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2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敌人似乎没有像新军主力部队的水师那样大的本钱,没有在每艘火箭爆破船上配备上几千斤的优质黑火药,每艘敌人的火箭爆破船大概只配备了几百公斤黑火药做为战斗部,而且精度似乎不怎么样,可巨大的爆炸炸出的碎石与船板还是影响到了更广的范围。张海所率领的十二艘海船组成的船队中有一半的船都被炸出的预制碎石所命中,所幸仅有三名舱内独立近卫部队的战士被透过船板石块击伤损伤并不严重。从水面上传来的冲击波在数十米外虽然让人感到震撼,却没有给船只带来怎样的损害。

第591章 戡乱决心

见到对手的“撒手锏”基本失效,张海等人所率领的船队迅速折转向东南方向的海域借助着风力和人力螺旋桨的动力摆脱了敌船的堵劫,并在北面的敌船队同刚才那十艘敌船回合前逃到了东面的大海上。

自北面而来的敌船也借助帆力和人力螺旋桨动力追了过来,并在大海上连续追击了几个小时。

张海等人所在的十二艘船上的链弹大多消耗了,因此不敢在太近的距离上同敌船比拼炮火,而是当敌船接近到两里左右的距离上的时候就在海上展开了炮击。

若是在陆地上,九斤弹加农炮对于两里距离上船只或城墙大小的目标虽然做不到每发必中可也能有还算凑合的命中率,而在这大海之上命中能力显然下降了很多。不过即便如此,给予来袭的敌船相当损伤使其不得不放弃追击也足够了。

连续两个小时的航行中,各船的近百门加农炮以实心弹展开了平均四十多轮开火,打出的四千多发炮弹虽然只有三百发左右的炮弹命中了追来的敌船,平均三十发左右实心弹的命中虽然没有打沉一艘敌船,却似乎让敌船内的人员遭受了不小的伤亡,再也没有哪艘敌船能够缩小同张海等人的船队之间的距离了。

胶东半岛海岸附近大海上的炮战持续的时间不算断,不过好在并没有给张海等人所率领的船队带来太大的压力。看起来那些反叛的势力所能够调动的资源也就如此了。

张海对身边的战士们平静而郑重说道:“队伍之外的旧势力乃至很多民众不理解我们甚至敌视我们,就连队伍之内也有不少人忘了我当年所说并让不少人学习的话,依然觉得我们新朝政权是在打江山做江山,甚至觉得要维持政权并不给某些人以宽容和机会就是过于严苛,如今那些人要狗急跳墙,我也必不会宽容。”

其实当初不少并不理解张海,觉得过于严苛的亲卫连战士现在也释然了:正是因为天帝同师傅在一起并不是一个传说,师傅做这些事情当然就毫无畏惧。

张海在很早的时候就想到过历史上的不少事情,从曹操当中烧信,再到后来香港廉政建设时期的“过往不纠,严惩再犯”这都是正常情况下人治政治的必然选择,因为没有哪个顶层是无敌且万能的,即便做为外来的殖民者有的时候都不能免俗,需要做出一定妥协。但张海早就下定了决心一赌命运,不打算做这种妥协,也不想让整个社会养成这种妥协的习惯。

而如今北京城中的事情如历史那般发生并被充分利用之后,张海在这方面的信心就更大了:毫无疑问:那些队伍内外的反对者挑选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时间点来起事。在他们有所动作不久,京城的消息必然就会像一盆应头而下的冷水,泼的那些人土崩瓦解。

经历了天津码头附近和渤海湾附近的拦截后,南下的船队就在也没有遇到什么危险和阻碍,动员出这样的力量似乎也是那些人能力的上限了。小船在大海上尽量在离海岸不远的地方航行,大概经过船员们在人力踏板舱连续七昼夜左右的艰苦努力,船只终于驶入了长江口,回到了南京城。

因为早就有的商议,也因为如今的柳香在也不像前一阵那样清闲,所以张海直接从东门回京进城的时候并没有搞什么排场,而是直接去了西院附近办公的地方了解这些日子以来的情况。

在到宫城内的时候张海就感觉到了似乎是有什么急事发生了,整个宫城的戒备要比自己这一躺北京之行前更为严密。

“发生了什么事情?”京城的防务由刘洪涛等人负责,见到了刘洪涛的时候张海就询问道。刘洪涛也很紧张,但并没有隐瞒:“李峰失踪了四天,我们在昨天的时候才刚刚在城南一处酒楼的密室内找到了似乎是他的遗体,但尸体已经很难辨认了,仅仅是衣服上看起来差不多。”

