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3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当政仁回想起那惊天动地连绵不绝的炮声还有弹雨,乃至眼前这些身着全身钢甲每个人都携带了二十支以上虽然短小却威力巨大且准确的精钢枪铳,这种疑惑也就是一闪而逝:除了西面的那个大国,又有哪家强藩或者海上的海盗有这样的实力?传闻中万里之外的西洋或许有,但政仁做为国君见过不少国外来使,眼前的这些人所用的语言并不像是西洋诸夷的语言。

那个外儒内法、内残外忍、官僚掌权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面子重于里子的“礼义之邦”不见了,现在那个大国发动战争不再需要传统模式的战书甚至传统意义上的开战借口。一句“革新天下,教化四方”就可以随意的对周边任何一个国家发动大规模入侵,早已同中原北方的那些蛮夷没有了任何区别。

沉默了许久政仁天皇终于清醒了当下整个列岛乃至自身的处境,放弃了一切皇族的威严和矜持,低声下气的回道:“一切全凭新朝大军安排,不论有什么要求,我还有我的家人一定照说照做。”

从翻译那里听到政仁的回答,石垒把一封很寻常纸张也很普通的信件似的东西打了开来说道:“按照这张纸上所写的写一封诏书,一个字都不能错,我们回看着你。你最好不要有拖延试验的打算,我们的人回一直看着你。”

这诏书草案有两份,一份是很特别新朝白话写成的,另一分就是日本本土的语言字写成的,内容都不是很短。政仁仔细观看许久才终于明白了这些人的要求,心中不由的惊怒。

章用不算小的篇幅讲明了同天皇及大和族有关的日本简单历史情况:大意是:日本本没有大和族这一说,是包括中国朝鲜在内的大陆上的人群不同时代的迁徙者所共同组成的社会。千年以前,存在着多个普通的部落。而位于奈良附近的大和部落逐渐在征战中赢得了上风,初次统一了本岛,那个时候日本社会的范围还没有广及整个列岛。隋代的时候随着中原重新统一,亚洲各国有个地理上的大发现,很多国家在官方上彼此之间知道了相互的存在并相互了解,到了唐代的时候对唐朝已经了解很深的日本政权首领开始了一系列的化革新并系统性的编造属于自己国家的化及历史。所谓“万世一系”的天皇就是当时的统治者为了政治和化上的需求所编造的神话。当然,诸如更早时期的诸多神话一样,那些神话也不尽是全无依据的传闻,而更多是依靠族谱家谱乃至一些私人笔记而加工出来的东西。日本可信的历史,也仅仅是自唐初之后才存在。天皇因此也当然不是神,而是做为日本旧传说化祭的人,皇族更没有什么神圣的特性,诸如这世上新朝圣主之外很多自称是神的人一样。现在,新朝大军要重新对日本列岛进行彻底的拨乱反正革新改造,自朕开始,天皇的称号不在有,日本列岛的一切属于被真正的神授予真正真正一统天下使命的新朝政权。。

这篇几乎没有字修饰装点,更贴近普通民众寻常用语的章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新朝并不仅仅满足于把天皇做汉献帝,他们是要做当年两宋时南下早期的女真人:不但要彻底吞并日本,还要基本否定大化革新以来日本的民族认同乃至核心化。

政仁的神色有些不定,但最终还是平静下来,他思考了再三终究确认自己并非可以做英雄的人物,就对石垒低声下气的说道:“这样有些不太合适?我担心这道诏书如果发下去,非但不能起到取信于人的作用。还会引起整个列岛的不安和动荡。极不利于新朝在这里的统治和利益。”

“这些就不是你需要操心的事情了,敢于反抗的人跳出来也未必就是坏事儿。”石垒冷冷的回道。

政仁知道眼前这些年轻人似乎看起来不是什么成熟的角色,可却随时有可能翻脸,绝对的力量弥补了经验上的不足,也就没有反抗的打算安安稳稳的照石垒所说的去做了。

在新朝有了不少基层经验的石垒并不认为这样做在日本会引起多大的反应,因为在中国,也只有在经济与教最为发达的苏南浙北某些城镇和商业线上人们的识字率还算可以,这种不配宣讲员的书能够在民间引起一定影响。而在绝大部分地方:这类书告示顶多是对统治阶层预备队的穿话而已。

可石垒乃至新军中的不少人都低估了此时代的日本化上的普及率。江户早期的教虽然还没有发达到明治维新前夕的程度,不过总体来说也丝毫不逊色于南直隶等最发达的地方了。成年的男子接近四成能够连蒙带猜的读懂一般书,特别是白话私信等。就是女子之中也常有能够识断字的人。

京都沦陷的消息在纵深并不大的列岛核心地带不过十天的时间就已流传来看,同样传播开来的还有更加令人震惊的“人间宣言”。这简直是直指本来此时的民众乃至武士并不十分在意的日本民族核心认同。

