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3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条件他们一定不会答应。就是答应,也不可能在十天之内讨论出结果并落实下去,这样我们攻占整个朝鲜的核心地带也就有了理由。”

其实张海想说的不是“十天之内”,而是在袭占朝鲜中央王朝之后给“你们两个小时的考虑时间,两个小时之后我们立即开战”,哪怕不如珍珠港或巴巴罗萨那样也差不太多。

但考虑到这时候的实际通讯条件,这样做写在史书中确实显得有些不好看,也有些蛮横无理才最终改成十天。也就是哪怕只有昼夜二百里水平的驿马向各地也能达成往返传信的时间。

经过出征前最后的讨论,进攻朝鲜的大致方略张海也同杨波最终确定了下来,出征的日期,是谁也难以想象的腊月初一。

从黄海一带由海路征战朝鲜,冬季实际上是个最不好的季节。当寒潮袭来时,春夏季节看似平静的浅海海面上会掀起不逊色于南方乃至大洋深处的巨浪,虽然无法堪比海上的风暴,也足以让海上的绝大部分渔民乃至寻常的商船望之生畏。就算是对于新军主力部队的船队也将是巨大的考验。

而且黄海一带在冬季的时候临近北面的海冰,这些海冰虽然比不了传说中极北之地海域里的冰山,却也对船只的航行带来不少危险。

“如果遇到最坏的情况,你们有没有把握?革新天下的大业固然越快越好,但其实也并不急于这几个月的。”虽然张海在这次行动之前看过不少的内外奏报,对第六旅这两年以来充分的战备以及经常性海训也已经有所了解,但还是有些郑重的问道。

杨波没有走过场似的应付式承诺,也认真的回答道:“冬天黄海海面上的海况很坏,如果是跨越东海那样的远洋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我们准备的队伍人力充沛,可以用很快的速度昼夜轮番以螺旋桨动力航行。而且对面的陆地大,不会一不留神就进入远洋。整个航渡过程如果顺利,我们用一昼夜的时间就可以从最近的胶东半岛抵达对岸,这可以将海上的风险降低到最低。而且我听经常走海路的人说,远洋上的潜流远非北方海域可比,只要我们的速度够快,完全可以把抵达预定地带的误差控制在**的路程以内。”

想到北方海域不同于东海那比较短的距离,又没有台湾海峡那样复杂海流,张海的心才算彻底的放下。

张海又叮嘱道:“李氏朝鲜不同于列岛诸国,中央的分量不小。只要我们避免其首脑大部分的外套,或许就可以事半功倍的解决问题。不论是对手答应我们的条件,还是各道的驻军赶来勤王,都会进一步减少我们日后的负担。”

“弟子明白,请圣主放心。”杨波回答道。

携载第六旅的船队规模算不上庞大,不过六十余艘船而已。在征日战事的高峰时期渐渐过去后,新军主力部队也有了足够多的船只用于再江上巡逻或是海训。南京以北的江面上,几十艘规模的主力战船船队时来时往也就不是多么新鲜的事情了。这也最大限度的增加了队伍行动出发时的隐蔽性。

外国译馆里的朝鲜使者这几个月以来通过方方面面的渠道也大致了解了有关新朝的一些情况。让这些外国来使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时代基本被列入**机密的一些事情,竟然能够从新华书局对外开放的书馆中查到大致的情况。一些这时代看起来的军国大事也竟然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公开发行的报纸里。

这些情况甚至包括新军核心部队的大致编成,远征日本的出兵情况,每天每时战斗的不少细节。张海始终觉得那种把军队内的保密范围过度扩大的行为是一种落后国家军事上不自信的行为,反而难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不过,旧历十一月里南京官方二级报刊《新朝时报》中的一篇章及一段话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责任不能忘记,因此从邻国做起改造核心日本列岛从根本上消除人民的威胁是新朝政权的责任,历史同样不能忘记:秦汉时代属于中华的朝鲜越国等旧地,也该到了清算的时刻了。”

第667章 征朝之议(三)

公开发行的报刊在外没有隐瞒他人耳目的意图,在宫城内自然也无隐瞒的必要了,而且宫城内的不少消息反而更准确一些。

当十一月下旬船队已经默默出发数天,远征朝鲜的消息也对内外公布一两天的时间后。张海就接到了宫内个别人躁动不安的消息。最终还是负责内情的田彦带来了话:“安置在南院的那两个朝鲜女子昨天大胆的直接请求觐见,要不要。”

“我既然没有封锁那两个女子消息并将其彻底隔绝软禁的意思,听听她们想说什么也好。”夏天的那件事情后,包括张海在内的不少人都有些惊弓之鸟,但随后就释然了:只要在起居行为上注意一些小节,自己的安全其实就没有大的问题。

