于商税,也不会比盐税的规模更大,主要还是来自于新朝政权自身的机制性经济案件。这样算起来,我们的家底大概可以支持七年左右的时间。”

张海觉得七年的时间虽然谈不上多么宽裕,但也并不紧迫:“七年的时间应该足够了。即便按照传统那一套效率的技工模式,三年出徒十年出师,七年的时间如果我们的执政卓有成效,也可以让至少扩大到十万人规模的队伍内的水力工场的大多数员工做到比较熟练的水平,民间传统工商业的规模扩大一倍。同时,在农业税赋比较轻几乎相当于三十税一的情况下。各地的农业生产也应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如果我们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做的好一些,说不定可以取得更突出的成就。”

在这个年景不算很好,农业上也很大程度上靠天收的年代,有过一些执政经验的李峰对于在七年之内农业上有明显的改善并不看好:“从我翻阅的很多县志州志乃至阅读的不少我们查抄中所获得家族笔记来看:像我新朝这样的大治之年,民众生活的主要改善其实也就是靠土地的分配更为合理些,负担少些罢了。这七年的时间里光是人丁说不定就要增加一成,还不谈**少的年景下不少儿童有可能增长为青年,消耗的粮食更多。而耕作制度的改编,软手段我们在南直隶浙江的两省都试过不那么理想。强制或半强制的手段效果也难以预料,恐怕还要朝廷积累几年的名望才能顺利的做这些事。”

李峰对不少事情做出回答后张海沉默了许久,忽然向一直以来都很少参与大事讨论的柳香说道:“相比旧王朝,我们每年两千万两上下主要靠之前的抄掠才获得的财力还是太过于拮据了。香儿有什么好的意见吗?”

柳香一本正经的郑重回道:“关外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弃地,我们这次北征获得了不少马匹资源,除了用做军用外,用做农耕也当有极大的助益。旧时辽东各部仅仅依靠一百多万满汉族群就供养了十万骑兵,这还是不少汉民被赶出辽东的结果。依靠关外已经开发的比较成熟的黑土地,如果我们认真的利用当地的辽民加上一部分补充人口做为新的官田,虽然那里的亩产远不能同东南膏腴之地相比。但是因为沿河的耕地广阔,每年也应当有千余万贯的收入。同时在今后的十年里如果能够让不少内地的辽民与山东等地贫民北迁移,外加以其他种种方式鼓励向辽东移民,以每年四十万左右的移民规模也可以极大的减轻内地人口压力。加上我们的公安军在很大程度上实行的是义务役,其粮饷消耗很大程度上能返还给民间。这些政策如果能善加利用,民间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的恢复应该可以在七到十年的时间里大变样的。当年卧薪尝胆的典故不也仅仅用了十年生聚的时间么?”柳香的回答当然并不令张海惊讶,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张海在会前曾经开导的结果。不过李峰,刘洪涛等人却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第526章 职责分担

“这些日子以来,工坊单位,东南一带的钱粮财物,还有各地的民事情报线都压在了你一个人的肩上,压力不小?”张海也并没有回避,而是直接向李峰问道。

李峰早已知道自己这如同宰相般甚至更有甚之的权力是自己难以长期肩负的:“这一年的时间以来除了寝食行路洗漱的四个时辰,每天其余的八个时辰都用于忙碌之中了,的确是压力不小。有时候我甚至羡慕那些只需应对考核无需工作的京城市民,要是我能有他们那样清闲就好了。”

“按旧时的标准,我们还不过刚刚成人而已。而立之年还有很长时间,可不是清闲下来的时候。不过要肩负这么多工作也的确是我们现在的新朝政权过于简陋的结果。不过,我宁愿让我们的政权如此简陋,也不愿意依靠那些根本无法理解我们事业的外人来承担重任。”张海对李峰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但也并不愿意让他这个年纪就放下手中的一切工作。