而在这时,江户一带的新朝主力大军刚刚得到第五旅的增援,而第四旅则刚刚展开对名古屋附近地带的占领,唯有九州岛在刘洪涛亲自率领第二旅群的扫荡下已经基本清楚了整个岛屿上大股有组织的抵抗力量。南九州的不少居民被强制迁徙到北部的一些地方。岛上的强藩大名在各步兵营迅猛的攻势面前大多土崩瓦解成了黄山野外的流寇。七千余人的队伍分为上百个排群牢牢的将整个九州岛控制起来。

第655章 囚笼政策

旧历十月,随着初冬时节的到来,即便是日本南方的九州岛上气温也变的有些寒冷起来。大海上的波涛正如岛上的局势有些变的不平静起来。

随着六个旅群在列岛上完全展开了攻势,人烟稠密的地区相继沦陷。不知有多少尊贵的藩主乃至贵族不是战死就是落草为寇。从北九州、从江户、从石见银山乃至日本列岛很多繁华地带的抄掠让登陆的入侵大军掠夺了两千万两以上的白银乃至上千万石的大户人家存粮,之前曾经繁华的不少市镇因为这些脱产人口的减少也变的迅速萧条起来。在枪铳和钢矛乃至大火的威胁下,数以百万计的市民百姓被迫“上山下乡”社会地位一落千丈。除了饿死和被杀,还有大量丧失原有地位的人选择了自杀。

列岛的动荡整整持续了一个月,上岸的新军主力部队万余人左右的伤亡杀伤和俘杀了近百万敢于反抗的武装。加上自杀以及其他原因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已达两千多万的列岛非正常死亡的人数高达总人口数的一成以上。血腥之气也随着海风遍边了日人也曾自认的“整个神州”,漫布在整个乡野之间。

在让日本脱产的城镇人口减少了几乎三分之二的人口之后,六个旅的主力部队又把目标放在了日本的乡村。

除了原有的**百座日式城堡之外,新军主力部队又花费了几十万个工作日的时间修建了一些比较简陋的“土堡”

仅仅是选择在小山或小丘陵之上直接挖沟堆土形成一个方圆十丈左右的小土堆。土堆之上再用不到人高的木板搭建成简易如寨堡一样的木碉。并在木堡之外涂上泥土以防火攻。这样简陋的“堡垒”同领主们原有的日本式成堡比也是十分简陋的,几乎难以抵挡任何象样一点儿的攻城装备,比如诸如轻炮或人力投石机之类装备的攻击。

但是在整个日本人烟稠密的要地被完全占据的时候,在白天只要某个地方一进行集结或动员或又人员大规模从村子里外出的迹象,通过旗语或烟火的传信临近的各据点内的新军主力部队就能迅速予以反应扑灭那燃烧起来的火面。

几次万人规模的大动员就这样曾经在白天刚刚完成集结的时候就遭到几十公里范围内营规模的新军主力部队的进攻而溃败,而任何曾经有异动的乡村会被驻扎在此的新军主力部队毫不犹豫的展开大规模扫荡,就像去年北征的时候针对关外的强敌一切屠灭所有车轮以上高度的人。

面对这种“处处见土楼”囚笼政策乃至占领军残酷无情的报复政策,即便是民风强悍的南九州等不少对新朝政权持敌视态度的日本乡民也只敢在夜间窝藏几个或十几个一伙的孤魂野鬼而不敢于大规模的躁动了。

初冬季节南九州的山林里,吹过山头的寒风发出如阴世一般的鬼气森森的风声,但已经年近半百的岛津忠恒却似乎像当年跟随父亲出征朝鲜时一样精神抖擞。利用山林里一处密集的粮食囤积地,岛津忠恒终于密集集结起了两千人左右的队伍准备展开夜袭。

经过这一个多月以来的作战,不少的残余的日本武士乃至山林中的豪杰都对新军强悍的战斗力有所了解了,即便是四五十人排规模的据点,往往也不是上千的大军能够轻易那些的。唯一有些希望的是那些防守并不严密的“土城”

岛津忠恒也没有成功的绝对把握,但是他却明白整个列岛形势的严峻。如果不打几个成功的胜仗传诵开来鼓舞人们的信心。在新朝占领军残酷的报复政策乃至囚笼般的封锁下还残留着的那么一股人心就可能渐渐失去。队伍内的叛徒也会在恶劣的环境下越来越多,因此尽管没有成功的把握,但只要不是十有七八会输就值得一赌。

“不要举火把也不要喧哗”

“不要擅自离队”

“如果与队伍丢失就潜伏在原处不要乱动!”