两个刚满七岁的朝鲜小女孩儿经历过三年以上的特意培训,本身又是挑选出来聪慧明礼的孩子,再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平时又读了不少的书。还时常同张海身边的小女孩有过一些接触和交往,已经完全熟悉了新朝白话的口音,也了解到了不少事情,知道在这新朝宫中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禁忌与烦琐的规矩,反而忌讳不说心里话及相互之间表现的不坦诚。

因此在见到张海的时候没有再像数个月前的时候那样拘谨,反而在下定了决心后提气胆子像张海直接询问道:“外面传闻新朝最近要对朝鲜用兵,这是真的么?虽然我们没有亲人,但还是十分担心曾经教授过我的那些师傅们的安慰。”

张海将这件事情在最近对内外公布,当然也就没有忌讳这些:“是的,收复唐汉时期的旧疆,甚至将朝鲜半岛的南部也彻底控制起来,就是新朝这一次将要出兵的目的。估计明天的时候,大军就会在京畿道一带登陆上岸,后天的时候朝鲜王城里的皇族高官们就有可能被控制起来。他们外逃的可能性虽然有但却很小。朝鲜的国力战力与人口都比日本列岛弱的多,预计用不了多长时间整个国家就会被我们的人控制起来。即便我现在要改注意,或者由我来亲自派人通知汉城,那也根本来不及了。这也是我敢于在这个时候将消息公开的原因。”

两个孩子的神色平静,但其脸上的沉重似乎根本不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有的:“为什么?如果说那些倭寇千年来到百年来曾经表现过野心,可我不论从师傅那里,还是新朝的史书中都没有见过朝鲜曾经在历史上入侵中国的纪录。新朝是个拥有亿万人口的大国,为何不论隋朝的时候还是现如今,都要入侵朝鲜呢?几百年来,朝鲜对于中华可是从来没有任何异心,还受过万历援朝时的大恩。”

张海沉默了许久,对两个小女孩儿说道:“隋唐征朝之役或许是个错误,不论从方式上还是目的上。因为他们没有对于战争长远的考虑,仅仅是为了大国的面子而已。但是在今时今日,彻底消化朝鲜半岛和日本除了有利于新朝解决最近五到十年的财政问题外,也有利于永久性的免除中华可能面临的危险与局限。如今的世界或许很多人还不了解,但用不了多久不少人就会看的到:今日之世界已经不是大一统的天国迷梦时代,而是中华,中东,西方多明多国力量并存于世相互竞争的年代。如那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一样。中华人口众多地大物搏,但正因为如此:政权乃至整个社会上层的**多,考验多,民众的有效组织也非易事,内部矛盾潜力巨大,还有很多落后的思维习惯与风气。因此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即便是面对人口比朝鲜还少的北方少数民族,也不能保证稳占上风。即便是身为天帝之使的我,也没有十成的把握让这个国家在世界的搏亦中始终一帆风顺。我必须在我有生之前,为这整个世界三分之一的民众谋求一个安全与稳定的地位,让任何强大的外部力量也不能够利用日朝两国做为威胁中华的傀儡和跳板。我想:即便是你的师傅,乃至你们的君主若是处身于我的位置上,在拥有类似力量的情况下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张海继续对两个孩子耐心的说道:“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狭隘而自私的民族主义,但一亿人和一百万人或一千万人的利益能够对等么?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性质与规模本来就不同,何来对等一说?要给全天下的人带来谋求真正幸福与解放的机会,就必须最终消除国与国之间的界限,真正意义上的一统天下。这样,不但免除了战争之苦。也避免了那些危害社会的食肉者借助国际分割而维护自己利益的可能,这也是大同世界的前提条件之一。而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肩负其一统全球责任的,也只有我们中华。也只有拥有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未来比例还可能更大的中华一统整个世界,才不会成为整个世界的寄生者,能够真正肩负其进步的使命。”

张海并不介意对两个小女孩看似有些直接的问题耐心的解释和教悔,尽管这么做的目的之一可能也是给今后的宣做题材而已,当张海也报着一丝希望:这两个颇有天赋的孩子能够最终真正的归心。

田彦乃至张海身边的几个亲卫对此却并没有多少信心,还是对张海提醒道:“这两个孩子的年纪还小,可当年的事情也不能忘记了。”

张海这时也回想起了当初青州城内的不少事情,的对田彦等人回道:“放心,经历了至少两次教训,我不会在这些事情上重蹈覆辙的。”

为了避免误会或可能的芥蒂,张海在晚上例行公事般的将这一天以来的事情对柳香也提了提:“香儿放心:经历过几次危险,对于这些事情我回注意的。这一阵时间的紧张和忙碌之后,前方要打仗了,可我们这之后的生活也能轻松不少,平日里的战备,需要操心的事情很多,可仗真要在海外打起来也不是我们这些身在后方的人能够左右的了。”

