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英雄- 第3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下来的时候,张海又同负责内外情的田彦、田宾谈了谈这新朝五年各地治安行政等领域的相关情况。这些方面相比新朝四年的改善也不小。

不过在进行这些询问与商议的时候,不知怎的,张海还是多少有些并不塌实的感觉。

第751章 奏报噩梦

似乎是从新朝建朝以前起事的那时候开始,对于张海乃至整个新军里的不少人来说,就一直继承着北方底层平民百姓人家并不重视节日的习惯。新军在队伍里甚至专门灌输或一些思想:过长的假期,只会造成有益习惯的懈怠。新朝在队伍内部来说有意义的节日通常只有一个春节,而春节期间的假日却往往在忙碌中渡过,即便是张海也不例外。

这确实有遏止**,瓦解队伍中家族主义意识的考虑,但更多的时候也是一种工作上的所需。

张海并没有忘记从新朝四年秋到新朝五年秋,陈勇以及第九旅官兵们整整一年的远征力程,还有在远征作战中面对强敌与金钱的**并不为之所动的那些战士们。为了高度的评价与保养这一次远征,在正月初五的时候张海专门为这些归来的官兵们组织了一次授勋晚会。

三千名没有牺牲并且没有严重残疾的战士在皇城内专门建造的帐篷礼堂云集一起,那种特有的效果是很多前年才入伍的新战士们所从来没有感受过的。不过不少连以上的骨干军官,似乎又找到了当年青州城之时的感觉。

五六年的时间以来,从青州之战以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化艺团体开始逐步成熟起来。如果说当年的受勋晚会还多少有一些学校级联欢会的业余之风。那么如今从新式唱法到话剧小人才与培训条件同当年早就不可同日而语,多多少少都似乎有了一些职业水平之风。

在远征作战中获得新军最高勋章金色英勇勋章的官兵从牺牲的到活着的多达百余人,而获得银色英勇勋章的官兵则多达千余人,几乎所有的归来的参战官兵都获得了独特的纪念章。在新军以往的战斗中,即便是当年最为关键的第一次青州之战按照牺牲与受勋的比例来说,也没有这一次的这种水平。

这些奖章和对牺牲者的评定并不是简单的名誉,还意味着在今后至少几十年的时间里价值数百万两的福利负担,但张海却觉得给予这些归来的人这样高的待遇与褒扬是值得的。

新朝六年春节忙碌逐渐过去,东南一带的南京城已经有了早春迹象的时候,小慧兰做为早就有所基础的孩子率先完成了识字和算数方面的基础化课训练,从李千兰那里归来了。新来的那些小女孩们当中还有其他十几个最为突出的孩子完成了基础化课程的学习。能认得一千五百个以上的汉字,并且每三个孩子一组相互询问的情况下几乎也能完成小慧兰所能读的书了。

“爸?什么时候能让我处理处理政务?”一天下午午觉后空闲的时候小慧兰忽然向张海问道。

张海笑道:“我要是让三岁孩童批阅奏报,总揽朱批,怕是要在史书上留下浓重一笔了。”

“我和小伙伴们又不是一般的三岁小孩儿,再过几个月就四岁了。”

“四岁也不行,我还是套用某有关后金帝王话剧里的那句著名台词:‘长长见识再来跟朕唠叨’哈哈!”

“那几岁可以?”小慧兰有些郁闷的问道。

“怎么也得年满七岁才可以。你们这些孩子现在还在处于第一叛逆期,我担心你们还不懂得很多事情的轻重,那时候或许才有一课能够郑重起来的心。”张海毫不隐讳的回道。

“在过几个月,除了生僻字和那些鬼符一般的算术,姐姐们懂的我都应该懂了。”小慧兰颇有自信的说道。

“年纪不大,一点儿谦虚的态度都没有。你确定姐姐们懂的你都懂了?她们过的桥恐怕比你走的道少不了多少。好好多跟着姐姐们学学。当然,这里是一些已经处理过的奏报你们拿去向大姐姐们去学习学习也好。这个世上,你们不了解的事情太多了。”说着,张海让一名亲卫拿来盒子。大概百来封奏报,这里面都是新军主力部队早年的一些战斗详报以及官兵们的回忆与思想总结。都是李千兰等小女孩们重新审核过的。里面没有太多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少儿不宜”的内容。

看到小慧兰毫无失望还似乎有些兴奋的神色,张海笑道:“还算懂得不少嘛,还知道漫天要价就地换钱了。”

“爸爸万岁!”拿到那些经过审核过后的过期奏报的小慧兰高高兴兴的向新来的孩子们所在的院子跑去了。

西院操场后花园里只剩下张海一个人孤玲玲的坐在石桌前的石墩上随意的翻阅着一些不太要紧,似乎可以当做故事来看的奏报。讲的是田宾所负责的外情处驿站上一些故事,还有一些奇案江湖传奇之类的东西。