尽管很多上山的杂鱼没有参加行动,参加夜间偷袭的都是由前常备武士组成的精干,军官骨干们还是市场低声的向身边的人叮嘱道。

为了防止遭遇陷阱,岛津忠恒连负责领路的登陆也不敢打,只是在前些天早已潜伏下来的一些忍者的带领下规模多达两千余人的队伍才没有迷路并顺利的抵达到了预定的地点。在事先的打探中,那是北九州临近山区的南端一处十分寻常的“土堡”。只要大军能够部署到合适的位置并且过程中没有暴露目标,行动就有很大成功的可能性。

因为在夜间也经常遭遇到夜袭,因此新军主力部队的土堡在不进行联络的情况下大多是在黑暗中静默,以让那些图谋不诡的敌军尽可能的找不到目标。

这一次的潜伏却似乎很成功,侦察的精干武士事先绘制了大致的地图并让不少的军官都默背在心里。就这样,在黑暗中事先安排的精干指引下规模多达两千人左右的队伍总算没有迷路,并按部就班的向着黑岸中预定的方向小心翼翼的爬行着摸索过去。

不过不管前进中的岛津武士残余下的精干多么的努力,在距离城堡大概十丈左右的时候,黑夜中负责轮班当值的第二旅三营二连三排的战士还是察觉到了异样,迅速提醒还在休息的战士们在黑暗中默默做好了战斗准备。

距离土堡不远处的一个地方,事先安置好的“照明火坑”忽然间发生了爆炸,并不算大也不算小的火光辉映之下逼近过来的敌人楼出了身影。

岛津家的武士再为精锐也不是经过专门训练的特种部队,惊慌失措之下不少队伍已经前先呐喊着展开了进攻。

堡垒中的新军战士经历过不少夜间守战的经验也懂得了尽量避免以火器还击从而暴露城堡的大致目标。而是利用堡垒上方留出来了射孔以轻标枪一般规格的巨箭向城外的敌军展开了射击。

第656章 堡垒攻防

这些轻标枪一般的巨箭乃至所用的大弓都不是现有的新军主力部队编制的装备。毕竟在新朝掌握的物力财力相比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之后,已经能够大规模的通过精制的火器改善自身的火力了。

但是在九州治安战初期听取了一些前线作战的报告后,刘洪涛却明白如今新军主力部队很可能面临的一种新型作战方式:不是在大规模的战斗中正面以少对多的硬悍强敌,更多的可能就是这种应对日常的袭击。在日本列岛这个堪战兵力接近整个明朝的“军事大国”被击倒之后,这种作战方式就越来越多起来。

因此队伍内也就从规模庞大的缴获中挑选出了一些武器装备到各部队中。

第二旅是新军的老部队了,虽然有不少人退役,但还是有不少经历过当年完善弓手训练的骨干。再加上以十一两重的标枪般巨矢放箭的时候,最大射程一般不过三四十米左右,直射射程一般也就在十米左右,做为非主战装备的情况下对射术的要求不在有以前那样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箭羽和箭杆的要求都不像真正的弓箭要求那么大了,除了利用原有的日式巨矢外,还可以用不算太高的工时成本乃至技术要求由驻扎在当地的部队临时制作。

四十余万日本武士中合格的弓手比两宋军队中还要少,达到新军标准又没有毁于战火的不过两三万张弓,不过这也让驻扎在各处的队伍都普及了不少。

巨矢在发射的时候弓弦空放率很低,弓弦的速度不快,发射很隐蔽,虽然在黑夜里从堡内凭借着声音向外抛射根本谈不上什么准头。但因为进攻的日本武士在夜晚的兵力过于密集,并且在黑夜的时候不像白天那样容易躲避抛射而来的箭矢,这使的土堡外壕沟处的敌人不段有人被射中并倒下。

这比重铅弹还要重的箭矢射在那些大多并没有铁甲护身的残敌身上杀伤效力甚至强于十毫米口径左右的燧发排枪射出铅弹。三十多张弓每一轮三连射都能将近百支重箭抛射出去杀伤十几名靠近的敌人,当敌军开始冲锋的时候每一分钟内都有几十名来袭的敌军被杀伤。

不过一个总共五六十人的土堡内即便超过一半的人普及了巨弓、并拥有上千支箭面对几十倍兵力敢战之敌的夜袭还是有些杯水车薪,在付出了百余人左右的代价后,巨矢消耗的差不多了。堡内的战士们只能用轻箭对逼近上来的敌军直射,虽然来袭的残敌装备铁甲的并不多,但在大大缩小了包围圈和战线后还是终究的竖起了用木材简便制作的盾牌来抵御黑暗中可能的袭击。

经过短暂而激烈的交手,尽管土堡内克制着自身尽量不发出光亮和声响,整个土堡的位置还是被进攻的敌人大致查探的比较清楚了。携带了引火之物的敌人把为数不少的干草木柴囤积在了并不算广阔的小小土堆之下燃其了熊熊大火。

火光在烟雾的笼罩之下并不算多么的耀眼,但却把小土堡周边二十步内的景像照亮了起来,背风方向上的敌人借助火光大致看清了土堡在一丈高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