张海又问了酒楼的名字,疑点就更大起来。因为这不是一家私人的酒楼,根本就是李峰自己的地盘。这还不算什么,更重要的那里的人在人死之后几天后似乎跟没有防备一样,当刘洪涛带人来找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逃跑,似乎不了解“李峰”在密室里遇害的情况一样,最后是遗体也几乎没有处理,根本不像是被谋害的情况。可同去的忤作也找不到自杀的迹象。张海忽然想起什么,就找到有关李峰手下的名单还有他身边负责监视的情报处线人。

结论更是有些明显了:除了李峰以外,还有十几名体及宣传部门的体制外负责人也一同失踪了,甚至还有跟在李峰身边的十几个人。还有人提供线索说在杭州一处码头,几天前有一艘小船趁夜离开。

所有事情都在一天之内很简单的调查清楚就更是让事情有些再明白不过了:这或许是一次谋杀或自杀,但更有可能的是叛逃。在经过对留下来的尸体进一步检查之后张海就更确认如此了。虽然难以从指纹上取证,不过张海及其弟子自幼以来特有的壮硕身材及精干的肌肉,还有做为优秀弓手的骨骼略略变形都是这具留下来的尸体身上所找不到的。

这个结论也让刘洪涛一直紧张的心有些松了下来,因为如果确定是他杀,那自己就要冒巨大的嫌疑了。

“我们要不要在境外展开追查?这么多人带着一艘船的目标如果是去他国,那目标不会小的。”刘洪涛有些谨慎的问道。

张海思索了了片刻:“走了也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过这件事要告诉相关的人不要将详细的经过外传,对外我们就说他被绑架后杀害。”

张海虽然不打算满世界下通牒和慰问乃至为了这件事情进行战备动员,但也大致想到了李峰等人有可能去那里。那就是有一定开发且地大人少的新大陆。新大陆的攻略与垦殖实际上需要消耗的资源比日本攻略可能还要小上不少,这使的张海似乎觉得思路似乎广阔起来。

第592章 美洲远征

对于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像西方人那样开拓海外殖民地有着众多政治顾虑。即便是张海依托强有力的威信和中央武力所建立的这种完全不逊色于绝大多数王朝开国初期的政权状态,也不能保证一支队伍到了万里之外的陌生大陆之后依然把母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实际上完全超出了这时代一个非现代化的传统帝国能够有效控制的距离。即便是历史上的英国,也有东印度公司自己垄断利润而很少服务母国,还有后来的美利坚独立等诸多事。西方小国可以把政府财政寄托在军事信用及依托民间工商业的举债能力上,而这一套在东方却根本行不同。张海可以确定:如果一个西班牙人、荷兰人、或英国人在东方的土地上能够有效的融入东方社会成一个拥有万顷良田的人,也一定会向着拉美的白人农场主或者是南北战争前美国南方的农场主那个方向发展,而不太可能在工业革命时代就把财富寄托在工商业上,而为了保证土地利益,如果不接受传统中原王朝的政治秩序,那也不过是类似于日本那样进行封建割据,这种封建割据不会像环地中海那样促进正常商业秩序,更有可能的是成为全国大统一市场的重要阻碍。这一方面是由陆路地理运输成本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社会规模所决定的。

如果在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权的条件下进行海外利用拓展,并且这些利益能够服务于本土,一直是张海也曾百思不解的难题。不过北京的这件事却让张海有了初步的信心:新军主力部队中的不少战士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了解队伍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是怎样进步和发展壮大的,不会像不少人那样不了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义在哪里。而经历了北京的这件事情,张海的威信和地位也将由寻常的优秀君王上升为具有神格的上天之子,巨大利益面前离心离德的事情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但概率很显然会大幅度的降低了。

“各步兵旅中抽调大概两千名左右中上等水平的步炮兵,我们今年秋天之前再征集北京与南京附近两千名左右敢于冒险征战的志愿者并进行几个月的训练组成一个新编步兵旅用于远征。在火力配备上:弓箭手,单管燧发排枪和超轻臼铳手,炮兵相结合,类似前年或大前年我们队伍里的火力配备水平。”

毫无疑问,旅规模级别的美洲远征至少要占用万吨级别左右的海船,即便考虑年内的船只下水量也要占用也要占用不少新朝大军现有的水师力量。不过刘洪涛并没有提出质疑。新朝水师主力现在所有的船只经过征集和改造已经达到三万余吨的排水量,每年建成的海船价值几十万两五千余吨,即便分出一万吨左右远洋用途,秋冬季节的征日攻略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毕竟征日作战必然是新军各主力旅轮换作战,而不太可能一次型出动,只不过这样一来队伍内船只就显得有些紧张了。