不知道是因为春节前后这十多天来过于疲惫,还是昨天晚上连武的时候训练的过晚,睡眠也太少的缘故。张海在早春阳光温暖的照射下似乎多多少少感到一丝困意,就陷入了梦乡。

在梦中,七年以后的新朝不但早已从战乱的阴影中恢复过来,从民间到国库乃至财政还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似乎完全不比工业革命前的欧洲逊色多少了。张海在长江边点兵二十万,士兵与车马无边无沿,展开了另一次规模宏大的远征。可不知走了多远,似乎还没有出边关的夜里,军帐之外漆黑的夜中火光闪动,声音早杂,像是敌袭又像是哗变。

张海本来并不是一个十分大胆的人,但经过起事以来这么长时间的锻炼以及自持自身天赋力技不俗,也并不惧怕什么。而是手持长弓斜挎箭囊的走出了帐外。“

“这是怎么回事儿?怎么出征的时候还没有出边关大军的供粮就出现了问题?“张海似乎终于弄明白原来是士兵们哗变,不少人闯了进来。

“平日里的时候克扣粮饷,让我们帮忙打杂做佃户的活计也就算了,出征的时候怎么还遇到这些事?。“

“对!出征的时候怎么还遇到这些事儿!“

官兵们的话似乎让张海大惊失色:“怎么回这样儿?难不成新朝开国没多久,也要遭遇土木堡之变那样的事情?。“

第752章 镖行构想

白日的梦并不长,在一阵春风的吹拂下也就醒了过来。张海望了望透过树梢的阳光,这梦大概也就持续了大概半个时辰左右,却把张海隐隐中的一丝忧虑透露出来了。

依靠没有多少家族背景的小女孩们相比成人更容易控制、在极大的权力面前也更忠诚的优势,张海在政务处理方面几乎相当于拥有了“身外化身”之术,拥有了包括秦始皇朱元璋等人在内都难以想象的行政能力

不过按照张海对于各行各业苛刻的要求,即便是相当于近百个不算懒政帝王的能力,也难以有效的监管体制内军、工、政、教数十万人的同时还广泛的了解到全国各地整个社会。

而且:让这些孩子们承担着高官帝王才能履行的职责,真的是可靠的么?不说到了临近青春期的时候这些在奏报中见多识广心智早熟的孩子们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思。仅仅是几年处理奏报政务的经验,也就是能够对体制内出去的那些十分了解的人能够做到“明察秋毫”,而对于社会上乃至前官场上的那些老油条们,仅仅依靠奏报复审真的能行么?

在整个社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巨大惯性之下,那些总是要谋求自己利益的人也会在这种奏报监管之中越来越成熟起来的。

张海沉思了很久,却觉得现在就出去微服私访之类好象也似乎有些不合适,就把负责亲卫连的田彦叫了过来。有些悠闲自然的问道:“你是负责内情的,不过咱们队伍里有没有熟悉真正实用些的江湖武技、并且在打行里懂得不少江湖上的经验的?当然,最为关键的也是得能信的过,至少加入近卫部队没问题。”

田彦听到这话也笑道:“要是论武技之实用,我们新朝队伍可以开宗立派了。圣主就是那掌门。论训练管理之严格科学,江湖上可没哪家能赶的上我们队伍的。同样的功夫,我们这里习武三年,几乎顶的上一般武家学武五到七年。可靠度加入负责皇城的近卫部队都没问题,这一条更是圈定了只能在我们新军主力部队内那些经过战场考验也经过完整教育,年龄还不算太大的人中找了。而且还得是他与他附近的官兵都交够了至少两年以上思想汇报的。这样的人又熟悉民间的,基本都在田宾那里的外情部。不过我内情部中我也了解到几人,圣主应该有印象。虽然不在亲卫连,但也本身就是独立近卫部队第二连的一名班长,叫做肖山。新朝二年我们攻入南京后不久就入伍了,入伍时大概十四岁,在部队里还身高明显长了一年可以为证。如今年满十八岁,大概明年就要退伍了。“

独立近卫部队的班长张海当然都有印象,只不过没有亲卫连诸人那么熟悉罢了,但田彦一提也想了起来:肖山在队伍内的战功表现算是比较突出的,平时训练表现也很好。也恰恰因为如此才成了独立近卫部队的一名班长。但是因为他不是孤儿也不是与亲人走散的人,甚至还是南京城里某个不起眼的打行江湖人物中出身。这种出身就决定了即便拥有不少的战功,平时表现也很好,但还是不可能进入到亲卫连队伍中。也不可能被委以连级别的重任。当然为了避免他在思想上的问题,他也是独立近卫营里为数不多获得金色英勇勋章的战士。张海知道他经常参加侦察任务,也颇有武艺,只是没有想到被田彦这样看重。