李峰似是知道的自己应该主动交权了,而不应让师傅主动把话讲明,至少要由自己:“外情线上的人没有厂卫那么大的规模,不过三千余名直接向我们直接负责的人都在这名单上了,比较重要的近千州县,大概每州县一个小组,边地更多一些。名册上还有密语本。工作记录我会再送回来。除了每年各月的分批历行进京外,这些人师傅可以随时召见。外情系统的开销不算大,每年大概百万两银子的开消,这些事情也理应有师傅负责。”

张海当然没有拒绝的意思,只是坦然的说道:“虽然新朝政权初创,可我也不像再像以前那样忙碌了,你们今后也都是成家的人了,家里的事情也多少需要关心。内情和外情上的事情之外,财政和国库上的事还有兵工单位上的事儿就交由香儿负责。”

李峰对此虽然早有预料,只是似是有些解脱的说道:“如此一来,只剩下剧团及书社的那些事儿了。我也可以轻松很多,每天连半日的工作时间也不需要了。不知道这剩下的空闲时间如何打法。”

张海想了想回到:“也不要想的那么轻松,你们弟子臣下的同我可不一样。既然你觉得轻松,那么京师市民福利考核的事情也由你负责,这些事情不是日常事物,但如果不想临到时候忙碌的不可开交也要早做准备,另外虽然我们不追求官僚机构上那些形式主义,不过具体的中央部门也应该有个大致的构架了。我和香儿的事情都可以放在宫城之内负责。包括内外情报,国库财政,兵工单位等等。不过教部的事情所涉及的东西也不小,你的担子也不算轻。原来的南京六部衙门重新改装一下就可以做为教部新的机构所在,也无需大动土木。”

就这样,原来传统王朝下大致六部的职能中的礼部,户部,工部的一部分被大致的确定下来了。惟有刑部暂没有确定,吏部在很大程度上是张海及身边的人所拥有的权限,同时张海及身边的人还负责了兵部的一部分职能,至少是与刘洪涛等人共同分担。上百人规模的比较可靠的“秘书团”相比以前的王朝大大的扩充了君权的职能,在张海无需十分忙碌的情况下就可以拥有远远超过秦始皇朱元璋等人所拥有的政权掌控能力了。

不过柳香似乎还是有些忧虑,仔细思索了很久才鼓起勇气说道:“除了队伍之内原有的军工,我看到报告资料上说为了加强财政税收还有很多民用领域的官营单位,另外各方面的税务的事物也有不少,这些事情似乎是有些繁重了些。恐怕这一块儿和皇城附近的那些队伍内的单位不能兼顾。”

张海仔细一想,也觉得这些事物的担子不清,而刚刚接手政务的柳香显然不是李峰那样有能力的人。

柳香见张海一时拿不定注意,提议到:“这些事情由万勇分担怎么样?这些对于我们的政权来说虽然重要但谈不上致命,出了问题也可以补救。”柳香知道张海对张万勇并不十分信任和看重。但不论怎么说张万勇也曾经是在起事以来的征战中为队伍出过力的人,又是张海的直亲,如同勋贵那样当闲人养起来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也容易引起内部的不少问题。

张海这些时间以来也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新朝政权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并不是建立在家天下的前提下,因此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畏惧可能产生的问题了:“这些事情由万勇来分担也好。这些领域的事物对新知识的要求也不是太高。我想万勇是能够胜任的。不过,我也不讳谈一些事情。队伍的兵工体系之外的官营工商业,官田,还有其他方面的税务对于缺乏对我们事业拥有足够认知及信仰的人来说,是个考验人的肥缺。希望香儿能够委婉的转告他:我允许亲人拥有必要的利益,但是如果这种利益到了影响到国计民生的地步,影响到不少事情的进步,影响到了新政权的声望。我虽然不会像对队伍体系内的其他官员那样将其严办。但最坏的情况也可以让他面临永久幽禁做牢到死的待遇,至少在最坏的情况下,我需要给天下的不少人以交代。”