第668章 冬夜登陆

新朝四年寒冬腊月,胶东半岛以东的大海上凛冽的寒风与气流掀起了狂风巨浪。刚刚在入冬时结冰的海面在汹涌的波涛中没有多长时间就化为了粉碎。零碎的海冰伴随着巨浪拍打在船舷上发出令人胆寒的响声。

再加上海面上从白天到夜里持续很长时间的雾气与黑夜,这一切都让那些在南方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们也见识到了北方冬季海域里海况的恶劣。

“这么大的风浪,一直向东会不会迷航?要不要偏北一些?”入夜的时候,第六旅旅长杨波有些不安的站在船舷上眺望着那似乎深不可测的大海。

“不用。这北方的海域虽然冬季风浪大,但是浅流并不大,只要掌舵的注意,应该不会偏航太远的。”一名在北方海域经验丰富的船长说道。

同阴风阵阵的船舱外不同的是,船队船舱内的却似乎不那么寒冷。每艘数十吨不过百吨左右的海船上往往装有近二百名官兵。这些官兵将一昼夜分为两昼夜。每三个时辰一班交替轮换着踏动着人力螺旋桨向前飞驰,其他的人或者在休息,或者负责值班中清理灌入船舱中的水或零碎海冰,一片繁忙火热的景象。

也正因为冬季海面上的大雾浓烈外加船队的规模不是很大也没有拉开太广的距离,从凌晨到入夜这段时间内船队幸运的没有在中午至下午这段能见度还算好的时间内被过往的船只发现。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在天亮前抵达彼岸,船队内的不少官兵们在夜晚依旧展开火热的劳作蹬着踏板推动着船只向前开进,但是为了为后半夜展开的登陆作战,强度明显比以前降低了。各船的作战连群腾出不少时间用于休息和养精蓄锐准备应对天亮后的挑战。

新军主力部队里有个传统:那就是因为战斗力的绝对优势,不像很多近现代军队一样在战斗详报等方面搞什么分级保密。也不在意向队伍里的官兵们讲述各个部队的战史战例。因为新军至今在战场上的绝对战斗力优势使得官兵们即便了解到真实情况也不会觉得自己是一名炮灰。

起事以来的不少战斗,虽然新军主力部队往往能够拥有绝对的战斗力优势,但敌人仿佛从来就没有太弱的对手。不论是过去的明军,南方的海盗,北方的满蒙又或者是东瀛的倭寇,由于种种机缘巧合给人的感觉都是:那些队伍战力虽然在新军主力部队面前不怎么样,却都是能够认真备战拼消耗的对手。如果是兵力众多的攻坚作战,免不了要付出不少代价。极低伤亡的战斗虽然有却很少见。

因此杨波不用想眼前也似乎出现这样一副情景:大部队开始乘小船在黑夜里冒着海水风浪向滩头逼近,然后黑暗的夜中如风的呼啸一般响起箭矢的破空声与连绵的弓弦声,紧接着的就是负着重甲的官兵们如同顶着冰雹般的砸击一样向前推进。并在敌城城下和敌城城头乃至街道上都展开激烈的战斗。敌人源源不断的堪倒一个又上来一个。。甚至,在设想到在夜间遭遇敌人埋伏的水师的可能。

或许是整个白天的乘风与踏桨使船队航行了大半航渡距离,还远远没有到午夜的时候船队前面不远处负责侦察的小船就发现了零碎的海冰越来越多,似乎越来越靠近陆地了。

在黑夜里探路的小船忽然在百步外用一闪一闪的灯火之光发来信号。那是小船发现了滩头信号。

为了防止搁浅,在微弱灯火信号的联络下大船船队也尽可能的减速停了下来。后面的船队开始逐渐展开横队并逐步的放下小船向滩头驶去。

同日本列岛攻略的不少登陆战相比这此登陆战的海况最为恶劣,又是在黑暗的夜间,因此在利用小船运兵的过程中不时有人落到了冰冷刺骨的海水中。幸好第六旅负责登陆的官兵对此多有准备才没有出现非战斗减员的情况。

登陆的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敌情,这让不少官兵们有些紧张的心稍稍宽了下来。登陆的部队也没有太多的重炮和辎重,这也使得上万人队伍的累计上岸仅仅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在黑暗中完成了整个登陆的过程。

上岸的队伍派出不少侦察人员沿着海岸展开了侦察,并向陆地的纵深展开侦察。这才发现了北面不远处的那在黑夜里暗白色已经结冰的江面。海岸也很广阔并且在观察了罗盘后确定海岸大致南北走向,这才确定船队不是莫名的在黑暗中迷航在了某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