没过多久,硫球攻略还有硫球以北海战的报告也传了过来,不仅仅是接力旗语,还包括回来的人员带来的更准确一些的消息。

“作战中我们的人员没有损失多少,可是海上的风暴却让队伍遭到了不小的损失。我们要在今天冬季以前派遣一个旅规模的远洋船队出海,这个风险是不是有点儿大了?我李峰带不走能够对抗千人的队伍的,就算我们去的人不带太多的燧发排枪”听到这样的消息,刘洪涛也有些忧虑起来。海上风云难测,即便是张海的核心弟子也大多,也多少有些类似的印象。

张海也思考了片刻,但依然郑重的回道:“别看在苏禄一带的西班牙人没有多少力量,又是个走向过气的国家。可它也是欧洲一个兵力潜力完全不逊色于去年我们北征时所对付的后金蒙古集团那样的大国,可以轻易出动两万规模的兵力用于远征。因此,这一次队伍前去不是像泰西人那样仅仅对付一些土著,而要做好同两牙摊牌的准备。这样我们出动的兵力就不可能太少。为了防止军事体系和技术体系泄秘,我们的燧发排枪部队乃至工匠都不能跟去多少。四五千人规模的上岸人员要达成夺取新大陆中部核心财富地带的战略任务,已经是最少的兵力规模了。如果船队明年能够按时返回,我们还要继续新编训部队向新大陆增兵。”张海下定决心说道。

自古以来,汉民族都是一个讲究实际的民族,在很多事情上更为明显的趋利而避害,自两宋以来就有好铁不打丁好男不当兵的看法。虽然新军主力部队待遇非比寻常的雇佣兵,但是对于两京一带生活相比几年前已经大大恢复的民众来说,从军依然是件没有特别高出的收入还要吃苦和承担风险的事情。特别是新朝官方贴出的告示中还没有许以多少利益,仅仅是很寻常的政治说教而已,反而讲了不少风险。要是平常的时候,这种明摆着只有坏处只有奉献而没有多少好处的事情必然是问津的人寥寥无几。可是当京师的消息传来之后,仅仅是南京城内前来报名参加远征新编旅的青年几天内就超过两千人,在报名的人流开始下降的时候,足足有超过五千人依靠报纸的消息前来报名处主动应征,这还是明确规定了身高体重标准乃至在年龄上也限的比较严的情况下,这使得兵源选拔范围也大大的拓展了。

紧张而艰苦的训练在夏季很快展开,虽然并不需要这些新兵操作复杂的软帆并驾御船只,但要在完成弓箭旧铳基本纪律等方面军事训练的同时还要对大海有基本的适应能力以免过多的非正常减员训练任务完全不清。

这次出航的任务其实也很简单:直指美洲的硬通货,并为未来的成规模移民进行必要的铺垫。

第593章 皖西起事

虽然知道盐山一带乃至外海上的事情非常严重,极有可能是身边不远的人走漏了风声,但张海回到南京之后依然没有把内部可能的变乱放在第一位,而是继续准备着除征日攻略之外新一轮的美洲远征。也只有近一步利用北京中的那件事情的影响力,才有可能使情报线能够在短时间内搞清楚事情的详细情况。

硫球的局部行动花费就达到大几十万两银子,而征日攻略和远征美洲至少也是需要百万两银子以上额外准备的事情。不过这些对于拥有雄厚国库家底的新朝政权来说只能算是毛毛雨了。

获得足够硬通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轻粮食与人口负担,就是新朝开国几年内张海所确定的重中之重。这些事情在原本的构想中完全可以放在更远的时候去做,比如当船只的家底达到相当水准,国内经济也恢复的差不多的时候。但现实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带来的巨大赤字则促使张海必须要在内政建设的同时展开海外攻略了。如果进行按部就班的发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不惜代价的在全国城镇推广普及教育,那么六十年内的有生之年显然无法让整个社会的面貌焕然一新,反而有可能使社会的发展在自己将要去世前后正好处于严重的矛盾期,这个风险,才是张海所不能接受的。

就在南京的张海等人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海外远征及其物资的相关准备的时候,远在皖西大山的群山之中,周遇吉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起事的事情。

西南之败已经过去了近半年的时间,朱燮元及周遇吉的人原本打算组织残军顽抗,最好的选择当然也是地形及民情都很复杂的西南一带,犯不上在不到半年的时候就在西南搞事,可是张海在江西湖广一带所做的不少事情让天下震动,原本危急的形势瞬间就有了转变,这才让朱燮元觉得事情似乎还有可为,便派遣周遇吉带领跟随周的数百名淘汰下来剩下的家丁亲信前往皖西山区做为反新复明的会盟者之一。

在那里,还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