“香儿明白。”柳香这些日子也了解到了队伍上的不少理想和目标,因此在这种问题上不太好说宽话了。

天黑之前张海与柳香等人再次回到宫城之内的时候,就没有昨天那样惬意了。小慧兰很早就入睡之后,两人为了不相互之间影响主动的在西院内的两处书房查阅这一年以来的不少书资料。《新朝法典》还有《解例集》的审核,财税管理资料还有出征这半年多的时间以来不少的奏报。航空队的小女孩儿们在这个夜晚也是忙碌到很晚才入睡。而为了熟悉兵工体系和国库体系,柳香也一连查阅了两个多时辰的资料。两人也不太好意思再去那间特殊的卧房了,而是同孩子在比较正常的房间里就寝。

第527章 精进枪械

即便是出宫微服受到限制的传统帝王,也不可能仅仅靠在御书房内处理奏报就掌控权力。除了对不少臣工的召见外,还有一套太监体系负责接人待物乃至监督权力的履行和落实。

张海也知道自己同样不可能只靠自己及身边的人在宅内处理政务就能掌控天下的权力,尤其是在新朝在很多方面的要求比传统王朝更高的时候。因此对柳香说到:“直属兵工单位就在宫城西,明天我们去看看,看看新出产的一批农具怎么样,能达到什么样的质。两万多人的兵工单位,这方面是这几年的重点。每年如果能生产出百余万件犁耙,秧马,耧车,那么按照十年的周期计,就可以生产并民间保有千余万件新式农具,这些东西都是汉代发明的了。可直到今天,在民间也并不普及,更别说质等方面的要求了。仅仅是用于关外和江南的官田,想比就能够增加不少效益了。”

张海这才忽然发现:很多先进而方便的农业工具早在很早以前的时候就早已发明,结构也不复杂,然而直到近现代在传统的小农经济中不知未何,似乎仍未推广和普及。想来想去也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那就是在人均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为了保持基层秩序的控制,有意的滥用人力,以低效来换取稳定。这个问题在全国仅有一亿多人口的当下或许也存在,但至少在关外以及东南的官田系统能或许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柳香这时候关注的却是另一件事:“那些农具的生产难度不大。按照现在的生产进度来估计给官田里的农民配备足够的农具也问题不大,这些农具我们要免费的发放么?”

张海起初想的也是免费发放这些农具,毕竟在江南官田中还要受取不算轻的税赋,如果还要推广这些成本对于普通农民来说算不上可以忽略的新式农具,怕是有不小的阻力。不过最终还是决定要在这方面强行摊派。免费得来的东西,同花费不小的代价得来的东西,那重视的程度肯定不同。如果这些复杂的农具得不到认真的对待,那恐怕要给有效寿命打上不少折扣。

“按成本还有包括利润在内总价格计算!即便这样,每人的负担也不过年均一两而已。如果要弥补,我们可以在农业收购价格方面稍做一些调整就好。”张海最终认真的回到。

这时柳香就提到了这几个月来依旧维持运转的枪铳部门新制出的两种火器,各约百余支左右,一种可以在有效射程达到一百二十步左右的情况下从后面填装子弹。一种装有更完善的膛线,可以让子弹拥有相当的精度。

当然,自从当年起事以来,尤其是近两年的征战,包括张海在内都对利用大量填装好的简单精制火器组成的新的火力与战术体系十分满意。按张海的看法:即便不考虑新军主力比其他后世架空小说其他多半仿西方“排队枪毙”模式的滑膛枪部队在软实力及精兵政策方面所拥有的优势,其火力水平表现也远远超过了拿战时期同等数量的西方列强步兵了。在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下能够搞出来的单兵单件模式的火器还会有那么大的价值和意义吗?张海不敢做论断,决定在第二天随柳香一起去看一看。

第二天早晨的时候张海和柳香没有首先去宫城中部的临时国库,而是来到了宫城西,整个南京城西北处临近紫金山的一处靶场。

这靶场实际上是位于城内的火炮靶场,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误伤城外的平民因此选择了面向玄武湖或者紫金山的方向。可如今城内的这个近两里左右的靶场上却专门为步枪架起了一些独特的架子,并在三百步到六百步左右只有火炮才能达成的中远距离上也架起了一些步枪靶。不是兵工队伍内的一些靶场的工人们还有些奇怪:什么样的火枪可以达到这么远的有效射程?

张海在昨天晚上的内部件中早就知道了这大半年的时间以来新制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