独立近卫营的班长如很多人一样昼伏夜出,可到了下午的时候也是休息了几个时辰了,张海没有多少顾虑的很快就让肖山来到了进前。

“前年的南征北战结束以来你就从未回过家?不过近卫部队在春节前后的时候也有一次通信的机会,家人可还安好?”张海询问道。

肖山的确如大多数奏报中描述的那样,是个朴实而耿直的人:“都还安好,有了近卫部队每年几十两银子的军饷,不再需要像多年以前那样冒风险走散标还遭人恨了。”

张海也清楚肖山是标行出身。不过这时代的标行同清朝中后期那个镖局相对兴盛的时候可大不一样。嘉靖年间民间商业活动刚刚兴起没有多少时间,各地的军阀豪强就有了逐渐势大的态势。各省各地都有很多难以惹的起的地头蛇,独立性大规模的镖行难有生存的基础。

就算那些官绅豪强土匪们头目们态度觉得某某人人缘还可以,而且也打算共同遵守某些规矩,那些豪强们手下平日里威风惯了得人可未必会这么想。

也就只有在清朝中后期的那种大乱和大股汉族豪强缺乏,顶多有些只能在平民百姓面前做威福的小杂鱼,并且这些杂鱼同官面因为异族政权的缘故还没有明代那么深关系的时候,这镖行才有足够生存发展的基础,人家才可能买某些武人的帐。

这时候的标行打行,很多情况下还只能依附于某些商旅豪强做个保镖,很难按照货值来“逢百抽五”,最多不过是拿个比糊口稍微强点儿的佣金而已。沿途遇到事或仇家,虽然依仗某些家族的旗号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但要是出了问题包括镖师在内所有的人都会被视为寻常的商旅或某家的家丁,没有让对方给几分面子的可能。

张海又思索了片刻笑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家里的父亲应该还是三十出头的年纪,还可以再干个七八年嘛。咱们新朝可不同前朝的时候,那些横行地方的牛鬼蛇神在当年征战的时候被我们清洗过一次,新朝开国的时候咱们又在全国大范围的清理过一次门户,应该能够威慑住很多人。眼下的时局,正是大乱已经刚刚平息,豪强劣绅们被打压了下去。但是小乱以及没有背景的小贼还难以一时完全平息,我朝对于工商又不像很多王朝早年一样抑的那么严。我可以做个猜测:今后的七年到十来年的时间,正是大有可为的时候。等到再过十年以后,恐怕就是小乱也没有,朝廷也有足够的人手保障物流了。“

第753章 江湖武艺

“我明白圣主的意思了。在我新朝治下,又是圣主要求,这事情应该问题不大。不过我还是觉得新朝初创,正是为了革新事业花费巨大的时候。如果一定要做这类事情,为什么不由队伍内直接出面办一家公家标行?旧时的官府和军队他们自己都难以保证可靠,可是我新朝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张海沉默了片刻后说道:“这事儿不是为了新朝财力,也不需要搞的声势很大。那样反而不美,有自保之力的寻常人家就够了,有所名号的散镖是顶天。”

张海没有打算隐瞒自己的意图,沉默了片刻认真的说道:“在庙堂,固然可以收到各方面的奏报掌握权力的中枢。但我总觉得似乎隔着什么似的。我打算明年的时候进行时间较长的一次微服出巡。平民百姓人家接触不到很多东西,而且那样的身份也不方便行走江湖。而当做官差,就多多少少同下面隔着一层让人敬而远之,而且我着体格也似乎有些过人,想来也容易惹人怀疑。想来想去,似乎这一行能够接触到不少此时的商人,对于世上的状况也能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

如果是寻常的帝王讲这样的话,那侍卫官员们听了肯定要劝阻。即便是新朝远非寻常的王朝可比,而张海也远非寻常帝王的能耐可比,肖山还是有些忧虑起来。

“这似乎有些危险了。我不是说圣主和身边之人出行没有基本的自保能力,而是不论圣主遇到事情的时候展现出惊人的箭术还是精良的火器都有可能暴露身份或惹人怀疑。自由出行随处走走的时候还好些,要是与那些人打交道,安危可就不好说了。”

“所以我也没有说马上或者今年年内就远行。请你来,就是想向你学学江湖上一些常见的武艺。听说你在入伍前自四岁开始拥有十年习武的历程,加入队伍后又掌握了一些新的原则和思路,传统武艺方面你觉得你现在的水平在江湖上如何?”张海饶有兴趣的问道。

肖山想了想父亲当年同自己聊过的一些东西,又想了想父亲的水平,就回道:“自元代禁武以来实战武艺其实就在中原不盛,练武不练功的人有很多。我在新军内专职习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